有关铁盘的作文

【篇一:立夏记忆】

炎炎酷暑,我们静静地坐在教室中,呆若木鸡地听着班主任讲着关于立夏的各种风俗特点。我们的心都不在这上面,而是盘算着如何应付今天老师们布置的作业,上了初中的我们早已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弯了腰,劳累了心神,渐渐地感受到这个真实世界的可怕。

PPT放完,班主任从桌下抬出一个大铁盘,扶着桌沿说:“学校为了让我们感受立夏的气氛,特地为我们准备了茶叶蛋,开展斗蛋大赛,胜者为“蛋王”,现在同学们上来领蛋,领完后就可以去寻找对手比赛了。”

教室里的气氛出乎意料地活跃了几分,一些同学天性顽皮,一听说有活动就忍不住了,把作业都扔到脑后,兴奋地冲上讲台领蛋。我也放下作业,慢慢地走上讲台,想看看久违的茶叶蛋有没有变化。小心翼翼地握住茶叶蛋,从汤汁中拿起,似乎在大海中打捞起封尘的记忆一般;茶叶的香气四溢,乌黑色的表面上凹凸不平,和记忆中的果然别无二致。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从前的夏天……

“奶奶,我要吃蛋!”每年立夏,我都是最先醒来的,朝身边的奶奶又推又喊。睡眼迷蒙的奶奶被我从睡梦中叫醒,过了好一阵子才明白今天是立夏,要吃茶叶蛋,顿时整个人似乎都年轻了十多岁,变得灵活了许多,像风一般地跑进厨房里忙碌。不一会儿,一锅茶香浓郁的茶叶蛋被摆在餐桌上。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十分麻利地敲碎、剥开,一口塞到嘴里。顿时,一丝丝清咸在口中弥漫,刺激着味蕾,吞下一个后,我不满足,正准备吃第二个,但一只满是皱纹的手却拦住了我:“不能吃太多,否则会胀死的。”奶奶看着意犹未尽、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的我,笑得像个淘气的小姑娘。

我看着手中的蛋,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和小时候一样,急不可耐地地剥开,整个塞进嘴里,如同从前,一切如初……

立夏吃茶叶蛋是一种习俗,是人们对幸福安康的祈愿。童年经常玩着斗蛋、吃蛋,如今也颇为怀念。可以乐,可以思,这大概就是习俗流传的意义吧!

【篇二:小狗】

姥姥从集市上买来一只小狗,它的名字叫斗斗。它的毛色是黑白相间的,耳朵毛茸茸尖尖的,像一个倒立的三角尺一样。鼻子黑得发亮,还有一口伶俐的牙齿。

它的特点非常多,他最厉害的是“声音辨主人”。我每周都会去姥姥家一次,每次我一进门它就会朝我“汪汪”叫。我就会生气地说:“斗斗,你又不认识我了?”斗斗立马就不叫了,摇着尾巴朝我跑,一下子扑倒我。

斗斗,还有一个光彩耀人的特点,就是“跨栏杆”,小区的路上有好几道栏杆,那些栏杆足足有半米多高,每次走到那里,斗斗从来不从下面钻出去,而是从上面跳过去,我想我跳过去还有困难,它却轻而易举地跑了过去,斗斗会不会是一个天生的跨栏高手呢?

斗斗还学会坐,每次我们带它出去散步时走累了,坐下休息的时候,它就会和我们一样坐上凳子,坐下休息,我想斗斗学事学得还挺快。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我们住在姥姥家,我晚上去出去上厕所,忽然听到一种砰砰的响声。当时我被吓了一大跳,心想,除非闹鬼,要不然大铁盆怎么会走呢?我壮着胆子走过去,掀开大铁盘一看,原来斗斗在里面,我估计是斗斗晚上睡觉睡不着,出来不小心中陷阱了,把自己扣在盆子下面,看到它委屈又可怜的样子,我对它说快回去睡觉吧!它摇着尾巴朝着狗窝的方向走去……

这就是我们家的小狗,斗斗是不是很有趣很可爱呢?我会好好珍惜它的。

【篇三:拔牙优秀作文】

人生三怕:上学、洗澡、拔牙,我说的是我。

在幼儿园时,懵懵懂懂的我还不知什么是拔牙。有次,我发现老妈有两颗大牙银闪闪的,好奇心促使我向她发问:那两颗银色的牙齿是什么啊?却只得到了一个走心的回答:是假的。那时,我产生了对拔牙的第一印象:把牙齿换成一颗银闪闪的假牙。

