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石刻的作文

【篇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美丽的家乡—重庆大足。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李沐曦,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大足最美的风景—大足石刻。文明出行,快乐随行,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紧跟队伍,注意安全!

大足石刻规模宏大,艺术精湛,资料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其中又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摩崖石刻最为出名,它始建于晚唐,兴于两宋,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积最大、佛像最多的宝顶山摩崖石刻。

大家快看,我们面前的就是被称为人间一绝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雕刻于南宋中后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尊佛像雕凿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高7。7米,宽12。5米,刻有1007只手,其上下、左右、前后都伸出了手,有的手里拿着斧头;有的手里拿着宝剑,千姿百态,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这尊雕像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

关于这尊千手观音,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千手观音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眼一首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他千手千眼。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这尊佛像,十分钟后我们集合去下一个景点。谢谢!

【篇二:大足石刻游记】

阳光终于返回了大地,人们好高兴,在这个难得的好天气里,我们去到了大足石刻举行了综合实践活动。都说大足石刻壮观而不失美丽,今天我真正看到也体会到了。

大足石刻为什么会叫大足石刻呢?这是因为人们在宝顶山上发现了一对巨人的脚印,长1。8米,宽1。1米,因此这个地方就叫大足,而这儿的石刻自然就叫大足石刻了。

大足是因时刻而出名,我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大大小小的石刻井然有序的排列着,睡神,养鸡女等许多石刻都有它的寓意和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副母亲怀了孩子到孩子出生再到孩子长大的一个时刻,讲的是孩子出生了,母亲抱着他,手啃窝窝头,分泌出了香甜的乳汁给予了孩子。是啊,天下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把困难的事扔给自己,能让孩子成长的却留给孩子,太伟大了。

大足石刻太美了,期待下一次游玩。

【篇三:我心目中的泰山】

我转学来泰安三个月了,虽然还没有爬过泰山,但是泰山雄伟壮丽的样子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印在我的心中。

泰山是一座文化宝库。从书本上得知,国泰民安是泰山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新时代全国人民的期盼。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人甚至帝王将相前来瞻仰。同学们,你们知道封禅大典和泰山石刻的由来吗?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上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封”是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以报答上苍功德;“禅”是在泰山脚下小山上设坛祭地,以报答厚土功德。远古时就有七十二位君主到泰山封禅,从秦朝开始,又有十多位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或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泰山还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书。泰山及周边拥有石刻二千五百余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数量浩繁,为名山之最,它是中国石刻文化的博物馆。

泰山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我闭上眼睛,想到泰山深处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伴随着瀑布欢快的歌声,让泰山增添了许多灵气;秋天,黄菊绽放,红果累累,层林尽染,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冬天下雪时,泰山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服,冰清玉洁,令人向往。

如诗如画的泰山,笑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我也期待着爬泰山的那天早日到来。

【篇四:乐山大佛】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成都旅游,游览了一个著名景点:乐山大佛,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联合国遗产专家评价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有如斯芬克斯和尼罗河谷的帝王谷媲美。”我对乐山大佛充满了好奇。

早上6点我们就起床了,妈妈说早点去不用排队买票,我还不相信,不相信会有那么多人。到了乐山,已经快7点了,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乐山大佛风景区。到了那儿,买票的队伍已经排得像蜿蜒的长龙,看来还是妈妈有先见之明。经过漫长的等待,票终于到了手,呵呵,可以一睹乐山大佛的真容喽!

进了景区,向远处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绵延的群山,山上覆盖着大片的绿,有树还有草,有的山上还坐落着小亭子,为绿色的青山上点缀了一点红,显得格外醒目。随着人流,我和妈妈继续往里走,来到了一个悬崖边上,沿着崖边的小路往崖壁上看,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坐着的石佛——乐山大佛。我瞪大了双眼,惊奇地看着这巧夺天工的石像,竟说不出话来。这个石像高71米,刻得栩栩如生。大佛慈祥地看着我,看起来很有灵气,我在它的面前许下了心愿,渴望这个愿望能够实现。除了这尊大佛,在山的另一面还有一尊卧佛,不过这尊卧佛现在只能看见头和脚,身子的那一部分被茂密的树木给遮住了。

幸运的是,这次的导游是一位佛学知识很渊博的阿姨,她给我们讲述了很多佛学知识,其中蕴含了不少人生哲理,让我们的旅途避免了像一些游客那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了家啥都不知道”情况的发生。观赏了乐山大佛,还了解了许多佛学知识,我感到这次旅途很开心。

