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方人的作文

【篇一:文明与道德牵手】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追求成为一个文明、道德、有素质的人。但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真正做到这点的人到底有几个呢?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当我们步行在马路上时,时不时会会看见几个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随地乱吐痰、乱扔垃圾等种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也许,本想将垃圾好好弄进垃圾桶里,本想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却被他们这一行为的“传染”,从而跟他们一样开始污染环境。

在美国,他们看完了一场运动会后,当清洁人员扫地时,惊奇地发现,每一个座位都是干干净净的,就像没有坐过似的。这么一个民族,怎么会不强大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礼教。但真正的礼教只限于读书人,而抗日战争时的文盲率太高了,当旧的礼数被打破时,这些人失去了约束自己的规范,而读书人又被现代文明冲击,他们无法短时间内使中国古代礼数与现代思想融合,致使整整一代人失去中国礼教明确的规范,靠自已的理解规范自己,其中自律的太刻苦、不自律的太粗鲁。其结果是我们这一代人理解上一代,只有自己寻找、自已探索,这其中有太多人没认识到礼仪的重要而坠落,所以我们看到现代中国人很多人素质低下。

所以,我们要向西方人看齐,为什么我们的古人与西方人都能做到文明、礼貌呢?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吗?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忘学习礼仪——中国古人留下的精髓。

【篇二:腾飞吧巨龙】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腾飞吧!巨龙。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龙,在它的抚养下,我们渐渐长大,成了龙的传人。而那条龙就是——中国。我们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坠落,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了,我们日益强大,我们用自己的能力证明我们是强大的。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资源丰富,但因为那时的政府,腐败无能。我们美好的家园只能白白地送给他人。在这之后,我们中国人醒悟了,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一个个都站起来了,其中詹天佑表现极为突出,他不怕外国人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他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改革开放之后,神洲七号、九号、六号登上月球。2008年北京奥运举行成功,宇航员也登上月球,中华文化更加博大精深。这更让中国人为之骄傲。

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因为中华儿女的付出。而时代的接力棒还得由我们的焊接,我们要更加努力,为新中国献一份力,这样我们中国的未来将一片灿烂。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篇三:精神的故乡】

在我们身边,有一类人是精神上的“游子”。他们过分推崇西方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示不屑。无论是吃穿用住,还是阅读、娱乐,均以西方人的习惯自居。在他们眼里,西方文化才是他们“精神的故乡”。

但是,西方文化不属于我们。一个痴迷于西方的人可以改变衣着,改变饮食,改变生活方式来模仿西方人,却改变不了中国人的黑眼睛、黄皮肤,炎黄子孙的基因。即使能改变外表的一切,也不能改变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积淀。毕竟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的不是基督教义而是儒家的信条;不是莎士比亚与贝多芬,而是《诗经》和《春江花月夜》;不是零散的历史碎片,而是流淌了几千年的民族融合的波澜壮阔的长河。我们是长江黄河的儿女。

中国文化才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

中国科技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古老的造纸术凝结了太多中国人的怀想,从汉至今,书法走进了多少人的生活中。一张张宣纸书写着中国人的笔墨,中国人的情怀,书法与宣纸寄托了中国人的理想、性情和精神追求。

中国文学渗透入每个中国人的细胞,成为每个中国人抒发情怀的寄托。从上古朴素的诗经,到魏晋的建安风骨,再到唐朝壮阔的诗篇,至于清约婉丽的宋词,无不折射出中国人的情怀。月永远是游子的乡愁,流水永远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念,而那明媚的春光又是多少人舒畅心胸的写照,至于被历代诗歌赞颂的梅花,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守高洁操守的象征。

中国的传统思想,更是贯穿于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四书五经为历代学子诵读,塑造了中国人的品格。不经意间,我们会尊敬长辈,体贴孩童,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团结友爱,这是中国思想留给我们的习惯。它完善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灵。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很钦佩世界将“唐人街“办好的人。无论是否处于商业目的,至少他们身在异乡,却继续认可着自己的文化,并把它发扬。一战时被征调到欧洲战场的中国劳工,他们或许是第一批西方的华侨了。他们在西方人鄙夷的眼神下在异国安家,却忘不了自己“精神的故乡”,他们没有入乡随俗,把自己装成一个“黄种的西方人”,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回味自己的故乡,开辟令西方人惊叹的唐人街。唐人街上,川湘闽粤鲁豫,五味俱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在这里,这些可爱的人们不是异乡的游子,因为他们心系故乡。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如今那些钟情于西方文化,疏远中国文化的人们,是时候回到精神的故乡了。你可以喜欢西方的衣着、饮食、生活方式,但不能改变自己的“根”。

当你沉浸在西洋画、歌剧时,请不要远离了故乡的山和水,不要忘了观赏故乡的云和月。

【篇四:论中西文化差异】

当传统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当圣诞节与春节“撞车”,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欣赏西方文化。如今,“崇洋媚外”已成为一种风尚;“抨击传统文化,赞赏西方文化“似乎是文学家教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我不得不思索,难道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文化吗?

