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便士的作文

【篇一:敬畏文字】

文字,生活的缔造者。文字,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敬畏文字,敬畏生活。

寂夜如墨,月光辗转床头。悄无声息的月影映在墙面,影影绰绰。

灯下,我静坐桌前,摊开《月亮与六便士》,放身其中,跟查尔斯游行。查尔斯人到中年,抛妻离子,追逐绘画的梦想,身处异乡,屡屡碰壁,创下惊世之作。全书完。

深夜,辗转反侧,耳畔空寂之处,都是一滴滴水的声音。查尔斯的行为有无意义?他的一生值得吗?我反复思索。

是的,当然有意义。当然值得。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了个人理想,这就是有意义的。

我敬畏文字,思索文字,寻求文字的深层意义。

晴朗的秋日,窗外地面是一层厚厚的美丽金黄。

我捧一本《诗经》读:“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写的是古时一个男子看见了远方的佳人,内心欣喜,于是写下姑娘的情态,感受古时的情意。

我敬畏文字,感受文字,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天空融化在一片阳光里,云彩也覆上一片金黄。

阳光倾泻在我心里,我拿起笔,在纸上书写心情,描绘阳光。我希望,就像毛姆一样,写出好的文章,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我写下所思所想,心中的世界,流露对文字的热爱。

我敬畏文字,热爱文字。

文字,是一种平淡而怦击人心的力量。我敬畏文字。

【篇二:谁偷走了你的月光】

毛姆有书《月亮和六便士》,月光是遥远的梦想,六便士是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水。多少人只是偷偷看一眼美丽的月光,又低头默默寻找自己的六便士。

和苹果总裁库克一样,我以为比计算机过分人情化更可怕是人情的过于机器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如收割一般贪取着不计其数的便士,无论月光有无,终不抬头。当你长久摆脱一件物品,某种意义上,你无需要便是失去。被偷走月光的人是可悲的,像计算机一般思考,为了利益罔顾后果、急功近利,失去了情绪、失去了血肉。

孤身一人置于异乡的旅馆里,夜晚,房间被固死的窗挡得住雨水、空气和声音,惟一不可抵挡的便是月光。此刻的我无法理性,我深切了解并感受着照到床头的月光,我不会骗你说它有多么美丽动人,只是它如我的理想、我的未来,一切关于我——一个高三学生的未知。从内心来说,我充满着恐惧,周遭的种种逼迫着我成为一个不知疲惫的机器,曾有段时间,连我自己也相信了。很巧,我的月光善解人意,我曾走在心仪大学的桥边,冒着微雨和天上的她温柔相望。我千言万语誉她的撩人,她只是在那里一言不发,沉默,让我沉静,赐我希望。

人生确实需要奋斗和蛰伏,只是不要忘了你要去的地方,那里的人和那里的事。人类不能如同计算机一样的存在,即便日夜兼程,也要心向所往。生活里的努力从来也不是轻装上阵的洒脱,而是将心中感情理性地保藏而后带着责任出发。我需要便士,更需要月光。

挣扎在迷途中的我也明白同行者非我一人,当乌托邦与现实相遇,总是难负其强的。至少,我还没有走丢。我偏爱一首民谣的歌词“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六十岁后,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我终还是不去苛责那些利欲催心的人们,当看着他们迷途已远愈深愈沉,我只想紧紧抱着属于我的感情,实在不敢失去它,我不想成为一个木头人。

我陷入反思和慌恐中已是良久了,生活并未批责我,我只是不想轻易放走此刻内心的情绪,它充斥着我,充满了我,让我写下不同的文字。

赶路还要继续,我小心保管那份月光下的思索。走在熙攘的人流之中,多希望身旁的人也能一样,七情六欲地自然地活着——需要便士,不忘月光。

谁偷走了你的月光?请把它找寻回来。

【篇三:我爱集邮】

看书,运动,模型等都是我喜欢的,但我最爱的还是集邮。集邮,顾名思义就是收集邮票、邮品。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妈妈两本珍藏了二十多年非常精致的邮品,我爱不释手,从此爱上了集邮。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邮品,看起来大的邮票也就是长6厘米,宽4厘米,小的长4厘米,宽3厘米,呵呵,和我们平时用的橡皮大小差不多,可邮票的来历、内容丰富多啦。世界上最早的邮票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设计了以女王头像为图像的第一张邮票,面值1便士,这就是举世闻名、价值连城的“黑便士邮票”。

