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灶膛的作文

【篇一:行走在消逝中】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传统文化中,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外婆家的土灶了。两口铁锅,其下两个烧柴禾的灶膛,下头各一处接灶灰的灶洞。烟囱高出房,灶身涂白,黑墨描几笔莲花鲤鱼之类的吉祥图样,或者贴些彩绘瓷砖。两口大铁锅之间通常嵌有一口铜罐,成天贮满水,利用灶膛的余温煮熟,乡间却叫做“铁罐汤”,可以洗脸、洗涮杂物,不怎么用来喝。

外婆厨房灶台的墙角边放着火筒、火钳、火锹、柴禾等生火的物品。那天中午,外婆像往常一样用土灶做饭了。只见妈妈坐在灶洞前,拿着柴禾,用打火机点燃之后扔进灶膛,再添些干柴,火势就旺起来了。这时候只要等灶膛烧得更旺,就可以开始炒菜。不一会儿,妈妈走开了,我满怀好奇坐到灶洞前,感觉火快要熄灭了,就用两只手拿着火钳夹起柴火扔进去,结果火不但不旺,反而越来越暗。糟了,妈妈来了,但我又不敢用打火机,这可怎么办?

正在炒菜的外婆觉察到什么似的,说道:“咦,火怎么没了呀?”我顿时紧张地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瞄到旁边的扇子,灵机一动,拿起来拼命地扇。这不仅会得到夸奖,还会使火重新旺起来,真是一举两得!

火居然着了,我刚准备走,被妈妈看见了:“我刚刚都瞧见了,烧火就交给你了!”天瞬间暗了下来,这一次都已经把我害得够惨了,还……

现在传统文化变得很少了,不知过多少年,传统文化也将要消失,大家一定会遗憾吧!

【篇二:爸爸的书房】

老听爸爸提起他那时是学霸,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名次。这学霸背后的故事肯定很多,今儿个我就先挖挖老爸书房的事。

老爸从小生长在农村,家中那几间土坯房,对于他来说,谈论书房就太过奢侈了。但是没关系,老爸爱读书,有书的地方便是他的书房。

阴暗的阁楼曾经是他的书房。老屋的上层有一间小阁楼,搁的是经年不会打开的旧物件。老爸说起初他不敢爬到阴暗的阁楼去,后来与弟弟(我的叔叔)一起壮着胆子去挖掘“宝藏”,发现其中一个大木箱里装的居然全是书。那是读过几年私塾的祖父留下的藏书,四大名著等一系列经典名著几乎都有。书籍对老爸的诱惑大过了阴暗带来的恐惧,于是他便趁着爷爷奶奶下地劳作,悄悄地爬上阁楼,就着微弱的光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听到家中狗儿兴奋迎接主人回来的叫声,知道爷爷奶奶回家了,他便立刻溜下阁楼,再装模作样地干起奶奶吩咐的家务活。老爸说,那些书都是繁体版的,他那时不到10岁,天晓得他是怎么半猜半悟读懂它们的。

叠合的箩筐曾经是老爸的书房。每到收割季节,家里总要安排人在晒谷场看谷子,一来防谷子被鸡偷食,二来如遇下雨可及时收谷。这个活计是老爸最喜欢的,他总能得到这个美差。等奶奶晒完谷一离开,他立即把塞在裤腰上的书拿出来。烈日之下,无处可躲,他便钻进一个箩筐里,另取一个箩筐罩在上面,叠合起来,便有了一个绝好的“书房”。老爸蜷着腿坐好,就着竹篾的缝隙处透进来的光,读得酣畅淋漓。老爸说,箩筐的妙处还在于,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却可以把外面看得一清二楚。读书之时,只消偶尔朝外面瞄上一眼,便可知是否有鸡靠近。若发现“敌情”,坐在箩筐里高声驱赶,就可以驱离偷食的鸡。呵呵,这样的“书房”真是一举二得。