其实不然。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二者追求的信仰也不一样。我们的东方文化受到佛教、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主要追求精神的超脱,追求礼孝忠义,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拥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观念,追求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西方各领风骚。传统国学文化深受儒家影响,中国的教育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注重基础教育和因材施教。虽说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独立自主能力。而在西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中国孩子,随父母去美国读小学,它的教师告诉他父母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们的数学不用学了!”

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性格修养不同。中国人热情好客,关心和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人们一般见面都喜欢相互寒暄:“你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而西方人喜欢尊重他人隐私,所以才以谈论天气,生活来避免尴尬。中国人提倡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崇尚助人为乐和不求回报。但是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个人荣誉感极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推崇个人奋斗,强调多劳多得。

传统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抒写美的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经》。穿越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同满天繁星般璀璨,是每个民族都可望不可及的。传统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女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当取之精华,采取谦虚,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则需要总结提炼其精华,推崇提倡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篇五:冷静看待中华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曾经的曾经,我们太爱中华文化了。于是便有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因为这份自信,我们可以闭关锁国,无视其他国家的进步。可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强大和自己的落后,我们头一次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怀疑:中华文化真的那样优秀吗?这种怀疑逐渐扩大,有人不相信自己的文化,全盘否定,甚至想要全盘西化。可是我们忘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中国曾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那是《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是《史记》中的人生信仰。

不仅中国的文学宝库有众多的耀眼明珠,中国的科技成就也曾举世瞩目。只是那时的我们不善于运用。

古时的四大发明,令中国人引以为荣。可是在中国人用指南针测风水时,西方人却用它来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在中国人用火药来做鞭炮爆竹时,西方人却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于是便出现了,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孙子兵法》。或许,有人会疑惑,一个科技如此之强的军队,为何需要读《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更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且美国人懂得引用和运用,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了解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熏陶,继承优秀文化呢?

现在,许多中国民众崇拜外来文化。一些青少年喜欢看韩剧,喜欢集中人物靓丽的外表和浪漫的爱情。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他们的传统节日。可是连中国的小孩子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是屈原投入汨罗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一些人喜欢看美国大片,喜欢其中的英雄形象。这其实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宣扬英雄主义,想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来实现文化霸权主义。

中华文化有糟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积极的因素。

冷静的看待中华文化,割去糟粕,融入积极因素,中华文化才能获得重生。

【篇六:成长伴七彩童年】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每件事情的第一次发生,把我的童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这幅画中有辽阔而蔚蓝的天空,有雪白纯洁的云朵,有生机勃勃的绿树红花,还有耸立的高山、浩瀚的大海,当然还有那个最重要的拿着画笔的我。

第一次一个人过马路,虽然只是走过了一段小小的斑马线,却迈出了成长中的一大步。第一次一个人睡觉,让我摆脱了胆小的约束,这个独立的小空间给了我存放小秘密的地方,感觉非常奇妙而美好。第一次坐飞机,去外面旅游,我才真正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身临其境的站在天安门广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时,我才知道爱国是怎样的一种情怀。第一次去吃牛排时,才知道西方人是不用筷子吃东西的,第一次对国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第一次上英语课,更加深了我对西方文化魅力的探索欲。第一次……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是这幅水彩画中炫丽的一笔。

现在,我渐渐明白,天空是我的梦想,云朵是我的天真与无邪,绿树红花是我那永不服输的劲,高山与大海则是我战胜的一个个困难。童年就是这样美好。这梦一般的七彩童年,更让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篇七:我喜欢秋天】

秋天,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风四处游荡,万物都成熟了。它,令人食欲大增;它,令世界五彩缤纷。

秋天,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树叶黄了,迫不及待的拉着风婆婆的手,从树枝上跳下去,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天空中飞,落到地上,成了柔软的地毯。菊花在阳光下绽放,开了它那数也数不清的花瓣,像一个姑娘在快节奏的华尔兹。桂花,像一个个小姑娘一样,躲在树叶丛里,又像许许多多的小星星,躲在深色的夜空之中。在稻田里,水稻们都成熟了,像一地的有生命的黄金,又像西方人的头发一样,被风吹时还发出“沙沙”的声音。

秋天,风四处游荡。时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一个人在抱怨。它吹过常绿树时,树叶之间“啪啦啪啦”地响着,好像是一群马屁精在迎接上司,想上司对自己有好感。它牵着树叶的手,和它跳舞,轻轻地把它送到地上。

秋天,万物都成熟了。苹果像小朋友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石榴张开了大嘴,露出满口的红牙,笑眯眯的看着农民伯伯,好像是要人们快把它们摘下来似的。许许多多的果子压弯了枝头,着急的等着农民伯伯们来收留它们。

秋天真美,我喜欢这样的秋天。

【篇八:冬日絮语】

万恶的冬日,正如微信上疯转的,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十二月寒风似青龙偃月刀啊!每天出门都像后妈的手抚摸我的脸!北方人取暖靠暖气,南方人取暖靠一身正气!每天睡觉只能维持一个姿势,换一个姿势都冻成冰块一样,起床是一件煎熬,有没有?

