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段的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的时代】

本来上午准备帮母亲弄弄家务,结果突然瞄到了摆一边的一本我看了大半个月还没看完的小说,小说没翻几页,突然一只小虫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拍了半晌没拍着,突然瞅到了略显凌乱的房间,于是转而去拾东西,还没拾几样手机突然响了响,这才想起原来中午家里还有亲戚来访,刚准备收拾收拾东西去接他们,突然手机上的各种热门段子讯息实时纷纷在屏幕顶部掠过,忍不住点开一个,于是越发不可收拾,突然关注到某某文字网站又更新了,赶紧去看看,哦,谁突然发来了一个红包,赶紧去抢,呀,时间来不及了,出门出门。匆匆带上小包,看见无辜地在地上躺了一个上午的抹布,只得苦笑着拾起。

不知何时起,我们的生活,我们所浏览的内容竟弄得支离破碎,在这么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开始厌烦看那大段大段的枯燥文字,我们开始随意关注大批大批的娱乐八卦,我们开始信手点开一个又一个无关的讯息,我们开始肆意点评大堆大堆自己都不大懂的内容,我们开始花费大段大段的时间沉迷于时兴的游戏,我们做着几乎无意义的事情,可却不能否认,我们乐此不疲。

古人袁枚有句名言:书非借不能读也。然而在现在,书还用借么?轻巧敲几下键盘,要多少有多少。快餐似的文化,菜色多样,口感多元,什么需求不能满足?现在再说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却不若淹溺于书海恰当了罢。就像是长在树上的叶子装扮了我们的城市,而地上堆积的落叶却是城市中的垃圾,网上绝不能说是没有好读物的,但是否真混迹于落叶中,却还要我们费时费力地挖掘,我们是否真有心挖掘,这个难说。

前不久,母亲曾立下一个星期一本纸质书的志愿,结果她去了图书馆,带了笔盒、书单、摘记本、水、餐巾纸,甚至还做好了泡一下午的准备,事实上她确实泡了一下午,可惜她错带了手机。父亲这段话时间在看一本英文原著,查单词时却常常莫名被跳出来的什么信息吸引了目光,最后暗自悲叹阅读效率又慢了不少。家庭群里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条祖父母的推送,作为儿女自然点开来看看,却是千篇一律的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用,什么东西抗癌什么东西放在家里不吉利,随着碎片般凌乱的讯息,所有内容的真伪却又要花时间考量了。

于是,现在在网上有不少呼吁我们要多思考,多读纸质书,多看报,不要沉溺于碎片生活的文章了,一个个写得那叫一个激情澎湃情真意切啊,颇为讽刺的点击量噌噌噌地往上窜。而在现在却是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碎片化我们是无法避免的。

碎片化的内容,已经变成一个发展趋势,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自然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想要完成更多事。百度、微信、微博、游戏……也自然成为我们的必备,不然,我们会和时代脱节,会与同龄人没什么共同语言,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生活的。而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我们应当做的,则是适应碎片化的生活,然后极力从杂乱的碎片中获取我们所必要的信息,极力把一些事物碎片排列整齐,极力不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开去。似乎所有事情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也唯有开始做了,才能慢慢适应起来,才能慢慢找到自己必需的内容,才能慢慢了解我们该在什么时候做些什么。

海量的信息定会影响现在人的思考能力与理解能力,虽然算不上海量,但为了那些也许已经被我影响的人,我得用简短的语言再说一遍:碎片是不必要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然后提取必要的。

希望各位能在碎片中,寻到一丝“生机”。

【篇二:隔壁的声音】

隔壁房间,隐隐约约传来阵阵呻吟,好奇怪,以前外婆的房间都是很安静的。

一年前,外婆生病了。从生病起,外婆便住在我的隔壁。没事的时候,我就打开隔壁的房门,进去陪陪她。我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很少,她总是零零碎碎地说着一些话,但张口闭口都是叫我好好学习。说了一会儿,她累了,紧抿着嘴,闭着眼,用鼻子大段大段地呼吸。可今天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听她在小声地哼着。我轻轻地开门,小心翼翼地探头。屋子里很暗,一条亮线从门缝中钻进去,让小屋多了些光明。她睁开眼看到我,微微笑了一下。“外婆,你今天怎么了?”我问道。“只是有些不舒服,没打扰你吧?”她说得断断续续。“恩。”听了这话,她闭上了眼睛。我看见她的手紧紧地拽着床单。我似乎还看见细密的汗珠正从她额头上一点点渗出。

