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横插的作文

【篇一:我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作文】

那一夜,天完全黑了。

我躺在沙发上,盯着手机里好笑的视频,母亲在洗头,父亲在照看弟弟。这种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心上那座石头山也愈发沉重了。只有深呼吸才能在石头缝中找到些许稀薄的空气,我明白这只是想得太多,所以祈祷如此能够除去那股子悲伤。

“喂!大宝快来看着你弟!我要去换个衣服……”父亲大喊着。“不要,老妈马上就好了。”“快点!我还有事情要忙……”话落,母亲也加入了催促的行列。

时间恍惚间流逝。

“彭”地一声巨响,是老妈丢下了吹风机,三个字横插进我的脑子里:“死孩子!”粗暴的家乡话,我歪着脑袋无力地瞧向浴室。不知是水汽太过浓重,还是我的心不忍直视,我怎么会望不进她的眼睛?那刺眼灯光下闪着的灰白水汽,是心与心之间的隔阂。

我不觉开始盯桌上那瓶水,它,在晃吗,还是,在抖呢?动了动僵硬的手指,指前是一片虚无。手机屏黑了,我不知何时。分明瞧见那水扭曲了,变成了一个人的脸,是弟弟从床上摔下来的那次。母亲的埋怨,父亲愧疚的话语,缠绕进了我的脑海。哦,他们是怕了啊,所以我便是死孩子了吗?我突然坠入了冰窟,眼前的情境迅速地转换着。喂饭,推车,逗他玩的一团场景让我的头有些胀得慌,深吸一口气时都颤抖着。哪件事我不帮他做,他醒了我都是第一个冲进去的,还背着故意将他吵醒的黑锅。一次,我都无法拒绝吗?一个小声音响起:那是你傻,他们不是被那件事吓坏了吗,你还偏偏往刀口上撞。再说,人,终究是希望所有事都按自己的心里轨迹发展的,不是吗?怪就怪你自己不明白人家的担忧。

窗外的寒风吹皱了一切幻影。我挪到窗边,心里突突直跳,脑子里却缓缓清晰起来。我要去窗边数星星,我要让自己愉快起来。我心想。这样对身体好,我才不要让自己深陷泥沼的。

但我错了,漆黑的天空洞洞的,还下着雨呢,昏花的路灯是惨白的鬼影,吞噬了所有快乐。但我不能这样!我心想,我是只快乐的小鸟,我拥有整个蓝天,夜晚依然有灯光引路……“好亮的灯光啊!竟望不到边。”我喃喃自语,“让我数数有多少……一、二、三、四、五嘿!”就这么数着吧,我一直都很愉快的啊。“2001、2002……”到最后,我几乎觉得这就是一场梦,一场醒不来的梦。

夜,很深吧。

【篇二:失意中寻找平衡】

岁月湮没了荒城古道,覆盖了蜀道峰连。但无论岁月怎样的变迁,人潮如何涌动。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姓名,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永远留在人们心底。因为,他们在失意中寻找平衡,领悟人生真谛。

汩罗江畔,错划千年孤线。

等待似乎达过虚伪。而屈原的等待却是在希望自己的君主能够认知到曾经的过失,挽救国家和黎民与危难之中。只可惜,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屈意失意了,他应该何去何从,面对着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在这二者之间去寻找平衡,对他来说,是一次极为艰难的选择。最张立,他选择了用磐石的坚贞诠释理想,而随着平衡中心的倾斜,他的内心也变得平衡,平静——宁赴清流,以保清白。风卷起泪罗江的水花,拍击着岸边青石,这样的平衡过于悲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语凄凉。

爱之弥深,思之愈切。苏轼同爱妻本是天作之合,却要经历着劳燕分飞,生离死别。政治上的失意姑且可以避而不谈,但连自己的生活,命运也要横插一手;生与死的界限在平常看来是那么的轻松,但如今仅仅一棺之隔,七尺之厚却是如此的难以跨越。苏轼生活又一次的失意,他多么想在失意的生活中寻找一份平衡,来止住自己内心创伤后的鲜血。于是,此刻的苏轼失去了高唱大江东去的气魄,静静地,以柔肠悲歌的方式为亡妻悼念。这也算是一种失意过后的平衡吧!只不过,苏轼的平衡过于无奈……

一宵冷雨,几世笙歌萧萧。

纳兰容若这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对于了解清史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了。他的父亲权倾朝野,他自己仕途顺达。但他却失意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初恋被夺,爱妻离去。这对于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于是他将他平衡的方向选择了文学创作,选择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身上,满腹诗意演绎绚烂身姿,一生至交待人至诚至真。纳兰容若将理想与失意的现实平衡的如此巧妙,这样的平衡充满智慧……

每个人的生活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了死亡,并在此之前作为最精彩的演出;有的人选择了用一生所爱去包裹他爱的一切;有的人转换视角,道出人生真谛,留下最美的典范,永存人们心中。

热门推荐
1我的爱好打乒乓球
2我学会了骑电动车
3凉薯
4我爱秋天
5猜猜我是谁
6我的那些梦想
7因为有她
8桂林山水甲天下
9哇哦,电突然消失了
10改变
11回忆爷爷
12放风筝
13体操展演给我的启示
14伊水东流
15走进大自然
16思念的味道
17写给男朋友的一封信异地恋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家乡的小院
20雨,我的最爱
21乌鸦和狐狸
22爱在细微处
23知足
24心灵深处的薄雪草
25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26狗的自述
27感谢师恩
28抢“七”大战
29我的同学
30我爱我家乡的什么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