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现代社会的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碎片化——时间,阅读,购物,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我们不能一味碎片化,应该适当碎片化。

碎片化正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简单便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让人们用短时间了解更多信息。就好比如微博,QQ,微信,在坐车、吃饭、午休时都可以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就能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以及一些热门的话题,随时随地关注各种时事政,信息。达到不出门了解全世界的能力。这正能体现了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速,让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不过难道碎片化的生活就一定好吗?就依阅读为例,碎片化阅读导致逻辑思维能力衰退,在阅读一些文章是习惯性的会想要读简介概述,然而虽然这可以加快你了解这篇文章但也因此丧失了思考判断的能力永远活在碎片化的文学中。长久以后对于文章的阅读能力会下降,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低,文学素质也会相应变低。碎片化生活还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时间的掌控会逐渐丧失。想信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正在对一篇文章或话题进行深思熟虑的时候,手机在一旁发出了声音,拿起手机发现是一条无关紧要的信息,但却就这么玩了几十分钟的手机回头一看早已不知是何时了。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几十分钟干了一些无意义的事,虽然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能出来的,但难道你辛辛苦苦挤出来的水就是花在刷刷朋友圈聊些无意义的话题那还不如不挤呢。因此碎片化的生活可能会造就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降低,会蒙蔽了大家对于真正文化的理解,然后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社会会越来越低端,相信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因此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它可以帮助我们最快速了解当今社会时尚但我们却不能以此为主,但却不能以此为主。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在短暂的闲暇时间,利用碎片化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每一分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本该做的事。然而在一些正事上我们就不能再进行碎片化了,要认真的进行,保持大脑的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在一些阅读以及需要努力的事上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化,不能做事做到一半就去聊QQ刷微博,否则容易半途而废或者耽搁了时间达不到预计的效果,甚至可能事半功倍的不利境界。

碎片化的生活如果应用不好就可能会逐步毁灭你的生活。以前人们生活稳定做事很少被打搅,然而现在我们却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一天的时间我们可能会经历各种事件,有开心的,伤心的,郁闷的等等情感。会导致我们长期处于压抑分裂状态造成生活的混乱与矛盾。

所以在我看来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合理碎片化用来挤时间,以供后续学习的必要。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何时整体化,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不要三心二意,坚守本心抵御碎片化的诱惑。这样才能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下不迷失自我。

【篇二:取精华去糟粕】

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重新唤醒了文明古国的生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但是,我国千年的传统也被西方文明冲击地荡然无存,细细想来,传统文化中可留之处已被吹走,应抛之处却还是坚如磐石啊!

书信,一个在现代社会已苟延残喘的通讯方式,以其应不应该留在世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似乎在这个便捷的世界已无用武久地的书信必须被淘汰,请想想,当我们卷入到万事都以快为好的潮流之中,我们还能剩下什么?或许,未来我们已不会被《傅雷家书》中那一句句关怀的话语感动,不能再等待远方的亲人的家书,也再也享受不到打开书信时的那一缕墨香。那些字里行间的感动被一个个冷冰冰的号码代替,谁又能否认这是一种后退?我们固然不能要求人们放弃现代文明,去重新茹毛饮血,飞鸽传书。但在闲暇之余,重新拿起手中的笔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写一封信,让亲人寻找到那早已逝去的感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书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摇摇欲附,可那些不合理的文化却仍占有一席之地。

提起民俗文化中的丧事办理,我想大部分农村人都先想到的是那一顿丰盛的饭。我曾多次去观看“白事”,也曾仔细地思想它。一个人去世,一家人大办其事,邻里乡亲都来随礼,然后一起吃一顿饭,聊聊家常,就完美地结束了这一天,记得逢周年时,还请来一个戏团唱戏,一唱便是一天,而下面的人则有说有笑,指指点点。待到该哭的人硬是挤下几滴眼泪时,便开饭了。在饭桌上小孩子的嬉笑,大人们的侃侃而谈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是喜事。纵观从头到尾的一系列活动,全无实质内容,有的只是繁锁的仪式。这样的活动既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也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而不知何时,这样的活动也掺杂了一些攀比的味道,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愈加复杂……