妈妈说,外婆的病很重很难治好,让我多陪陪外婆。我不知道外婆究竟有多难受、多痛苦、多需要我安慰,但看上去外婆好像并没有妈妈说的那样无助,因为我与她对视的时候,她的眼睛里只有隐隐的笑意——我猜,这不是错觉。

后来,外婆的病情加重了,转到了我学校隔壁的医院。下课时,我喜欢趴在在窗台上看不远处的医院,我仿佛又看到了外婆那双满怀爱意的眼睛,听到了她断断续续的“要好好学习”的声音,感受到她对我满满的期待。每到这时,我就充满了学习的动力。我会趁着中午午休的时间,偷偷跑过去看她。每次见我,她昏黄的眼珠便倏地亮了起来,仿佛我就是她的太阳,我一出现,她的痛楚便被驱赶。然后,她会问我学习那么紧张,怎么有空来,我会说“想你了呗。”她会笑得很开心,就像得到糖的孩子。只是短暂的几句对话,她就筋疲力尽了。她吃力地闭上眼睛,眉头紧拧着,我突然觉得,外婆每天挂那么多的化疗水,一定很难受。可为什么我很少听见她痛苦地呻吟——似乎没有一点声音——我猜是她故意避开我的。

一个月后,外婆离开了,到了另一个世界。然而,每当回到家里,我会经常无意识地打开隔壁的房门想看看外婆,门打开后,才意识到外婆已经不在了。曾经,隔壁的声音已经那般模糊不清了。

我都猜对了,外婆是爱我的,怕我担心,哪怕再痛也要避开我呻吟,怕影响我学习,即便是说谎也心甘情愿。她一直住在我隔壁。无声的隔壁,先是触手可及,渐渐地,远了,远到只能从过去中回忆。如今,隔壁很安静,请屏住呼吸,我会享受这永久的无声的爱意。

【篇三:读书之我见】

书籍,为历史的载体,为现状的赞誉批判,为未来的期盼慕想。读书目的为何?为丰富愉悦自己的精神世界,丰润笔墨,饱满知识,培养内涵,修身养性。

书,为志为乐,为师为友。它是一种放松时的消遣,失落时的激励,人生路上必备的良品。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好书即为一味良药,虽有时词句犀利,或一针见血,但都可破除思想滞碍,治愈精神创伤,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这些,无不对你的心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洗礼;相反,坏书则为一方劣药,表面包裹糖衣,可剖开内在,却为糜烂,不堪入目,若服入,虽无明显的表现迹象,但过了潜伏期,那怕是有什么病症,都一并发出了,那一波折,怕是少有人能承受的住。所以,读书要有选择性,勿被表面华丽质感所蒙蔽,乱了方寸,这些,都讲究“方法二字”。

选择书,首要是分类。哪些为必读、精读,而哪些为略读,取其精华,弃其累赘负担,做到详略得当。择完,切勿死读,盯着书,逐字逐句,摆出一副要豪食一番的架势,或是只欣赏其绚丽、雄伟的场景,而忘却自己的思索与体会。叶圣陶的一句“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所指出的观点,便充分证明,抓住一个点,死咬着不放并逐渐歪曲了作者的本意,那便是固执过了头了,何必?伤神费脑,怎不给自己创造一个舒服、适合自己的阅读环境,非要花这些时间,伤透脑筋,去做一些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即使是解了,对你又有何意?