【篇五:大足石刻导游词】

“欢迎同学们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大足石刻,这里的文物很多,大家排好队,我们要出发了。”

我们看见了一座吊桥,两边的石杆,上面挂着许多锁,有爱心锁、平安锁、发财所……

“大家来到博物馆,这个黑黑的石头脑袋,就是当年喜欢钱的农民,在一个深山里面发现了石像想哪去卖,但是很大很容易被发现,就把石头脑袋给弄了下来,警方得知,大范围的搜查。一些村民也知道了,帮组警方在七天内找到文物,并抓住了偷文物的小偷。”

“大家看到的正是当年挖出的千手观音,大约有一千多只手,千手观音眼睛微闭,每个手上都有一个小眼睛,有的手上拿着菩萨的水瓶子,有的拿着二郎神的宝剑,有的……金光闪闪,眼花缭乱。”

大家来的是睡佛旁,神话里还说,是因为守护了大地的巨人,被儿女施法沉睡,化成石像,他的一只手放在腰上,一只手放在头下,前面还有保护他的几个村民,上面是施法的仙女,栏外的是个池塘,这条龙吐出来的水漫流在这个圆池里,不知道谁要流那儿。

吁!短暂的一天结束了,这次游览不是让我们吃喝玩,而是让我们多看多了解历史文化知识。

【篇六:游山记】

南明山风景优美,景色迷人,还有珍贵的桃花水母。

来到南明山脚下,就看见一座石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南明山”,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走进石门,往前没走多远,就来到了“明秀湖”,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山的影子;水中的小喷泉,像似一朵盛开的荷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红鲤鱼,一看见食物,就成群结队一哄而上。

离开明秀湖,一路向上,走了好一会儿,才看见一个小瀑布,边上还有一个亭子叫“漉雪亭”。坐在亭子里,清澈的水流,顺壁而下,一抬头,那水流得很急,是想早点回到水妈妈那里吗?山风吹过竹林,叶子“沙沙”作响,就像是在唱一首赞歌,悦耳极了!

拾级而上,石阶越来越陡,满山都是叶子。阳光像金子一样洒下来,大的小的,圆的长的,散落在树叶上,散落在草丛中。走完“百步梯”,这才到了半山腰,走进第二座石门,迎面便是著名的南明山石梁,长条形,下面是空的,像一座仙桥,又像虹桥、仙道等,石梁上面有石刻,这些石刻都是古人的真迹,它们为南明山增光添彩了。石梁前面是一个水池,叫映月池。白天灿烂的阳光照在水面上,像一个胖娃娃在照镜子。夜深人静的时候,皎洁的月光洒在池水上,哇!月姑娘去水中洗澡了。

继续前行,一边是掩映在丛林中的仁寿寺,一边是通向山顶的石头小路。沿着眼前小道,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终于到了山顶的暇观亭,站在亭前的观景台上,大半个莲都城的景色尽收眼底,美丽的南明湖看上去隐隐约约,此时的南明山如同一个壮汉站在河堤旁。

此景真是可谓:处州景色甲天下,南明山石甲处州。

【篇七:点起自己心中最亮的灯】

当我们在无端的黑暗中摸索前进时,当我们在漫漫长路中茫然前行时,我们或许在那时迷茫过,抱怨过,甚至想放弃。其实,我们真正要克服的是内心中的黑暗啊!当我们点起心中最亮的灯时,我们的路便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可以乘风破浪。

回首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风范。如果没有理想,怎么会有为理想前赴后继的我们呢?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石刻,那不是冷冰冰的石刻,而是活生生,热血沸腾的为国,为理想奋斗的我们啊!那些在袁世凯复辟的逆流中勃然而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思潮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志青年们,那些在5月4日举起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并且游行于赵家楼的热血青年们,在1935年12月9日去天安门游行去喊“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的青年们……不胜枚举。那些数不胜数的有理想的青年们的爱国方针,亡国图存的方式,对国家的高度热爱,对社会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还不理应学习吗?我们应模仿有理想的他们,去勇敢前行。如果没有心中的明灯,怎么会有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的我们那?怎么会有一个矗立在民族之中的现代中国那?纵使中国发展的道路蜿蜒曲折,但是如果没有有理想的青年们,没有心中之灯的人们,中国又将何去何从那?

