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关村的作文

【篇一:二十四小时户外生存】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童军夏令营,这次活动历经六天五夜,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挑战,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二十四小时户外生存。

那天大清早上,我们就接到了任务官的指令,当打开任务卡时,我们都惊呆了:不提供任何经费,在中关村自主生存二十四小时。对于我们三个平均年龄只有十岁的小孩子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困难!我们三个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赶紧收拾了一下背包,就匆忙赶到目的地。

中关村是一个人流密集的地方,我们一边走,一边向来往的行人出售明信片,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因为我们毫无推销经验,三个人只卖出三张明信片,赚了十五元,还不够其中一个人吃一顿午饭呢。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赶紧围在一起商议对策。

我们来到快剪理发店,向店老板真诚地表达了请求,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相应的报偿,老板见我们这番用心,欣然同意了。我们拿起扫帚,一心一意地埋头仔细清理碎发,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会儿帮着顾客倒水,一会儿在门口招呼顾客,我们还给顾客表演了几个即兴小节目。正当我们忙乎的满头大汗时,老板走过来满意地说:“孩子们,你们辛苦了!”说着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百元钱,这一次,我们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今天的生存经费。

这次活动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赚钱的不容易。我们都是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可总有一天,我们要去独自闯荡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战胜自己,勇敢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篇二:桨·船·彼岸】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正在考验我们,未来正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历史、现在、未来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它们息息相关,似桨、船和彼岸,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唯有划好历史之桨、乘坐当下之船,方能到达民族复兴的彼岸。

在那个“国破山河在”的时代,在那个“国土沦丧”的国家,义愤填膺的中华儿女在黑夜中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在刀尖上起舞,舞姿如烟花般绚烂,绽放自己,照亮黑夜。远在日本的陈天华在得知清政府欲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后,悲愤欲绝,他立即咬破手指写下一封封血书,书中尽言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心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十几封封信,直至昏迷,昏迷中还高呼:“救国!”

一封封血书漂洋过海,到达湖南各校;一篇篇文章振聋发聩,令人震撼;一个个血字似黑夜中的光,为迷茫的爱国志士点明了方向:有的以笔为戈,用文字唤醒愚昧的人民;有的身着戎装,走上战场用鲜血保卫祖国;有的隐姓埋名,嵌入敌人内部,为组织获取有用的情报……他们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处于而立之年,有的以年近古稀……他们都是中华儿女,都在为拯救祖国于危难中而不懈而努力。

习主席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桨,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动力。铭记英烈即铭记历史,铭记历史方能使中华民族在走向“中国梦”的征途中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1980年,以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在中关村播下了第一粒火种——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服务部。经过39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一个在有无数年轻人创新创业梦的平台。中关村在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创新创业梦,还滋养着一批批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强国的先锋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将世界机遇变为了中国机遇,也将中国机遇变成了世界机遇。70年来,我国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不仅完成了从“赶上世界”到“引领世界”的巨大跨越,还创造了许多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2018年10月1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使巨龙腾飞于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不仅传承了我国悠久的桥梁文化,更凝聚了建造者们非凡的智慧,充满了许多艰难险阻。桥梁建设者们将中华民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还是我国的同心桥、同梦桥、信心桥、复兴桥。

中关村和港珠澳大桥都把握了现在,创造了辉煌;筑梦未来,承载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期盼。未来即是彼岸,“这世上有千万种等待,最好的那种叫来日可期。”

我坚信只要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把握时代机遇、用创新筑梦未来,就一定会使想梁启超先生的“太平梦”变成现实,到达民族复兴的彼岸。

热门推荐
1从零件看待事物
2难忘那慈祥的眼神
3可爱的小乌龟
4花开的一瞬间
5这天我回家晚了
6收藏幸福
7初二写景作文
8美丽的荷花
9有关天安门广场的作文
10多彩的活动运动会
11我喜欢夏天
12我的爸爸
13感受碎片的温度
14月光下的村庄铁蛋六年级作文
15做月饼
16同桌的你
17爸爸的答案
18低头,花开
19成长的烦恼
20校园生活
21挖莲藕
22梅花
23吃亏
24我这个魔术迷
25未来的汽车
26我的青春故事
27小学生作文
28干妈,亲妈
29家有四狂
30春天的乡村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