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宏村的作文

【篇一:宏村之行】

宏村位于安徽省,据说,它的平面图是一头牛呢!

一进村,进入眼前的是一片小河,小河非常清澈。那刺眼的阳光照下来,刹那间,小河波光粼粼,还有一块一块墨绿色的青苔。对了!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鱼。它们一会游到太阳底下晒太阳,一会游到荷叶底下乘凉、休息。

这个宏村,可很有特色哟!

这里的每一座房子都是比雪还白的白色;瓦片是纯黑色的,没有一点污染;屋顶还建成了牛角的形状,可真有特色。而且,这里刚好有九十九条街,每一条都有每一条的特色。每一条街都有水渠。

穿过了一条三四米的河,然后就到了一个湖,两边都是有树荫的走道,水还是凉的,真是有一种“透心凉”的感觉。还有许多人在旁边用画笔记录美好的景色,而且都画的栩栩如生。

接着,就到了最引人注目的桥了。桥的样子完整无误的倒映在水中,那样子,美极了。站在这座桥上,可以看到整个湖面的美景。瓦蓝的天空倒映在平静地湖面上;苍翠欲滴的荷叶围绕在你身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姑娘都跑来衬托你;还有波光粼粼的湖水陪伴在你左右……真是太美了,让你完全沉醉在诗意里,完全不想从这样的画面上中醒过来。这里连桥一起看起来像一个剑形。为的是保护家家平安。

这次出行,我不仅很快乐,还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呢!

【篇二:游黄山】

黄山风景美如画。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黄山游玩,在离黄山不远的路上,我见到了黄山的真身,真是气势磅礴呀!

一到黄山脚下,就感到了黄山的郁郁葱葱。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坐缆车上去,可是风太大,缆车停运了,我们只好走上去。才走了一会儿,只见阶梯旁边有一股清泉,我走过去瞧了瞧,这水很清,清澈见底,我用这水洗了洗脸,真凉爽啊!

我们沿着路继续走,而旁边就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拿着相机到处拍照,走了半天,一个著名的巨石也没有。终于,我在前方看见了仙人指路,赶紧拿出相机拍了又拍。大概过了三四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光明顶,光明顶上的风很大,我来到铁链旁,只见雾把山下的风景挡住了,谁知,一股大风吹来,把雾吹走了,老天助我也,我终于看到了山下的风景,我俯视,山那边有许多的游客观赏黄山美景,并且有许许多多的怪石,好不壮观!再往前走,走到了一个平台上,我站上去,放眼长望,依稀看到一座山,看轮廓是一个手掌,我便知道这就是五指山。我和爸爸妈妈随了人群而走,穿过一线天,我尖叫到:“是迎客松!”我跑过去,连忙拍照,只见迎客松旁边的巨石上刻着六个大字:南无阿弥陀佛,走到铁链旁,看见铁链上挂着许许多多的同心锁,真是好看呢!

一晃,下午四点了,我和爸爸妈妈去坐缆车下山,在缆车里往下望,山里也别有一番风味,山里有许多的小房子,我想这可能是宏村吧。到了山下,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纪念奖牌,上面是莲花峰的图案,我很是开心。

黄山,你真美!黄山,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再次重游你一遍。

【篇三:夜行】

我默然穿行在夜晚的宏村。

一条条青石巷曲折幽深。四周的小楼高筑,视野被窄窄地收拢起来,虽有明月,但不迎着光看是难以窥见其真容的。只见暗影里,墙的斑驳、檐的乌黑此刻都隐于如墨般流淌的夜色中,那飞翘的檐角、错落的砖瓦也渐渐不很分明。平日里被割得七零八落的天,此时显出干净的蓝灰色,寂寥而旷远。明亮处,银白的清辉脉脉含情,吻着夜的冷寂。路上的小水洼,亮盈盈地闪着波光,倘若一脚踩上去,就好似踩碎了品质极佳的水晶,一地的晶莹澄净。墙上、石上的青苔绿泥,油油地发亮,与水的灵动不同,粒粒光点圆润可爱,如同初生的婴儿的脸上淡淡的高光。就连耳边淙淙的流水(村内的月沼需要供水,所以这个村子有着完备的排水系统),也叮叮咚咚地把月光摇进我的耳朵。

