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正解的作文

【篇一:深夜的冥想】

夜,渐渐地深了,窝在沙发中冥想着的我,被一个问题给困扰了。时光飞逝,潮流如波涛般此起彼伏,最新的应该就是“共享”二字了吧?

这“共享”二字,好似改变了什么,也暴露了什么。

为了解开困扰而决定寻找正解的我,缓步于街沿。深夜,一切都是那么静悄悄的,城市褪去了繁华的外衣,露出了它的真实的本性。街上,橙黄色的影子伴随着说笑声时不时掠过,想必那正是时下著名的“共享单车”吧?

望着单车上的人驰去的背影,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共享单车,几乎随处可见,方便,深受各种人的喜爱。

或许,“共享”改变了人们对于“各人拥有”和“一起拥有”的想法和看法吧?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肯定这种“共享”的做法。

转过身来继续向前走着的我,在一家面馆的门口,停下脚步,愣住了。

吸引我的并非牛肉面的香味,而是门口那根电线杆。

瘦而高的电线杆,灰色的表面上绑了一只很瞩目的、荧光绿色的锁,将它与一辆共享单车,死死的锁在了一起。

“共享单车”,在那一刻失去了它的意义,成为了各人的私有物品。

更令我震惊的是,旁边竟还有一辆少了轮胎的共享单车。

我的目光久久的停留在那两辆无法再“共享”的“共享单车”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悲愤。牛肉面的香味阵阵传来,我感到饥饿,却又吃不下任何食物,离去了。

或许,“共享”暴露了人们贪婪、自私的内心吧?并非每一个人都能从“共享单车”中学到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我回到家中,窝在沙发中继续冥想,我好似得到了正解。

“共享”是创新的,它给正义带来方便,也给贪婪带来机会。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是肯定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减少负面影响,让“共享时代”更好的发展,若是这样,人心便能更团结,人会变得更友善,如此美好的社会,能到达吗?什么时候达到呢?

一番苦思冥想后,我灵光一闪,得到了正解:

人心齐、泰山移,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社会。

世界是由社会构成的,有了美好的社会就有美好的世界。

美好的世界,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篇二:我的母亲】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

冬日,夜深。一切都早以平静,平坦的大街上渺无人烟。寂寞地,清草混着泥土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却无人欣赏;寂寞地,夜空中最亮的星呼哧闪了过去;寂寞地,我在房间里奋笔疾书,为了第二天的考试。

时间的针脚轮回、旋转,窗外静悄悄的,只留有狗在深港里的寒栗的叫声;远处的灯火若隐若现,似鬼一般捉摸不定。我不禁口干舌燥,哪怕是一滴水也好啊!可为了解题,我只得揉揉头苦笑一下。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很快到了一杯热腾腾的牛奶,轻轻地打开了门,又悄悄地把奶放在我的桌上,用眼神让我把牛奶喝掉。沉浸在解题中的我遗憾地,错失了观察母亲的机会,多么关切的眼神!多么饱经风霜的脸庞!无情的时间吹散了所有,只有那眼神,屹立不倒!

半晌,她再次走进我的小屋,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望望一动不动的牛奶,摸摸她早已发凉,眉头紧锁,眼神却流淌着一股无奈,叹了一口气,却端走牛奶,待毫无怨言地,牛奶又在桌上出现时,已经温暖如初——那必然是妈妈的心融化的那一份冷漠,她拍了拍我的肩膀,俯下头来对我说:“孩子,快点喝掉吧。”隐隐约约询问,我看见她的眼神很温柔。可我正解到关键之处,反而觉得是她打扰了我,不耐烦地说:“哎呀我知道了!你快出去。”妈妈端起牛奶站在我身旁,只是笑眯眯地拍了我一些,虽然没有讲话,眼神却仿佛告诉我:孩子,身体很重要,快趁热喝了。猛地一抬头,在灯光下,一丝白发却映入我的眼帘。我鼻子一酸,惭愧地,为何因题目给我带来的急躁而忽略了妈妈的爱?我端起牛奶,咕咚咕咚一口气地把牛奶喝了下去,妈妈慈爱的笑了,眼神更加温和。

妈妈的眼神,多么温暖,给我勇气,鼓舞着我在冬日的夜里充满了能量。未来的路很长,它会长久的陪伴着我。(公众号:我们555666)

【篇三:圆与距离】

今天,我们的数学老师略带怒气地走进教室。原因是大家数学书上有道题目难倒了班中的大部分同学,究竟是“何方神圣”打倒了众人,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吧!