我们中国的第一张邮票诞生在清朝光绪年间,叫做大龙邮票。龙是万兽之首,很神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战无不胜。

我收集中的邮票有各种蔬菜,生肖,竹子,昆虫……但我最喜欢的是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邮票,那张慈祥又威严的笑脸时刻会在我脑海浮现,他是中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

我从这小小的方寸邮票,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的知识。有纪念著名历史人物的、有代表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土人情的、有表现珍禽异兽的等等,包罗万象,美不胜收。从我的邮票里,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真美丽,真强大,人们生活得真幸福啊!

我有一个梦想,设计一枚漂亮的邮票:蓝天碧水,坐着机器人驾驶的飞行器,自由自在行走在地球和火星之间。

【篇四:追逐星辰的人】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题记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段话是年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用来表示预料之外的惊异和烦躁迷茫的心情。

但它背后的故事却远不如网民们随意的理解和应用来的浅显。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高更在塔西提岛的巨作,当时的他生活潦倒而无望,准备将此画作为最后的遗作,倾尽的心血与热情,让这幅画成为他毕生的巅峰之作。

因为对高更生平的好奇,我想起那部久闻其名的名著——《月亮和六便士》。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看完之后,那些文字却使我在好奇之下收获了更多。

这大致是,一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中年银行家,却为了所谓绘画的梦想抛妻弃子,离家出走。置旁人羡慕的生活于身后,淡然而又坚定的迎接贫苦交加,孤独纷乱的逐梦生涯。最后远赴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将生命注入画笔,完成毕生之作,摘下星辰的故事。

那个银行家,以高更为原型的故事主角——斯特里克兰,在决定创作之后,始终怀着对“俗世”的傲慢与不屑;对“梦想”的执着与激情,对周围的一切通通闭目塞听。恃才傲物,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

这样的形象很艺术,也很让人无奈。据说自我自大是艺术家的通病,那斯特里克兰无疑标准的做到了。毛姆在文中曾借哲学家帕斯卡之口说:“感情自有其理,理智难以知晓。”的确,斯特里克兰的冷漠无情使人厌恶,他引诱朋友的妻子布兰奇,又将她抛弃导致她自杀,善良而又热心的丈夫斯特洛夫伤心欲绝。他却全然不顾斯特洛夫对他的照料与帮助,将事情完全置之身外,也将爱情垫在欲望之下,高傲地嘲讽他人的爱情观。斯特里克兰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对他的好,转身又对所有人睥睨不屑。

可以说他在人格与情感上的缺陷非常严重。即使是对他后来的土著妻子阿塔,也没有什么真心。

但是,为什么一个如此性格迥异,一意孤行的人能让包括书中的叙事者在内的很多人被他吸引,甚至无偿付出呢?

用一个不太规范的词——赤子之心。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无人可及的超凡意志,甚至直白刚烈的讽刺讥笑。都是完完全全不掺任何杂质的。

我们喜欢孩子和善良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攻击性,不必防备,也没有心事重重却八面玲珑。斯特里克兰,他正是这样简单直白,不必防备。他虽然有刀,但不会藏毒。

而另一重,他丢弃庸俗和平静,全心追逐梦想,在粗野皮相下的优雅脱俗又让人心生神往,不由得靠近。“抛妻弃子,孤注一掷”仅仅八个字,就是他对艺术的信仰超脱世俗的表现。

毛姆对故事的编织与加工要高于原型本身。因此,斯特里克兰和高更是截然不同的。在故事的最后,主角独自一人来到塔希提岛,娶妻生子,与世隔绝。在绘出那副惊世的遗作后,又要一把火将它烧个干净。这样的加工更具戏剧性,也更激烈的体现了作者表达的,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现实的冲突。

