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木槌的作文

【篇一:老物件】

家里的橱柜旁放着一个铁碗,里面放着一个木头做的小槌子,铁碗已经生锈了,底部已经被挤压得变形,小槌子也有些被虫子蛀掉的小黑点。那可能是家里最年代最久远的老物件了。

那是奶奶以前用来给爷爷做药包用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工作狂,每天没日没夜的工作,经常熬夜,因此患下了肝病,这疾病一直缠身,奶奶总是去药店或者自己去屋子前的田地里采些草药,把它们放在小铁碗里,用那个木头做的小槌子砸碎,包在一个小袋子里,给爷爷冲茶或者熬药。

后来爷爷和奶奶一起从湖南搬到广州来,爷爷吃的药也越来越多,但是病情却没有一点好转,可是奶奶还是每天抓些草药,把它们放进那个小铁碗里,用那个有些发黑的小木槌细细的把那些草药砸碎,奶奶那布满皱纹的手很麻利,碗里飘出泥草的香气,那个铁碗因为长年的挤压,底部已经有些变形,奶奶把碗拿起来,把他们倒进预先做好的小包里,用绳子打好结,把它塞到爷爷的手里。那个小药包里装的不只是那细碎的草药,里面装载的是奶奶对爷爷满满的爱和许多年互相陪伴的时光。

我想:拿到药包的爷爷一定傻傻的笑着,好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他每天去上班前,奶奶往他手里塞上一个小药包,还嘱咐着:“路上小心!别太晚回来,少熬夜啊!”

现在那个铁碗和小木槌已经沾满灰尘,在橱柜的一角躺着许久了,但是仔细看总感觉好像还有一丝光泽,好似深夜正等着爷爷回家的奶奶……

【篇二:去南岳玩】

八月二十八号,我和妈妈、姑妈等等一伙人来到了南岳衡山,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群山环绕,我们怀着无比圣神的心情,开始了我们的“心愿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岳庙。这里树木参天,寺院里错落有致,游客川流不息,都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求神拜佛,许下各自美好的心愿。

走出岳庙我们就坐上观光车往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出发。一路上寺院很多,第一个寺院里就供奉着三皇五帝、孔子、老子、百家姓的祖先等等,这里有古老的建筑,古老的铜钟,我用木槌敲打铜钟,清脆的钟声,在山间久久回荡。

山间的道路弯弯曲曲,有很多地方成u型,坐的我们胆战心惊,很多人夸司机叔叔的技术真好。车到了终点,我们就去坐缆车,没想到这里的人这么多,就像一条长蛇,我们一伙人,排队也排了很久,我们终于等到了,我第一个就冲进了缆车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并帮妈妈占了位子,缆车开动了。在上面,我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感觉就像坐火车一样平稳,从缆车上往下看,峰峦重叠,云雾环绕;从上往下看,这里真高啊,山腰的房子很小,就像玩具模型一样小,我们使劲的往下看都无法看到山脚。山顶的松树一片连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大风吹过掀起一阵阵海浪,缆车上的人不停的啧啧称奇。

下了缆车,我们来到一个观景台,往山谷里看全部多是白雾,加上凉风阵阵我们都觉得冷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太阳,白雾就慢慢散了,大山就露出了它的原型。

我们就回家了。

【篇三:浓浓糍粑情】

家乡的糍粑别具一格,十分美味,也是我最爱的美食之一。

糍粑全身呈乳白色,像一个皮肤白嫩的小婴儿,正在哇哇大哭。远处看上去好似一个圆圆的月亮,又像朵随风飘飞的白云。糍粑表面摸上去软绵绵的,还很有弹性,十分惹人喜爱,难道有谁见了不喜欢吗?

糍粑的做法十分简单,我还参加过制作呢:先把糯米洗净煮熟,再把糯米放在一个大缸里,用木槌使劲地捣,等捣到你双手直发麻,看上去是那种很软的感觉的时候,再放点面粉,用上吃奶的劲把它们揉在一起,让它们像对恋人一样,紧紧拥抱,永不分离,最后把它们扯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形状的小白球,再放在蒸笼上蒸,不一会,一个个惹人喜爱的糍粑就出世了。

在家乡,糍粑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糖水糍粑和香面糍粑了。

大人喜欢吃糖水糍粑。先把冰糖放在水里用大火煮化了,再用铁钩挂着糍粑继续放进去煮过了四五分钟就可以取出来吃了。听说只要咬一口,就可以一直甜到心里。(之所以是听说,是因为大人说小孩吃了会控制不住欲望,会一直吃,长蛀牙,所以本人就没有吃过。)

香面糍粑可是我们小人的最爱。把芝麻,核桃仁,黄豆等磨成香粉,糍粑再往上一滚,香面糍粑就大功告成了。小时候,每次我出去玩回来,外婆总是在为我做香面糍粑。我便会偷几个尝尝鲜,当外婆发觉时,我正在用黑乎乎的小手擦嘴呢。此时,外婆总会咯咯咯地笑,还大声说:“小东西,这都是你的,慢点吃,别呛着了!”

