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抗秦的作文

【篇一:屈原史世】

那一跃,极美!那一人,承载史世!

漫路行江,一路之上,是你那或深或浅的脚印,不可言透而可得之,重——而为汝之心情乏潰,无法将其释然也;轻——而为汝已看透一切,已超越了一种无端的坦然。

大道其修,大道其行,大江淘去,人生能有几回合?停驻于汨罗江之上,频风漫溯,发丝飘扬,你的衣角也随着微微颤动。在你棱角分明的脸颊之上,浓密细致的眉毛紧凑,流动的眼神中透露着半多忧愁几丝无奈,不知否?此刻,你的内心是否亦随之颤动。

在哪战国末期的楚国,你是果敢的,却又是孤独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国者即为家者,无国则无家。曾记否?你自幼年时便勤奋好学,饱读诗书,胸怀大志,后尽毕生之所学,为国献策。章明法度,改革政治,举贤纳才,并联齐抗秦,力图恢弘国志,增强国力。伴于君王左右,必招无端之害,小人戚戚,奸臣横行,阻怀王受用你的意见,并使怀王疏远于你。前305年,缘由反对楚怀王与秦国的黄棘之盟,自此开始你的流放生涯。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你的国郡,虽有心救国,而仅你一人之力并无回天的可能。国家的存在,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希望,存在你心中的那厚重的政治思想灰飞烟灭,前途一片迷惘,所有的思想在哪一瞬间幻灭。

身与生即不能同国于世间长久,魂与思定然同国于他方相依。行至江滨,被发行吟,神色黯淡,那一刻,你的嘴角轻微上扬,展现出了不可一世的绝美笑容,依稀仿佛时间就此定格。而你,注定会成为永恒的经典,隽永的传奇!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有些模糊不清却又无比坚忍决绝的身影投入江中,淡了行人,空了江畔。仕人欺诈之愁无于言表,国破家亡之恨痛彻心扉。我漠然了,人生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我坚信,这样的选择与结果才会是专属于你的实现人文主义精神价值的独一方法。

蓦然溯古瞭望,那一跃,极美!那一人,承载史世。

【篇二: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这一天,每一家的房梁上都挂着小猴子、艾蒿、桃树枝。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每一家都喜气洋洋的。

端午节这天我在睡觉,妈妈悄悄走到我的床前,把五彩线系在我的手上和脚上。早上,我刚起来就发想我的脚上有五彩线,五彩线五颜六色的像彩虹一样。

早上我吃完饭就问妈妈一件事,我说:“端午节有什么故事么?”妈妈说:“有一位爱国诗人,他叫屈原,过端午节就是纪念他。”然后就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我听了后说:“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啊!”

中午,奶奶在洗粽叶,包粽子。我问奶奶:“奶奶,你在洗什么啊?”奶奶说:“我在包粽子啊。”我说:“我能和你一起包么?”奶奶说:“能啊。”我又说:“奶奶,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奶奶说:“要纪念屈原呀。”我说:“为什么?”奶奶说:“屈原是一个大诗人,那时候,秦国要攻打他们国家,他主张联合抗秦,结果皇帝不允许,后来他们国家被打败了,屈原很惭愧,于是他抱着石头跳江了。”我说:“屈原真伟大啊,我们应该纪念他。”

晚上,我和妈妈去街上玩,我看见有卖小猴子、桃树枝等东西。端午节,街上有各种各样的粽子,真好看。

我们回到家里,吃到了粽子,我喜欢粽子,全家人在一起欢欢乐乐的,我们都很开心。

我们都喜欢过端午节,每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篇三:包粽子】

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了,我带着喜悦之情回姥姥家包粽子。

姥姥上街去买粽子叶,我只好呆呆地望着大门口等姥姥回来。等啊盼啊!终于,十几分钟后把姥姥盼回来了。

我们开始包粽子,粽子可以包三个角的也可以弄四个角。头回包粽子,我还不会,于是我让妈妈详细说了一下方法。包粽子需要的材料有粽子叶、江米、红枣、葡萄干,还有绳子。其中,江米要提前准备,把它泡在水里的时间越长,粽子就越好吃。

我先把粽子叶摆成三角形,再把泡好的江米放两勺进去,接着在江米里面插上三个红枣和葡萄干,用粽子叶把它们全包住,最后再缠上绳子,一个粽子就算成功包好了。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带着疑问,我查阅了资料,上面这样记载: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主张联齐抗秦,但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了都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含恨抱石跳入汩罗江身亡。

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有这样的特殊意义啊,后人们敬佩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节操,为了纪念他,才会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子。

【篇四: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想到明天又可以去外婆家放松缓解学习的压力,心里别提一个爽!

