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功业的作文

【篇一:何时努力都不晚】

总有人悲叹时光易逝,功业难成;总有人知耻后勇,后来者居上,演绎出“大器晚成”的故事。由此可见,只要努力,无论何时都不算晚。

何时读书都不晚,著名学者金克木,从青年时不断搜寻好书品读,日积月累,最后终成学者。真心想学,齐白石50多岁学画成了大家。就如烛阳子所言,人生的任何时期读书都会有独特的收获。读书是对自身缺陷的检验,是对灵魂的洗涤和升华,是对岁月的回望。少年读书,便如明灯指路,于世间事更有一份明了;中年读书,如清泉在侧,提醒人们不忘初心;老年读书,若黑夜烛火,给予人和平安定。可见,何时读书都不算晚。

何时奋斗都不晚,项羽少年时,心比天高,学文学武无一建树,后在项梁的督促下才开始潜心学兵法,成就一段传奇。

何时回头都不算晚。勾践早期耽于安乐,亡国后猛然觉醒,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终成“破釜沉舟,三千越甲终吞吴”的史话绝唱;楚庄王早期沉迷酒色,被谋士点醒,遂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壮举,成为五霸主之一。

有的人年轻有为,有的人厚积薄发,有的人老当益壮,只要你想努力永远都不晚。人生就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为了梦想努力,为了幸福努力,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人有欲望,就会有目标。登上一个台阶后,就会有新目标,再用努力叠加,努力过的人生才不后悔!我们可以感叹流年易逝,却不能荒废岁月。有那么多人以自身经历证明:任何时候努力都不晚。

【篇二:《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学校的阅读课,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在阅读课上,我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阅读课上,我读了很多的书,但其中有一部书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这部书的名字叫做《明朝那些事儿》。我喜欢它,并不是在于它的文笔有多么多么不错,而是由于,这本书实在太特别了。

这本书是一位网名叫“当年明月”的人在网上连载的。这本书所述的,是1344年——1644年这三百年间的事情。

这本书可以称之为一部人伦,心伦,道德的演义。这部书非常长,足足有七册,但是这部书对于明朝所有人物评价的出发点,则是完全不同的。观点完全不人云亦云,让我感觉作者的确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人。

比如说在对明英宗的评价上,他的评价让人感到异常深刻。他说,大家在读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对汉武帝,明太祖等人的功业津津乐道,但是大家却很少想到,在他们伟大功德的背后,是多少在战场上战死的白骨啊!而明英宗虽然功业未成,但是他废除了殉葬这一残酷的规定,又是多么好的一位好人啊!

的确。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一帝功成,何止万骨枯!”没错,这些明君的确都是一些千秋伟人,但是又有谁能想到,在他们功业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这个评价太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又印证了另一句名言:“战争只能使上层人物得到好处。”至理名言!

这是第三册的一些内容。第三册主要讲了一些明朝历史上使明朝“由盛转衰”的事情,期间讲述了明英宗,明宪宗,孝宗,武宗,这四位帝王的故事,假如除掉孝宗,其他三个皇帝,要是按正统史家去看待他们的话,大约可以如此说:英宗极为昏庸,宪宗懦弱无为,武宗更是荒唐到了极点。而作者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描写了这三个帝王的一生。其中如明宪宗,作者更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他的一些行为,作者似乎也把皇帝当做平常人来写,描写了他一生的悲欢离合。感觉整部书中,作者对于他的描写是最让我喜欢的。还有明武宗,作者不仅描写了他的一些比较让后人讨厌的行为,还有他亲自领导的应州之战,这场战争虽然胜利了,成果也比较永久,但是因为本来就不怎么太显眼,加上又被后人故意抹黑了,所以人们在谈及明武宗的时候,对此事一般都不怎么重视,往往几笔带过。而作者却别出心裁的将这件事单独列成了一章,因为那场战争,是明武宗聪明才智的唯一证明。再看看作者对他的评价——“他只不过是一个想做自己想干的事的人而已了!”没错,一句话揭露了他的本质。它就好比今天的叛逆一代!其实,受到他的事件启示,中国古代上所谓的一些“昏君”,是不是有一些人正是那样?明武宗正是对古代世袭制度的一个讽刺。他又以明英宗的事情说明:好人是绝对当不了好皇帝的!独特,独特的看法。