上了小学,我的乳牙终于坚持不住,开始打摆子了。一天,老妈看了看我的牙,说道:“该拔了!”不由分说,硬拉着我去牙科医院。尽管我奋力抵抗,哭闹,也就只换来了一根堵嘴的雪糕。

一路推拉拽顶,终于是把我扔进了医院。我躺在那张床板上,刺眼的灯对准了我的脸,一旁的白大褂戴上了手套和口罩,拿起一根铁棍子放进我嘴里。他看了看,不停的用不同的小棍子接触我那摇摇欲坠的大白牙。我闭上了眼睛,感到有一根针扎到我的舌头里。不一会儿,我的嘴巴感到十分麻木,没有了知觉。白大褂顺势那老虎钳一夹,一拉,一颗沾着血的大白牙就落入了铁盘中。

我含着棉花,腮帮子鼓的像是一只含着坚果的仓鼠。麻药时间一过,我的嘴开始隐隐作痛起来,还伴着辣嘴的麻药味。

于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拔牙并不是让你换一口神气的大银牙的。

没几个月,我嘴里的一颗虎牙似乎也喝大了,开始没天没夜的尬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没过两星期,老妈又硬生生的掰开了我的嘴。“嗯,又该拔了。”这次还不等我哭闹起来,老妈就又用一根雪糕堵住了我的嘴。

我又躺上了那张冰凉冰凉的床板,看着那一盘子整齐排版的工具,我不禁毛骨悚然。

“不仅仅是这一个牙齿,相邻的那一颗也要拔了!”

什么,要拔两颗!我的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这次,白大褂很干脆利落,直接拿起了那魔鬼般的老虎钳。“啊——啊——”伴着我的两声惨叫,又有两颗牙齿光荣下岗了。

我从中又悟出了一个道理:没被老虎钳直接硬生生拔牙的人,不能算真正的拔过牙。

五年级时,1米6几的身高“一览众山小”。可我没想到,我居然还有一颗牙齿未下岗。慢慢的,它像一个海浪一次次上下摆动。

一天下午,我又双叒叕来到了这——牙科医院。五年级的我,面对这小时候的噩梦,可谓是心如止水。明晃晃的灯在我看来已经不再瘆人,全身上下只有眼睛不是白色的白大褂也不再冷血无情。一根铁棍子像往常一样在我嘴里碰碰这碰碰那。白大褂又举起了那银白色的镊子伸进我嘴里,轻轻一拔,嘿,牙齿就这么下来了。看着那乖乖呆在铁盘里血淋淋的牙齿,我似乎想到了、理解了什么——让我不再哭闹的原因。

从哭闹到不声不响,这段时间我经历的,可谓是人人都有,人人皆知。

【篇四:牛排上的火焰】

这次来吃西餐,我点了火焰牛排。

牛排上来了,油在铁盘里跳跃着。胡椒汁被侍者均匀地淌在那大块的牛排上,意大利面上有着殷虹的茄汁,鸡蛋并未完全煎熟,只是挨近铁盘的一面成了纯白色,好似一块美玉,蛋黄和中间的蛋白还没有熟,可也一样美——黄金嵌在钻石里,何等的漂亮。咱先别说蛋,牛排才是主角呢。

牛排十分好看,牛排上那完美的在方格烤架上勒出的格式纹路,以及那大纹路中的肉上的竖线,天造地设。侍者把酒杯里的三星白兰地轻轻地、稳稳地、均匀地浇在了牛排上,热爱运动的油此刻跳的更欢了,似乎要与“新成员”——白兰地一决高下。不过,可能是还有新成员下来,所以它们又安静了。这时,我突然发觉——这块牛排好像一座山的形状,我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把意面放在“牛排山”上,岂不是变成长城了?可是,没等我细想,侍者手中转的十分洒脱的火枪,在第三圈时的一刹那间化作了一条“雄壮的火龙”,直冲那牛排而去——“呼!”牛排山一下子被火龙包围,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焰山,如此壮观的场面,居然也才只是个开始!这不仅令我震惊,也会令你们震惊。尔后,火焰点燃了,那热爱运动的火苗、白兰地加入了这个行列。眨眼间,小火龙成功晋升为了大火龙,一下子吞噬了牛排,火焰拔地而起,一蹦三尺高,似乎自己处于火生的巅峰时代,从那里可以傲视全球。火焰黄、蓝、红三色,简直霸气侧漏。