首先是题目:某汽车车轮直径为0、5米,汽车行驶至1千米车轮大约转了几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大家猜猜看,同学们会出现哪些错误呢?

首先,最容易的错误就是单位问题,0·5米与1千米中的米和千米不是同一个单位,不能直接计算。然后米到千米的进率是1000、可0、5米已经是小数了,所以换算1千米比较合适,接着就是:1千米=1000米。

其次是更加深奥的地方:大家会用1000米去除以0·5米,可这样真的对了吗?不,你错了!来翻译翻译同学们的算式:在这段长1000米的距离中有几段轮胎直径?可这与题目完全不同!直径的运动我们可以称之为平移,而轮胎的运动是旋转,所以这样是错误的。

之后老师让我们先个人思考,接着在小组讨论上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便是汇报。经过全班人的努力,终于得出了正解:1000÷(0、5×3、14)≈637(圈)下面我们对这种算法做—步—步讲解:首先理解题意,求1千米车轮大约转了几圈就是求1000米中有几个轮胎的周长;接着列算式:0、5×3、14表示的是轮胎滚动一圈的距离,1000÷(0、5×3、14)表示1000米长的距离轮胎要滚几圈。

题目的正解终于浮出水面啦!

【篇四:《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如同这本书的封面——冬天里黑暗,凄清的早晨,内容也一样:在黑暗浑浊的氛围中,肖申克监狱里那些或是无辜,或是十恶不赦的人在沉默中消亡着。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几十年不过转眼一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轻飘飘是,像一粒尘埃。不觉时光的流逝,近万个日夜的堆积,是人生重量的一半,即使雷德这样在监狱里神通广大的人,也经不起时光的摧残不经意间,那头浓密的青丝熬成了稀疏的白发,才逐渐意识到他一逝去的几十年,仔细想来,好像只是一个昨天。当作者的笔轻飘飘地写下一九五八,我们的视线快速地扫过一九五八,那却是监狱里的人的一九五八。那些时光究竟是如何逝去的?当我们面对不停息的时间时,那些平凡无奇的日子时,会郁闷的无处发泄。安迪墙上的海报有换了几张,摆在窗台上的石头又被磨了几次,更令人心痛的书是,年轻的雷德进入肖申克,却佝偻着背,拖着无力的双腿缓缓走出监狱,走向自由而又陌生的社会继续消亡他的生病,等待死亡的一天到来。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从出生那一刻起,一天一天,我们等待着死亡的渐渐逼近,或许在几十年之后,当我们年老体衰,脸上铺满皱纹,死亡几乎将我们涅没之后,会后悔:人生几十年自己为何如此荒废?时间之长,为何我只有短短的一帧?

在世界几十亿人中,有一个以''你“的思想控制着的躯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悲观地说:人生就是一趟通往坟墓的列车,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程度。毕竟,从昔至今,这个一直被思考的问题并没有正解,我们能做的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开心就好。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之短,贵在抒胸臆。

【篇五:我的十八岁】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高贵信仰。”大浪淘沙,唯真信仰不会被黑暗淹没。

十八岁,惟责任与青春是高悬的日月星辰;十八岁,惟理想与信仰渗透所有的不屈与奋起的追问。

光影的浪潮退去,冲刷出一个个往昔。

我改变了自己,并且改变了自己得以改变的方式。

从执着于飞过沧海的蜕变,我是不甘心的茧;到映照于雾散之后的残月,我是地上断了翅的蝶;再到成往坏空无所不能释怀,我依旧渴慕那片海。如简嫃所说,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懂的人自会懂,若随别人的影,哪如做自己的光?