朱熹指出,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读书时三者须合为一体,方可达到一定境界,调动感官感受,去了解内容的深入含义。有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与此同时要不断汲取,积累好词佳句,不断饱满“学识”的荷包。依我观点,读书要满怀激昂之情,大段大段,精神抖擞,酣畅淋漓,并印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悟的片段。切不可只因趣味,图一时之乐,一合上书,便不知刚才书中所道何事了。

朱熹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朱子语类大全》的一番话,就可以更清晰完整的表达我的意思:“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先养成读书的习惯,再运用正确方法品书,此乃人生一大乐事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读书,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并更使学识广博,视野开拓。

品书有道,阅读,如阳光般,和煦洒下,暖了一身。

【篇四:我眼中的“碎片化”生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容量、快节奏的生活逐渐迫使我们远离大段大段的闲暇或繁忙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生活。

学生们时常在学习时担心手机里是否多了老师发送的消息,又或是喜爱的明星上了头条,导致原本连续的学习时间被迫被“肢解”,看一会手机做一会作业。若是中途太累,睡一会再继续学习也是常有的事;上班族们被铺天盖地的工作时常“虐”得昏天暗地,没有了固定的饭点,感到饿时就叫个外卖。吃饭依旧不忘了手头的任务,原本值得享受的吃饭时间也不得不变得支离破碎,健康和享受同时都被耽误了,却也别无他法。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碎片化”的生活呢?是每天越来越多的工作量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是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或大或小、或有意义或无聊却博人眼球的新闻并被更新到我们的手机上,我们的好奇心又使我们点开它们;是自己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完美,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修改完善……而归根结底,是源于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使信息传播和更新得越来越频繁。

在我看来,“碎片化”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产物。它使人类变得不再耐心地对手头的工作加以细致的分析,工作量多了但结果质量有所下降;它使人时常变得恐慌,担心手机里是不是又有一些重要的消息,不断停下手头的工作打开手机看上两眼。不仅工作效率大大下降,更有可能得上心理疾病;它也使人对自己降低要求,对自己像机器人一般机械地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却并不走心而感到莫大的满足。

那么既然社会大环境使得“碎片化”生活的现状不可能发生改变,如何应对它才能将它的弊端降到最小呢?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尽可能不要让外界铺天盖地的纷繁杂事扰乱纯净的内心,使大脑得到放松和修整;每天早晨将一天的任务罗列出来,对量和质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预期。于是我们可以减少拿起手机的次数,静下心思,尽可能全身心投入于手头的工作,高效又迅速地解决繁忙的事务。这样又可以省出相对比较长的一段闲暇时间供我们修整与放松,这个时候拿起手机的焦虑情感也会大大减少。

所以尽管“碎片化”生活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可以尽力逃脱它的束缚,并将不利因素转化为逼迫自己抓紧分秒的动力,积极地面对这“碎片化”生活。

【篇五:我的高中梦】

睡了,于是,你坐着那列远来的火车,在我的梦里缓缓靠站,下车,相视一笑,却忘了眼角那滴泪,醒来,它随着隆隆的火车声缓缓消失,你说过了那个六月,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有的,我们曾在榕树下幻想那充满阳光的大学。

小时候,第一次从电视上知道了“清华大学”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便用稚嫩的声音对妈妈说:“我要上清华”,殊不知,当时用了一个多么奢侈的字眼。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才发现上清华也许是一个美丽的梦,我知道了牛津,剑桥……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小小的世界一下子变大了,也终究与现实接轨。

原来清华并不是唯一,我也不是那个绝对。

后来,我梦里的大学不像清华、北大那样遥不可及,当然也不是靠砸钱的不入流的大学,它是让我喜欢,适合我并且美好的地方,像冷暖人生里温柔的铠甲。

明亮到刺眼的阳光,我们总是笑容满面或者疲惫不堪地穿行在我们长满高大香樟的学校里,有时大段大段地讲话,有时候却难过得什么都不说,在小卖部里掏出钱包买可乐,然后从旁边的一条小路散步去操场,一起吃饭,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一杯西瓜冰,晃晃悠悠地进学校,坐在湖边吹风,在图书馆里看许多的书,打发更多的时光,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们微笑,灿若桃花。

