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寒风吹香依旧】
那天走在去学校报道的路上,花坛里的野葡萄枝上顶着一个又一个豆点大的芽苞。芽苞儿裂开了一条缝,嫩绿的叶芽透过那条细缝偷偷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好奇心促使她想把头钻出来,但阵阵凉风又让它不禁缩脖子。
今年的春天来得可真迟,雾霾的天气让一向灿烂的春也躲在家里不肯露面。大雪更是和蜗牛比赛一般迟迟来到,本该在冬天展示的风雪占领了春雨的位子断断续续下了几周。
周围的一切都仍是冬天单调的样子。树木已冒出的芽苞还不肯打开,花树还在踌躇要不要把花苞抽出来,花草树木一切还是老样子,仿佛还在冬眠就是不肯起床。
快走到学校了,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令我踏着快步的脚猛然来了一个及刹车,顺着香气,我将目光停在校门旁的小花坛上,在小凉亭的一旁,在低矮的灌木丛后正挺立着几棵腊梅,婀娜的枝条上点缀着朵朵浅黄色的腊梅花儿。四片薄片儿一朵花,在寒风中一簇一簇地挤在一起,一边在风中努力稳住身子,一边还不忘将浓郁的香气洒向空中,那香气加杂在冷风中,载着冷风这个便车传至千里,让远处的人们都不禁驻足寻找香气的来源。
寒风吹得她们向一个方向微倾,但花瓣并未退缩,它们抓紧树枝,将小小的身子匍伏在枝条上,却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它们知道春天已经到了,即使寒风依旧凛冽,但她们还是在寒意中嗅到了淡到不能再淡的春的气息,它们坚定自我,不管其他植物是否被寒风迷住了双眼。它们坚信自己对春的直觉是不会错的。
我心头一震,我总是会被表面的事物迷失了双眼,脚下的步调也会跟着肤浅的事物而改变,总是会在这个迷惑森林找不到自我,但现在不会了,不会再跟着他人的步伐。我要认清自我,坚定自己的信念,新的学期,我也感受到了春天,猛然抬头,原来风已停,雾也散去。暖暖的阳光染遍大地,耳边也充斥着生长的“沙沙”声。再看,腊梅花儿依就怒放。
【篇二: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属于龙山管辖的一个山区小村,那里山清水秀,有美丽的景色、独特的风土人情,美味的食物……
我的家乡群山连绵起伏,整个村子都被山包围着,山上有许多动物和树木,登上高高的山顶往下面网:弯弯的小河,掉的房屋,碧绿的稻田等景物都能映入眼帘。就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家乡里有一片果园,里面肿着桃树、杏树、梨树,一到春天,这三种树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争先恐后地向春展现自己的美丽。特别是桃花开得最旺,深红的桃花满身是红色的,像红墨水一样;浅红的桃花不像深颜色桃花那般的红,而是红里带白,想一个害羞的姑娘。
走在家乡的乡村市集上,人们都走走停停,去了一批又一批,就这样徘徊着。在拥挤的人群里面,可以听得到各种各样的小贩的叫卖声,给街上添加了一份不一样的色彩。
家乡的美食十分丰富,多姿多彩,比如说:油粑粑。这种食物在街上尤为常见,舀一些乳白色的糊状倒入容器里,放在油锅里炸一炸,就行了。出国的油粑粑全身金黄,吃一口,外酥里嫩,这香味就是离卖油粑粑的小摊六七里也闻得到。
还有腊肉,说起湘西有名的没事啊,腊肉是少不了的。把新鲜的猪肉挂在火炕上熏上几月,然后再闹下来弄干净,切成薄片儿,放进锅里炒,不一会儿,房间里就香气四溢。吃上一片,外面一层肥,里面一层瘦,皮也十分有嚼劲。这味道你走到天边也忘不了。