一次次的失败与重来,都是成长道路上的固有命题,惟努力给予正解,惟坚持砥砺信念,惟奋起的追问让我一再改变,惟探索让我一步步发现自我。

我驾驭了自己,并且驾驭了自己得以驾驭的方式。

也曾有过类似“约拿情结”的幽闭恐惧,无法面对自己最高的可能性,害怕对自己最完美的期望,害怕辜负身边的人。正如旧约中的约拿一样徒劳地逃避自己的命运,根源于害怕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那种人,也曾不再正视自己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也可以拥有类似良善品质的潜能,害怕自己被直面自己的伟大情绪所淹没。有些真理往往伴随着一定的责任,或会引起焦虑,而逃避责任和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回避真理。

所幸,得以在一个传统与现代诗学的节点上的转换人物的镜子中照出自己的情难,发现某种难以名状的可能冥合。在这个孤独,失去信念,充满焦虑与深度忧郁的时代,尝试着打破自己所陷的境地,走出一个成长的迷局,走到一片柳暗花明中去。

所有的改变,无论好坏,都该感激。感激十八年来经历的人和事;更感激在无助与迷茫中一直不曾放弃我、给予我支持的人们;也感激自己,从未想要放弃在十八岁的天空成长出更丰满的羽翼。

十八岁的梦想,照亮我们策马奔腾;一八年的愿景,激励我们辽阔人生。

十八岁的年纪,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一八年的光华,没有什么可以抵挡。

【篇六:“幸福”的正解】

这堂课,老师很轻松。

走进教室,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题目:有钱就幸福吗?让我们思考一会后,叫了两位同学上去,要求他们以类似辩论的方式,写出相反的答案及理由。

两同学很快写下了各自的答案,他们有备而来,也很轻松。

甲同学代表正方的意见,他的答案是这样的:有了钱,你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条件就会变好;有了钱,别人对你的态度就会变好;有了钱,你自己的心态就会变好。总之,有钱就幸福。

乙同学代表反方的意见,他的答案截然相反:挪威的剧作家易卜生说过,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钱能带来奉承,却带不来信赖……拿破仑曾拥有许多让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荣耀、权力、财富,但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过一天快乐的日子。”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其实并不是很有钱,有的甚至于没有钱,但他们活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甚至比有钱人活得更出色。所以,有钱不一定就幸福。

老师再次走上讲台,步履和表情都很轻松。我并不认为他有轻松的理由,因为接下来的裁判应该会让他焦头烂额。

我们都在等待着,看他如何为自己的故作轻松收场。我们习惯地认定,这两位同学的答案既然是矛盾的,就一定是有对错的。

但老师仍然一脸淡定,轻轻地朝讲台下挥挥手,叫我们安静下来,然后在黑板左右各划了一个“√”,说:“恭喜两位同学,你们都答对了。其实,这是一道多解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人有自己的幸福观,比如健康是福啦,平安是福啦,但你们有没有听谁说过有钱是福啊?”

“没有!”我们在台下齐声回答,这回的答案很唯一。

“这说明啊,幸福虽然是有条件的,但有钱却不是唯一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当然,有钱并不是坏事,正如刚才甲同学的答案里所说的那样,有钱会让你生活得更好,所以我希望你们将来都做有钱人。但你们更要用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做一个健康、平安且有精神追求的人!”

掌声还没有停息,下课铃响了。走出教室的时候,我们心里都感到从未有过的透亮和轻松。

【篇七:苦难之谈】

谈及苦难,每个人应该都有可以让自己回味的那一段往事。我们常听到,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有面临苦难,陷入困境的时候。可人们对于它的定义越来越狭隘。苦难绝非只是你的阴霾,它更是拨开你云雾的明纱。

苦难具有它的时代性。在我看来,生命中一个大大的误解就是关于苦难的观念。大人们喜欢背起手告诉他们的孩子,说他们那个时代是苦难的,于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体验捡煤屑,劈山柴。这个疏忽了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苦难。现在的孩子认为读书便是最大的苦难,而大人们的行为只是为他们的生活添加乐趣,增加笑料。这也只不过是不同时代的苦难各自不同罢了。