第一册讲的是洪武大帝建立明朝的事情,我认为此册道出了一些人生真理。读了这册书之后,感觉人生在有的时候真像是一场不知结果的游戏。在做出人生决定之前,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因为人生有的时候正是这样,走上了这条路,就永远不能再回头了。所以说,人在冲动的时候千万不能做出决定。还有看待世界一定不要太单纯。

第二册的主题是团结。从中看出了一个真正有德者的风度。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上几个人被附近一个岛上的岛民误杀。郑和并没有采取野蛮的方法,反而使该岛的国王听到之后更害怕,后来此事圆满解决。宽容待人,是一个有德者必需的准则。后来,郑和圆满的完成了使命。由于这件事,使得很多国家的国王都十分敬佩中国,明朝也因此变得强大。外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第四册的内容比较复杂,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情。这是一个粉饰太平的年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展,其中对于抗倭寇这段过程着重描写。里面有着严嵩如何蜕变为奸臣的描述,从中看出了一个人学坏的容易。还有对于戚继光的描述,从中看出了一个成功人士要成功不仅要有才,还要有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其中描写的一些权术,谋略,让人大饱眼福。

第五册主要讲的是援朝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显示了作者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当时中国在明神宗的统治下,早已经没有了开国时期的朝气,但是在援朝抗日过程中,中国最终打败了日本。这足以说明,坚强等等优秀品质早已经刻进了我们的骨髓中。随即点一下作者对于明神宗的评价。这个人被称作明代第一懒人,有着在位48年33年不上朝的超级罢工记录。作者却对他提出了不同看法:“一个皇帝要是真正不管事,别说当48年皇帝,就是48天恐怕也不可能啊!你说说这48年的大事,他哪一件不知道?他还曾经不上朝还能熟练地操纵大臣,你说这个人厉不厉害?所以,他应该是一个政治老手。”这段话说的太对了。他还将万历年间的社会比喻成一个思想解放,百姓自由的社会。他的出发点真的很独特。

第六册主要讲的是魏忠贤的事情。说句题外话,从魏忠贤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太监发展成为明朝丞相的过程中,我感到,有很多像魏忠贤这样的人,没准在某一方面就很强,在社会上就生活的很好。在迫害东林党那一段中,出现了很多彻头彻尾的英雄。例如杨涟,他在浑身受着重伤,肋骨尽碎,脸上爬有虫子的情况下,还没有向阉党屈服,从中看出,某些人的品质真不是我们平常人能做到的。这些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万世英名。而书中的另一些人就更令人憎恶,比如说许显纯,我对他已经无话可说,只能说:他根本不是人,只能是阉党的禽兽走狗。

第七册塑造了很多后金的军事天才,而在篇一开头也写了魏忠贤最后被查明,逃亡,自杀,阉党土崩瓦解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歌颂了正义的伟大。暴力取得的成果往往不会太长久的。后来通过皇太极的事例也说明了,实际上那些表面温和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文中最后,明朝灭亡,产生了崇祯这样一位悲剧人物。

我读这本书,往往不是重视那些史实,而是重视其中的道理。整本书好看,出发点独特,是本好书。

【篇三:独活之精神】

独活是一种药草,独活者,性微凉,味辛甘,形细而多节,软润而气息芳香。它不惧严寒,生长于海拔甚高的高寒山地,如参破天机的仙人般静静地隐居于此,不被红尘的热闹所惊扰、动摇,高高在上地享受着山中的清冷、寂寞。独活着,独自活着,不曾寂寞亦不知寂寞。一株只可长一茎,再无双生。陶弦景说它“一茎之上,不为风摇”。一茎之上,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露出渗透到骨子里的超凡脱俗。

