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花开】
一把摇椅,一柄破木扇,一张桌角不齐整的木桌,一棵老槐树。这是母亲最爱的地方。
每年五月,是槐花盛放的季节。槐花年年如旧,在五月开成清雅的白,淡淡的幽香一缕缕地弥漫着。童年的我爱和母亲一块在树下赏花,母亲抱着我坐在摇椅上,看花瓣一片片落下,落到桌上,落到椅上,落到母亲的发梢。当我轻轻地把花瓣从母亲头上拿下时,母亲温柔地摸摸我的头,笑容在母亲脸上蔓延。
岁月的长河奔腾而过,世事变迁,我和母亲也不似从前亲昵了。
不知从哪时起,每天回家时总能看见母亲坐在那把摇椅上向远处张望着,手里握着那柄残破不堪的扇子。扇叶早已松松垮垮,唯独那扇柄一尘不染,也许是母亲日日在用吧。只要我一入家门,母亲便在后脚跟进来,急急忙忙的去厨房把锅里的饭菜端上餐桌,招呼我吃饭。
那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样独自回家。田埂边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着,远远的,我又看见了母亲。母亲望着我,那目光让我浑身难受。母亲炽热的目光仿佛化成一张网,紧紧地包裹着我,我不禁想要挣脱。我加快脚步走到母亲跟前,怒气冲冲地朝母亲喊道:“你烦不烦啊,每天坐在这里,我不想看见你。”我看见母亲眼底氤氲,心一狠,扭头就跑。
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大多行色匆匆,估计都赶着回家吃饭吧。菜香从街旁的屋子里飘出来,调皮地跑到我身边,诱的我“口水直下三千尺”。在街上漫无目地游荡着,看着路灯一盏盏亮起,也不知是为谁照亮回家的路。现在是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我觉得这个世界却是灰蒙蒙的,笼着一层拨不开的阴霾。
商铺的橱窗映出一个熟悉的影子,那是母亲?我回头一看,母亲就在我不远处站着,暖黄的路灯照在母亲脸上,我能清楚看见母亲的脸,还有她的目光。“来,把衣服穿上,回家吃饭了”,母亲把手里的外套披在我身上。那一瞬,我仿佛明白母亲目光里蕴含着什么,是爱、是不舍。我像羽翼渐丰的小鸟,挣脱母亲的怀抱,不再眷恋家、不再依赖母亲,母亲看着我成长、看着我远去,却无可奈何,她只能日日在门口盼着我。
“妈,明天你会等我回家吗?”母亲一愣,随即笑意漫上眼底。我看着母亲由心的微笑,那一瞬,所以的阴霾都烟消云散,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一把摇椅,一柄破木扇,一张桌角不齐整的木桌,一棵老槐树。这也是我最爱的地方。
【篇二:成长的味道】
纤细而素白的手指拨动琴弦,悦耳的音律流出,勾勒出婉转动听的曲子,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白发渔樵、月色如墨的意境之中……琴声戛然而止,我停止了演奏,那环绕耳边的余音似乎在追溯我弹琴的点滴过往。
“滴答,滴答……”古老的时钟不停地逆时针旋转,时间倒流回到了三年前。尤记得那是仲夏的一个夜晚,我和妈妈漫无目地散步在路上。忽然,一串音符飘进了耳中,我和妈妈循声而去,只见一个露天舞台上,一位明眸皓齿的大姐姐端坐在一台檀木的长琴前弹琴。那时的我并不懂音乐,只觉得这首曲子很好听,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妈妈看着我直勾勾地盯着人家弹琴,不禁“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囡囡也想成为像舞台上的小姐姐一样的人吗?”话音刚落,我就眼里放光:“想!”
