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以前做的努力不会白费,他至少使我们积累经验或避免重蹈覆辙。其关键在于要有尝试的胆量和面对挫折的勇气,只要坚持不懈,梦想就会变成现实。
也许你曾为实现某个目标拼搏过,奋斗过,但都以失败告终;或许曾经听过别人的经验教训:机会只有一次,抓不到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但当新的机会一次次降临到你身上的时候,强烈想表现自己的欲望又被曾经的伤口和别人的告诫吞噬,面对新的机遇,你退缩了……因此机会对你来说来得快,去得也快。
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中年男子垂头丧气地走进心理医生的诊疗室,一进门就向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遭遇:“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早年求学没有一次能考好的,这些年做生意又一直很坎坷,现在妻子又要把孩子带走并且和我离婚……”
心理医生认真地听完他的哭诉后,说道:“我很同情你,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办?”中年男子一脸凝重地说:“我……准备……一死了之……”“可你还有孩子啊!”“恩,可那又能怎么样呢?”心理医生又说:“那你是否还记得他呱呱落地,第一次蹒跚走路……那时你全家人是不是都为之喝彩呢?”那男子突然擦干眼泪,回忆后说:“恩,是的!”
医生又说:“那你儿子又没有摔倒过呢?”男子点头。“那你会怎么做呢?”男子说:“我会扶起他,并搀扶着他走。”“如果孩子经过无数次练习,可还是走不稳,你会失去耐心吗?说如果他要是再不会走,你会干脆买个电动轮椅让他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吗?”那男子说:“绝对不会,我还会帮助他。”医生笑着说:“那你为什么只受了这么几次挫折就退缩了呢?”“可他有人帮忙,而我没有。”医生说:“真正能帮助你的人,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吗?”看着医师,中年男子恍然大悟,他把机会一次一次的给了孩子,但没给自己。想明白这一点,他点了点头,坚定地走了出去……
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是换一种方式与失败较量,是对困境的另一种尝试性摆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是对痛苦的一种自我拯救,是对成功的一种主动性进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是对人生草稿的一次修整,是在塑造生命雕像时的一次加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舞,是对自己的包容和接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让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篇二:我和书的故事】
说起我和书的故事,还得感谢我的妈妈。
上幼儿园之前,我的听力不太好,二十米以内都只能模糊的听到声音。这是因为一次我从楼梯上滚下来,为了能让我的耳朵恢复,妈妈给我买了一台“故事之井”,每天让我听两遍。
五岁那一年,我的耳朵没问题了,便入了幼儿园,开始了我和书的生命之涯。
由于之前我听过了很多故事,我便尝试性的走向了幼儿园启蒙书。
告别幼儿园生活之后,我发现薄薄的幼儿启蒙书已无法满足我读书的欲望了。于是我开始和四大类书籍成了朋友,它们是童话、想象集、历史、地理。不知不觉小童话走入了我的日记中。我便向历史和地理发起了猛攻,由于老师强调作文的重要性,我不得不向作文发起了进攻,阅读大量的经典作文。
转学后,我便又向名人故事和报纸进行了广泛阅读。因为报纸太少,我那可爱、和蔼、温柔的妈妈为了让我能读上更多的报纸,在邮局又为我订了《五彩学苑》《作文周刊》《轻松新课堂》报纸。
三年级开始了,杂志已经填不满我的心了。我向季节类、魔术类的文章发出了邀请信。由于我超负荷的读书,变成了一个“四眼二郎神”。虽然我口中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态,可心中却十分痛恨这副眼镜。
后来我又和成语、英语、外国故事做了朋友。与此同时我身上出现了不少“伤疤”,有很多地方读不懂了。这段时期,由于我很久没读地理、历史了,在读书这条跑道上,它们跑到了我的前面,但并不代表永远比我跑的快!
我要更加努力,像小鸟一样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读更多的书。
【篇三:小草】
一个秋天过去,小草由嫩绿变得枯黄,由刚开始的激情变得无精打采。
学校操场上的那片草地显现出一派忧郁的景象。那死气沉沉的枯黄色和小草垂头丧气的样子,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那些小草将开始沉睡……
这些小草不是只有叶子,它是由一小截一小截的根连成的,它们是半透明的,用手轻轻一捏就会有鲜嫩的汁水流出来。听别人说,在过去,人们的生活十分困苦,没有食物吃,就去土里拔草根吃。想着,我轻轻拔了一根出来,尝试性地咬了一小口,我立马吐了出来,那种苦涩啊,我想只有过去那些经历过生死苦难的人才深有体会。所以才更加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啊!