我等火焰的傲气渐渐下去了,才拿刀把牛排切开——哇,牛排的劲道,香、鲜、绵、弹,在我的味蕾上完美绽放,太好吃了,我大快朵颐起来。

【篇五:家乡的月饼】

我的家乡神池是一个农业大县,那里天蓝地广,人民勤劳,有许多特产。香脆可口的麻花,肥而不腻的羊肉,劲道爽滑的粉条……而我却最钟爱那香甜酥脆的月饼。

每年中秋前夕,神池的街小巷都飘荡着月饼的香味,使人垂涎欲滴。月饼圆圆的,扁扁的,呈金黄色,上面有美丽的花纹,还写着字呢!有的写着厂家的名字,如“长祥圆”、“一品香”等,有的写着“神池”,再加上美丽的图案,使人真不忍心咬它一口。

月饼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里面包着香甜的饼馅,有葡萄干、瓜子仁、果脯、青红丝,还有酒和玫瑰,吃起来又酥又甜,令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我特别爱吃,为此还有许多故事。一天中午,我回家直奔月饼盒,想吃一块儿。可妈妈说:“不行,饭快熟了,吃饭!”,我只好悻悻地走到饭桌旁,吃饭时,我故意只吃了一点,等爸爸妈妈午休后,我又偷了一块,大吃起来,好甜呀!我吃得嘴巴上沾满了馅,像只小花猫。

这么好吃的月饼是这样做的:把油、面和月饼馅带到加工处,只见一些成年人坐在面案周围,把面和好,抓起一小团,里面填上馅儿,揉成小球状,然后将面团压往月饼模子里,一磕,月饼形状的面团掉了出来。把许多像这样的面团摆在铁盘里,往上面涂一层糖水,送往烘烤处,大约十几分钟后月饼就烤熟了。这时千万不要马上去吃,要烫手。待凉了以后,一尝,色香味俱全,真是美味极了。

家乡名不见经传的月饼,现在已经享誉全国了。今年山西电视台《晋善晋美味道》栏目上,还介绍了家乡的长祥圆月饼呢!在北京展览会上也有家乡月饼的身影。我衷心的希望,家乡的月饼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友人都来尝尝神池月饼!

【篇六:她老了,物旧了】

我在慢慢长大,而奶奶却在渐渐老去。

她的皱纹多得数不过来,眼里的浊物开始渗透蔓延,走楼梯时也常常要有人扶着。她老得穿不了针了,走不动路了,记不起从前了。

我与她的对话总会重复好几遍,因为她有时无法理解我的意思,只得慢慢向她解释,亦或是因为她总爱把一件事说上好几遍,以至于被她弄得不耐烦,后来的后来,我就渐渐不与她多说话了。她也不再多与我争执,我以为她是懒得理这些琐事,然而我错了,她只是真的老了。

现在的她,话少了,发少了,不时颤抖的双手满露青筋,入了冬就冻得发紫,指尖与指缝开始溃烂,可即使千疮百孔也忍着生疼洗完一夜又一夜的碗。到了饭点,她必会催促我们就餐,而自己却总是只肯吃剩下的饭菜,总喊着不能浪费要珍惜,于是把好的东西留到坏了再吃,所以她的胃也越来越差。

她的房间里什么都有,所以我总爱去探寻那些有的没的。若我想进屋玩,定会踩上门前的旧衣服,奶奶总爱拿它们做垫子,而且会叮嘱我不要踩乱了。进屋必先开门,而她房间的门把手一握就吱吱响,那是因为我儿时顽劣,生怕门被锁上不让我进去,一激动便冲上去把门给撞坏了,直到现在都锁不上。奶奶房间的地板是水泥的,我还蛮喜欢,毕竟与客厅光滑的地砖大不相同,是受过磨砺才平坦的。奶奶常会把琐碎的东西放在老木柜子上,而大多数我都不陌生,可在外面却是遇不到的。柜子上的红花铁盘早已生锈,被儿时的我摔断的红铅笔竟仍在里头放着。铁盘旁是一堆梳子,有塑料柄的,檀木的,总之都断了齿,但哪怕再过几个年头,我想,它们也仍能陪着奶奶。奶奶房间里的东西大多都磕磕碰碰,掉了漆生了锈已成自然。就说那张椅子吧,靠背上系了许多绳,我至今都不知那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把椅子是“掉了漆生了锈”最好的写照,原本黑幽幽的,现在却总有那么几块发黄又带点红,坐上去硬邦邦的,即使垫上些旧衣服也还是如此。

她的房间里也什么都没有。没有手机,没有空调,但依然承载着我与奶奶曾经的快乐,仅此而已。

假若你真的见到了她房间里所存在的东西,一定也会沉吟良久,感叹未必只有新颖之物才有微妙可寻,只有不朽之物才有纪念收藏的价值。在我而言,无论是20世纪的旧手机还是82年的2分钱,我都觉得很有意思,哪怕只是儿时的照片,也会身临其境。也许我的年迈的奶奶,就是透过这些平凡的旧物,忆起从前的悲欢离合,从无数的回忆里,找到通向未来的道路。