于是,我就到了一个琴行,了解到了那台长琴名为古琴,那里的老师和上次那个大姐姐一样,能让这21条线一样的东西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弹出美妙的声音。可渐渐时间久了,当时立下的目标就渐渐变味了,一天天都是练重复的曲子,枯燥乏味,而且那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手也起了许多茧子——我想放弃了。那时的我就是这么对妈妈说的。仍记得那时妈妈微怔,然后又说了一句话:“一个人学才艺要三年,读书上学要十六年,有些人练字练了一辈子,你才多久,仅仅几个月,就哭天喊地,你以后碰到更艰辛的事情,你该怎么办?任何事都需要时间,你该长大了,该明白了。”说罢,便转身离去,独留我一个人呆立在原地。
我终是没有放弃,即使是在夏天会热得大汗淋漓,在冬天会冷得瑟瑟发抖,课余时间,琴弦上总会出现我的小手,就这样轮回了三个春秋。
而今,我终于成为了我所想成为的人,我终是熬过来了。当我的手微触琴弦,心上的喜悦与激动充斥了我的大脑,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倾泻而出,我飘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氤氲的雾霭让眼前的一切变得朦胧,拨开迷雾,赫然而入目的是泛舟波上,渔舟唱晚,水波潋滟,无边无际的夜空下,如水的月光浸湿了深秋桂林,河水婆娑了河滂的小草,让人如痴如醉……
成长,一个浸润了渴望、努力、快乐,苦难的词眼,让人百感交集,无法准确说出它的味道,但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正在阅读的读者啊,你们眼中的成长是什么味道呢?
【篇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雨声如同悦耳的琴声,好听极了,可在我的眼里,这仿佛是自然万物的嘲笑。我望着面前那张满是红叉的试卷,心情落寞。
我呼了一口气,去花园静心,期望回来的时候能有个好心情。
花园的小路很泥泞,但有一种很好闻的味道。我的身上,飘飘忽忽的,落了几点雨丝。我不管,只漫无目地的向前走去,绕了一大圈,我轻叹一声,终究还是抛不下心头的抑郁,打算打道回府。
忽然,我看见前面的泥地里,似乎有个小东西在挣扎。我顿时心里好奇,便走上前去看。走近时,我诧异的发现,那,是一只蝴蝶。
这只蝴蝶很漂亮,蓝色的翅膀,黑色的触角,在泥土里拼命地挣扎。看来,它碰巧出来觅食,刚好遇到这场雨,便摔在了这儿,被黏糊糊的泥土粘住了,困在了这儿。
我不动,我想看看绝望之时,它会怎样。它又挣扎了一会儿,突然不动了,我以为它绝望了,就想助它一臂之力。可是,意想不到的发生了,它又剧烈地挣扎起来,一下、两下……十下!成功了!它猛地跃起,一下子飞的老高老高。我抬起头,呀!不知何时,温柔的阳光早已替代了冰冷的雨水,而绚丽的七彩才是更加耀眼的存在。我看着那只蝴蝶,眼角倏也流出泪来,此时我竟觉得自己渺小无比!
是啊,阳光总要在暴风雨之后才会更加美丽,耀眼的彩虹才会更加夺目,失败与挫折才是我通往人生成功的踏脚石。从今以后,我将不再畏惧挫折与失败!