独活是一种气质,一种坚定,清明的气质。爱它持久不变的香气。不同于桃李牡丹“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它的香气有比大山更有容纳天地的力量。日色清明时,青山被照耀得明媚;暮色浓酽时,青山消隐于黑暗之中;阴雨滂沱时,青山妖娆出浴;大雪纷飞时,青山松柏亦会冻凝。而这一切的变化却无损于它的本来面目。风雨的洗礼只会使得它的香气越发温厚,大气。因为坚定,它变得安然,因为放开了自己的执念,它回归本质。归隐山中,山中的生活肯定不如红尘热闹,可却是它心中所求,自此,它所拥有的一切,仍是世间之物,却已到达另一重境界了。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刘禹锡,他的前半段生命都用在了寻求某种类似光明的答案。大唐的盛世,给了他大展拳脚的机会。然而功业像流星般短暂而璀璨,他的功业被无情地埋葬,但却在墓碑上发出了芽。十年的颠沛流离更改不了他的执著,仰头大唱“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唯待见青天”。从连州回来的他作了《再游玄都观》一诗,诗一出袁,刘禹锡被贬和州。仕途的失意没有使他沉沦于自身的喜悲。“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他用历史般恢弘的胸怀,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陋室铭》。

这个如独活般的男子,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变得越发坦荡从容。他用另一种成熟的姿态指点着江山。用他的文字记录着时代兴衰,在他的文字中浸满了风雨打磨后的内敛和厚重,如独活的香气,穿越了时间长河,于往事浮沉中,奏响了一支大唐盛歌。

独活尽管生如逆旅,明媚的光阴不多,任何伟岸的努力最终都会坍塌、黯淡,如星滑落天迹。我们应尽力而为,把握分寸,在经历千回百转的磨难之后,风流云散物是人非之际,仍能如独活般从容淡定,仍能如刘禹锡般笑谈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是真正的独活精神。

【篇四:永恒与长久】

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怨艾着自己生命的短暂。而那有着长久生命的石桥,则倾慕着虹的美丽和它在人们心目中永恒的记忆。其实,生命价值的大小不是用长短来衡量,而是在于它是否美丽过,是否灿烂过,是否给人们留下了不灭的回忆。

天空中有着无数灿烂的星辰,但只有流星最让人痴迷、追逐。那用生命为代价上演的最后的辉煌,那一瞬即逝,永不再来的美丽与遗憾,深深牵动着大地上那无数双膜拜的眼睛。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雄姿英发的冠军侯霍去病拒绝了汉武帝对他劳苦功高的封赏——一座富丽堂皇的庄园。在它年轻的心中,充斥的是金戈铁马,是大漠黄沙;是朔风的呼啸,是冷兵器的低吟;是国家永无边患的憧憬,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期望。他的赫赫战功甚至让大将军卫青都自愧不如,而他的英年早逝让汉武帝扼腕痛惜,令陪葬茂陵,并将其墓造成祁连山状以彰显他的军功。他就像那绚丽的彩虹,终于消逝在万里晴空;他又像灿烂的流星,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人们记住了这位少年英雄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那是连苍茫渺远的岁月都无法带走的永恒。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和李贺的生命都仅有27个年头,但他们那短暂的生命又是多么充实和绵长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知慰藉了多少依依不舍的孤寂的心灵。“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不知鼓舞了多少满怀壮志而郁郁寡欢的少年。长寿固然是人生之福,但我们也早就意识到有比长久的寿命更值得追求的“名寿”和“神寿”,“一念千年”的“神寿”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时光带走了英雄的功业,岁月夺去了诗人的生命。我们也许忘记了英雄的功业,我们也许模糊了诗人的容颜。然而当我们不经意的触碰到那滚烫的文字,喷薄的诗情,他们于是又在我们的记忆中复活,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

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漠视这上帝的宝贵的赐予;年轻的生命更是尤其宝贵者,我们理应让它充实、光耀、美丽。生命也不是自足的存在,它必须在别人的认可中实现其意义,就像那永存于人们心目中的七彩的虹,燃烧的流星,即使只是昙花一现,却得到了人们发自肺腑的称叹。

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芒吧,这是生命火焰的燃烧,这是光与热的传递,这是茫茫人海中大写的“我”的存在!