广阔的天地曾经是老爸的书房。老爸虽生在农村,但对待农活却极不敏感,做起来也很笨拙,割草、放牛、翻地……奶奶只让他做这些简单的活计他也懒得做,可他有个秘密,做这些农活,他总要想方设法藏一本书带过去。活儿干得差不多了,他就自己给自己放风,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翻开书就看。正所谓,天为檐,风为墙,扁担或锄头为凳子,这个书房可谓开阔自由啊!最舒服的是放牛时光,找一水草丰美处,将牛绳系在一棵树上,放长一些,牛可以吃个够,他也可以看(读书)个够。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等奶奶在村口拖着长长的尾音高喊:“家来吃饭啰——”一本书差不多已经被孩提时的老爸“吃”下去了。这时他才心满意足地卷起书,牵着牛,披着夕阳返家而去。

他的书房远不止这三个。譬如灶膛前,他一手拉着风箱一手便捧着书,灶膛的火光映红了他稚嫩而执着的脸庞,有时忘记添柴火,奶奶也不忍骂他了。再譬如夜深人静的被窝里,那时没有电灯,他打着手电筒,直看到手电筒的光微弱得看不见才闭眼睡觉。最不雅的当属茅厕,他蹲着,也不放弃携带一张报纸……

我饶有兴趣地听老爸回忆读书的往事,终于悟出他之所以成为学霸的根源了。对于真正爱读书的人,何处不是书房啊!

【篇三:那个烧火姑娘】

以前,人们还没有发现煤气,家家户户想吃饭填饱肚子就必须用大锅烧火来煮饭,哪怕是如今,也依旧有人烧大锅饭吃。

“有谁想要烧火啊!”“我!我我!”一听这话,我急急忙忙地向厨房赶去。自从回了老家之后,我找到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好职位——烧火姑娘。

“要大火?好!”得到命令后,我先拿起一旁早已备好的干稻草,折叠一下,用余下的较长的稻草尾将它用力缠绕,再把草把子的最前端对着墙猛力压扁,这是为了让稻草更好的燃烧,不至于熄灭,拿打火机点燃后,将草把头向下燃一会儿,就可以扔进灶膛里了。几秒之后,火苗顺着一根根纤细的稻草往上攀爬,它的火舌舔过的地方就只剩下一片灰烬,这种雄壮的画面让人十分震惊。

再后来,就要往灶膛里加一些枯枝、木片、木块了。因为稻草不禁烧,如果全部用稻草的话就太浪费了,在添木头时,最好把它锯成两小段,这样就不用手动将木头推进去,可能会烧到手。过了约十分钟之后,火终于烧旺起来了,我也可以放松观看一下这惊美的一幕了。一缕缕火苗像燃放的向日葵一般美得惊心动魄,它让我联想到了梵高著名的画作——向日葵,不断跳动的火焰由三种主要色调组成:大红、橙黄、幽蓝,它们不停地舞动着,毫不停歇,不知疲倦,实在美极了。

又添了一把柴之后,菜炒好了,香喷喷、热乎乎的。有了几许过年的意味,看着那膛里的火,我的脑海浮现出了怪僻画家的身影,心中不由赞叹他的精美作品,或许我这个烧火姑娘与他也是知音呢。

【篇四:欢乐过中秋】

昨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五口去外婆家过节。

到了外婆家,我们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说这说那,可好笑了。

最有趣的事还是烧火。做饭时,我调皮地跑到烧火处,拿起竹筒往火里吹。糟糕!我脸上一脸的灰,嘴巴的四周还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黑圈圈,把人笑个半死!我把脸洗干净,又继续烧火。这次我可没那么笨了,我把容易燃的柴先扔进灶膛,再加其他的大柴,火渐渐地旺了,把菜都烧焦了。第三次,我有了经验,看爸爸炒菜来加柴,火时强时弱,火候刚合适。

过了好久,菜终于上桌了。这有厨神老爸的功劳,也有我烧火小助手的功劳呢!吃饭我吃得津津有味。

吃过午饭,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互相给起钱来,你给他,他给你。我在洗手时,外公拿着一百块钱准备放到我的口袋里,我一溜烟跑了好远。外婆也拿着钱要给妹妹,妹妹竟然收下了,我抢过钱,扔到桌子上,拉着妹妹跑了。

