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宅者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住房】

来到姥姥家里,躺在柔软的床上,异常温暖。比起以前火炕,感觉真不一样。实然,我的记忆定格在脑海里。

姥姥家住在草垫子,这的位置有点偏,因为位置有点偏,再加上环境比较潮湿,易积水,房价相对便宜,所以这住的都是比较贫穷的人。这的大多数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显得很破旧。两边的马路虽然已经铺上了水泥,但因为排水不畅,常常水流成河。

虽然环境不太好,姥姥家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几年,谁也没觉得不好。尤其是房前那一块二十几平方米的菜地,一年春夏秋三个季节都能长出新鲜的蔬菜,是我们全家吃上纯绿色蔬菜的保证。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转暖,七八年前姥姥家后面一户人家的地下,原本冬天能被冻住的泉眼无法封冻,一直流个不停。到了冬天,泉水排不出去,就顺着路面四处流,周围的邻居怕水流进自己家里,就采用各种方法将水引向马路。这样,西边的路面就出现了一堵一米多高的冰墙,人们出行十分不便。一栋栋房子之间的小路也因冰而抬高。早春冰雪消融时,积水不能渗进土里,路面又太高,水流不出去,就会顺着人家的灶坑流进屋里。连续两年姥姥家都因屋内积水太深不能生火做饭,屋子里又潮又冷,只能到别人家寄住。像姥姥家这样有家不能住的人家还有十几户。古语有云:“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这些人家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换房,经济条件好一点索性将房子废弃,搬到其它地方了。

就在和姥姥一家人商量着也要重新买房子时,得知这里已经成为了家乡第一批棚户区改造的对象。这一带的居民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换购新楼房了。得到这一消息,居民们都很高兴,齐夸党的政策好。

如今,姥姥家已经在楼房住了四五年了。这些年间,随着一批又一批棚改工程的推进,原来一栋栋低矮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楼房和一条条笔直的街道。大家都住在窗明几净的楼房,生活安定和谐了,怎么能不心情舒畅呢?这正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篇二:守望豁达】

山的豁达,在于它的岿然不动;水的豁达,在于它的随遇而安;海的豁达,在于它的容纳百川;而人的豁达,在于大度兼容。

管宁割席断交,矢志不喻,是山的豁达;苏东坡屡遭贬谪,虚怀若谷,是水的豁达;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相管仲,是海的豁达。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然或从容或舍得,或宽容或大度,或坚毅或自信,如此种种,皆是豁达。

自我的豁达,是智慧的。人若不从容豁达,意志必然脆弱,便无法悦享人生。纵观历史的画卷,种豆南山,篱后赏菊的五柳先生淡泊而豁达,自得清净;纵酒放歌,且歌且行的青蓬居士豪迈而豁达,壮志凌云;才学旷世,率情乐观的苏东坡从容而豁达,愈挫愈勇;忠肝义胆,鞠躬尽瘁的文天祥坦荡而豁达,大义凛然……达到自我的豁达,失之淡然,得之坦然,人生便了无困顿。

与人的豁达,是可贵的。人与人之间若少些缁铢必较,多些待人以宽,了无隔阖,豁达相待,社会必将蒸蒸日上,文明必将生机盎然。古有典故,云:“张文端公居宅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弛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豁达,大度乃先人之风范,华夏之美德,岂能不发扬光大?达到与人的豁达,以广博的胸襟待人接物,思想便上升到新的高度。

当今的人们,却不愿在霓虹广厦中返璞归真,不愿在本心自我中守望豁达。观今日之社会,诚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忘却了豁达,以致为鸡毛蒜皮之事争执,为金钱名誉之事纠葛,殊不知人性当中的豁达正是化解矛盾的利器。

漫漫人生,既懂得了困难和挫折是曙光前的黑暗,便应从容不迫;既懂得了失去是彩虹前的风雨,便应豁达前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我们远离尘嚣,褪去浮躁,追寻藏在心中的豁达!

热门推荐
1保护海洋
2我的朋友
3我爱大海
4童年趣事
5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6这其中应该有我
7公园的春天
8秋天的树叶
9别了母校
10心情感动作文
11写事的作文
12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13我给老师过节日
14顽皮老爸
15考试之后
16迷人的乡村
17一滴水游来
18泰山日出
19摘花椒
20生命因珍重而珍贵
21爱的唠叨
22想说爱你不容易
23精彩暑假生活初二作文
24妈妈的脸色
25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26咀嚼墨香
27森林公园爬山记
28放烟花
29我爱我的家乡
30看斜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