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墙的作文

【篇一:就这样慢慢地长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又一年,满树花开,群芳开放,争妍斗艳,年年如此。一年又一年,我在不断的长大,思想境界在改变,价值观念在改变,甚至人的理想和态度也在改变,年年不同。这就是成长,这就是蜕变。数载光阴,一瞬即逝,真让人唏嘘不已。

记忆仿佛回到从前。四、五岁那会儿,家乡四处皆是土墙斜顶屋,低矮简陋。屋顶上尽是零零散散的瓦片,几乎没有一块是完整的。那时,爷爷奶奶就住在这样的一栋房子里。如今还依稀记得,房子正中央有两个天井,上便是天,地下有井,那时候回到家乡,就问爷爷奶奶房子中间为什么要打两个洞,奶奶就笑着告诉我:这两个洞叫做天井,是用来采光的。每逢下雨天,我总是会站在池子旁用小手去接水。这时,奶奶就会说“彬彬,别玩水了,小心着凉。”游戏只得做罢。听爸爸讲:那会经常停电,往往依靠蜡烛来照明。在第一次见到蜡烛的小火苗时,淘气的我哭着闹着要用手指去摸火苗,直到一不小心将手烫了,才肯罢休。

小时候那些让父母头疼的千奇百怪的问题,现在听长辈讲起,就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孩童时光真的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的。如今看到妹妹争着抢着吃糖,好像看见了我自己。那会模糊的记忆好像在眼前重现,被深深地触动了。

到后来,全村大多数家庭都建了砖房,我们家也新建了一栋三层的平房,原来的土墙建筑也只保留了一角而已,那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水池依旧还在,但在它的头顶,只留下一抹白云。屋子前面有一块相当大的坪子,大概能停三辆车。坪子上有两个泥坛,爷爷有时在上面种些菜。四年前,妈妈从花卉市场上弄回了两棵桂树,分别种在两泥潭中。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桂树愈发高大,生枝散叶,终年常青地立在家门口,烈日中暴晒,风雨中摇曳,宛若两个爱国士兵,不畏艰辛、长年累月地驻守在这里。奶奶中风后,虽没伤到身子,但脑子的反应变得迟钝了许多,我经常看见她盯着桂树怔怔出神,吹来一阵风,奶奶两鬓白发翩翩飞起,苍老之态,显露无遗。

也正是,随着时光流逝,我在渐渐长大,爷爷奶奶也渐渐老去,曾祖母更是到了权杖之年。落花亦是无情,如流水般的光阴又怎会有情呢?

在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心中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怎样过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苦思冥想也始终得不到结果,想不出,那就干脆不想,乐得其所。只是无心中翻到语文书的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读后,感悟极深。

记得七年级时,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根本没有听课,不论是数学还是语文。一上课就开始画简笔画,有时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一节课下来画了大半个本子,也不觉得心疼。或者上课干脆发呆,做着自己的白日梦,这也让我处于宁神休息的状态,使我精力更加充沛,以至于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白天又只想打盹,从此陷入了一个无限恶性死循环,无法解脱,这也是导致我数学考试仅得74的原因所在了。记得老师在做考试总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要好好地问问自己,自己是不是“三点水”加一个“昆”字,在混日子。对!这一个月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在混日子呢?我无法想象,如果继续那样下去,我的成绩会变成什么样,简直不堪设想。

咦!我再回首这些往事时,又是否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呢?长时间的不听课不正是“虚度年华”?年级成绩一百多名不正是“碌碌无为”,但好在我还有悔过之心,倒也没造成大碍。只是产生了一些本不必要的烦恼罢了。逢年过节回一次家乡,奶奶一看见我便问考试成绩,我尴尬的摸摸鼻子,用只有我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道:“额——一般般。”妈妈见状立马补了一刀“数学才74分,能有多好。”奶奶听了,只是憨笑着,说了一句“没事,学习嘛,慢慢来。”那时,我真想找一个地洞钻进去,这不是让奶奶失望吗?再猛然抬起头,看见奶奶那垂老的样子,心里感觉落空空的。

这光阴为何如此无情,不!是绝情。随着子孙后辈逐渐长大,父母祖辈也就逐渐老去,面对逝去的时光,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奈而伤感的叹息。时光渐渐逝去,我也在渐渐的长大,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爷爷奶奶也老了,父母也都不再年轻,原来十几年的光阴竟走的如此之快,我无法挽留。想到这里,我不由潸然泪下,面对这短暂的光阴,我竟也变得多愁善感,世事难料啊!