【篇五:留下一点空间】

空间,是一个由长宽高组成的概念,在这个具体可感的范畴里,每个人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期望有着广阔的生活空间、情感空间和思想空间。可是需知,空间的延留下一点空间伸和扩展需要不甘平庸的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一句话,命运靠自己创造。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将撑起整个地球。”他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空间完成他的数学研究,可是残忍无知的罗马士兵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留下了未能做完的数学题。汉武帝希望给大将霍去病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他建造一座足以和他功业相称的豪宅,这位年少英俊的冠军侯的回答就是那掷地有声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希望的空间是茫茫的大漠,满目的黄沙,那里有国家的心腹祸患,那里是男儿建立功业的疆场。朦胧派诗人顾城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十年浩劫,丑恶残忍虚伪阴险倾轧用漆黑的幕布和打着正义旗号的鲜血遮掩了多少人明澈的天空啊!黑色的眼睛,多么触目惊心的比喻啊!可是眼睛注定是要凝视光明的。这一代人并没有悲观绝望,抹去眼角的泪痕,抚平心中的伤口,张开追求的眼睛。他们用五色的彩石重新补起破碎的天空,为自己,为后代创造出一个理性的空间,让自己的苦难永远警示着后人。

广阔的空间可以供我们驰骋英姿,谈笑静胡沙。狭小的空间可以让我们蜷缩身体、积蓄力量。无论你的天空是春和景明还是淫雨霏霏,都不值得过多的雀跃和消沉。路在自己的脚下、劈荆斩棘的柴刀握在自己的手上。诗人有云:“心晴的时候天也晴,心雨的时候天也雨。”万物灵长的心灵是无限广阔的,甚至有着“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应该坚信:世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心更高的山。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狭小的空间可以变得一望无垠、广阔的空间也可以变得逼仄险阻。人生就好象是无边无际的空白的框子,等着我们去填充,完成属于自己的图画。我们用什么去填充呢?有的人选择辛勤的劳动,滚烫的汗水。那些山区孩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故事每每令锦衣玉食的小皇帝们惊讶不已。艰难险阻于人,正如试金之石,真金不怕火炼。又如悬挂在险峻山峰的明镜,照出了有志之士发奋攀登的勇毅,也照出了平庸之辈委琐卑怯的懦弱。

君不见“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君不见“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那些迷醉在先人为他们酿制的美酒中的人,那些挥霍着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的财富的人,他们“痛饮狂歌空度日”,结果往往是路越走越窄。氤氲的酒气蒙住了他们浑浊的双眼,熏人的铜臭堵塞了他们迟钝的感觉,嚣张的气势遮掩了他们残存的理智。于是风光不在,于是唏嘘感慨。

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所有的空间,开拓进取的生命才有意义。在《浮士德》里,主人公认识到智慧的最后结论是“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当他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时,也就把自己的生命输给了魔鬼,可是天神们高歌着“凡自强不息者,我辈均能拯救”将他带进了天堂。中国文化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万古常新。有识之士无不期望能够流芳百世、彪炳千古,至圣先师用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后代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真正的儒家坦然的赞美死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真正的休息。前人栽树并不是为了自己,一代代的辛勤栽培,才会蔚然成林,才会春光无限好。一代代的无私奉献,才会使国家强盛,物阜民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战士们的目标是保家卫国,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的做法是一往无前,大义凛然的为民请命。“常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倒也有情,只是,花儿终将黯然凋零,你能挽住时光的不倦繁荣脚步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倒也潇洒,只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你可以和日月天地比长久吗?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的生命没有给我们彷徨徘徊的时间,用你的奋斗进取填满你人生的每一页,让它耐人寻味、让它绚丽无比。

创造自己的空间,用自己的双手、汗水、泪水。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毕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好高骛远,这样,我们就不会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为自己的跌倒失败而痛苦。

热门推荐
1考砸之后
2彩色的风
3春雨
4爱的足迹
5搬木头
6彩秋
7雨后的味道
8绿野仙踪读后感
9“一”的遐想
10谦虚使人进步
11有你真好
12勇敢是这样炼成的
13我和书的故事
14小学关爱作文
15友情的颜色
16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7初一军训日记
18参观绿博园
19汉灶村的文化礼堂
20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满的作文
21观察家人炒菜
22美丽的惠州西湖
23崂山一日游
24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25再见时光
26逆境出人才
27我心中的偶像
28下雨天真好
29妈妈的唠叨
30我的好朋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