这不得不使我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明诚然发达,但他们仍美丽的田园,仍重视那些乡土生活,在中国我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少的农村土地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西方的葬礼上,倘若你坚持不哭,他们会夸赞你坚强,在中国却被指责为不孝,在西方,没有人会因起时间而去插队,他们都在坚守着看似死板的规定,而在中国却随处可见插队的人……我不是一个奉行全盘西化的人,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用天朝上国观念去嘲笑外国人时,是不是暴露了我们的无知?同是现代文明,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当我们接受现代文明时,是不是应该发扬一部分,摒弃一部分呢?

让中华文化在时代的滋润下去除糟粕,流入精华的海洋,支撑民族的信念,成就中华的脊梁!

【篇三:碎片,请勿更碎】

小时候把心爱的东西摔碎了,必然会直愣愣的看着那一地不成形的碎片,然后伤心地大哭起来。因为我早就知道,只要变成了碎片,就难以恢复成原状。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护着每一样易碎品,让它们至少不因为我而失去原有的价值。

可是我遇到了现代化的生活。我从没有觉得这抽象而又实在的生活是一件易碎品——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如此想的。我们顺着时代的潮流过着生活,陡然间却发现周遭已是碎片化的世界。碎片化,真的好吗?

有人告诉我,这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受到了互联网各种新型观念的冲击。它既出现而没被淘汰,必定是有利的生化方式。但是我觉得应该要有些忧患意识。《三体》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人类从狩猎的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十几万年;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年;由工业时代到原子时代,只用了两百年;之后仅用了几十年,就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个文明,具有可怕的加速进化能力!"这是事实。所以当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很难预测以后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多少的支离破碎。

然而我认为,最值得担忧的,是碎片化生活给人们的心态带来的影响。现在的社会有一个普遍存在多时的现象,就是拥有最纯粹思想的群体数量大幅减少了。我个人对于书法较为感兴趣,放眼如今的书法圈,这个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圈子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市场。潜心为古代书法做更细致的研究的人真的很少,大部分人只关注"二王"这种被奉为圣人的作品。更有甚者,为名利的诱惑居然敢于出卖个人尊严地作字。他给自己的说词是:"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样的艺术,不仅称不上"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糟蹋。现代人与古人同样是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的人,而我们受到了碎片化生活的影响,难以静心研究,当最为纯朴的文化几乎难以适应时代潮流,我们也许该放低一些心中的期望了吧。

我自知以我渺小的力量,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摆脱碎片化的生活。面对这一切无法逆转的事实,我们又见到了满地狼藉的碎片。如果生活必须被打成这样,我只希望能从这堆碎片中拼凑出一点原本的样子,所以——

碎片,请勿更碎。

【篇四:桃源人,我想对你说作文】

【篇一:桃源人,我想对你说】

多少年前,五柳先生一支超脱世俗的仙灵之笔点墨渲染,勾勒出一片令人向往的世间仙境——桃源。桃源望断何处觅?身居桃源的人啊,可知外面的多少流年变迁?

桃源人,我想对你说,想对你说大千世界里的无穷故事,想对你说世人对你们的不倦探求。

桃源人,你们可知道,你们的屋舍俨然,池塘桑竹是多么令人向往,以至后世多少人甘心归隐农园。你们可知道,你们的鸡犬相闻,黄发垂髫也是多么叫人歆羡,引得无数人告老还乡只为那一份难得的悠然。不管乱世盛世,你都拥有最令人羡慕的物质家园。