成长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成长的蜕变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温馨、感动、热血,仿佛历历在目。与此同时,成长的蜕变又带来了对光阴的无限伤感和对亲人的深深挂念。成长的岁月伴随着伤痛,蕴含着梦想,寄托着希望,承担着责任。对于成长,我并无奢求,只求慢慢长大即好。

【篇二:重读长辈这部书】

我的爷爷已经离我远去了。

我的爷爷自我记事起就一直很老,他一直很苍老,似乎从未年轻过。我不知道从前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不知道他是善是恶,是好是坏,仿佛他生来就是做我爷爷的。他如一堵土墙摇摇欲坠却也支撑了好久。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奇妙,就像他很爱我,而我只叫他一声爷爷。

我的爷爷很爱我,他对我的爱是简单的,却也是深沉的。我的爷爷走的早,以至于我未能品味到这份爱背后的沧桑。

我在爷爷家度过了自己五岁以前的童年,我对那时发生的事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每天在乡间的田野里消磨的是快乐的日子。爷爷是一位农民,一辈子离不开土地,靠土地养活了一家子人,我的到来让他不知所措,和我第一次当别人孙子一样,他也是第一次当爷爷。他不知道如何教育我,如何照顾我,但我还是在他的照顾下长大了。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承载了我童年的小乡村,离开了爷爷。八岁那年,父亲接到了爷爷病重的电话,我又一次回到那里,见到了爷爷。爷爷正在昏迷,我隔着窗子看着爷爷,窗子的这一边是爷爷的孙子,窗子的那一边是孙子的爷爷。我看到熟悉又陌生的爷爷,忍不住心生悲哀,一个人跑到了田野之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面对着远处的山峰抽泣不止。眼前一片金黄的丰收图景仿佛失去了颜色,整个世界灰暗了下来。

爷爷将我叫到病床前,现在的他时间不多了,回光返照之际想再见见我。我拉着他苍老的手,与他智慧沧桑的眼睛对视。“孩子——已经这么大了,你总算来了……”“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你了,爷爷只盼望你以后可以开开心心长大……”说完后,我离开了病房,似懂非懂。

我的爷爷原本有一位哥哥,去参军再也没有回来,一句再见之后,二人天人永隔。许多年过去了,今日重读爷爷临终时说的话,我才真正懂得了爷爷的意思:故人易送,告别难说。

我的爷爷很爱我,我却只叫他一声爷爷,但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也会叫他爷爷。

【篇三:我的家乡变了】

家乡,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的家乡是湖北省利川市建南区一个叫“乐福乡”的地方。在我仅存的二、三岁的记忆里,当时的乐福乡,房子是用土墙和茅草搭建而成的,四面漏风。每到雷雨天气,常常外面下着大雨,屋内下着小雨。那里的路十分窄小,坑坑洼洼,只要一不留神,就会一头栽下去。每每外出,我都得紧紧地牵住大人的手,生怕什么时候又摔个眼冒金星。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上电灯了,可是那是一种旧式的电灯,光线昏黄,看着就叫人想睡觉……后来,我跟随着父母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来读书,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

今年暑假,父母回去探亲,我也跟着回去,展现在眼前的一切竟跟我记忆中的大相径庭。高大华丽的牌坊上,端正地刻着三个大字“乐福乡”,穿过牌坊仿佛进入了一座大城市,眼前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但牌坊上“乐福乡”三个铿锵有力的大字却像铁一般的事实,它们告诉我:这里确实是乐福乡!你瞧,原来窄小的山路已成了宽阔平整的公路;以前的昏暗的电灯,现在变成了节能灯,不仅消耗少了,光线还更明亮的。到处都是人声鼎沸,远不是原来的冷清。总而言之,这里简直就是焕然一新。

