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粽子节的作文

【篇一:有趣的粽子节】

人人都知道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而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临近端午节的这堂作文课,我们来到了一间教室,发现桌子上有米线、粽叶、大米……走近一看,才发现那并不是米线而是线。看到这,我明白了:今天是要包粽子。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了。第一步,先把长长的粽叶,粗的那头折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把米装进去,再把叶子一层一层包裹起来,但在包的期间需要加粽叶。

明明很简单嘛!我已经开始把米装好了,接下来只需……啊?我的米漏了,没办法,只能重新包一个。吸取了一次失败的教训后,糯米果然没有再继续漏了。再往米里放进我爱吃的红豆和绿豆。下一步怎么折来着?又去请教了一遍老师才弄懂。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一番努力后,终于包出了一个粽子。不过感觉形状不太正宗。老师的是三角形,我的却是正方形。

没事,只要不漏米并且吃得饱就行,既然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多试几次一定行。不过话虽这么说,可是现实也太伤人,不知道为什么,随便抽出一个人来,包的都比我好,我的心已经碎了。可就是因为这样才使我发奋图强。我又多包了几个,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反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非常丑就是啦!

转眼间,包粽子的时间已经结束了。回到教室,老师还给我们每人发了根彩绳系在手腕上,可彩绳实在太长,都可以给我当项链了,最后多绕了两圈才不会松。据说端午节系彩绳可以驱邪保平安哦!

我喜欢这手链,也喜欢包粽子。今天,我简直太开心了!

【篇二:有你我们的年华不寂寞】

细雨如丝,回梦缥缈,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言行之间,渗透着它的白衣傲骨,他自觉清冷如水,悲喜无意。他是有情的,自远古变追随人们的步伐,不忍离去,可如今,人们却厌倦了,加步伐,妄图甩掉他。传统,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等待着。

传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所及之处的响应,无过不透过生活的足迹。执笔研墨,笔墨纸卷都浸满书书卷气,而在这四件玲珑物件中,墨如一阙小令,清丽而安静。古代人以文墨为生,有以砚为用,以笔为耕之谓,进而砚台又有砚田之称,就在种一方端砚中,耕着心中的一亩田。陆游的闲笔“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传统,便开在墨香四散之处。素手纤纤,传统便久久留在娴熟的砚墨指法中。

传统是背井离乡的游子,可事实上,如果我们背弃了它,受辱的还是我们自己。传统文化浩浩荡荡,又有哪些遗漏在异国他乡。自唐宋以来,古国便以茶道文明于世,“红楼”好妙玉便有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又有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的节蟠扎整雕竹根一只杯,收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住五年鬼脸青的花翁里。连黛玉也觉得清纯无比,赞赏不绝。如至今日,何时日本冒了名,顶了替,何以日本茶道著称,古国文化难道只限于古代。何时我们失去了传统?那宽松舒适的唐装,席地而坐的榻榻米,纪念屈原的粽子节,如今却被李代桃僵。唯有传统的气息,遗留在这片空荡的古国中,我们就只能暗自愤恨,哀婉叹息。

传统,究其本质,是中国人的乡土意识和传统文化情怀引起人们对那些民俗风情国脉纵横的更为深刻的体会,是来自艺术本身的美与力量,是关中大地无尽的热情,是世世代代中国人血液中不可剥离的奇迹,面对传统,我们要更以厚积薄发的热情和明辨是非的双眼来寻觅传统的精粹。不戚戚于己见,不汲汲与面子。以海纳百川的包容以及不与世推移的决心,不拘于时,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身。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与传统相逢,一声激昂,一声切迫,世世文化魂在传统中洋溢。

没有传统,难成方圆。传统便是时间的检验,文化的磨合,是永恒的文化之美,是震撼人心的本质。

【篇三: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在我们家又称”粽子节”,这叫法再俗不过了,但的确,端午节里,什么香包,艾草,菖蒲可以少,粽子却不能少,它载着一番亲情。

小时候,我最爱看奶奶包粽子。那些绿绿的粽叶都服服帖帖地围成一个个小漏斗,盛好糯米后又魔法般地变成了鼓囊囊的小三角。这是多么神奇啊!