家乡的糍粑色香味俱全,儿时的味道至今仍然令我回味无穷。我爱你,家乡的糍粑!

【篇四:那是幸福的滋味】

刘禹锡在《秋词》中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与他也是同样的情结,我认为四季中最多的欢歌笑语应回荡在秋时。而在秋季,被放纵在田间的我们——一群乡下的孩子,有着与城市孩子不一样的欢乐。

当大暑带走夏的最后一抹“辣意”时,我们在秋分迎来了第一缕凉风。“轰隆隆……”拖拉机上路了,上面载着朴实的农民和满满一车丰收的果实。秋一来,农民的脚步就没有停下来过。打开窗,扑鼻而来的都是淡淡的稻香,满目的金黄更为人们心中平添了不少喜悦。这让我想起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的不正是此情此景吗?

大伙儿都在忙活儿,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爷爷奶奶从田间拾来了好多成熟的稻穗,这时,就轮到我大显身手了!我拿起木槌往这一片稻穗上拍打,噼啪噼啪,颗颗稻粒就这样被我无情地打了下来。手累了,就卷起裤腿,直接“上脚”!我踩呀踩,不时蹦几下;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上面休息,即使有点刺刺的感觉,我仍然很开心。完了之后,我们就开始漫长的“晒稻谷”环节了。而我也很喜欢在收完稻谷之后,把手插进小山般高的稻谷堆里,感受其间的凉意。我还爱把稻谷堆压扁,再把它重新堆起来。然而,我这一举动经常遭到大人的斥责。尽管如此,我却“屡教不改”,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乡下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丝“野性”吧!

我最喜欢而且百玩不厌的,就是那用来碾米的机器了。只要转动手柄,里面就会激起好大一股风,好似安装了一个“风火轮”。从入口处倒入稻米,出口处就会出来一大堆稻米薄薄的金色“外衣”,我经常被它们的“衣裳”给呛到,但还是很热衷于这个游戏,反而越来越用力地摇了起来。

赤脚走在田间泥泞的道路上,浅唱欢笑,感受微风中好闻的稻香。对我来说,这就是所谓幸福的滋味,简简单单,远离尘嚣。

【篇五:民俗文化节】

12月4日,学校隆重地举行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当天,活动丰富多彩,有挑扁担的趣味运动会;有写对联活动;有民俗特色小吃;有曲艺汇演……

首先,开幕式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婺剧。那些婺剧的叔叔阿姨们,各个各显神通,有扮演孙悟空的,有扮演变脸大师的,有扮演娘子的,有表演喷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得赞不绝口。

开幕式后,我们班参加了挑扁担比赛。我是十个男生中的一个。在比赛中,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霄,最终,我们拿了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怀着迷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做灯笼、写书签等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麻糍了。阿姨说:“做麻糍要用糯米,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只见她把和好的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再把面团放在石臼上,把木槌高高举起,将木槌重复用力地打在面团上,打一次揉一次,“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不一会儿,面团揉成了软软的状态,再放入米筛,把面团在米筛上平整铺起,接着用红糖和芝麻洒在柔软的面团上,反复和面,直到均匀了再停下,这样,香喷喷的麻糍就做好了!刚出炉的麻糍,色、香、味俱全,金黄金黄的颜色,像一块块金条;香喷喷的气味,简直可以让人陶醉;入口即化的味道,三者融为一体,简直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它——“绝”!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每次想到都会流口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但这次民俗文化节始终让我回味无穷。

义乌市福田小学508班 楼子祺

指导老师:龚姝明

【篇六:年糕飘香】

又是一年春来到,梅花树下,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中,年糕飘香……

年糕寄寓了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的长寿之意,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甚是喜欢。也因此,每年的春节之际,村里的男女老少围拥在梅花树下打年糕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习俗。