家乡的变化,不就是见证着祖国的变化吗?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我的祖国,您已经踏上了复兴之路,愿您早日登上世界之巅。

【篇四:我的青春里有母爱】

秋夜迢迢,炉灯小座。

酒问青天,世上大爱几多,何为最挚?答曰,衣食父母之爱。若执经叩问先贤,母爱何处体现?答曰,平常小事足矣。

拉开浅睡的窗帘,暖阳轻洒。转望广场上稀廖人烟,一红衣女孩闯入眼帘。

一抹红影在前面跑闹,身后是妈妈快步跟随。这温馨场景勾忆起儿时。那时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抓泥跳坑,上树爬墙个,有着用不完的精力。这可把妈妈担心坏了,总在屁股后面跟着转。瞧!我又爬上那土墙。母亲在墙角,母爱在墙头。

大雨蹉跎,击碎不了母亲的甸甸母爱。

风吹卷着枯枝摇曳,路灯忽明忽暗,偌大的柏油马路上,只有积水和一辆摇摇晃晃的电动车。

一把折叠伞在我和妈妈头上来回推让,两人的衣服全湿透了,秋风不合时宜的号过,上下牙床碰撞有声。母亲固执地将伞全遮在我头上,自己的飘然长发已经粘在了脸上。在车的后座凝视母亲那略显瘦弱的躯体在孩子身前遮风挡雨。鼻子陡然一酸,相看无言。

一把拢住妈妈的腰,想给予她最多的温暖。只感觉到母亲身体颤了一下,不知是寒意入骨的寒颤,还是丝丝温暖的感动。母亲在伞外,母爱在伞内。

越是分别,越是强颜欢笑的时候。

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因陌生而生的莫名激动在分别的一刹那摇摇欲坠。妈妈就要离开,满心凄然,又不想让妈妈担心,只得强忍住心中的痛强挤出那十分生硬的笑容。

分别是必然的,不留余地的死刑。妈妈在快速的步伐中走去,估计是想让殇消失得快些。我期盼她能在路上回头看我一眼,一眼也好。但是没有,她只是笃然前行。忽然,在路口拐角处,她回头眼望。清澈的眸子里闪着泪光,泪珠顺着脸颊滚落。

妈妈是不想让我看到她的脆弱!她知道,成长路上荆棘丛生,不能长久护航,不如放手。母亲在拐角,母爱在身边。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我的青春因母爱而灿然!

【篇五:家乡】

经过一学期的劳碌与奔波,我又回到家乡的怀抱——舒洪。

依水而行,走进一条静谧的小巷,双脚踏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在斑驳腐朽的木门两侧,贴的是黑字红纸的对联,散发着淡淡墨香。身旁石粒可见的粗糙的土墙,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记忆。几只麻雀在铺满砖瓦的屋顶上嬉戏打闹,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欢笑声。巷子里,一位老奶奶手拿扫帚,慢慢地在地面上扫动,发出轻微缓慢而有节奏的“刷刷”声。经过几个院子的门口时,长木凳上也偶尔坐着几个老人,他们大多头发花白、腿脚不便,而他们脸上挂的笑容,则是对当今生活的最好显露。在这只够两人并肩行走的小巷中漫步,也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走到小巷尽头,不知眼前迎来的竟是一片空旷的场地。平整光滑的水泥地一尘不染,中间放置着用青石块做成的长凳,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最远处还有一座铜像。那是两个身着布衣布鞋的男子,一个担着一筐沉甸甸的盐,另一个则拿着杆秤称量。那段担盐养家糊口的时代已经过去,永远成为历史的独特印记。沿矮小的房屋走,土墙上断断续续地挂着一些黑白照片,尽管图像模糊不清,但依稀能看到家乡的绝世美景和浓浓的风土人情。附近的大妈、大婶们在空地上晒着笋干,或者聚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遇上村里的人总要唠一唠,一下子还真让人走不开身呢。

阳光慢慢地洒满大地,暖意不由地布满全身。我知道了,家乡固美,更美的是家乡人的心。

【篇六:幸福的颜色】

眼前,是一片金黄的芦苇地。

天是平的,地也是平的,周围没有一座高山,一幢高楼。眼前,遍布着金黄色的芦苇,其中夹杂着一些沐浴在阳光下的池塘。多么坦荡!壮阔!站在地上,忽然发现天地是如此之大,如此之美,一股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国庆假期,我们一家趁着秋日温暖的金色阳光,来到了江西的鄱阳湖。

临近午时,我们在曲折蜿蜒的小路上找到了一家农家饭店。我们挺高兴,走了这么久,终于可以休息了。小屋的地理位置优越,正对着金灿灿的阳光,几个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的人正在屋中忙前忙后,两个小孩在屋前玩耍,享受着午时金黄的阳光。应该是一家人吧!