穿行于这样的小巷,就像一次寻宝。

向人声嘈嘈处走去,转过一个拐角就可以看见商业街。街两边的光景是截然不同的。一边是遍地开满了各式各样古香古韵的小店,暖橙与乳白的灯影融融,烤串与炒米的香气浓浓,噼啪的炸串声,咯咯的欢笑声,哗哗的吵嚷声,拥在一块。人们三三两两闲逛,目光飞速掠过琳琅满目的商品;一边是那灯光与月光所不能及之处,从房与房的缝隙之间挤出几条羊肠小径,七弯八拐地绕向别处,仍是那样黑,黑得发蓝,黑得纯正,有月光做伴的,黑得明亮,黑得莹澈。流水依然汩汩,一路唱着她的欢歌。

向人声寂寂处走去,就是居民的生活区。门前没有灯,只有纸糊的小红灯笼静默在檐下,微笑地注视着眼前十五岁的小客人。那红绝对是纯正的中国色,是洇染在美人唇上的朱砂红,旖旎而绮丽,温柔又多情。又像平地里卷起的一团烈焰,越烧越旺,越烧越亮,好似要流出灯笼,引燃稠密的夜色。红光映照下,一些人家门前挂着的牌匾清晰可见。记忆最深的是“忠义堂”,烫金的三个大字用隶书字样细细雕琢,匾旁还有当地政府钉上的“最美家庭”和“古迹保护”的铁牌子。老旧的木门半掩,门后庭院深深,几星灯火隐约闪烁,院里树上桃李粉白嫣红,在灯笼面前总归是失了颜色。

记得以前去过很多风景名胜,要不就是现代元素喧宾夺主,弄得古迹不伦不类,游客眼花缭乱,要不就是“原汁原味”,十分不人性化,比不上古代的风流,又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但宏村是第一个震撼我的。这个小镇能把古韵与摩登,人文与自然,旅游与生活,高雅与低俗完美地融合在一个整体里,柔美而不喧闹,沉静内敛但富有活力与生机,有市井小街的生活气息,也有阳春白雪的如歌美景。老猫在门前打盹,橘黄色的肥胖身躯蜷成一个球;老人在屋里看电视,昆曲旦角咿咿呀呀的唱腔自门后飘飘摇摇;背包客拿着银灰色的相机拍老猫,艺术生用画笔记录老人的神情。在这里,时光慢下来,人也慢下来,心仿佛早已不存在了,好像就应该闲坐在月沼前挥霍光阴,把这一生融进宏村的记忆里。

物换星移几度秋,昔日的繁华汇进今日的静好的岁月。宏村还是当年的宏村,往事变成记忆延存。人还是当年的人,无论岁月如何流淌,归来仍是最初的容颜。

【篇四:古韵依然】

深吸一口气,陶醉于这份古韵……

都说徽派建筑保留着中华古韵,有幸看到,心中也沉淀出一份宁静。和母亲先来到宏村,杨柳依依,湖光倒影,映衬着白墙青瓦,别具江南水乡特色,仿佛一个清丽的农家女子,不抹胭脂粉影,让人觉得十分舒心。出了宏村,一时无聊,便寻着江南烟雨,来到了与宏村齐名的西递古镇。

不同于宏村的小家碧玉,西递更为端庄,两条清流穿梭于西递小巷中,高墙深巷,仿佛置身迷宫,村中,各家各户的小院住宅,门框漏窗都更为大气,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亭台楼阁、人物戏文、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坐落于深山竹林中的它,典雅、低调、并自然散发出一股书香气息,进入不久,便被它的笔墨艺术所感染。我徜徉于幽深窄巷中,踏着脚下饱含沧桑的石板路,炊烟袅袅,古镇仿佛也氤氲在朦胧的水汽里,像是用文字雕砌,用水墨勾勒的秀丽图画,像是在宣纸上滴下的浓墨,慢慢晕染开来,像是一块黛色的碧玉,在交织小雨间,朦朦胧胧……

据说,在申请世遗的时候,它带上了眦邻的宏村。如今,宏村由于地理位置更为便捷而名扬天下,客流如潮,导游们为了给宏村带来更多的客源,总不遗余力地宣传:“来过宏村,就没有必要去西递了。”西递人听说也只是莞尔一笑,没有愤怒,没有争辩。你来了,自然可以欣赏到它更为精湛的建筑艺术,你不来,它便乐于安享这喧哗浮躁中难得的宁静,任岁月沉淀出更为凝重的底蕴。

在各地大肆开发旅游业的时候,西递不急功近利,它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静静地散发出它独特的气质。

再过去多少年,它,古韵依然……

【篇五:宏村游记】

啊!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们终于可以去旅游了!我们要去安徽黄山!