第二天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露出头,爸爸就开车带我来到了外婆家,一到就看见妈妈挺着个大肚子来问我吃早餐了吗,当时自己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母爱的伟大在这一刻让我的内心更加有所触动。

吃过早餐,外婆就准备包粽子了,一听要包粽子我马上就来了精神。首先外婆把泡好的糯米和粽叶拿了出来,然后便问我:“孙子,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我答道:“知道啊,是为了纪念屈原。”外婆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吗?”这一问让我愣住了,然后外婆见我答不上来便给我讲起了关于屈原的故事,她说屈原是楚国人,当时楚秦之争,他主张抗秦却遭到了以贵族为首守旧派的排挤与诽谤,随后被楚王免职逐出都城。最后由于没有听取屈原的提议,楚国最终被秦国灭了。屈原在流放途中听闻国家被灭,万念俱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中。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都纷纷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给蛟龙水兽为食,使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听着外婆说完,我不禁赞叹道原来端午节的由来包含着这么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故事。

听完故事,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出一大一小两张粽叶折出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筒里放入一半浸泡好的糯米,接着塞上一小块猪肉,再用糯米盖的严严实实的。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团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不停的跳出来,外婆见了连忙过来帮我解了围。接下来就剩包粽子的最后一步—扎绳,我想这也太简单了,终于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大家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绳子,把粽子捆绑了一周,然后还给粽子打了一个蝴蝶结,哈哈,终于大功告成可以开始煮粽子了!我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了一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篇五:为穷且益坚的人鼓掌】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就是说就算是老了,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越困难,意志要越坚定!

现在的我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浑然不知道父母为我们挡下了不少的风风雨雨,为我们创造许许多多的便利的条件让我们慢慢的变得懒的选择、没有了梦想、只会说不会做的机器!

回说到古代,人人都是平等的,家家都只能通过努力读书才有的出人头地。汉代孙敬读书非常的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挂在头上,绳子另一段挂在屋梁上这样他就无法睡觉,让他自己保持清醒,凭着这骨子劲孙敬终于成为当世大学子。战国时苏秦出身贫寒,常常让人瞧不起,但是他读书也是非常努力,如果昏昏欲睡,就拿一个锥子来刺击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尖锐的刺痛又提醒他继续用力。就这样,苏秦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主持合纵抗秦的大计。

就以开学第一课的汉字叔叔为例,他身为一个上了年纪美国人,本该过着安详的晚年,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努力!他心里的志向让他花了十年学习汉语,花了二十年建立了汉字数据库,又花了十年建立他的网站。在这几十年间,他经历许许多多的困境,但始终没有成为他放弃的理由。因为他心存念想,才会战胜时间战胜困难!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生来就比他们差吗?不,不是的。我们输的是没有他们顽强,再被打败一次的时候他们能够坚强的爬起来!他们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把自己逼的只有一条路,只有一直往前才能走出这个胡同!

我们应该为那些穷且益坚的伟人鼓掌!为未来的自己加油!

热门推荐
1举例说明昆虫的智慧作文
2家乡的重阳节
3初学篮球
4家乡的小竹林
5不得不孝敬父母的理由
6姥姥家的菜园
7我学会了包饺子
8退一步海阔天空
9努力后的快乐
10一只漂流瓶,怎样飘过一片大海
11窗外即景
12有趣的蚕宝宝
13风的重量
14品糖
15军训的一天日记
16人生的色彩
17有一句话
18高中生活的冷与热
19日记
20学校午餐大风波
21山乡巨变
22端午节
23深深打动我的一件事
24奶奶的话胜似一剂良药
25第一次骑马
26胜似亲人
27晨露
28亦师亦友
29军训感言
30妈妈的白发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