草根的顶尖是一小片一小片的枯黄色的叶子,这些叶子极其地小。因为这是由许许多多的这些小叶子拼凑起来的,所以使得我们的眼球只看得到那一片的黄,而看不到其他颜色。
我走进一看,原来,在这片枯黄下,还隐藏着一片嫩绿!因为它们长得比较矮小,所以被遮挡住了。在远处看,人们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这些草,有的疏,有的密。疏的那边是有很多的长长的草根攀在地上的,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网;密的那边还有许多的草紧密地靠拢着。
《赋得古原草送别》里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枯了,明年还可以再生,而我们“人无再少年”。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努力,不让自己的青春有遗憾。
【篇四:我和葫芦丝的故事】
对葫芦丝我有一种独特的感情,是我所学乐器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一种。
葫芦丝那鸟儿般清脆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我。平时我常常会拨弄着它。它发出的乐音总会让妈妈听得入了神。周末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当快要到训练时间点时,我就提着葫芦丝迫不及待地奔向少年宫。
记得有一次,老师先让我练习基本曲子。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休息一下。我手握葫芦丝的管子,顺势往椅子上坐去。突然听到“咔嚓”一声响,我发现自己竞坐到了葫芦丝的葫芦上,第一感觉是葫芦丝坏了,吓得我跳了起来。一看,三根管子都被我拔出了一部分,我尝试性地吹了几下,只吹出了像气球漏气的声音。我很着急,因为葫芦丝坏了,课就没法继续了。
老师一转身发现我把葫芦丝弄坏了,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他问我葫芦丝是怎么坏的,并让我把葫芦丝给他看。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老师说这个葫芦丝很贵的,要五百多元。此时,我才知道妈妈给我买的葫芦丝是多么贵重,我愈发心疼起来。心想:“五百多元,这么贵!花色倒挺漂亮的,不过为什么不做的质量好一些呢?才几下就没用了。”老师叫我待在房间里,什么都不要做,等他回来。我问他去干什么,他说去买502胶水。我左等右等,老师终于回来了。他先把出来的部分按回去,好让缝隙小一点,然后粘起来。经过一番修补,葫芦丝终于修好了,还好没有造成太大的损伤。
经历了这件事,我对葫芦丝更爱惜了,学习葫芦丝也更起劲了。葫芦丝,它给我的课余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篇五:共享时代之我思】
现今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出现在了群众的视野中。近年来,“共享”这个词一直被大家频繁提起,人们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以被“共享”。就说说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吧,在它的身影刚刚出现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创意可真是太棒了,有了它,无论何时,都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了。
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逐渐对它产生了褒贬不一的说法。新闻中播报共享单车使用状况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消息,比如共享单车被私自占有,车辆故障的次数也开始增加,有人抱怨单车无人管理,易坏且随意停放,也有人欣然接受它,把它融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比起自己独用,共享能带来许多便利:能够和那么多人共享一种事物——无论是单车,是书籍,或是雨伞、器具等,共享那些美好的东西——本身不就是一种享受吗?我们之所以“共享”,不就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事物值得被人们所共用,所共赏吗?
可惜人们显然不珍惜这些造价不菲的单车,一辆辆共享单车被随意堆放在一起,甚至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放在一个肮脏的角落无人搭理,不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使得居民出行受扰。对此,我是失望的:既然它要让人们共享,那任凭它们在此处积灰,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共享”这个初衷的一种赤裸裸的讽刺。
当然除了共享单车,其他的众多资源也正被人们共享或尝试共享。我曾在初涉“共享”这个概念时,有过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可以共享这么多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东西,那我们在今后是否也能够共享时代、共享生活呢?当然共享生活不只是了解别人的生活,也是对别人的家风、习惯、别国的风俗进行一种尝试性的体验。
按潮流的说法,现在已经是共享时代了,什么东西都能进行共享。我无法作出判断认为这绝对是好还是坏,“共享”或是“独用”,带来的好处或弊处,也许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它们的态度吧?
【篇六:回乡偶书扩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爱卿平身,有本上奏,无本退朝。”“陛下,老臣有本要奏。”“哦,贺爱卿有何要奏?”“陛下,老臣年老多病,已不能为国效力了,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贺爱卿你意已决?”“回陛下,老臣心意已决!”“既然如此,那便依贺爱卿所言,贺爱卿回乡途中可要注意身体啊!”“谢陛下隆恩……”回想一个月以前,大殿之上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没错,我就是贺知章,自我三十岁入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如今,我终于要回到那个让我日夜魂牵梦萦的故乡了。
一入村,村头的水井依旧和以前一样,满得都快溢出来了,水井边上的那株柳树还是如记忆里的那般苍翠,村里的几户人家已经升起了炊烟,还是儿时的味道,一切都显得这么熟悉。只是我早已脱落了鬓发,从五十年前的挺拔男儿,变成了一个佝偻着腰的老者。走进村子,路边谁家门前坐着一位老人,我竟觉得熟悉,走近一看,却还是辨认不出,于是我尝试性的问道:“是二柱么?”哪位老者抬起头惊讶的说:“你怎么知道我小名,你是?”“我是小章啊,小时候我们一起放过牛的!”“啊,真是你小章,你一走就是五十年,我以为你回不来了。”说完我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泪光。
交谈许久,我才得知,村里儿时的玩伴就剩他一人了。正当我感怀人生无常,时光易逝之时,从二柱的身后钻出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问道:“爷爷,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笑着用乡音回道:“小朋友,我可是你们村的啊,不信你听听我的方言正不正宗。”“那我怎么从来没在村里见过你呀?”这句话直中我的内心,是啊,五十年了,五十年来我竟一次也没有回过故乡,我十分惭愧,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孩子,你以后可不能和我一样,出去闯荡也要记得经常回家看看!”说罢,我便和二柱还有他的孙子告别了。
回到家,推开斑驳的大门,扬起的灰尘让我眼前一片朦胧,仿佛还能听到当时的欢声笑语,只是如今只剩下那棵桃树,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