冬日中,吃火锅什么的最爽了,正如999感冒灵的广告“暖暖的,很贴心”!

再说说那万恶的教育局,圣诞节派对都不能开!西方人的节日都是玩的,万圣节啊,圣诞节啊什么的,但中国节日都是吃的,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冬至吃麻糍……中国人注重吃,西方人注重玩,差别好大哈!

今年下半年学习时间好长啊,课文教完了,还有一个月复习,下个学期只有3个半月不到,心塞啊!

哈尔滨已降到零下30几度了,爸爸的同事在哈尔滨玩,他在朋友圈说:“今天只有零下16度,好暖和啊!”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温州的雪有N年没下了,想当年,我才二年级,和一群坑爹的队友打雪仗,玩嗨了敌我不分,把我打得“粉身碎骨”!

冬天,北方吃饺子,我们包饺子,全班的人包得可热闹了,包到一半停电了,真活该!

冬日絮语,一言难尽啊……

【篇九:青春在感恩中萌生】

我常常在想,这个纷繁的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感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常常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报恩的情感的句子。这也许是一个普通人感恩的境界,同时也是最真诚的情感。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三国时期关羽放走曹操,为报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位老臣。他们为我们书写了无数的感恩故事。

其实人心之忧,大多在高尚品质的缺失,而假如这个世界我们都懂得感恩,那么所谓人心之忧便变得无从谈起,这个世界也将因感恩而更加和谐。

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一个人不仅要懂得感恩,更要让别人懂感恩。

西方人非常看重感恩节,信仰基督教的人更是在每次吃饭前都会做祈祷——感谢上帝赐给他们食物。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却能反映出感恩之心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而我们这些青少年,更是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给与我们生命,感恩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感恩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感恩阳光、大地和水,感恩这个容纳我们“胡作非为”的世界!

感恩,可以让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感恩,可以让一个民族团结一致;感恩,可以让我们的青春更加丰富多彩;感恩,让世界变得有滋有味!我们一定要让感恩之心永驻心中。

让感恩,与青春同行!

让我们的青春,在感恩中萌生!

【篇十:蜗牛的启示】

蜗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动物,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但是,在它们那平凡的身上,有着很多不平凡的道理。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蜗牛像征着缓慢,有气无力,做事拖沓,俨然是个贬义词。而在西方人的心目中,蜗牛则像征着顽强、坚持不懈。蜗牛在芬兰,也是人们测量近几天的天气的得力助手呢!

蜗牛的行进速度的确是非常非常的慢,而且它还慢的出奇。一般的蜗牛,一分钟最多最多只能爬1米左右,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中国人把蜗牛比喻成做事很慢的人,这也一点没错。

有人说,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它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行进速度慢而自暴自弃,仍然顽强的生活着。有一次,我路过公园,看见一只蜗牛在地上很吃力的爬着,我便停下脚步,蹲下身子,仔细的观察起来。只见它在向前挪动它的身体,每向前一步,连脖子都用力地往前探一探。那个小小的东西就重复着这些动作不停得向前方努力着,虽然没能走多远,但它那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因为蜗牛的这种精神欧洲人才觉得它们是顽强的化身。

蜗牛也是人类的好帮手,它们会测天气,帮人们管理菜园等等,很多事情,却都不求回报。

我们要像蜗牛学习,学习它们坚持不懈,顽强努力,无私奉献的精神!

热门推荐
1孤独中的顽强
2学雷锋日
3快乐的八年级作文
4雨中懈逅
5遇上“碎片化”
6我为自己喝彩
7妈妈我想你
8我的爷爷
9新学期计划作文
10有一个人
11日记
12热闹的大街
13你的眼神
14新学期展望作文
15门前的小河
16期末考试的前一天
17窃读记
18美丽的花园
19美好的回忆
20热爱生命
21写对话童话的作文
22一封家书表孝心
23家有“胖哥”
24档案馆的历史
25时间,生活的碎片
26二十一世纪的网络生活
27寒风中的守候
28给爸爸妈妈的信
29触摸心灵深处的爱
30忆江南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