我走了进去,这才发现屋子竟是这么的狭小。在边长七八米的正方形大厅中,挤下了一个厨房、一排衣柜和三张吃饭的圆桌,几张桌子可怜地瑟缩在小屋的一角。在那用木架和草堆的,塑料布支撑和覆盖的土墙上,竟连电视机都无一台。

我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样的草庐,有何幸福可言?清风徐徐地吹过金灿灿的芦苇,在耀眼的阳光下,小屋更显得摇摇欲坠。

店主是一位发了福的中年大叔,见我们的菜还未上,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原来他们并非一年四季都住在这里,只在潮水退去,小岛露出时,才来这里住下。虽然设施简陋,但环境却十分美好,能每天看见这片金黄的芦苇地,享受金灿灿的阳光,大家都觉得十分幸福,快乐。说着说着便情不自禁地笑了。

听了大叔的话,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

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富贵,而是精神上的愉悦,是家人团聚,儿孙满堂的满足啊!而这金黄色的芦苇和阳光,不也正是幸福的象征吗?那一根根金黄的芦苇,虽然渺小,但他那顽强的生命力却是可敬的。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就是这样的含义吗?大叔一家每天可以享受金黄色的阳光,又是多么幸福啊!

谈着谈着,饭菜端了上来。我吃了一口田间的金黄的小鱼,感到十分幸福。

【篇七:党就在这里】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曾拿着红色的颜料把一张白色的纸涂得满满的,向妈妈炫耀:看,红旗!红旗!妈妈笑了,她党就在这里

拿起笔在左上角画了一把镰刀和铁锤,涂上金黄的颜色,问我:知道这是什么吗?我眼睛一亮,指着妈妈胸前的党徽说:“妈妈,跟天天佩戴的徽章一样?”妈妈开怀一笑,告诉我:这是党徽和党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党?她在哪里呢?在我的图画本上吗?在妈妈的胸前吗?小小的我带着这个疑问寻找着。

直到,一个周末的下午,妈妈带我回到外婆家,听外婆谈起他们村一个名叫张亮的哥哥辍学了。原来张亮的爸爸因为事故失去了双腿,走路就靠两只手臂支撑着,病、残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寒。不久,他的妈妈也离开了家,抛弃了残弱的父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变得更加艰苦。每天,张爸爸都会拖着残疾的身子到地里去干活,勉强支撑着这个破碎的家。而懂事的张哥哥总会帮着做家务,干农活,还到砖厂搬砖补贴家用。可现在,张哥哥要去城里上高中了,想到爸爸没人照顾,想到上学的费用,张哥哥决定放弃上学,他要照顾爸爸,照顾这个家!他要用稚嫩的肩膀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

听到这儿,妈妈立刻拉着我朝张亮哥哥家走去。一进门,我和妈妈都惊呆了,土墙做的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昏暗的屋子又矮又破。妈妈拉起张哥哥的手一看,上面全是血泡。妈妈流泪了:“孩子,你这手不应该搬砖,应该拿笔呀!从今天起,我来给你交学费,我来给你出生活费。”

从那一刻开始,妈妈总是抽空往张哥哥家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妈妈胸前党徽的意义。渐渐地,我在更多的地方发现了亲切的党,暖人心的党。

当我们喝着香甜的牛奶,吃着免费的午餐,用着崭新的课本,我明白党就在这份温馨里。

当我背着书包走进生机勃勃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知道党就在这份关怀里。

当我拉着妈妈的走上干净的街头,看着漂亮的街道,我看到党就在这份幸福里。

党就在这里,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行动里,在每一份付出的大爱里,在每一天朝升的艳阳里,在你那里,在我这里,在中华儿女的心田里,在世界惊叹的目光里!