黄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但在古徽州,除了黄山,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宏村了。导游向我们介绍:宏村建于明清时期,取“弘村”为名,是对其将来的人丁兴旺做的祝福。后来为了避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名讳,才把“弘村”取谐音“宏村”,一直沿用到现在。

宏村的“徽派建筑”令我们十分着迷:青瓦白墙,高墙深巷。最有特色的是墙的与众不同——“马头墙”。马头墙得名于墙头的造型酷似马头,十分精致。宏村还有一大特色——家家户户通泉水。泉水从河中引出,通过蜿蜒曲折的小沟送到家家户户。再通过月沼中转,最终汇入南湖。

我们在宏村的一家民宿住了下来。这是一座园林式的四合院,庭院里有假山,有流水,还有各种小鱼……我们每家住一个房间。主人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有毛豆腐,有臭鳜鱼,有鲜笋炒肉……都是典型的徽菜。

饭后,我们到街上逛了一圈:有卖小玩意的,有卖纪念品的,还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店……真热闹啊!

我们还路过了月沼。月沼是宏村水流的中转站。它水位常年保持不变。站在沼边一看,难怪叫“月沼”啊,整个沼呈半月形,而且湖水清澈见底。

最后我们来到了南湖。南湖是全村泉水的终点站。夕阳已经落下去大半,湖中连夜接青天,荷花映余晖,真是美极了!湖边有一座南湖书院,听说这里人才荟萃,出了好多重要的朝廷官员。

第二天早上,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宏村,踏上了前往黄山的旅程……

【篇六:写意山水卷】

在徽州,有一处“青山绿水引诗赋,墨瓦白墙牵画魂”的地方。它的名字虽不是那么富有诗意,但却美景如画,这就是“宏村”。

宏村的清晨,像一位含顰带笑的少女,羞怯地把自己掩在云雾里,独自悲伤哭泣。我打着油纸伞,踏着被她的泪水打湿的春泥。子规清晨的叫声,唤醒了人们。人声、鸟声、雨声,拌在一起从远方传来,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紧接着,叫卖声,游人的嬉戏声和流水声也徐徐传来。究竟是谁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宏村的正午,像调皮可爱的小女孩,一层层厚厚的白云也不能阻挡她玩耍的脚步。那一丝丝抹不去的笑容顽皮地从云层中露出来,虽然不见她独特的笑颜,但正午的笑声似乎已经传来。这个顽皮的小女孩固然十分可爱,但也因清晨离开后留下的踪迹,添了几分诗意。炊烟从各家各户袅袅升起,不时传来饭菜的香味。天井已经被早晨的露水填满了,青瓦上的雨水也伴着烟雾降落下来,这是大自然对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徽州人最好的馈赠。

宏村的夜,深了。像温柔的母亲,天边的墨云,便是她细腻柔软的发丝。古老的石桥上,是低树的天,近人的月,穿透了薄雾而摇摇欲坠的星,彷佛伸手便能摸到。古老的宏村似乎永远也不会睡去。虽然不是新春佳节,但千家万户都挂上了代表喜庆的红灯笼,河流照映着它们,使整座宏村变成了红色的“不夜城”。

我穿过一个个有无数翘起的墨瓦与平实的白墙组成的院落,回到了只属于我的东厢房,我倚在隐隐传来木香的床边,用指尖轻轻推开铺着牛皮纸的窗,而那撒进屋内的是淡淡的月光。我向外望去,仿佛看见了舞蹈的嫦娥,捣药的白兔,砍桂树的吴刚。早晨与正午的一切,就这样,伴着夜晚的梦幻,轻轻进入我的梦乡。

第二天的清晨,还下着蒙蒙细雨,所有人都与往常一样地生活,而我,却要离开了。

回想起宏村的一切,每一处都是那么富有诗意。我不会忘记这幅写意山水卷,它将会在我的心中留下淡淡的墨迹。

【篇七:游黄山】

古语说:“登黄山,天下无山。”我有点不信,去年暑假,我和妈妈便到安徽黄山游玩,顺便证实一下。

第一天我们跟着旅游团来到宏村夜游,到达宏村已经将近傍晚五点多了,我们一共玩了三个景点:汪氏宗祠、半月塘和美食街。一进大门就到了汪氏宗祠,祠堂里主要介绍了汪氏的悠久历史。从祠堂出来,沿着小路一直走,就到了半月塘,因为塘的形状像半个月亮,取名为“半月塘”。美食街,顾名思义都是美食,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第二天我们老早就起来了,坐一个多小时的景区公交车,终于抵达了我盼望已久的黄山脚下,我们坐着缆车慢慢上山,一边欣赏黄山的奇峰怪石,云雾缭绕,一边赞叹不已……

