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韶山的作文

【篇一:韶山、长沙一日游】

今天,我一大清早就起床了,因为有件让我激动的事情:我们要去韶山和长沙旅游。

第一站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

我们坐着车来到铜像广场拍照,我们的身后是毛主席的铜像,铜像高10·1米,全身金黄色,在太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威严庄重。

第二站长沙:雷锋记念馆

我们来到长沙的雷锋记念馆,我们在雷锋的石雕前宣誓、写名字、参观。我们还参观了雷锋住的地方,雷锋住的房子与周围高大豪华的建筑物相比,显得格外的朴素。这也正告诉世人雷锋叔叔的与众不同。

第三站长沙:长沙动物园

相信动物园是所有小朋友最期待去的地方,这一站我们就来到了动物园。我们看了身上满是斑斑点点的豹子,看了威武雄壮的狮子,看了非常漂亮的孔雀……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机灵可爱的猴子的表演。表演开始了,只见一只身穿红色衣服的猴子骑着单车出场了,它熟练的骑着单车,做着各种各样的表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又有猴子表演了爬杆,还有猴子表演了赛跑……这些可爱的猴子的表演带给我们欢乐。

终于,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程。

【篇二:参观韶山灌区】

不久前,学校组织小记者参观韶山灌区。一路上,清风拂面,精神倍爽。很快,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首先,我们来到二楼的中控室——灌区的指挥中心。墙上镶嵌着一张地图,展示灌区的全貌。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灌区是1965年开始建设,10万人历时十个月修建完工。灌区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三湘分流,三湘是指:湘潭、湘乡和宁乡。灌区像一位母亲,用她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着三湘人民。

之后,我们下楼来到了一个光线暗淡的大房间观看影碟,欣赏灌区的景象。我领略了灌区的四季分明:春天桃花绚丽开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和冬天大雪纷飞。还有灌区的日落时分,是那么的惬意、安宁与富足。

观影后,一位身着西服的叔叔走了进来,他是负责人,也是小记者采访的对象。小记者们珍惜采访的机会,争先恐后举手提问,有的问灌区的来历、作用,还有的问灌区涨洪水了怎么办……

唉!真后悔,我先前没有了解一下灌区的情况,现在脑袋里竟然找不出一个问题,只能傻傻的看着。看来,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最后,我们来到了灌区养鸭场,那场面真是“浩浩荡荡”。我们跟鸭子们打了招呼,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灌区。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灌区真遗憾”啊!

【篇三:参观韶山灌区陈列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五年级小记者要去韶山灌区陈列馆参观啦!

我们一路上兴高采烈,车厢里不时飘出我们的欢声笑语,到了目的地,我带着激动的心情从车上跑下来,哇!放眼望去,灌区多美啊!绿绿的草儿随风舞动,清清的水儿碧波荡漾,那像树枝一样分叉的渠道,四通八达,通往各个地区,我不禁要为那些当年来修灌区的人民竖起大拇指,点一个赞。

“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去看陈列馆吧!”我一听完,立刻兴奋得恨不得一口气冲进去。在陈列馆里我边看边记,我了解到韶山灌区是1965年7月动工,当时十万劳动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志”的豪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胜利建成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我被图片中那些人民用热血和汗水修筑渠道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动,图片上那些衣着朴素,辛勤劳动的人民正是我学习的榜样。于是我联想到了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干完家务,便让我去倒垃圾,而我呢,只顾着自己贪玩,完全不理睬妈妈的要求,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十分后悔。

参观完陈列馆后,我有很多的感想,我决定以后要向修筑渠道的劳动人民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做一个有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

【篇四:长沙红色之旅】

刚放暑假,妈妈和我便带上行李箱踏上了长沙红色之旅。一路上我和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车厢里充满了欢歌笑语。

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期待已久的长沙,刚下飞机第一眼看到它的特色建筑,有点仿古,有点现代,又有点新奇,看得我目不暇接。妈妈说长沙有青葱的岳麓山,火红的口味虾,蓝黄间的酒吧,橙黄的芒果台,五彩斑斓的橘子洲烟火。

饱睡一夜后,我们踏上了这块历史性革命圣地第一站——韶山。当汽车徐徐驶进韶山,到达铜像广场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激动。看到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回放着一幕幕毛主席的伟大事迹,这让我觉得有些惭愧,看来我必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第二站去了橘子洲头,只见洲上种植了许多树木,是个悠闲的现代公园。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一上洲便看到巨大的毛泽东头像,待我们走近时被这气势所震撼,妈妈吟诵起毛泽东著名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长沙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最后一站当然非爱晚亭莫属。它的名字好美,富有诗意,使人想起杜牧的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景色迷人的长沙,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篇五:游韶山灌区】

当年设计、当年建成通水、当年受益的韶山灌区建成速度堪称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我们湘潭晚报小记者有幸来到了韶山灌区参观,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韶山灌区的知识和事迹。

到了韶山灌区,我们先是围在一位工作人员旁,听他讲韶山灌区的历史:“韶山灌区呢,是从1965年的7月1日开始动工兴建的,在1966年的6月2日便建成通水了。”同学们都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生怕听漏了一点儿资讯。那位叔叔一边说着,一边把我们带到了水渠旁,继续说道:“韶山灌区的水渠中有干渠5条,长186千米;支渠401条,长1186千米,灌溉了湘潭、长沙、娄底三市七县内的100万亩农田。”大家都不禁佩服起了当初开挖韶山灌区水渠的先辈们了,那一串串数字里包含了多少辛劳与汗水?