桃源人,你们可知道,你们的与世隔绝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使太多名士一如你们出世独居,你们可知道,你们的悠然自得羡煞了多少人间劳碌客,让经纶世务者也忍不住为之抛弃浮华。无论寒士大夫,你们都拥有最叫人向往的精神城堡。

谁能让时间为之止步?桃源人,历史在你们面前不能推动一秒,你们不仅有安适的生活,更有悠闲恬淡的心境,不随桑田沧海动,不为乾坤日月移。这得天独厚的梦幻之境,多少年来,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从文人雅士到目不识丁,使任何人都向往、着迷。桃源人啊,这样的你们是多么的幸运,与貌似威严的皇帝相比,你们才是真正的精神之王。

可是,你们又是何其不幸。

与世隔绝的你们也许避开了俗世的纷争,可难道真的不想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生活淳朴的你们,也许富足的享受着衣服与食物,可难道真的不想同外面世界一同发展?封闭了与外界的交流并不可悲,可悲的是禁锢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再看一看,哪些与你们一样企图把自己隔绝的人吧:林和靖纵有梅妻鹤子的无限风流,终不过是梅枯古书,鹤死荒林;近代多少避世的官员们隐而不仕,却仍不免在日寇的铁蹄下遭人凌掠,消极的避世不但得不到自己的解脱,更使时代无法进步。一味将自己与世隔绝,就只能一代一代重复着先人的秦汉生活。你们只是徒把曾经演绎了一遍又一遍,实则只是行尸走肉般不见自我。

如今,又时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偶尔需要闲坐桃源的宁静,但不可放懈的是永远前进,不息奋斗的心。桃源人啊,你抬头看一看吧,如今的世界多么万端变化,多么更加美好。

桃源人啊,我想对你们说,坚守故土的纯朴与面对新的世界间,路在你们脚下。

【篇二:桃源人,我想对你说】

桃源人,我想对你说,你或许可以出来走走,外面的世界鸟语花香,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

桃源人,我想对你说,秦汉时期的封建统治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少个王朝已经升起又降落,之后,离我们渐行渐远,现在没有王,因为我们的所有人都是自己的王,现在没有压迫,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哦,你或许会问现在是什么社会,我告诉你,现在是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你可以走出这个洞天了。

桃源人,我想对你说,现代社会是和平安宁的。没有战争的硝烟弥漫,没有兵戈铁马的铮铮响声,更没有因战争而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家庭,所有人都其乐融融的生活着,我们的祖国正笼罩在一片祥云之下,沐浴在一片暖光之中。这里仿佛就是一个桃源之外的桃源,不,这里比桃源更好。

桃源人,我想对你说——

哦,你问我们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桃源人,我想告诉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人们会相处不融洽吗?在你们古代的思想伟人孔子、孟子、老子的思想熏陶下,人们温文尔雅,在现代社会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人们积极向上,又沉浸在如此之多的文豪的精神食粮中,受之熏陶那会浮浅?

人们礼让随和,亲切不已。行走在路上,时常看见尊老爱幼的同学,看到拾金不昧的大人,看到保护环境的老人,人们都为这个世界发现着自己。

哦,你又问这个世界有没有坏人?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和谐的人和事。就像每一首交响乐演奏中都有不熟练的琴手的声音,就像每一个苗圃中都会长出杂草,这不足为奇,但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的国度,所有人的心都会变得澄澈和明亮。

桃源人,你出来走走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变。即使山河依旧,却不再是原来的风景,也不再是原来的感受。

桃源人,我想对你说,走出这片山之间的缝隙,走出这夹岸数百步的桃林,你会感受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气象万千,这里令你心旷神怡。或许,你会以为你走进了另一个世外桃源。