就这样,愉快的中秋节过去了。

【篇五:学农烤薯记】

10月21日,我们开始了一周的学农之旅。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我不禁碎碎念起了范成大的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马上要去体验诗中的乐趣了。

在一周的学农生活中,我们参加了“军训、挖番薯、果蔬雕刻、骑马、炊事体验、种青菜、大地寻宝、创意搭建、拓展游戏”等十来个活动,其中最欢乐、最令我难忘的是“炊事体验”。

来到炊事体验的大厨房,同学们分工合作,生火的生火,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忙得不亦乐乎。我与曹同学是负责烤番薯的。

炉火在灶膛中跳动,燃烧的木条架起了一个狭长的空间。只见曹同学提着一串番薯,冲我使了个眼神,一本正经的说:“我们把番薯扔到灶膛中间去烤,看看会怎么样。”炉膛中扑面而来的热气让我觉得这个主意糟透了:“番薯会烤成碳球吧?”抱着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我们决定试试看。我俩操起一把火钳毫不犹豫地把一只番薯推进了“火坑”之中。

五分钟后,我们打开炉膛加柴口,往里面看,番薯黑黑一团,与柴火混在一起难以辨认。我把番薯从火炉中钩出来,小心翼翼用火钳夹起查看。只见它外表黑如焦炭,我一脸嫌弃的想:“这煤球八成是不能入口了。”我们掰开煤球的皮,里面露出了紫色的果肉,腾起一缕热气,香味也轻轻地飘了出来,甚是诱人。曹同学站在炉火旁得意洋洋的啃了一口:“好香好香,你快尝尝!”我也跟着啃了一口,软糯清香,不禁打心底里认可了这种烹饪方式,烤薯试验成功了!

很快我们开始用这种方法烘烤大批红薯、紫薯。一个个红、紫色的番薯推进去,一个个煤球们滚出来,炉门打开、关上、又打开、又关上,几乎成了个小流水线,一旁熟了的番薯堆了个小丘。

晚餐时,同学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和烤番薯,一边有说有笑地小声议论着今天炊事体验的糗事,谈论着自己做饭的种种乐趣,大家的脸上都挂着愉快、满足的微笑。就这样笑着、闹着,炉膛中的火星子与欢声笑语一起,成为了我记忆苍穹上的一颗明星。

【篇六: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我的故乡——下沈度过的。下沈是个美丽的村子,村子坐落在青山脚下,一条白得像锦缎似的江——下沈江常年奔流不息横贯村庄。

春天,一声惊雷,万物复苏,我拉着爸爸去找春天。杨柳抽出了淡绿色的嫩芽,小春笋探出了尖尖的小脑袋,燕子在树上唱着优美的歌曲,一切是多么生机勃勃。一路上,我看见了春天的踪影。她藏在绿绿的蚕豆苗中,藏在大片大片天蓝色的勿忘我中,藏在粉嘟嘟的桃花的笑脸中,藏在小蝌蚪的尾巴中。“我找到春天了,我找到春天啦!”我兴高采烈地唱着跳着。

夏天渐渐地来了,下沈江成了我常常玩耍嬉戏的地方。晚饭后,年幼的我常常骑在爷爷的肩头上去江边乘凉。江边早已聚集了许多乘凉的人们。老人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唠家常;小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玩起了打水漂,用簸箕捉起了小鱼,有的甚至一丝不挂跳入水中与江水来了一个亲密接触。年幼的我也总是迫不及待地挣脱爷爷的手,一股脑儿把自己融进了水的世界,那时的感觉是怎一个“爽”字了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摘板栗、摘桔子、砍甘蔗……最有趣的莫过于去自留地里收土豆。爷爷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种出来的土豆个儿大皮儿黄。爷爷在前面挖,我跟在后面拣,有时候我也会要过爷爷手中的锄头学着爷爷的样子挖土豆。当箩筐了装满了金灿灿的土豆时,我们迎着晚霞满载而归。