这本书读完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任仍然心寄于此,毛姆细致的刻画和娓然的手法让我感同身受。尽管书中很多的地方我仍然无法理解透彻,但是书中点明我的,对于生活的定义,依旧让我有所感悟。

斯特里克兰“疯子”般的行为的确不可宣赞,每个人生来所需要担负的责任使我们注定不能抛弃一切献出我们的灵魂。但对生命精神的追求,却可以自我决定。

毛姆用“六便士”表示大多数人追求的功名利禄,“月亮”确是掩埋在心底的,真正渴望,却看似虚幻不可及的理想。银行家尽管中年已至,却仍能有追逐星辰的勇气。许多人却总是拖拖拉拉,找无数个借口来掩盖自己的懦弱与懒惰。意外和明天我们永远不知道那个先来,那又为什么要沉迷于现在所谓踏实安稳下的平庸胆怯呢?

顾忌太多,思索太久,反反复复来回颠倒的犹豫着要放弃。弥留之际,还是只能换来一声被柴米油盐煸炒之后的叹息。

人生看似百年之长,却是转瞬即逝。做自己喜欢的事,别为了一些难以放下的尘埃,舍弃了心中的星辰月亮。

【篇五:我为什么而读书】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这个日子的设立未免有点可悲:本应该成为人们生活常态的读书,却只能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让一些人亿起“哦,原来在角落里还有一本未曾看过几眼的书”。这个日子也在提醒着我,那因为考试而一再推迟的读书计划,怕是又得等到下周才能读完了。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喜欢读书的。虽然书读不多,无可达到汗牛充栋的境界。门类却也很杂,小说,散文集,诗集,纪实,漫画,杂志都小有涉猎。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中考中的阅读和写作,不是为了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得分,我认为读书是一条洗涤心灵的旅途。

读《围城》,我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与虚伪;读《活着》,我看到了人对苦难的搏击于对时代洪流的的无奈;读《月亮与六便士》我看到一个人对梦想的执着;读《寻路中国》,我看到中国高速发展下人们的选择……也许这些书我对其内核还是模棱两可,对书的理解也显得幼稚,但这些书无疑在我的成长之路上烙下了花纹,让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已经对成长,社会,人性,生死,梦想等宏大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通过读书我可以弥补自己缺少的人生经历,真可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啊。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华’字就是通过读书,更加理解自己理解生活理解大千世界,并在了解他们本质后更加热爱他们---就是热爱生命。

“读书就是与伟人进行一次对话”这句话不会因为我们的无数次引用而失去光彩。在读书的时候,你会看到作者的品行,观点与对世界的思考,这每每都让我感到震撼和自己的不足,我总是觉得读到一本好书就像是得到了一把打开世间密宝的钥匙一般,一本好书让我受到心灵的涤荡。

读书,引起我对许多问题的思考、感悟,让我从幻梦中惊醒,带我领略生命的美好。最重要的是:读书,使我感到我的灵魂在升华,跳跃,接受洗涤……让它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总有一天我会垂垂老矣,满脸皱纹,但我深信,读书,会使我的灵魂永葆青春!

对于还在成长的灵魂而言,我将把冰心奶奶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作为我读书的方向标。

【篇六:何妨一搏】

置之死地,未必后生。

是,多少人淹死在了那背水一战中。不过,我却挺不合时宜地想到张爱玲笔下一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在下坡路放开把手,任由自己穿行,张爱玲说,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是在那一撒手的瞬间罢?