【篇五:我为什么而活】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句话听上去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有的人从生到死都未曾考虑过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奋斗而活了一辈子。因此这种人可谓是生得不明不白,死得也不明不白,一生就如流水一般一晃而过,草草了结了。起初的我也曾未想过这个问题,回想起自己过去的那些生活简直就像是行尸走肉,一点乐趣都没有。现在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才真正地认真地去思索了一下,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我最终还是觉得不管做什么,归纳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为自己而活的。为自己而活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玩自己想玩的东西,享受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乐趣,或许这些听起来好像有些自私,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对我这样的想法心存疑虑的话,那就请你多加观注身边的人和事吧!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罗素曾在《我为什么而活》一文中阐述道:“我为寻求爱情、知识和帮助别人而活。”我觉得这三样不论从哪一方面、哪一角度来讲,都能简述为自己而活。比如说:爱情吧!一个人寻求爱情是为了干什么呢?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让自己的下半辈子过得无忧无虑,能有一个坚实的依靠而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比如说寻求知识。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青年们必不可少的条件,寻求知识就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汲取书中的精华,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以后自己的事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了让自己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存活下去。再比如说帮助别人,从道德上来说帮助别人度过困境的确是一件值得称赞助的事,但是深究其底地来说,帮助别人还不是为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更美更好一些吗?也许我这样说会太过偏激了一点,但是有时候事实就会是如此。

我觉得为自己而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虽然听上去有种自私的感觉,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为自己而活的人已经快要绝版了。不过像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只是现在我们这样的人已经完全达不到那样的高深境界了。所以说,自私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景象是十分普及的。那就让我们“自私”一点吧!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自己的前途,认认真真地奋斗一次吧!

为自己而活,为生活的美好,前途的憧憬而活,让自己生活得有声有色,让自己到老之将至的那一天,无愧地面对自己的过去。

【篇六:为灵魂加密】

人类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拥有会因他人的苦难而心生悲悯的灵魂,这是我们之所以称其为我们的依据,也是一道人工智能穷尽算法也无法解答的最终程序。然而,当某一天你发现大街上游荡着一张张相同的面无表情的脸,你该为此悲哀,因为人类文明的末日到了。

现代社会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支撑着人类的现实生存,它就像一台精密、庞大的机器,身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然而,在我们如同人工智能日复一日完成自己被预设的工作程序之余,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小悦悦事件”等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悲剧?这些社会悲剧就像一架天平,警醒我们不时称量一下人类的价值选择,天平一端放的是浓烟笼罩的工厂,另一端则是我们永恒的道德灵魂。过分夸大物质产出的流水线社会恰恰忽视了远更为复杂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并非流水线。因此,我们时常难以分清天平两端孰轻孰重,正如我们时常难以确定自己的坐标,时常在白天的人山人海和夜晚的灯红酒绿间像个皮球来回滚动,我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个体,我们的价值选择一日日犹疑,价值边界日益模糊。若我们如此般继续下去,我们终将去无方向,失掉灵魂,沦为一台台冰冷的计算机。

现代文学大师卡夫卡就描绘了人类被物化的情景。《变形记》中主人公变异成臭虫,何其荒诞!然而,荒诞背后的荒诞却是主人公的一家人竟漠不关心,自始至终毫无情感波澜,甚至从没想过怎么将自己的亲人变回人身,而是机械地给其喂食、弃置在房间深处。可以说,格里高尔一家人在社会重压之下丧失价值和同情的怪异行为模式是对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喻。就像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臭虫并且失去周围人的怜悯,孤独死去,当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被“异化”之后,我们就会支离破碎,随时可能会被社会“孤立”,这种孤立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冷漠的疏离。我们看似身处紧密而复杂的社会大网中,但如同计算机,哪一天电源一关,一切便会溃散,人类的灵魂也终被破译。