我们应该点亮心中的明灯,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傲视前方的远方,应该有理想,有自信心,而不是鲁迅笔下的关于焚香拜佛崇拜“他信力”与“自欺力”。有了理想,才会思考着前进,思考着前进。才有前进的方法,又前进的方法,才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不进取,源头就阻断了,那么我们做一切全可能无从做起,就会法乎其下,这样社会就会不堪设想。

点起心中最亮的灯,我们必须需要一颗光鲜的火种,有了火种,理想之灯才会被点燃,我们才能看亮光前进。我们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社会的希望在我们身上,我们肩负的使命将会更重。在此之际,我们应放眼观世界,树立宽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还有没有积蓄一定大的力量去搏击长空,但是我们可以点滴做起。

我们现在还不够成熟,还少不更事,但是我们可以从小的方面努力,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苟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的一点一滴可以积土成山,可以积水成渊。

我们会怀揣远大的理想,迈进自己坚实的每一步,我们的方向坚定向前。我们应努力充实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多多观察世间万物,提升自己的阅事能力,遇到困难不用害怕,我们才能奉上理想驰向远方。

【篇八:游南阳】

酷热炎炎的夏日,阻挡不住我们出去游玩的决心。八月底的一天,我们一家人驱车来到千古名郡——南阳,带着探索历史的好奇心游览了南阳府衙、卧龙岗和南阳汉画馆,还品尝了南阳的地方美食。

南阳府衙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比内乡县衙还要大。整个府衙占地八十多万平米,采用前朝后厅的设计,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我们穿过仪门来到府衙大堂,“公廉”二字悬于殿外,“明镜高悬”和一幅仙鹤临海图置于大厅中央,一派威严肃穆的感觉迎面扑来。府衙院内还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和古代刑法展览室、后厢房、地牢等建筑。南阳府衙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父母官、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便源于南阳府衙。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早就听说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孔明先生曾“躬耕于南阳”。在南阳市西郊有一片丘陵,岗峦起伏,曲折回旋,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古城西北紫山,南下白水,至此地势隆起,时人以诸葛孔明为卧龙,便称此地为卧龙岗。我们一家人从山门进入了卧龙岗,在前院的小花园中很容易就找到了《陋室铭》的石刻,当然也发现了我最熟悉的那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卧龙岗内主要建筑有武侯祠、诸葛草庐、宁远楼、三顾堂、碑林等。武侯祠坐落在卧龙岗中央,它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着1800多年历史。这里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更是一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文化古迹。卧龙岗内还保存着大量元明清时代的建筑物,以及汉唐以来的碑刻、匾额及楹联等,其数量在全国各武侯祠中是最多的。其中碑林还收录有岳飞亲笔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字体苍劲峭拔,气势磅礴。

离开卧龙岗,我们一家来到了南阳汉画馆。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展览汉代画像石的艺术博物馆,两千多块汉代画像石刻,古朴大方,精妙绝伦,是南阳汉历史文化的又一特色。这些画像砖多为东汉中、晚期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汉代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题材,如舞蹈、音乐、百戏、建筑、神话、历史故事等,因内容丰富、独特而闻名于世。南阳汉画像石具有惊天动地,天人合一的宏大气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汉代繁荣发展的辉煌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还有着“南都”、“帝乡”之称。夕阳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带着我们愉快地离开了南阳。短短两天的时间,也许我还无法了解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但是我依然会将这份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中!

【篇九:曲阜三孔】

去年,我走进了曲阜这个历史悠久又充满古朴美的城市。

在历经几千年沧桑的城墙上,布满了青苔,依然以千年前的那种古朴展现在世人面前。城墙的青砖虽已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平整,但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它的饱经沧桑。还有,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孔。

先说孔庙,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为什么是六百年呢?因为在宋朝时,宋朝和金朝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孔庙被一场大火焚毁,到了明朝才得以重建。在时间的长河中,许多后人来祭孔,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庙中的石刻更是数不胜数,有王羲之的、沈括的、孔子的等等,庙中的大成殿完全是仿皇宫式样,这充分展示了古代皇帝对孔子的崇敬,石柱上刻有龙、凤、蛟等吉祥图案,据说有根柱上还刻有88条龙呢!