就那一撒手,孤单的街道上便多了一个自在的灵魂,何不快哉?就这么一撒手,飞驰也好,跌倒也罢,只管交付给上天。

置之死地,未必后生。但我想,一切最可贵之处,就在于那放手一搏的勇气。

没有项羽的破釜沉舟,又何来那辉赫一战?或许在我们坚定信念之后,一切就会变得简单明晰起来。但我们最缺的,却恰是那一瞬间的决绝。

我有这么一个朋友,十分羡慕的一个。我们挺相似,重点高中凑凑合合过,也一样地喜欢摄影。我们都曾谈论过,如果能专业地学习摄影,作为职业是多么美妙的事。但我只想想便作了罢,埋下头还是泡回铺天盖地的练习里。但她却在最近告诉我,她要考中国美院的摄影系,去参加九个月的集训,整个高三都只为此奋斗。我讶然,她又告诉我,在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她也同我一样困惑彷徨,一样害怕走上这条不归路后的种种可能。但当她下定决心,将未来奉献给所爱之事时,一切却变得如此清晰。目标,以及奋斗的方式,一切在下完决定后,觉得命运都只待被履行。

她说,她会想到《月亮与六便士》中的那个男人,不是她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了,她做的,就是那最坚定的一瞬间,“对,这就是我要一辈子追求的东西”。多么美好。

置之死地,未必后生。仅那“死地”二字,就击溃了多少人那道溃不成军的防线。

退后的人有很多,有你,有他,也有我。我们总花太多时间去担心生命延展的各种可能性。有人说,人这一生仅需遵守两个准则:三十岁之前做事不犹豫,三十岁之后不后悔便可。那么,趁着年轻,折腾一回吧。诗酒趁年华,为什么要等到渴望殆尽,将自己活成比人的样子呢?

置之死地,未必后生。但,那又何妨?

【篇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小猪在泥里洗澡,不因人们觉得脏,就不再这么做。鱼儿不因为看到兔子能在陆地上欢快地蹦跳而放弃在水中畅游。他们都活出了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反观现代人类社会,人们追求自我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开始渐渐地活成了同一个模样。小孩在很小的时候便被告知: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成家立业,最后共享晚年。这才是幸福的生活。

但何谓幸福?难道大部分人所说的幸福,就是真正的幸福吗?如果只是别人觉得你很幸福,但你自己觉得很痛苦,这根本就是不幸福。这只是别人眼里的幸福。

还记得《月亮与六便士》里,男主人公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美满的家庭。这一切在外人看来是幸福的,而主人公自己却深陷痛苦之中。直到有一天,他毅然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后来他找到了,他成了一名画家,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完全靠邻里接济的人。但他活得快乐。正如书中所言:“你大概找不到比他还自在的人。”虽然最后,他穷困潦倒,在贫穷交加中死去了。但他的画作,却在他死后一举成名,成了人人哄抢的宝贝。

男主人公后来的生活,在他人看来,是贫贱,是毫无意义的。然而对于主人公自己而言,他的生活是高尚的,是充满意义的、幸福的。这就在于他活成了他自己想要的样子,不在乎他人的是是非非,活出了自我。虽然肉体上、财富上,他是一个穷光蛋,一个流浪汉,但在精神上,他已然是一个巨人。

曾经有一句台词:“我来过,我活过,我不后悔。”是的,因为我活过,所以我不后悔。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活过呢?很多人只是按照一个特定的模板活着,这样行尸走肉一般存在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人的人生,总要为了点什么而活着,或信仰,或欲望,而我认为,一个人,要为自己而活着。

【篇八:论节约】

“节约”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现在人人都提倡要节约,可又谁可以自豪地举起手说自己处处都在节约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把节约放在心上呢?