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与失败,我早已不再畏惧。
【篇四:路上】
我是骑车回家的。
阳光正好,微风轻轻起,拂着杨柳的辫梢,飘下一缕缕柔絮,像个顽皮的孩子,晃晃悠悠落在水中,却无人理睬。我骑着车,感受迎着面的风,染着绿色的风,夹着掀翻泥土气息的风。但这风中仿佛也有一丝不和谐的躁动。
我驶进那条往日带着斑驳铜锈气味旧巷子,那里大多数是一些被喧闹世俗遗忘的人。起手的是一个垃圾处理厂,里面有一个开叉车的,我每天都可以看到他。是个老头,黑一半白一半,互相夹杂着——年龄大了。每次看见他,他总是重复着一个机械的动作,把垃圾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今天阳光好,他的额头上有粼光,好像粼光会动,从额头挪到他微笑的嘴角。微微抽动的嘴角,好像喃喃着他一分一角堆积的梦想。
随着墙的移动,这一幕也如胶片,匆匆地闪过了。
平矮的住宅区,一大片一大片的,阳光明媚依旧,却斑驳了旧日的红墙。这里拐角很多,每一个拐角不知道延伸往哪里,却总有一个目的吧。但总是有人在这里看似漫无目地行着。我见过一个老婆婆,身板瘦弱,像一片秋叶,想在狂风中的蜡烛,只是那么若有若无地活在世上似的。她蹬着三轮从路的那头过来,车上全是扁平的纸板。她就是这么漫无目的地骑,可在某个拐角她挤进去又出来,车上少了负担,也许她紧捂的口袋里又多了一份生活的快乐的希望。
车和人的影子渐渐拉长了,橘红转成暗红,又多一分寂寥。
在这落寞的深处,有多少人与夕阳共饮这一杯愁苦。
带着铜锈味,驶出了巷子。也许多久前,看得出来——这里也是一片喧嚣,而喧嚣过了却又是一片寂寥。喧嚣走远了,陪伴的人多了,又何时记得过这路边废墟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需要引导人,一直在原地徘徊,却也不也是倔强地活着吗?
【篇五:心灵的约定】
你可能和亲人有心灵的约定,可能和朋友有心灵的约定,甚至可能会与素不相识的人有心灵的约定,这是两个人都发自内心的。
有一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正是暑假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一下高铁,我便感受到炎热的空气,连吹过来的风都是热的,闷闷的,我上了大巴倒头就睡,醒来便到外婆家了。
我只在外婆家坐了一会,喝了点水,便出门找小姨们玩去了,可到了小姨家,我才知道今天是周四,小姨她们都还没有放学,我只好离开小姨家,在田野中漫无目地的走着,走着走着,我突然在田野中发现一条小路,这条小路不宽,路旁还有一些小草,路上有一层很厚的灰尘,只要一有车驶过,路上便尘土飞扬,迷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突然,我看见远处有一团黑影在摇动,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与我爷爷年纪差不多的老人家在路边打扫、拾垃圾,做着一切可能使小路变得干净一些的活。
他看起来很累了,头上还可以看到一层密密的汗珠,被太阳光照的闪闪发亮,我走过去问他,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心里很清楚,这条小路不可能是他家的。
“打扫卫生啊”他淡淡的说了一句。
“可这条小路又不是你家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去清扫它呢?”
“因为这条小路,每天行走在它上面的人很多,如果他太乱,太多灰尘的话,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既然我有时间,为什么不让这些时间发挥得更有意义,为他人多创造一些方便呢?”
这个老人的一段话,如同将一块石头扔水里一样,在我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花,原来世上有这么多人在为他人服务,在为他人创造方便,我也可以这样做,可以用自己的举手之劳为他人创造一些方便,可以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多一点方便……
这次经历过后,我在心中就与素不相识的老人有了一个心灵的约定——“用自己零碎的时间去为他人创造方便”。
心灵的约定,可以时刻警告自己,可以做出一点改变,也许你做的不是什么大事,可这些做完后可以使自己变得愉快,这样就够了。
【篇六:落叶遐思】
好像还没有剧烈的炎热,秋天一个仓促的照面,树叶越来越多地往下掉,黄色席卷整个山头。