大学的梦想,早已在心中发了芽,时间滴答流过,努力的点滴积累,都将书写成我的青春。无论是转瞬即逝还是永恒的存在,也不管未来的艰辛与坎坷,不在乎梦想的可行性与实现的几率,我都应该去尝试、去努力、去体会、去经历、去收获。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会和我的大学梦相会,我从春天等到冬天,又从冬天等到春天,我一点一滴地积储着力量,预备在花开的季节,绽放芬芳。

【篇六:碎片时间的魔法】

一天即将过去的时候,你问身边的人他们这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你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有些人会低下头,支支吾吾地说:“我什么也没有做。”而有些人则会自信满满地挺起胸膛,细细列举他这一天所做的事,数量之多甚至可能会让你认为他是不是用了什么时间的魔法。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难懂的魔法。许多人是按一天来计算时间的,可是东拖拖西拖拖,往往一天的工作拖到第二天还没完成。可是如果换成用小时,甚至用分钟来计算时间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就以学生的生活为例,以一天来计算的人放学和同学们玩闹一会,回家路上买些零食,吃完饭后休息休息,时不时拿起手机和朋友聊会天,往往写完作业就发现已经很晚了,原先准备要做的事也没时间做了,只好往后顺延。而以小时来计算的人,在上下学的这一到两个小时和午休中就能挤出时间,看看书做做题,这样一下子就多出了两三个小时。以分钟来计算的人就更划算了,下课十分钟,排队五分钟,抽空背背课文单词还是游刃有余的,就这么又多出了一个多小时。

有些人可能对这几分钟毫不在意,毕竟一分钟太短暂了,我们有时甚至不会去留意它。可是,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一分钟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时间财富呢。日积月累,分钟计时法的人就逐渐显现出优势了:他们很会利用这些时间的碎片,把它们拼拼凑凑,即使要做的事情再多也总能抽出空来。我也尝试着利用了这些碎片时间,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参加了一个古诗文竞赛,要背很多的古诗古文。一些同学们报名了配套的补习班,每周花三四个小时来背古诗。我却没有选择这种方式。我把辅导材料随身带在身边,早上起来背一会,课间十分钟背一会,等地铁时背一会,坐电梯时背一会,甚至躺在床上,在坠入梦乡之前还不忘背几遍。我没有刻意分出太多的时间给这个比赛,跟其他同学比起来我好像都没怎么努力。可是比赛的结果却是我得了二等奖,跟那些每周上两三节课的同学不相上下。我没有去上补习班,看上去我少了很多准备比赛的时间,可是我却用时间碎片把这两三节课给拼出来了。

时间的碎片并不难找,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可是又有谁能抓住它呢?时间的奥妙就在这里,看似不起眼的一两分钟却是一切时间的基础。我们不一定需要给每件事都安排大段大段的时间,其实我们可以把他们安插在时间碎片中,说不定还会有奇效呢。

【篇七:碎片化的生活的利与弊】

近些年来,碎片化的时间在我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的出现。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每件事都有它的弊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有时忙碌的让人感到窒息。那为什么会产生碎片化的时间呢?

我想,产生碎片化时间的原因可能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产生了太多太多有趣的东西,以至于让现在的我们不再经得起诱惑,在看书时、在写作业时、在工作时多多少少都会产生想拿起身边的电子产品的想法,而一旦我们拿起了那“罪恶之源”,我们的时间就被分成了一段段的,很难被利用起来。

同时还有另一种解释:在这个时代,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巨大的压力迫使着每一个学生外出补习或学习课外的知识,我们的时间被安排的紧紧的,很难抽出一段完成的时间。而上学途中和不同课程切换中的时间就变成了我们碎片化的时间。