黄山处处是美景,每个美景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比如那个“飞来峰”。听导游说“飞来峰”,就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吃蟠桃的核扔下来而形成的。飞来峰周围的云形状各异: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一匹匹骏马,这些云缠绕在飞来峰周围,看起来飞来峰像架在半空中一样,若隐若现……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线天”。从远处看一线天,就像一条缝,我心中暗想:这么窄,怎么过去呢?走近一看,我才发现洞口正好容纳一个人可以过去,我慢慢的扶着石壁,一步一步,颤颤巍巍的往上爬,好不容易爬过一线天,我又怕又累,觉得脚都不属于自己的了。接着我们又游玩了西海大峡谷,妈妈在各个景点前还帮我拍了许多照片呢!

游黄山,过程虽然很累很苦,但我体会到了登上峰顶时才有的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是啊,没有艰苦的攀爬过程,怎能欣赏到如此的美景呢!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真的当之无愧!

【篇八:宏村游记】

这里曾是我的心目中的“桃花源”,在去过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观点。

宏村仿佛是一位古朴儒雅的徽州夫人,我对她的温柔充满了眷恋与不舍。宏村的生活与景色,正如她的文化一样,文质彬彬中不乏艺术的优雅。

映着朝阳,最先闯入眼帘的首先是徽州特有的粉墙青瓦。这些白花花的墙壁造型奇特,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俯视呈“口”字、“凹”字、“日”字等几种类型。只有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民居,才真正感觉到了徽派建筑的特殊魅力。

不光如此,在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都能看到做工颇为精湛的砖雕。那些砖雕有的是桌上常摆着的瓷质花瓶,有的则是栩栩如生的珍奇异兽甚至还有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门楣处的雕刻,常常是各种繁复的图案与线条,却排列得错落有致,间隙均匀。这个山谷中的小村竟能把生活过得“无处不艺术”,令我在赞叹之余又对它充满好奇。

脚下是青石小道,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耳畔是道边水渠传来的哗哗声,住在这里,仿佛真能抛弃一切烦恼。尤其是悠闲地午后,沏一盏清茗,饮一盅淡酒,听一晌流水、品一番流云……时光悠悠远逝,凡尘俗念亦随风而逝。

来宏村,绝不能错过夜景。于是我穿戴整齐出了门。我在白天到过的小巷一步步走着,兴中荡漾着满满醉意——啊,这场景美得如此醉人——暗红的灯笼一串串挂在墙壁上,用它幽暗微弱的红光点亮了宏村。白净的矮墙,光滑的石板,潺潺的溪流和头顶漆黑的夜幕,一切都被熏染得幽幽地,似有似无地,忽远忽近地绕在我身边。路上,游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条条小巷热闹非凡,各色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商家们站在酒馆的门口招揽客人。我也随着人流走动,但不知要去向何方,只是手中的相机的快门声从未停过。

终于,我“飘”着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月沼湖畔。当我抬头看的第一个瞬间,“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占据了我的脑海。半月形的湖畔,红灯笼围了整整一圈,它们依旧挂在古老的墙沿上,依旧映照着粉墙青瓦,只是这一切恍如随风流入了月沼湖水中,造就了另一个世界。

那些倒映在水里的灯笼显得更加清幽了,只轻轻一拨,灯笼光就化在了水中,同夜幕一起摇曳着,连带卷进了一丝皎白的月光。我此时还站在原点,微微张着的嘴发不出一点声音,泪水在明明眼眶里打转,却又逆流回心里,洗净了蒙尘。

在宏村,时间的流动让人不易察觉,无论是徽州特有的白墙灰瓦,还是青石道边条细细的水渠,亦或是不时笼罩着苍穹的灰绵绵的云朵,仿佛都不曾变过。

我是否还在宏村?我想,我从未离开……

【篇九:那飘香的糯米饼】

“老爷爷的糯米饼来了,又香又甜的糯米饼来了……”