对此,梭罗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超验主义的救赎。他远离迷宫般的工业城市,只身来到瓦尔登湖畔建造小木屋,饮食起居,散布种豆。这个过程对后工业时代朝人工智能时代大步向前的我们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也有幸像梭罗注视瓦尔登湖一样注视我们的心湖,我们会看见自己的倒影,看见人类特有的充满感情的眼睛,由此我们会对周围的事物心生同情,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加重我们的灵魂。梭罗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开始关心自然生长,关心瓦尔登湖的缩减,换言之,我们是在关心周遭事物的苦难和兴衰,我们在关心他人的不幸并散播同情、传递爱。所以说,我们只有拨开芜杂的物质屏障,才能真正寻找到自己失落的灵魂并为其加密。

诚如卡夫卡所言,“笼子在寻找一只鸟”。我们生来有翼,懂得贴近世界,但现代社会的笼子多多少少像陶渊明笔下的“樊笼”将我们套住,让原本造物的我们反过来被物统治,变得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后我们可能果真会如同臭虫般用六条小细腿支撑自己沉重的躯壳,最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臭虫临死前冷漠地注视的这个世界,这个被异化为超级计算器的世界。

我们应像梭罗,努力挣脱“卡夫卡的笼子”,以一种战斗姿态做着抗争,而非听任物质的异化。我们应通过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和周围的人们心生同情,从而重新审视自我,唤回物质屏障背后落满灰尘的灵魂,并为这道最高程序加密,直至人工智能永无破译的可能。它将被写入只属于人类的永恒的生命线索中。否则,等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末日真正来临的那一天,你从床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臭虫,而你的父母面无表情地说:抱歉,无法识别这种生物。

【篇七:珍惜愤怒】

佛家禁怒,崇尚心平气和,万事皆空。我觉得这种理念值得商榷。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是与欢乐、悲伤、忧愁、喜悦同等的感情。而所谓“戒怒”用意何在?无非是避免因怒伤身,追求长生罢了。那么,我不禁要问:当怒不怒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那是很可怕的。当年蒋介石面对日本帝国的入侵选择退缩忍让,致使祖国大好河山惨遭日寇铁蹄践踏,华夏民族面临被灭亡的危险。这就是当怒不怒的严重恶果。

我珍惜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每一丝微弱的情感,自然也就珍惜具有强烈激情的愤怒。在竞争激烈而又崇拜权钱的中国现代社会,愤怒被压抑。司机不敢对交警的乱罚款表达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只能是接受更高数额的罚款;普通职员不敢对老总的非礼表达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只能是被炒鱿鱼;老百姓也不愿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表达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可能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鲁迅说过:“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以,我主张学习水浒英雄,“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愤怒时一定要愤怒。愤怒是人类最纯洁的情感,它使人性得以最完美的展现。愤怒是金,是无价的宝藏。失去了愤怒就意味着失去了人性。当年岳飞登楼远眺,看到北方山河落入敌人之手,愤怒喷射而出,推动他肩负起收复失地、驱逐胡虏的重任。那怒发冲冠的神情,足以使侵略者望而生畏,足以使军心为之振作,足以使天地为之震撼。这怒火,燃烧了一切悲伤,燃烧了一切绝望,燃烧了一切私念,用充满希望的纯洁心灵,谱写了一曲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乐章。

然而,这如此珍贵的愤怒却在现代社会的重重压迫下喘不过气来,它被现代人残酷地消磨、镇压,它隔着现代文明的牢笼向人类社会咆哮着、呐喊着,它要重新回到人们心中,重新燃起人们的斗志,使人性回归最自然的状态,使社会呈现最和谐的境界。

珍惜愤怒,就是珍惜那一腔热血,就是珍惜反抗压制的权利,就是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这一切就是亲人、朋友与祖国。不想失去他们,就要有足够的能量去保护他们。这能量从何而来?从愤怒中来!