接下来,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去看了当时修筑韶山灌区时的视频:十万人在一起挖水渠,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他们就像一把利剑,把一座座山峰劈成两半,留下一道道水渠……终于,韶山灌区通水啦!人们都赶过来看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在通水的那一刹那,天地间爆发出了人们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这次去韶山灌区参观,我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真好!

【篇六:伟人故里参观记】

星期四,我早早的来到学校。一跨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好几辆大巴车整齐有序地停在内操坪。知道我们要去干嘛吗?告诉你,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要去旅游咯!

其实,学校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策划这次活动了,可由于天气的原因,只得一次又一次的推迟。我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了今天。

我们班的同学共分成十二个人小队,每队六人。我是第八小队的队长。队长们领着自己的五个队员陆续上了一号车。我们的行程已经被导游毛毛雨安排的满满的了。上午到韶山去,参观伟人毛泽东生前的一千多件遗物和他的故居,下午到刘少奇主席的故居和花明园去。

在去韶山的路上。同学们兴致都很高,一会儿唱唱歌,一会儿吃吃零食,别提多开心了!车行了一段时间,韶山到了。下了车,同学们把队伍分成两排,整齐地走向毛泽东遗物馆。在展览厅的玻璃柜里陈列着毛主席以前用过的东西,每一件都有着很长的历史。我跟着前面的队伍快速地看过毛主席的一件又一件遗物。但是,在一件睡衣前,我停下了加快的脚步。我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一间满是补丁的衣服竟然是毛主席的睡衣!那时的毛泽东贵为主席,难道连一件睡衣都买不起?我知道主席是想与民同乐,与民同苦,所以才这么俭朴。这时,我发现前面的队伍早走的远远的了,后面的同学还在不停地催我快追上队伍。在跑的过程中,我不时往两旁望望,但脑海里都是那件满是补丁的睡衣的模样。

参观完毛主席的遗物,我们又乘车到了毛主席的故居。同学们一队队走进参观。有好几个保安叔叔站在角落,一脸的严肃。我走进一间间房,所有摆设都显得那么简单,因为生活简朴是主席的一贯作风。离开了毛主席的故居后,同学们吃完了中餐,精力依旧那么旺盛,没有一丝疲倦。下午,我们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和花明园后,就乘车回了学校。

这次旅游,我知道了名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故事,收到了很多教育,称得上是“满载而归”啊!

【篇七:参观韶山灌区陈列馆】

星期二,我们小记者外出活动要去参观了韶山灌区陈列馆。

到了灌区,第一眼看见的是人们常说的“银河飞渡”,它是那么庞大,那么长。我不禁深深地感叹:修建这么长的一座灌渠,需要花费多少人力和心血啊!

进了陈列馆,我才知道这条大渠是十万民工花费十个月修建的。听说有一位诗人曾在这里写到:“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

陈列馆的样子和布局我非常的喜欢,工程师采用了江南景房布局方案,在景房前有几棵高大的樟树,长得郁郁葱葱,让陈列馆淹没在一片绿色当中。而陈列馆里面的布局更是合情合理,对每一个工程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很快了解了灌区工程的各个功能。

最后,工作人员给我们放了一部3D电影,虽然这部3D电影是用飞行器拍的,把我弄得头晕眼花,但我总算知道了大渠把水运到了哪些地方。由于大渠经过的是贫困的乡村,以前这里的人们饭都吃不饱,自从大渠修好以后,人们的收成提高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条大渠真是人们的救星啊!

参观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半天功夫我们就和要韶山灌区说再见了。我把“银河飞渡”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

【篇八:韶山游记】

我的外公以前当过军人,他最喜欢看抗日战争的电视了,一边看一边和我讲红军战士的故事!每次看到我们的人牺牲了我心里就很难过,看到他们那么英勇的样子我又很崇拜!

在这些故事里,我知道了毛爷爷,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这次国庆假期,外公说要带我去看看毛爷爷的故乡-湖南。

我们先是坐高铁来到湖南长沙。第二天清晨,我们从长沙乘车80公里来到了韶山,这是毛爷爷的家乡。一走近毛爷爷的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池塘,前边的池塘布满了荷叶,另外一个池塘的是毛爷爷小时候游泳的地方。

毛爷爷的故居是一座成“凹”字形结构的房子,黄黄的泥土墙透着古朴的韵味。当天来参观的人很多,我们排着队参观了故居里的一个个房间。其中毛爷爷的卧室让我印象深刻。卧室里放着一张木制的床,床边有一张枣红色的木桌子,桌下是一条长凳,土墙上挂着一盏小油灯。导游姐姐说,少年时期的毛爷爷晚上读书就是用这盏小油灯,他酷爱读书,他曾说过:“一个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不可以一天不读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原来我和毛爷爷有相同的爱好啊!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少年毛泽东深夜读书的身影。这里条件那么艰苦,还那么喜欢读书,他可真有毅力啊!