那碎片化生活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碎片化时间的出现产生了一些弊端。有些事情需要一整段完整的时间来完成,但我们抽不出来一大段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分段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回顾自己做过的东西,重新记起自己当初的想法,所以是很费时费力的;还有的人可能像我一样,遇到少于1小时的时间,就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安排,通常会用打游戏、睡觉这样的方式来度过,但要是一天中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那浪费的时间堆积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也就造成了我这样偷懒的人效率越来越低。

说完了碎片化生活的弊端,我就来说一下好处。面对这样的生活,我们总得学会去接受、去面对。碎片化的生活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给我带来了好处。我会利用每天放学回家在地铁上的20分钟用来背单词,有时我也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书、聊天,和他人联络,甚至我还会用碎片化的时间网购,缴费等。但如果我用整段时间来背单词、看书,我往往看着看着就会变得不耐烦,我还会分心,因为我认为还剩下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当然如果你不像我一样容易分心,为何不把大段的时间用在更适合的事情上呢?这样看来,用大段的时间来看书、背单词等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总而言之,碎片化时间组成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和一些弊处,它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我们要学着去习惯这种生活,懂得如何调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变得更加高效,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篇八:凝聚你的生活】

连饭都吃不上的人们会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吗?在封闭的山村里生活的人会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吗?因此,想要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吧,首先,基本生活要求要被满足,其次,你要被足量的外界信息冲击。

基本要求被满足后,人们开始寻求能使自己更快乐的事物;而外界信息涌入,让人们不经意间被巨大的信息洪流包围。处在其中的人们兴奋的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的丰富。

于是要做的事便多了起来,但时间却是不变的,那么每一件事被分配到的时间便越来越少,以至“碎片化。”

我们可以将这一现象的出现归咎于网络的发展,但不可以全然怪罪于它。据我了解,年级至中年一代人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手机是为了做社交,发朋友圈,逛贴吧这类令人短时间很快乐的事,而又由于这些事情所需的时间并不多,显得其“性价比”很高。人们便乐于抓住一切机会,即碎片化的时间,去用手机上网。然而这些事情对于人们获取长久且积累性的知识是无益的,在手机里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可被积累的知识。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时间被碎片化了。但对于某些老年人,如我外婆,她用手机的唯二目的是与儿女联系,和看戏。那么对于她来说,时间便不再是碎片化的了,她可以连续4小时上网看黄梅戏而不做其他事情,那么在她身上,信息,或知识便是被大段大段储存下来。若换成一个爱学习的人,这类知识将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左眼进右眼出的流动性“碎片”了。

在经历碎片化生活的人,很多一部分都会抱怨自己,或抱怨自己的生活,“时间太紧”“事情太多”或是在不由自主消费掉时间后发现,自己除了消耗了时间一事无成,除了“增进”了虚拟友谊之外没有实际收获,这真的能怪时代吗?这真的能怪互联网吗?当我们意识到这点时,就应该真的去改变一下了。

从今天起,把用于社交,刷圈的时间节省下来,积成一长段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你以为你会不适应新节奏而躁动不安?那你更应该去尝试一下了,感受专注思考后无与伦比的,充实而非空虚的,快乐。

行动吧,从自己身上,凝聚破碎的生活,克服这个时代。

【篇九: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

未来已经来临。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似乎从完整的一块被划分成为了许多碎片,这边是“碎片化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原本需要花费大段连续时间的人物,现在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分配到断续零散的时间来完成。这对于人们而言,是利弊兼具的。

毫无疑问,碎片化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从前,当我们想要给家里置备物品,总是需要一家人到商店或是超市,花费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几个小时的时间,领着大包小包的商品,再加上路上的时间,费时费力。而现在,碎片化的购物给我们提供了别样的消费方式。打开购物软件,选择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我们就完成了一次购物。通过这样快捷的方式,我们无需消耗大量精力在路途上,而是在家,甚至是在办公室,任何地点,只需一部手机,几分钟,就能完成一笔订单。“碎片化”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搞笑。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当在一个选项中投入过多,就意味着在另一个选项中投入得少。“碎片化”即给我们提供了不再无意义的事上浪费时间的可能。