党就在这里!

【篇八:大山深处的守望】

都说海是最宽广、最孤独的,它是上帝为人类流的泪水。但其不然,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在“家”里等待着,就像广阔的森林等待鸟儿的归巢;久旱的大地等待甘甜的雨露;枯萎的小草等待春雨的滋润。每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是他们崭新的一天,充满希望的一天。他们从不厌烦,从不放弃,感受着世上最宽广的孤独。

看,一群孩子们正在田野里嬉戏,如果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他们和城里的孩子截然不同。他们比城里的孩子要黝黑得多,手也粗糙得厉害,衣服也破了几个小洞。但我被他们的歌声震撼了。我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欢笑,笑声听见引起山的共鸣,仿佛在大山深处,我听见了生命的赞歌。他们是山的希望,是大地的绿色,是花朵的美丽,是祖国的希望。

我被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过去,这里是孩子们的学堂,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但我看到的只有几座土墙围着的、饱经风霜的房屋,在巍峨的大山深处显得空空荡荡。屋顶上还冒着缕缕炊烟,炊烟一直沿着城市的方向飞去。我想这就是孩子们的梦想吧!屋顶上的瓦片也是破碎不堪的,只是勉强地挨在一起,义不容辞地为孩子们遮挡暴风雨的袭击。走进房屋,映入眼帘的是几盏耀眼的烛光,烛光在黑暗中显得特别明亮,照得屋内像白天一样,照亮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灵。

我随着孩子们来到一个村子的角落,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悬崖上,竟还有这样一个村落,几间小屋隐匿在树丛中,几位老人正坐在屋前目光呆滞地凝望着天空,他们仿佛与世隔绝。老人见到我们的到来,吃惊地站了起来,可能是太久没见到生人了吧。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虽是粗茶淡饭,却是我人生中别有一番滋味的“宴席”。抬头间,看到了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听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声。顿时,我心里觉得欣慰了些许。当孩子们真稚地问到我:“姐姐,城里好玩吗?为什么我们的父母都爱往那儿跑呢?”空气倏然凝结似的,屋里变得鸦雀无声,孩子们渴望的、向往的眼神都注视在我脸上,老人手中的筷子也停了下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等待我的答复。我顿时不知所措,迅速把目光转移,低声应了一句:“个人的感觉不同,等你们长大了自己走出去看看吧!”说完,我倒吸了一口气。走出房间,我听见一群孩子正对着大山使劲地喊:“我要长大!”声音响彻山谷,于是,大山也回音:“我要长大。”

站在村外的田野上,望着夕阳恋恋不舍的划过树梢,望着余晖映照下的一面面土墙,望着靠着墙根晒太阳的一个个黑黝黝的背影,感觉阳光对这里的一切竟是如此的吝啬。

晚上,从各个门缝里依稀看到飘曳的烛光,这些微弱的烛光从不间断过。老人家的门也从未关过,因为他们怕儿女回来时找不到家;孩子们也从不放弃过心中的那个梦想,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心中的梦想就会成真。

他们是大山里的一群守望者,坚守并珍惜心底的那份希望,永不放弃。他们在呼唤,大山也在呼唤,呼唤心中的阳光。

【篇九:藏在心中的蒲扇】

夕阳欲颓,外公倚坐在土墙边,浑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天,霞光披散在外公身上,怎样也映不红外公沧桑的脸庞。破旧的蒲扇在外公的手中紧握。这样的外公是我最常见的。

扇柄的几缕红线是我幼时最好奇的,我曾好几次想拿起蒲扇研究一番,却无一成功,次次被外公夺回。外公常常温柔地轻抚手中的蒲扇,眼神中饱含了深情。我的好奇心愈发强烈,在一次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我兴奋地玩弄起那把蒲扇,却无趣至极,便随手扔在一边。不久,外公看见自己心爱的蒲扇堕落在地上,随即飞奔去拾起它,吹走扇中的尘埃,搂入怀中轻抚。

我甚是不解。

今年一个夏日,外公上街买菜去了。蒲扇几经折磨已经不能再用了,外公宝贝般地收好在床头,平日是不许我们碰的,最近屋子要翻新,外公只得无奈地放在客厅。我们叫了一个收破烂的男人上来称卖东西。他收拾好东西后,便拎着堆积如山的杂物下楼了。如此炎热的夏天,尽管开了风扇,却仍是徒劳。在一片忙碌中,谁又想到收破烂的男人会把那破烂不堪的蒲扇顺手拈去呢?