【篇八: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碎片化就是破碎的意思,也称之为多元化,社会媒体也从“泛众”转向“分众”,媒体开始围绕着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做文章。同时,信息的庞大使得传媒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听母亲说,她小时候信息获得的方式非常单一,主要就是广播、电视和报纸,而且,电视的频道也十分有限。当时的人们看电视,必须订一份《每周广播电视报》,以根据每周电视台的节目单选择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而如今,人们看电视的习惯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一部遥控器,便将自己带入到所有喜爱的电视节目中,而且,电视的回放功能又满足了现代人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

同时,各种信息平台及新生产业的出现,也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这样的便捷却忽略一个特殊的人群——老年人。

我母亲常跟我说:人越老,适应能力越差,学习能力也越差。是的,许多像我外婆这样的老人到现在都没学会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在我们看来如此简单的操作学习到他们手上便变得复杂起来。

有一天,我在使用手机开启共享单车时,旁边的一位老人问我该如何使用共享单车。他有智能手机,但他却不懂如何操作。我花了很长时间向他解释,他还是似懂非懂,我只好自己直接帮他开启了共享单车的车锁,望着他骑车远去的背影,我便开始思考,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该如何让老人们适应呢?

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写的是一位小伙子为他年迈的父母手绘了一份精美的微信使用导图。我想,是否可以针对一些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些软件出版一套以图片为主的导览,让老人更快的学习适应。或者是对一些软件开发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版本,简化图标,去除老人不会用到的小程序,自动过滤无意义的文章。

其实,帮助老人学会使用各种应用,也是全社会“孝道”的体现。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更是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体现。我想,这应该是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也是为了让孝道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中长存吧。

【篇九:传统文化应该崛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神话,西方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挑战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中国社会陷入了文化混乱和文化空洞之中。中国现代文化重构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那么我们是应该以西方文化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应该让中国传统文化崛起从而重构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是明显的。推动着古代社会的进步,是古代中国不断强大。秦国横扫六国,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唐宋时期中国就进入了文化繁荣时期。元朝蒙古骑兵横扫亚欧大陆。在明清时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在欧洲还是黑暗、落后、分裂时,中国早已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王朝。传统文化推动古代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又促进传统文化的进步。古代社会产生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把中国社会推动到现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传统文化的铺垫,就没有现代社会。

那么传统文化是否对现代社会有促进作用,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给中国的再度崛起增添持久的动力,是否应该推崇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看看台湾是怎样发展的,国民党一败退到台湾,就致力于全面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担起了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延续了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使命。台湾没有像大陆一样废除使用了几千年的繁体字,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台湾才有了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且台湾在这些基础之上,较好地发展了民主制度,真正让传统文化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提高了国民素质。所以从台湾的发展来看,合理推崇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我们应当担负起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传统文化会促进而且一定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想象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在大陆传统文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后,失去了它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有必要担负起这个责任,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度崛起。

中国在崛起,和平崛起,与百余年前的西方殖民者有根本的不同,中国不搞任何侵略。但是在文化方面却有惊人的一致性。西方殖民者因为强大将西方文化和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也因为不断强大,使其传统文化不断影响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并且把掌握汉语和来到中国学习作为一种荣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去我们强大,学习西方;现在我们逐渐强大,不可避免地影响世界。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而是变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语言。那么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必须担负起这个重任。几百年前,西方人用中国的火药发明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今天这种事情不能发生。我们应当担负起中华文化崛起的使命和责任,中国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我们有必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崛起,影响世界。

无论是对我们本身还是对世界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崛起,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影响世界。

热门推荐
1吃一堑长一智
2丢三落四的我
3爱的力量
4我的书屋﹒我的梦
5寒假趣事
6假如我有翅膀想象作文
7雪糕雨
8给自己一个微笑
9小雪花旅行记
10悄然而至的秋姑娘
11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12写身边有特点的人
13带着梦想起飞
14往事
15写给哥哥的信
16路上的发现
17念你来看荷
18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19我爱我家
20最爱的蘑菇屋
21
22学打乒乓球
23有你,真好
24留住年华的芬芳
25描写接力赛的作文
26看电视
27我的乐园学校的操场
28我家的淘气包
29寻找童年的足迹
30军训日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