再说孔府,孔府可谓是园林中的珍品。它也是被重建后才得以延存下来。孔子的父亲是一个管粮的小官,到了孔子这代才发扬光大,在孔子的后人中有许多贤人,如孔融等等。到了孔氏花园,花园里有幅画,不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它上面画的路口始终正对着你,你说神奇不神奇?

接着是孔林,孔林是孔家的墓地,林中有许多树木花草,石碑石刻,文物雕像。孔子的墓碑前,有一块大石头,把“王”字的一横挡住了。传说康熙皇帝来祭孔时,抬头一看碑上刻着“春秋孔氏文宣王”气愤不已,扭头便走,孔家人一看恍然大悟;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第二天,孔家人便在这里放上了这块大石头……

道路的马蹄声渐渐消失,夜色慢慢降临,望着无数游人络绎不绝地从三孔中来来往往,我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久久萦绕在心头……

【篇十:我和王安石去旅行】

“再往前走就是后洞了,里面可深,还没人到达过那头呢。”我看着那位蹲坐着的青年,他正在洞口端详着别人提的诗字。“我是来过的,认识。”

当了这么多年的脚夫,也没见过这样的文人。今天早上我刚出家门,就看见那圆脸的青年背着书箱兴冲冲地来了,话也不多:“上山吗?”和以往那些文化人不同,这个脸上还没什么髭须的青年也不吟诗,又不向我问这问那,只是魔怔似地走。到了现在,我额角都冒汗了。

“走吧,这回我可要尽了性。”他说着就迈开了步子。我连忙准备了火把跟上去。这么急,怎么尽兴,根本不像游玩的样子!

在洞里他也不怎么说话,我们两人一前一后相跟着前进。我看到那书生的后衫已经湿透,我也一阵冒汗。火把摇曳的光照亮了嶙峋的洞壁。我有点迷糊,只看见那青年的双脚不断抬起、落下,越过地上的起起伏伏。

一个跟头,那青年双手撑住地面。我忙上前扶他,看见他脸上汗水流过的条条痕印。用手一擦,泛着红光,也不知是太热还是混合了血水。“我没事,”没想到他在这时笑了,“摔一跤,常有的事。”他于是乎拍拍衣角复又起身,有意把手隐在袖口当中。我有些许吃惊,原来读书人也有这么有毅力的。但他已蹒跚地走到远处了,我连忙赶过去。

洞已很深,时不时有凉水从顶上滴下来。满身凉透的汗让我打了一个寒噤。那青年大概累坏了,一句话也不说。但脚步是不会停下的。还算宽敞的洞中,只能听见我二人的喘息,看见阴冷的水汽在空中飘游。“到这里吧,”我说,“前面还没人去过呢!”那书生回过头来,我看到他须发已乱。“我还能走。”只是几个字。“没人去过,太危险了!”我说着,看到他眼神一沉:“我不可以作头一个吗?没人走过,就不能走吗?”声音回响在洞里。我们对视了一刻,他又回转身去了。又是无言,抬脚,迈步。真是固执!

两个火把相继熄灭了,实在走不了了。我蹲下来点燃回程的火,看见他仰面卧在坚硬不平的地上。“我终于到了!”“到哪儿?”环顾四周,只见黑黝黝的怪石。“无所谓,是我力所能及的地方就很好了,”他喘着气,“之前指给你看的那石刻,我上次就走到了那。当时我就想,总有一天我要走尽我的力气!”之后再没说话,我们各自想着自己的事。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走那么远,但这小伙子的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这些出力气的人都不一定有的毅力和孤注一掷。不知为何,我不愿意相信他是走到了仕途末路,反而觉得,那人定有大作为。

之后再入华阳洞,我总会去看看那石刻。“花山奇洞——王某四人至此”。我看到那圆脸的年轻人向我会心一笑。

热门推荐
1一次难忘的赞美
2我做了一个梦
3美丽的漓江
4热爱生命,绽放光彩
5《非法智慧》读后感
6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7动物运动会
8特别的六一儿童节
9亲情永不下岗作文开头
10我的好朋友
11有一种情绪叫喜悦
12温暖的旅程
13公交车上的风波
14春色润校园
15我是阅读控
16我努力读懂善良
17披萨宴
18有趣的写生活动
19平安是妈妈的“唠叨”
20我爱你,佛山
21那次玩的真开心
22我的自画像
23我最感激的一个人
24意向背后,离别情深
25纸和笔的争论
26追心
27未来的世界
28小院故事多
29有一种爱叫放手
30有趣的攀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