但与此同时,“碎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弊端。市面上许多读书软件厂商宣称使用自己的应用能够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名著。在车厢里,在排队时,都能阅读。但在我看来,一本好书,是值得花费大段连续的时间阅读的。因为真正的好书能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文字表达,更多的是阅读过后的内心震撼与感悟。这是“碎片化”阅读所提供不了的。当你在某个悠闲宁静的下午,泡上一杯茶,慵懒的卧在沙发上,就这温和的夕阳阅读,你会为主人公的惨痛遭遇哀伤,回味他收获快乐而喜悦,在读完以后,书中的人物会久久映在你的脑海,他所拥有的过人品质也会令你难忘……这或许才是一本好书的真正价值,而“碎片化”阅读仅仅给你提供文字本身,那种连续性的情节感受和与主人公一起成长的紧迫感,是有所缺失的。

碎片化生活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它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但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学会明辨孰轻孰重,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物之上,像是阅读、社交等注重过程和个人感受的事,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使得这件事的价值大打折扣。对待有价值的事物要心中存有敬畏,问不是草草了事。

【篇十:碎片化与生活】

清晨,我被手机闹铃声叫醒。起床后,拿起手机刷新下墨迹天气,今天真是个好天气。洗漱、吃饭、出门上学。

上学路上,我坐在爸爸的车里。透过车窗,路人们行色匆匆。车站上等车的人们都低着头,看着手机。妈妈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手机QQ新闻,而我也赶紧掏出英语书,利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背背昨晚来不及背的课文。

到了学校,满满的一日课程正等着我呢。上完一节地理课后,作业也布置下来。同学们纷纷利用课间十分钟时间互相讨论着,翻看着地图册,抓紧把练习册完成。

放学了,回到家,照例是无穷无尽的作业等着我。光语文作业就要四条,看来不做到九点是不行了。奋笔疾书,总算把数学作业给消灭了。抽空玩了会儿手机,突然想起单簧管老师苦口婆心地话:“我知道你们读书辛苦,不给你们增加负担。但是每天抽出20分钟时间吹一下练习曲还是必须的。练练手指不能荒废呀!”好吧,趁现在天色还早,赶紧练起来。不然晚上再练,就要算扰民了。

吃晚饭的时候想起老师让准备的课外书还没有买,“妈妈,把你手机给我用用,我要买本书。”我一边扒拉着饭,一边用手机打开万能的淘宝。查询,下单,付款一气呵成,搞定!

总算在九点前完成了作业,伸个懒腰,洗澡去。一天里最放松的时间就是此刻。浴室里传出流水声并伴随着优美的歌曲。

这就是我的一天。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把时间打碎。当你停下来休息时,只不过几分钟就会拿起手机或看一条新闻,或发一张图,或说一句话,就走人。有人说这种碎片化不好,把事情弄得鸡零狗碎,结果一事无成。可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小片小片的时间也好,大段大段的时间也好,最重要的是专注,将某件事长长久久地做下去。对我而言,我吹奏单簧管就是利用碎片时间,今天20分钟练习音阶,明天20分钟练习曲子。就这样坚持下来,完成每年的考级任务。我觉得一分钟投入,就会有一分钟收获。

“待饭未来还读书”古人就是利用吃饭时间读了不少书。这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吧。我的生活是碎片的,在碎片的世界里,努力把碎片形成“块”,把它变成完整的梦想。

热门推荐
1新学期的想法作文
2《森林报夏》读后感
3植树节作文
4春节优秀作文
5新学期目标作文
6家务的作文
7泰国之旅作文
8我的家乡
9写事的作文
10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11博物馆游记作文
12中秋节叙事作文
13玫瑰想象作文
14暑假趣事作文
15父亲的作文
16小学童话作文
17好书伴我成长
18快乐的劳动节作文
19读书的议论文
20优秀寒假的作文
21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22暑假记事的作文
23小学生优秀作文
24童话的作文
25家乡的春天
26考试的作文
27给自己的一封信一年级作文
28班长竞选演讲稿
29下册期末考试作文
30黑板上的那行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