碧水天长,一派清寒,风过处凉意无边。花早已凋零。那曾经欢撒的小河安静下来,两岸郁郁葱葱的绿也都淡化了,唯有我步行的这条小径还是这么长、这么远。
天空一如既往的灰蒙蒙,像一口巨大的铝锅,倒扣在城市消失不见的边缘。
秋风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摘下树叶,一些光秃秃的树枝,朝着灰蒙的天空伸展开去,大大小小密集的树枝,像墨水滴在纸上,随着纹路浸染开去。
我徜徉在落叶中,尽情陶醉在大自然里,好梦不愿醒来。但曹雪芹说:“红尘繁华中却有些乐事,不能永远依持,转眼间化烟化灰。”秋风萧瑟,也带来了这些天压在我心头久久不散的忧愁。想当初,春风浩荡,吹得千枝万树叠锦披翠,吹得树木露出嫩绿的芽儿,陶陶然迎风起舞,安然惬意。可有谁知道,今天还借着风力彼此触摸,称兄道弟的叶,明天就落叶飞舞、各奔东西。秋风无情,转瞬间便风雨交加。一片叶子一生能经历多少风雨,又能经历多少次离别……
我闭上眼睛,任风儿拂去积虑的哀怨,去寻找失落的梦……
我数着奇形怪状的落叶,漫无目地的向前行。却又惊奇的发现,在小径的尽头,有一潭绿水,恍惚间我似乎又回到了刻在石板上的过去,又找到了那份失落的纯洁。
兴奋地奔过去,从这边到那边,河水在秋阳下闪着光,宁静,深邃,伸下脚去,缓慢的河水漫过脚背,冰凉的感觉,树叶沙沙的声音在空间来回游移,缓慢地弹奏。我顿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与喜悦,像是从未走过方才那略带忧愁的路,而白白得到了这份喜悦。
我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了!任凭满天的叶子飞舞,最终覆盖苍凉的生命。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牧童的笛声才把我的心换回来。
踏上归途。秋天的夜带着独特的金色的味道珊珊来了,它驱走了白昼的炫目与喧器,召唤着灵魂漂泊者的归来。此时的天宇好深奥好深奥。回头凝望早已黝黑的地平线,欣欣然念上一个“秋”字,好像在品味一个熟透了的红柿子。
【篇七:那逝去的“轻轻”】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情形,那年,我六岁。那时的它,是那般的小,脚步是那般的轻,轻轻地走向我,我几乎没有察觉。它轻轻地蹭着我的鞋,轻轻地“喵”。我一只手就可以托起的它,是那般的轻,如同窗外的飞絮,一阵风就可以吹走似地。它,是我的友伴,它是一只猫。
时间轻轻地流逝,流逝让我无法察觉,它也在与我一起慢慢长大。它只是一只猫,一只小小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动物,要说它的到来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在我寂寞的时候陪我玩耍,在我伤心的时候舔舔我的手,在我学习熬夜的时候趴在我的书桌上陪伴我,在我发脾气的时候静静地用大眼睛看着我。
直到那一天,它像往常一样出去玩,可是却再也没有回来。这时,我才知道我有多担心它、多爱它。我四处寻找它,呼唤着它的小名“咪咪”,可是怎么也听不到回声。我呆呆地回到家,开门的瞬间,已没有了那欢快跑开的小身影,它的离开,竞是这般地轻,没有给我一点预兆。
我呆呆地站在门口,细细地算,这才知道,原来它已陪伴了我六年之久。时间流逝地这般的轻,这般让我不能察觉。拥有着的,总是很轻,轻得不能在人的心中留下痕迹,只有已丢失的,才能让人感觉沉重。
我在家漫无目地的走着,只觉得似乎每一处都有它的影子,它的痕迹。我真的很后悔没有在它还在的时候多摸一摸它柔顺的毛发,没有多陪它一起玩耍,甚至没有多看它几眼。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逝去了的,终是找不是回了。它的离开是那般的轻,那般无声息。
妈妈看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很担心地看着我。她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看着她,似乎看到了我的猫,似乎让我明白了什么。童年时代的不太我懂事,我对我的父母就像对我的猫一样,虽然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但我真的总是不懂得体谅他们,不在乎他们的感受。我的泪顺着脸颊滑落,同时心中也暗下决心,不能让我身边的人再像那只猫一样随意逝去,至少,我应该让自己不后悔。
我们决不能因为拥有而轻视,应该让爱轻轻地播洒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