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们却逐渐淡忘了节约,其实节约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中: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人类,想要生存,想要发展都离不开节约两个字。国家主席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一个贵为一国之尊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俗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同学们,我们要学会节约,让每一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节约不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节约的模范。

【篇九:我最敬佩的人】

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会莫名其妙,你们班怎么会有百科全书呢?其实,他是一本会说话,会走路的“百科全书”。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就是我们班的樊一诺。

那一天是科学课,老师问我们如果土豆放到水里,会不会沉下去?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一定会沉下去。”而就在这时,有一个声音:“可能会沉下去,如果放到自来水中会沉,但在自来水中放些物品,比如说盐,就会改变水的密度,土豆就可以浮上来。”“什么?”同学们有的鄙视他,有的交头接耳,但他走上讲台,先把一勺勺的盐放入水中,又把土豆放进去,只见土豆一会儿往下,一会儿往上,最后,它浮在了水面上。全班同学都十分惊讶,科学老师带头鼓起掌来。从那时起,他便成为了同学心目中的“百科全书”。

还有一次,班里一位集邮爱好者,把自己的邮票带来,向同学们炫耀,同学们把那位同学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时,“百科全书”问道:“你们知道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吗?”同学们一个个抓耳挠腮,就连爱集邮的那位同学都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其实,最早的邮票是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上面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样子。”他说道,“还有,告诉你们,中国第一枚邮票是在清朝,叫大龙邮票。”同学们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这就是我们班的“百科全书”,为什么他知道这么多呢?只要你到他家就明白了,满柜子的书,有地理,科学,历史等,因为这样,同学们都由衷敬佩他!

【篇十:小小的幸福】

幸福可能是清晨醒来的日出,幸福可能是雨后湛蓝的天空,幸福可能是乡野间听见的清脆的鸟啼。对于幸福,把视野收一收,随处可见。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自是令人倾羡,而失了脚下的小小世界却难免有所惜,“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眼前这朵貌不惊人的花,随着风张开毛孔,舒适惬意,与风共舞。

归于平凡,在生活之下,鲜有大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于是只好尽力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放眼于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充盈着淡淡的幸福。

一个可以为小事而感到满足的人,会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也会是一个大度的人,格局不会小,视野也会随之拓宽。

“先挣他一个亿”,不少平凡人听了这个小目标之后唏嘘不已,这可能是有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却只是王健林眨眼间就能做到的事,可事事谋划、布局挣来的一个亿未必会使他感到幸福。同时,作为一个平凡人,我挣不到一个亿难道就不幸福了吗?却也未必,自身的格局本来就没那么大,事业太宽反而会让自己承受多余的负担,加上一点目标仍需放宽一点视野,努力达成目标后会获得巨大的幸福感。

有感于《月亮与六便士》里那一句,“我用尽了毕身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生而为人,卑微、渺小、平凡,而渴望巨大的成功,苦苦追求不着实际的幸福,未免太令人疲惫不堪。将视野缩小的平凡的人怎么可能就没有幸福呢?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出现,幸福就如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突然从泥土里挤出的幼芽,隐秘成长,不为人知。它要你去看,去寻找,去发现,它要你偶尔也要收收好高骛远的眼。为眼前的小小的幸福而陶醉。

我总是认为,登高望远畅然快意,可是却更愿在人生的急驰道上低下头,欣赏脚边的风景,远方止于目所能见的天边,而抵达远方却要我们埋头赶路。路上大多时间是低着头的,不是格局小而是将自己视野内的事一步一步做好,以达所期的远方。

傅洛恩说:“最难的事,恰恰就在于如何将最平凡的事,持续的推持,将最幸福的事,永远的珍惜。”

热门推荐
1搁浅的烛光
2温暖
3小发现
4妈妈的爱
5种子
6花儿比美大赛
7成长的滋味
8多变的云
9爸爸的坏习惯
10描写交警的作文
11我做主
12枯枝开花
13小鸡孵化记
14我的新老师
15我喜欢“吃”书
16难忘那双手
17进步,再进步
18荔枝
19读《爱的教育》有感
20童话故事
21我的妈妈
22秋天
23黑山羊的情感
24小雅·采薇改写
25都是糖果惹的祸
26我的校园
27快乐的一天
28孙大圣,我想对你说
29我的理想
30童年蠢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