苦难给人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肥料。时代在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于是堆积在我们身边的促生品,保健品越来越多,但这些让你外在成长起来的东西远远不及苦难给与你的。在乡村贫苦人家长大的孩子,在我们挥霍金钱,到处游玩时,他们早早学会了当家自理,变得懂事成熟,他们发奋读书,想要改变现状。这种苦难的境遇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这也是那些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苦难为你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谁从一出生就必定成功,也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预见未来。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香港首富李嘉诚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正是因为年轻时经历的苦难,锻炼了他宠辱不惊,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作风,培养了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创造了属于他的事业。无数事实都在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了苦难的洗礼,才会有所建树。

镇定面对苦难。从容冷静,勇敢地去面对,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结果,不肯品尝苦涩的人,最终无法尝到甘甜。只有放平心,镇定面对,苦难才会稳稳地成为你向上的催化剂。

契诃夫曾感叹道:“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坏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应该是锋利的钢刀。”苦难来了,你看到的应该不只是苦难,而更要透过它品味背后的力量。苦难是你的一剂良药,催你走向美好的未来。对于苦难的见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给以正解。

【篇八:我的老师】

“哐---”的一声,班级的铁门被撞得颤颤巍巍,一道身影健步如飞,才两三步便稳稳当当地立在讲台正中央。

定睛一看,来人个子着产不高,面容上沟壑纵横,甚至附着些暗斑;眼皮略微下垂,但双眼好似放着精光,连厚厚的啤酒瓶眼镜片儿都挡不住,双手往桌上一拍——谁能想像那一双肌松弛、盘着纵横交错几根青筋的手竟拍得粉笔灰都被震得仓皇而逃。

“我就是你们说的林保平——”这抑扬顿挫、洪亮雄浑之声简直不像从那副小身板里传出,吐字极慢,却带着强大的气场似的,他眼里的精光似更亮了些。

他是极不按套路出牌的——“你们知道数学中的历史吗?”看着同学们的茫然不解,他脸上的得意几乎要掩饰不住,嘴角被松弛的肌肉提起,沟壑陷得更深了。

我们几乎要怀疑他在上的是历史课了,他的话题从祖冲之到陈景润,从一战到二战,越讲越痛快,好似他的脑袋里装着整部数学史,甚至他就是经历者,带我们重新认识了它……

“嘭”又是一声拍在黑板上——我后来也尝试拍了几拍,拍昨火辣辣地疼——整个人扑在黑板上,努力够到黑板最上沿,左手不住敲打黑板,右手大起大落,写下今天的课题,同时把我们拉回课本。

看来对于数学的一切他都是极为热情极为热爱的,他耷拉的眼皮重又上抬,从左黑板窜到右黑板,或一转身写下两行草稿,又大跨步至讲台前,手指攥拳锤下,另一手斜向上指天。

讲到一道分式题,他忽然收住声,示意我们先自己做,他跛下讲台,弯腰弓背看我们思考,脸上或皱眉或微笑,嘴里还喃喃着“等下得这样讲”之类的自言自语。几分钟后,他又上台,一掌盖在未知数上,神奇地方法就从他脑袋里蹦出,三言两语间便得出正解。这个方法你们在哪里都是找不到的。我把它叫作“盖手掌法”!我们恍然大悟,以为妙绝,他的得意怎么都掩不住,眼里精光大炽,苍老的脸上写着欣慰。

接下来是做题,他又轻踱至我身旁,低声道:“看你数学学得不错,建议买几本竞赛书,不懂的及时问我,我24小时在线的!”我毫不怀疑。

下课铃如期而至,他大踏步回讲台上,一声“下课”里透着爽快和蔼,“哐---”的一声,他便大踏步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篇九:那件事激励着我】

记忆深处,有一方净土,记录着那件事,看似虚无缥缈,却对我影响颇深。

它不曾发生在我身上,也不曾发生在这世界上过,可在我看来却是如此真实。

从去年七月份起,我读起了一部科幻书——《三体》。

整整两个月我都爱不释手,我读得痴醉,读得着迷,在朋友邀我去海边写生时的路上——哪怕只有十分钟,我也在看。

天地都是空白的,只有它——三体是彩色的。

我仔细地阅读,唯恐错过每个字每段文的精彩,可是总有不可理解的事情……

什么是反,什么又是正?在9月2日——最后一天的阅读,我,懂了。

“秋老虎”的夜晚,很难入梦,可我已经着了,梦中,又是《三体》。

我变成了叶文洁,我在采访“白求恩”,他自称麦克。伊文斯。

伊文斯,你想干什么?