我爱我的家乡,它哺育我成长,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三:外婆的面】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我是极爱吃面的。
我认为面是一道通食,无论何时都可以吃面。我不论暑假还是寒假,到外婆家都喜欢吃面,夏天和外婆一起吃面,吃得汗流浃背,大汗淋漓,每个毛孔都是舒畅的。冬天和外婆一起吃面,身体心里都觉得暖洋洋的。
外婆是做面的好手,我也是因为她才和面结缘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寒假和暑假,妈妈带我在外婆家一住就是一个假期。外婆家有一个大院子,在院子东侧是厨房,每到临近饭点儿的时候,我就顺着香气飘到厨房,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外婆在热气腾腾的灶台前忙来忙去,觉得非常有趣。
院子里常常只有我和外婆两个人。我做完作业就会被外婆叫去摘菜、洗菜,给她打下手,尤其是外婆做面食时,我会不请自来。
外婆做茄汁牛肉面的时候,我最兴奋了,撸起袖子就洗菜。开始时,只想着让外婆赶快做,简单的用水冲了两下就草草了事,有时候菜上还带着泥,被外婆发现后,要全部重新洗。我只好埋下头,把菜仔细的一颗一颗的洗干净,洗完后,“重头戏”就开始啦,只见外婆把番茄放进沸水里焯了一下,然后用刀切成小块儿。接着开火倒油,油温适中时把这些小块的番茄和蒜末都放进锅中,然后大火爆炒,炒到番茄出汁,然后加入生抽入味,再放入适量的水,调到中火慢煮,这是时外婆不急不忙地拿出牛肉,切成薄片儿。接着就是下面条,外婆把面条缓缓下入锅中。七八分钟后,就可以把面捞置碗中,外婆告诉我,这碗里的汤要刚好盖过面。然后再把牛肉片儿放进碗里,撒上葱花,吃的时候一定要用筷子把牛肉片儿压进碗底片刻再吃,这是为了让牛肉充分的吸吮茄汁,这样味道才更足。
有一次我问外婆,吃面为什么要那么多的步骤?她笑着说,“如果吃面少了一个步骤,便会少了一样滋味。做面如做事,你用多少心,面就有多少味,就有多好吃!”
外婆对待做面,都是那么用心,让我感觉岁月静好,未来可期,虽然我们的人生不长,但我们可以用心生活,让每分每秒都变得生动起来。
【篇四:我喜欢的食物】
在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比如,北京的烤鸭,苏州的豆腐干,上海也有小笼包、五香豆、梨糖膏。而我,最喜欢家乡福州的美食——锅边糊。
寒假,我们全家回福州过年。节日里,家人带着我去了南后街的三坊七巷。在一家古朴的饭馆里,我第一次尝到了地方特色小吃——锅边糊的滋味。锅边糊的做法非常特别,首先在大锅里放半锅事先熬好的骨头汤,经过大棒子骨的滋润后,汤里已经蕴含了浓浓的骨头香,再加上少许丁香鱼、小虾米和香菇。在熬白了的汤里添上这些银色、粉色和棕色的小东西,如平原雪景一般,再点缀上翠绿的卷心菜,更显朴素雅致。此时,这道美食的主角尚未现身,其色香味就已令人陶醉了。现在,最重要的角色就要粉墨登场,那就是锅边薄片。
听大人们说,薄片的原材料是米浆。待锅里的浓汤煮沸翻滚之时,舀一勺米浆沿着锅的周边缓缓撒一圈。米浆遇热就逐渐凝结成固体薄片贴在锅的边缘,用锅铲将薄片儿轻轻铲下,洁白的薄片便纷纷落入浓汤之中。这时盖上锅盖,稍许煮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看到这儿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叫它“锅边糊”。
令人赏心悦目的制作过程完成后,我们终于可以品尝美食了。开吃前,先倒上一点虾油搅一搅,便有了一股海鲜味。将薄片和汤料一起放入口中,只觉得鲜美无比。虽有些粘牙,却不失细腻、润滑,真是让人叫绝的美味啊!有空一定要来尝尝我们福州的这道特色美味名小吃——锅边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