谁也没有想到。

外公就在此时回来了,满脸红光的他去厨房忙去了。过了一会儿,外公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忙走到厅中找寻。他越来越焦躁,双眼闪烁着惊慌,还把一沓书撞到了,他问了妈妈刚刚家中有没有来过人后,便急匆匆地冲到街上去,他四处搜索着刚刚收废品的那个男人的踪影,甚至到垃圾箱中翻找,最后灰头土脸地回到家中,目光涣散,眼神中满是惭愧和自责。

蒲扇,找不回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这蒲扇的来历:蒲扇是外婆亲手给外公编织的第一样东西,那红线,也是外婆亲手系上去的,外婆生前,每天傍晚都会和外公一起看日落,还为外公摇扇子。

在此之后的每个傍晚,外公依旧倚在土墙边看日落,蒲扇已经不在了,但我知道,蒲扇早已被外公放进了心底,与外婆一起,藏着…

【篇十:等待】

我从五岁就开始经历一场盛大而萧索的等待,直到现在,仍旧无果。有时候,我会想,这样一日接一日地在时间里苦苦挣扎,最终的结果是被淹死,还是被拯救呢?不知道。答案揭晓之前谁都不知道。

就像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一样,我们谁也不喜欢沉闷的日子、等待的日子。它会一点一点瓦解我们原本坚强的意志和满盈的希望,疯狂地助长死灰般的绝望和无助。就像时光在土墙留下痕迹的过程一样,一点点地剥离,一点点地暴露。最后,是大片大片裸露的孤独。那种伸出手什么也没触到的失落感,不可一世地在心里疯长,摇曳,肆虐,直到一直歉收的心灵荒野被孤独等待的金黄麦芒刺得生疼,也不知道松手。

是的,“等待”总是和“执着”紧密相连,像一对至死不渝的情人。从开始等待的那一刻起,人生便开始了最初的苍老。起伏的心路历程串成了无数个执着的日子。很少有人会想到松开手指才能拥有一切,更少有人会想到穿越所有的障碍舞进崭新的生活。

陷入等待如同披上一件疯狂的外衣,穿上了永不停歇的红舞鞋,跳一支只有自己才看的懂得舞蹈,与你同时起舞的,还有你眼中的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蕴藏着的是比昙花一现还短暂的希望和比烟花绽放还寂寞的心事。为什么等待的时候总是绝望和孤独在无情的延伸?等待的日子里,总觉得希望像夏日树叶罅隙里的阳光,稀少且微弱,但即便如此,对处在等待中的人来说,那一线微弱的希望却会像火炬般照亮整个心灵,无论什么时候“有,总比无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是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时光流逝的,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会忘记了时间,从而超越时间;但当我们纯粹地去等待的时候,那面对的将会是时间本身。选择哪一种姿态去等待,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那么,聪明如你,会选择哪一种姿态去等待呢?坚信胜利属于一往如前的人?还是相信把手指松开才能拥有一切?

但无论如何,生活在等待中归根到底还是得生活在生活中。

热门推荐
1我的暑假收获作文
2暑假的作文
3考试的作文
4足球作文
5我为奥运加油作文
6小学想象作文
7广州春节作文
8小学亲情作文
9班长竞选演讲稿
10我喜欢的小动物
11读书的议论文
12如何写旅游作文
13做家务作文
14考试的作文
15叙事的作文
16写事的作文
17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文
18我的游记作文
19寒假趣事作文
20动物园的日记
21蚂蚁王国童话作文
22未来的海洋想象优秀作文
23妈妈我想对您说作文
24春节优秀作文
25暑假记事的作文
26变化的作文
27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28虾作文
29暑假的作文
30三年级家务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