耳边好长时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听邻居聊天时才知道,那个卖糯米饼的老爷爷已经去世了。我有些不敢置信,前段时间我还碰见到了他,那时的他正在向一个来宏村写生的学生卖糯米饼。犹记得,他那天穿了一件厚实的大衣,眼窝深陷,看上去饱经沧桑,脸颊被凛冽的冬风吹得微红,说话间呼出的热气消散在空气里。

仔细回想起来,才发现,我对老爷爷的了解不是很多,不知道他住在哪儿,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似乎,他总是穿着一件带着时代气息的大衣,瘦瘦高高的身影提着一个竹篮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篮子里放的是热腾腾的糯米饼,而且细心地用小袋子装好,各种口味都有。有时,老爷爷会骑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挂着装糯米饼的竹篓,游走在宏村的各个小巷之间。老爷爷的脸上总是带着一抹笑,憨厚地向来往的游客、学生推荐他的糯米饼,就连吆喝声也是一成不变“爷爷的糯米饼来了,又香又甜的糯米饼来了……”

记得第一次和同学走在南湖湖边,听到吆喝声,赶忙跑到老爷爷面前,每人都买了一个糯米饼,不为别的,只为了糯米饼香甜的滋味。至今还记得,那松软的糯米饼,咬一口,甜甜的,软软的,糯糯的。我吃完一个还觉得不够,就又买了一个。吃的时候,因为自己太猴急,以至于烫到了舌头,在原地又蹦又跳。“小姑娘,没事吧?不要急,慢慢吃。爷爷的糯米饼啊得慢慢品尝,吃得太快可就尝不出什么味道了哦”。这时候,老爷爷幽默又不乏关心的话语传来,我顿时有点感动。

老爷爷的存在早已成了宏村的明信片之一。每年都有一些人慕名而来到宏村,有的是被宏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所吸引,也有的是故地重游,还有的是忘不了老爷爷卖的糯米饼。想到这,我不由得回味起糯米饼的香甜滋味。可是,就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再也看不到那游走在大街小巷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一声高过一声的吆喝,再也尝不到那又香又甜的糯米饼,因为那个提着篮子的老爷爷已经永远地与世长辞了。

现在,糯米饼还有人卖,吆喝声不绝于耳,但是我总怀念怀念“爷爷的糯米饼”,怀念那又香又甜的味道……

【篇十:美丽乡村——宏村】

宏村有着“中国画里乡村”之称,这里风景如画,布局奇妙。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宽阔而平静的南湖,湖中的荷花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湖中央有个拱形的小桥,湖的三面绿树成荫,环绕着牛胃形的南湖,树荫下面坐着成群结队的大学生们,正在创作新的作品。湖的北岸就是赫赫有名的宏村。

整个村落布局成牛肚形,家家户户门前都流着一条条清辙见底的小水沟,共有九十九条,同时也把街道分成了九十九条巷子。这也是人们常说得牛的肠道。村的西边有两棵百年的银杏树,村里头办喜事得总要围上它转个两圈,代表百年好合。这两棵银杏树也就形成了牛角。

村的中央有一个大池塘,名叫月沼,呈月牙儿形,吸引着天地光辉,日月之精华。保佑着村民们幸福安康,风调雨顺。根据形状又很像牛肝脏。那里的徽派建筑真是一绝,妙不可言。

宏村有着百年历史的赛鸟习俗。听说每到春节时,大家都会带上自己心爱的鸟儿,纷纷前来参加此活动。以歌声哄亢气势雄霸的鸟儿,最终成为胜利者。幸运的游客们这时可以大开眼界。

宏村的美食让人回味无穷。其中,臭桂鱼吃起来不仅不臭,而且香嫩可口,长着白毛的豆腐,焦黄的蟹黄烧饼,好吃又美味,令人赞不绝口!

这么美丽的乡村,难道你就不想来吗?

热门推荐
1狼性
2都是睡觉惹的祸
3我的新老师
4我的榜样
5长夜漫漫,月白如初
6我和春天有个约定
7等待
8传响中国梦
9快乐的植树节作文
10在脚推车里的童年
11读《匆匆》有感
12神奇的含羞草
13忙碌的暑假生活
14比赛
15那一次,我真后悔
16读《住在地里的小房子》有感
17生活万花筒
18与太阳同行
19六耳猕猴我想对你说
20老物件的故事
21文具盒中的争吵
22谁对我们负责?
23观潮
24汤山温泉作文
25未来的世界
26有趣的游戏
27躲雨
28这就是幸福
29幽默风趣的老师
30我是小书迷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