我长大后,懂得了粽子原来是祭拜屈原的。一年端午,我终于有机会自己动手包粽子了。我认真地把碗中的馅料夹到粽叶中,再把馅包好,最后小心地用线绳把它缠住,系好。我把它捧在手心中,只觉它就像一件古朴典雅的工艺品。我便起了兴致,包了一个又一个。在家里它们果然大受好评。“咱们家儿子挺有进步啊,不仅会包粽子,还学会分享啦!”“别说,这粽子甜甜的,真好吃!”家人的赞许说得我脸上直泛光,嘴角洋溢着幸福。

时间一年年地流着,每逢端午我家饭桌上都会摆上几盘粽子,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了。

今年,福建仙游老家那儿又给我们寄来一袋粽子,爸爸告诉我,一定要细细品尝。因为老家那边农村里的房子要动迁,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尝到老家的米了。我不禁鼻头一酸,轻轻包开粽叶,小口嚼着里面的糯米,里面喷香的猪肉,里面的五谷,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黏黏的,好似那糯米,在这小小的粽子中,我们一家人都感受到淡淡的(且叫它)思乡情。

粽子在我心中不仅是端午的常客,它还是一种绵长的亲情与乡情。一提起端午,我便想到粽子,一想到粽子,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三五件事,心中便涌出那两三点情了。

【篇四: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粽子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爱国爱民、才华横溢。但有人忌妒屈原,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听信了他的坏话,把屈原驱逐出了楚国。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的屈原得不到国君的信任,还被驱逐出了自己的国家,有家不能回,背井离乡的他四处流浪漂泊,写下了一首首爱国的诗篇。最终,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忧国忧民的他悲痛地跳进了汨罗江。

端午节的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是象征着人们划船救屈原。用箬叶、苇叶包粽子是为了粘住蛟龙的嘴,不让它伤害屈原。喝雄黄酒,也是为了让蛟龙水兽喝晕了,不去伤害屈原。艾草和菖蒲是屈原喜爱的,还能驱蚊防病。孩子用五色丝线缠于手腕等处,是为了迷住蛟龙的眼睛,让它看不到屈原。佩戴香囊,表示屈原的品德流芳千古。

现在我知道,每到端午节,大人们给我们洗“草药澡”,穿新衣,缠五色丝线,佩香囊……都是为了能够避邪驱瘟,希望我们远离伤害、健康成长,成为爱国爱民、报效国家的人。

【篇五:快乐的端午节】

每到“粽子节”,江上就会响起划龙舟的呐喊声,但是在我们家里有人在发躁!嘻嘻!那个人就是我!

“哎哟!你们这些傻乎乎的糯米娃娃!快给我回你们的‘小房子’,快!不然的话,我打你们的小屁屁!”

终于,我在奶奶的帮助下,这些调皮的“糯米娃娃”回到了自己的“小房子”里休息去了,呼!终于可以安心地大展身手了了!

包好后下一步就是用一根细绳来绑,这个环节是我最不拿手的活了,不好!绳子绑成一团了!绑了一个大死结!打开这个结的时候可“谋杀”了我不少脑细胞啊!

我把结解开后,就开始再绑一遍,不过我还是手忙脚乱总也弄不好,于是我干脆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呼!终于做好了!

接下来,我们把粽子放进锅里,打开火,煮了一个下午,终于煮好了!奶奶掀开锅盖,一股粽子和粽叶的清香一起飘了出来。哇!真香!只不过我包的粽子没人吃,最后只好让我来“消灭”了!

这次的“粽子节”不仅让我品尝到了端午节独有的味道,也让我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热门推荐
1吃垃圾的怪物
2遇见
3快乐的网球运动会
4我家的家训
5油菜花
6记一位伟大的母亲
7七年级英语作文
8我养成了好习惯
9年味
10我的音乐之梦
11冻书
12家住公园边
13我是个小书虫
14我最想去的地方
15给哥哥的一封信
16油菜花
17我的青春摆渡人
18感受自然
19植树节作文
20让我气恼的一件事
21树叶的缤纷生活
22奇葩名字录
23都是粗心惹的祸
24洞庭湖畔,碧草青青
25那个人
26手机的好处和坏处
27我和语文书的对话
28诚信
29游鹅湖公园
30课堂趣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