当一个救世主。

……

为什么渺小就一定卑微?谁给了我们这种权力?

许多年后,这个令我难忘的人给了我一封信,叫我去那里。

他又说:“知道我为什么来东方吗?因为西方为人畜建立了诺亚方舟,但从未人畜平等过。至于东方,主张众生平等,现在看来,哪儿都一样。”

我晓得伐木事件伤透了他的心。但即便如此,我又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突然,曾经困惑不解的谜团在这一刻有了解答,没错,答案就在这里。

我奔入书房,打开《三体》的那一页刚刚“看”到的,读了起来。

嗯,什么是正,什么又是反?多可笑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想一个暑假?

世间事哪有那么多正反可论?正是正也能反,反是反又可为正。无论正反,无问东西,我明白了,既生于世,当为人世做些贡献,这才是正解。

可又一个问题把我火热的心浇灭了——我能做什么?我能为世界做什么贡献?

不,尽管渺小力薄,但我还是相信,只要能勇敢踏出实践第一步,去拼搏,去努力,就能为这个世界创造财富,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个不明确的梦和逐渐明确的梦想将一直激励我向前、努力。

在内心的净土中多了一片雾,很美。

在迷茫中,我会朝着那唯一的一丝明丽的光线奔跑,走出迷茫,勇敢坚定,去追求存在的意义。

一、二、三,开跑!

【篇十:高中军训日记】

时间太细,指缝太宽,不知何时,我已进入梦寐以求的校园。军训,作为新生活的序曲,正华丽响起。

偌大的校园,却见不到熟悉的面孔,陌生的气息让人无所适从。古老的文化就这样赫然在我眼前,兴奋地怯步。好比13岁的田晓菲站在北大图书馆前,那样心虚,天地之间,我好比一沙鸥,无所驻足。但上天还是眷顾我的,即使一切都是崭新的,新舍友,新同学,新班级,或许是新鲜感的缘故,我们拘束,却不疏远。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素不相识的人儿却惺惺相惜。该值得庆幸吧,的确,实在幸运。

当然,军训的艰苦却未被冲淡,天阴着,连太阳都畏怯,树影间漏不出光影,压抑着激动的心跳,操场,童稚的面庞上虽有倦色,却不见退缩。我们没有过人的天资,只拥有后天的坚持。阴冷天空似乎也在动容。

汗水成股流下,满脸的汗渍,酸痛的.双腿。风,凉凉袭人,刺激着敏感额神经,再痛再累,却无人放弃。心里有千般万般的不愿与抱怨却无言。这就是军训。

军训,只有两个字眼,提起笔来却有千斤重。没有人能够轻易写出它,只能慢慢镌刻,雕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过,接受军训洗礼的并不只有我们,雨天,老师陪着,毒日头,老师也陪着。新班主任就这样陪着我们11班,所谓的同甘共苦。

高中的老师似乎比之前的老师活泼,开朗,有种莫名其妙的预感,他会成为我生命中的又一启蒙老师。都说女孩的第六感很灵,我不知这次的第六感给我的是正解还是谬论,但是这七天远远不够验证,我会用整个高中来完成这道命题,完成一次化茧为蝶的华丽蜕变。

热门推荐
1夏洛的网读后感
2当苹果遇上梨
3我和爷爷摘苹果
4游北雁荡山
5人要知怕
6那双粗糙的手
7书籍伴我成长
8身边的美景
9珍惜
10婴儿妹妹
11游中侨名城
12钓鱼
13春节的声音
14感恩父爱
15勇敢
16走进秋天
17学习雷锋精神
18家庭趣事
19走读麦家旧居
20文明只差一步
21西安历史之旅
22我心中的故事作文
23我给自己点赞
24这个夏天,稍安勿躁
25其实我不想失败
26我最爱的水果作文
27童年的玩具
28未来的学校
29雕刻的时光
30神奇的力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