打年糕之前,村里的干部们会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通知。到了这一天,大家便拿出今年刚收成的米,将其放入阶梯式的大灶内蒸熟。出于好奇,我也会坐在奶奶的腿上,缓缓地摇动鼓风机。奶奶便逗趣儿说,小孩子白天玩火,晚上就要尿床啦。约莫半个钟头,灶台就开始呼呼地冒气,稻米的味道随着风飘入了鼻腔,让我忍不住地从灶台上偷偷扯下一块,塞进嘴巴里。

齿间的稻米味还没散去,令人兴奋的打糕环节就已来临。每家都把刚刚蒸熟的米带到村口的梅花树下,这里早已有人将石臼放置稳妥了。两位师傅分别站在石臼两边,一个手拿木槌,负责抡着槌子轮打,一个戴着白手套,负责翻熟米。只见打糕的师傅右手抓紧槌子末端,左手握着槌子前端部分,一槌下去,这软糯的米就被砸出了一个凹槽。待打糕师傅举起手的空当,翻米师傅眼疾手快地把米球翻了个跟头,又利索地往年糕下加入了一大勺水。稻米的味道在抡打中芳香四溢,还带着腾腾的热气。大地也被震得一摇一晃不时有花飘落下来。槌子一上一下,看得我眼花缭乱,两位师傅配合默契,二十多分钟后年糕就新鲜“出炉”了。

打糕师傅告诉我们,一盘年糕要抡一百多槌,这可是个体力活。可不是吗,别看这个木槌挺小的,分量可不容小觑,我要和好几个同龄的小孩子才能抬起这个大槌子,几槌下来便体力不支。经过打糕师傅的一番辛苦付出,年糕自然无比香甜。

终于可以吃年糕了。奶奶把刚打好的年糕团放到桌子上,用布和木棍反复碾压,再把年糕加水搓成长条压平。我们几个小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撕下一块来吃,却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几个老人在那慢吞吞地切糕。刚打好的年糕不能用刀切,只能用线来切,一条切糕线干净利落地将年糕切成一块块白乎乎,软绵绵的小方块。不等长辈们发话,几双小手便从桌子下伸出来,抓起一块糕就往外面跑,丢下身后一脸无奈的大人,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村口。

年糕也可谓是百搭的美味,蒸着吃、炒着吃、做汤吃……各有千秋。我尤为挂念的便是家乡的桂花年糕。将打好的年糕放入大灶中蒸熟后,撒上白糖和桂花,扯下一块放入口中,白糖的甜蜜和桂花的浅香一同在口中四溢,甜而不腻,清新可口。

记忆仿佛被拉拽着往回走,打年糕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时光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棵盛开的梅花树前,回到了那个蒸着年糕的灶台上……

【篇七:胜似亲人】

在云南的一座大山里,有一个苗族村庄。它四面环山,风景美不胜收。

在这个村庄里,有一个汉族小姑娘,她是跟随爸爸妈妈移民到这里的。她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

小姑娘的邻居是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女儿在城里教书,很少回来,所以一年到头都是老奶奶一个人生活。老奶奶的家里不算贫穷,可是老奶奶年纪大了,有很多家务都干不了。

这天中午,老奶奶正在午睡,小姑娘做完作业来到老奶奶家,看到老奶奶换下来的床单还堆在院子里,于是就悄悄地拿起床单,来到了河边。她先把床单浸湿,然后拿起木槌吃力地锤着床单。由于她踩的石头太滑了,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水里。小姑娘马上爬起来,继续洗衣服。她的衣服沾上水后变得又硬又冰,等她洗好床单,自己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当小姑娘正在晾衣服的时候,老奶奶醒了。老奶奶用她那温暖的双手抱住了小姑娘,感动地说:“谢谢你呀!”小姑娘说:“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

是什么让大山里的苗寨这么美?除了秀丽的风光,还有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真情!

热门推荐
1遥不可及的梦
2爱唠叨的妈妈
3走进秋天
4不能逞的“英雄”
5窃吃记
6有时也会想念你
7拖拉的我
8聆听大自然
9我的梦想
10关于存在
11独一无二的苇草
12难忘的一次烧烤
13梦回江南
14使我触动的一件事
15美就在我们身边
16拜师学艺
17战争
18溜冰
19愿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20我的好朋友
21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22惊喜
23祝你生日快乐
24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25唠叨的妈妈
26幸福的蒲公英
27在诗里相遇
28秋天的图画
29记一次游戏
30新学期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