参观完毛泽东故居后,我依依不舍的走出来。虽然我不太懂毛爷爷的事迹,不过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会慢慢知道的,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正是有这些伟人们的不懈努力,才有我们美好的今天。

【篇九:韶山一日游】

正月里,我们全家与表哥一家去韶山——毛主席的故居,游赏那儿的风景。

我们一路开着小汽车,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韶山。我们把车停在车库里,来到售票处。尽管有些公司已经到了上班的时间,但这里依旧人山人海。我们租了一辆车,车子缓缓地走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展示毛主席纪念品的展示厅。

一进大厅,我看见了一台织布机。哇!好大呀,差不多有一张床那么大呢。一旁也还有毛主席用过的其它东西。我们又进了另一个展示厅。我正聚精会神地看看着那些毛主席穿过的衣服,穿过的鞋子以及用过的本子。突然,表哥大叫一声:“哇!看那儿!”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哇!是一把长枪,还有刀,很稀奇。我们又进了一个展示厅,这儿是毛主席上学的教室,前面还有一尊毛主席的铜像,许多人在和铜像合影,我们也不例外。

出了纪念品展示厅,我们去参观毛主席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我刚进毛主席家的卧室,就大吃一惊。哇!这间卧室好大呀,不过,摆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和一个衣柜。我们还去参观了毛主席家的堂屋以及厨房等地方。

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是毛主席给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篇十:参观“人间奇迹”——韶山灌渠】

“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这句话用来形容韶山灌渠这个伟大的工程再适合不过了。最近,我们小记者就参观了这个“人间奇迹”,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到灌区,陈列馆的馆长伯伯微笑着迎接我们。他先向我们介绍了陈列馆的概况:面积有多大,陈列了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建陈列馆等,接着还一一回答了我们的提问。然后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所向往的“银河飞渡”,并告诉我们怎样去参观这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

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是一座纯金镶钻的桥吗?既然是飞渡,应该是一座飞起来的桥吧?或者是像美国的“金门大桥”那样的钢铁巨龙吧?……可是,当我们真正踏上“银河飞渡”时,我的心一下子坠入了谷底!原来这飞渡竟然是用沙石和水泥建成的桥啊!而且,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有的地方沙石裸露出来,斑斑驳驳;有些地方长满了青苔,混泥土已经脱落。远远看去,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坚毅地挺立在广阔的田野上。我的心里一直嘀咕着:不就是一座破桥嘛,还是什么飞渡呢!随行的小记者都在笑话这座“破桥”,有的甚至心不在焉,一路嬉笑着离开了。

当我们再次返回陈列馆,仔仔细细地了解后我们才惊叹,韶山灌渠这个工程是多么的伟大。原来,韶山灌区建设于1965年,十万劳动大军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灌溉着湘乡、宁乡、韶山等七个县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是我们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陈列馆一组雕像,栩栩如生地记录着当年建设“银河飞渡”的场景:劳动者们咬着牙关,紧绷着脸,手里紧握着锄头、铁镐、铁锹,还有一辆辆来回奔走的手推车。当年,我们的祖辈就是用这些简陋的劳动工具开山劈石,用肩挑、用手挖、用手推车一车一车地运,十万人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凭着顽强的意志劈开了100多座山、填平了近50条沟谷,运送了近亿方土石,建成了总长达900公路的韶山灌渠,创造了这个名副其实的“人间奇迹”。

韶山灌渠静静地流淌了50多年,浇灌着两岸的万亩田地,养育了一代代勤劳的人们。现在,辛勤的韶灌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着灌渠,栽树、植草、清淤、修缮,让灌渠的水汩汩流淌,川流不息。

韶灌这一伟大工程,在科技发达、有大型挖掘、装载机械的今天,修筑这样的工程已不是难事。但是,当年祖辈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记念和学习,而且必将代代相传。

热门推荐
1游绍兴
2参观武警中队
3我家的小金鱼
4蒙眼抓人
5我的同桌
6我最喜欢的老师
7赠汪伦古诗改写
8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
9可爱的螃蟹
10放风筝
11数学,我开始崇拜你了
12七月,再见
13遇见美丽
14生态园踏春之行
15给奶奶梳头
16美丽的当湖公园
17我们班的话痨
18当年少遇见孤独
19快乐的寒假
20狗是用舌头散热的
21就这样慢慢地长大
22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23劳动创造美
24我不拒绝那些笑容
25神秘的百慕大
26七年级英语作文
27再见江畔
28米老鼠买礼貌
29家乡的小提琴
30元旦庆祝会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