【篇七:那天】

那天早晨,我突发急性阑尾炎。当时还不知道,只是肚子很疼,妈妈和我以为只是普通的肚子疼,喝点热水趴一会儿就好……

可是,吃完早饭后,不但没有减轻,还疼得更厉害了。妈妈看到我的额头上冒了一些汗,知道我很痛苦,于是拿起电话急切地拨通了爸爸的电话号码。过了一会儿,爸爸把车开到了我们的面前……到了医院,爸爸去挂号,妈妈则留在我身边。挂完号,爸爸给我开了个单间,因为他知道我喜欢安静。进了房间,就有护士姐姐进来(拿着装满抽血器具的铁盘),我抱紧妈妈,无论如何也不要抽血,妈妈心疼地说:“乖,不抽血化验,怎么知道你得了什么病呢?”我紧闭着眼睛,抽出右手,左手则死死地握住妈妈的手……抽完血后,我望着窗外,虽然外面是晴空万里,但我却不是很开心,妈妈也如此。我往马路上望了望,没有人也没有车,一个加油站呆呆的站在那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一上午过去了,当化验单到妈妈手里的时候,已经中午了,而我还要去各个诊室检查。妈妈很心疼我,虽然背着我偷偷哭,还是被我看见了,我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哭啊?”妈妈回答:“你这么小,又要手术,又要做各种检查,而手术还要打麻药,这些都对你身体不好……”检查完后,我们回到房间,妈妈坐在一旁,我躺在床上看着电视……

手术完已经是晚上,也不知几点了,我迷迷糊糊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妈妈趴在我的床边睡着了,我的目光转在她的脸上,突然觉着,她的脸沧桑了许多。望着她,不知不觉地留下了眼泪,我悄悄地靠近她的耳边,小声的说:“妈妈,我爱你。”

【篇八:风动桂花香】

早就听闻他的糖画与众不同。

老远,便闻到了幽幽的桂花香,像一条条清凉凉明媚的小蛇无形的游进心来,吸引着我来到河畔他的摊前。

木质的桌面上摆放着一个银白色的铁盘,不大,却锃亮。桌角是一排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近看,是磨碎了的果仁。再看那铁盘旁的白瓷碗,盛着一碗藕粉色带点儿黄的糖浆,里面还凝着几片桂花瓣,静候在一旁,像是一整块的玛瑙。

买糖画的竟是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围着半身的白围裙,坐在摊边休息着。看我走近了,忙站起来问我要什么,我踌躇了一会儿,要了杏仁碎的糖画。他应了一声,用小勺盛了一匙,倒在白瓷碗里,细细地搅匀了,又从桌下面拿出了一只精致的银汤匙,放进白瓷碗里。准备好一切,他抬起头,叫醒正看得发呆的我,我一惊,回过神,他问我:“画什么?”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我脱口而出:“桂花”。他再次应了一声,低头做画。

抬眼便见他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签,压在铁盘底下,舀好糖浆的银汤匙悬在盘上,他像是一位久执画笔的画家,反复斟酌着该在何处落下第一笔,数十秒之后,第一滴糖浆准确无误的落在竹签上,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始十分享受地制作糖画,稳健地握着银匙,手肘处灵活的转动,全神贯注之下,一朵朵桂花跃然于铁盘之上,层层堆叠,渐渐的,他画画的速度越来越快,没有一点点迟疑与犹豫,在最后至关重要的一提中,完美的完成了作品。

令我惊讶的是,他的眉间竟泛起细密汗珠,该是何等的专注,付了钱,他拿起那花团锦族的糖画,微笑着递给我,我无言接过。有些泛着老黄的糖画,让我欢喜亦有些许的惆怅,这样的秋月,古桥石边,寻了桂子,寻着了让人惊叹的手艺,布着阴云的天,没有太阳,太艳的天总是大众的,举着糖画,泯一口轻甜,拂着桂花的香,为糖画人的手艺所折服,脑海中回放着制糖画的场面,品味着沁人的甜意,默念:

花开花落,人随风过

不识风霜苦,安知糖作画。

【篇九:这一夜】

这一夜,妈妈正在准备5·12护士节的授课课件,小小的书房里就只有她一个人没有睡觉。为了不打扰我们,妈妈把灯调得很暗很暗。大约一点钟,妈妈的尖叫把我从梦境中活生生地拉了出来,“有老鼠,它碰到了我的脚!”惊心动魄的一夜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老爸先冲了出来,“嗵,嗵,嗵”把灯全打开了。胆小如鼠的他一向害怕“同类”。他迅速拿出扫帚,向那一直窜动着的灰影劈去。“啪,啪”他拿着把扫帚在那原地转圈,被鼠儿耍得团团转。老鼠见老爸竟是如此的反应,便不再惧怕,往老爸脚底钻。那毛绒绒的鼠毛碰到了老爸的脚,害得他大叫大跳,还把扫帚扔到了餐桌上。

我见到父母都被吓得躲在了沙发的一角,便带上我的小木剑,冲向了敌人——老鼠。“小骑士”出发了,满屋子追着老鼠,把地板踩的“哒哒”直响。这小贼竟然不害怕!居然敢如此放肆地从我的胯下穿过,我用力往两腿之间将木剑砸下去,木剑断了。结果老鼠没抓到,却造成了现在这狼狈不堪的景象。

扫把在餐桌上,一个铁盘扣在地上,两个大人躲在沙发的角落,一个小孩在地上哭,面前是一把断了的木剑。

这一夜,惊心动魄。一只老鼠,让一个家庭几乎一夜没睡,还让我赔上了一把木剑。

【篇十:米粉制作调查报告】

米粉是一种以米为原料,经一系列工序所制成的米制品,在我国深受大众喜爱。那么米粉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呢?于是,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姚婷峰同学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了米粉店。

走进店铺,只见这个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许多机器,机器旁边伫着三个人影。我凭着平时的“经验”,马上认出了老板,并向她说明了来意。取得同意后,我们便开始了全面大观察。粉店门口只见一位奶奶正在用油刷刷一个大铁盘,想必那就是做粉的容器吧!我猜测。但为什么要刷油呢?我正准备上前询问,但又转念一想:如果什么都知道了,那岂不是没了乐趣?于是,我将目光转移到了另一位爷爷身上。他正在和老板一起将一桶白色液体倒进一台机器里,随即,机器下方的洞口竟流出了与白色十分相似的液体。难道刚才的白色液体倒进去后,又从这个洞里流了出来?老板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她向我解释道:“刚才倒进去的是从昨晚浸泡到现在的大米,经过这个机器的粉碎,就变成了真正的米浆,从机器洞口流出来了!”哈哈,原来如此,这可真是大开眼界呀!

大概十分钟后,门口的老奶奶已经刷完了所有的铁盘,她走到一台巨型机器旁启动了开关。嘿,这种机器我见过,只要将打好的米浆倒进大铁盘里,然后均匀地送进机器里,米浆就会受热变成米粉,自动从机器的另一端送出来。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十分正确。原来这台巨型机器就是加工米粉的主要部件,我也不由得意起来。就在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爷爷开口说话了:“有谁知道这些铁盘为什么会自动移出来呢?”虽然我知道怎么使用这台机器,但对它的原理可是一无所知!我望望妈妈,又望望姚婷峰,她们也和我一样,无奈地摇了摇头。见我们都不知道,老板才终于公布了答案:气压。

老板继续解释道:“在这个机器里装有履带,而铁盘就放在履带上。当热气将米浆凝成米粉的同时,机器产生的气压也在推动履带前进。所以,当米浆变成固体时,铁盘同时也被推了出来。”唉!看来自认知识渊博的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懂这中间的机器呀!

终于,在我们的谈笑声中,第一批米粉出炉了!可是离正宗的米粉还差最后一道工序,取盘!只见老爷爷熟练的拿起油刷,在蒸熟的米粉上快速的滑动,紧接着亮晶晶的米粉在爷爷手中从铁盘上被小心翼翼地被取了下来,整齐的摆放在另一个大铁盘里。透亮的米粉象银盘般,又香又软!哈哈!正宗的米粉终于新鲜出炉了!

几分钟后,我们吃着老板阿姨送的米粉,“努力”回味着做米粉的过程,怎么也忘不掉。也许,这就是探究科学的乐趣吧!

热门推荐
1第一次制作蛋糕
2劳动节作文
3未来的书包
4猫的集会
5石头缝里的生命
6让我气恼的一件事
7我们强则国强
8我的家乡
9狼兄狼弟读后感
10游新昌大佛寺
11格离不忘相见甚欢
12我的勇气
13我家门前的小巷子
14我给自己写封信
15我的爷爷
16收获勇气
17摘草莓
18爱如阳光
19春天
20年宵花市
21文明的力量
22冬之韵
23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24欢乐六一
25美丽的沙滩
26深深的渴望
27父母之爱
28参观科技馆
29假如我是一条鱼
30我爱我的爷爷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