冬天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烧火。爷爷家使用的还是老式的灶头,坐在暖暖的灶膛前,不时往灶膛里添些柴火,柴火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那火焰就像是一位轻盈的舞者。烧火结束后最令人向往的事情是在炭火里煨番薯、年糕和土豆。个把小时后,用火夹扒开灶灰,露出焦黄喷香的番薯、年糕等,小心地夹了出来,那些东西便是我美味的点心。

我的童年有趣、幼稚、丰富多彩。现在我不常去下沈,但那段日子总萦绕在我的心头。

【篇七:年味】

春节假期,我们一家人回到了妈妈的故乡。

外婆家承载了很多很多妈妈小时候的快乐回忆。作为一名资深吃货的妈妈,记忆中最甜的当然是吃了。尤其是土灶台上煮出来的红烧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怎叫人忘却呢?妈妈说得津津有味,而我呢,脑海中幻想着美味。外婆看我垂涎三尺的样子,立即决定重新开启这个古老的土灶台,为一家人烹制一桌美味的年夜饭。

乍看这个土灶台,有点古老还有点破旧,灶台上方的火墙上没有好看的彩绘,唯有一层层黑烟熏出来的斑驳印记。土灶台上呈三角形各自放置着大小不一的三口锅,一个是专门煮米饭的大锅,一个是专门炒菜的中锅,还有一个装水的小锅。灶台背后还有两个烧火的洞口分别对应着大锅和中锅。烧火洞里有许多灰,还有一把类似大型剪刀的工具——火钳,用来夹木材、稻草的。我问妈妈:“这个土灶台是什么做的?”妈妈说:“这个土灶台是工匠用砖头砌成的,然后用石膏涂好之后再贴上白色的瓷砖,最后请一个村里的画画师傅,在灶头的墙面上画着祥云、鲤鱼等鲜艳的彩绘,寓意着吉祥丰收的图案就完工了。”听着很简单,但是真的砌起来也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准备烧菜拉!”只听外婆一声吆喝,她就拿出了一个很大的蒸架,足有三层。外婆说这个蒸架可以蒸出很多好吃的菜。外婆麻利地将菜放进蒸笼里,一盘又大又圆的粢毛肉圆,一盘身上点缀着红绿相间小辣椒的大鱼头,一盘小灯笼似的南瓜球,一盘水晶虾豌豆蒸蛋……琳琅满目的佳肴陆续被放进了大蒸架里。蒸盖盖好之后,外婆在大锅里注入了很多清水,把蒸架往上面一放,就跑到烧火洞那里,先用一把稻草划着火柴引火放进火洞里,再把折断的竹子枝放进火洞里,用火钳拨弄几下,不一会就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火慢慢旺起来了。我和妈妈承担起烧火的任务,两人挤在墙角的小木凳上,你添一把柴火,我扔进一把柴火,柴火奏起了“噼噼啪啪”的灶台进行曲。灶膛里的火光就像是天上的烟火,变幻出五彩的颜色,幻化出奇异的形状。外婆,妈妈,我,三代人的脸都红了,是灶里的火焰映红了我们的脸,是心里的喜悦涨红了我们的脸。

不多久,蒸锅里开始冒起了一阵阵袅袅白烟,伴随着菜的香味,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当然,中锅里外婆也已经放进了淘洗干净的白米和金黄诱人的玉米,混合一起煮起了黄金米饭,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整个厨房既温暖又诱人。

“年夜饭出锅咯!”在家人的吆喝下,我们围坐在热气腾腾的故居中庆祝新年,共享团圆的喜悦。远方,烟火早已在天空中绽放,好不热闹。屋内,灶膛里的火光并未熄灭,就像岁月深谷里永远闪亮的光芒,这人间的烟火带来了它的味道,是年的味道。我猜,一定是甜的。

【篇八:银杏】

在凛冽寒风中,我听见大树在哭泣。

当嚓嚓的电锯声在我的耳畔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知道一个绿色的生命从我的身边消失了。

地上散乱着枯瘦的树枝以及没有一点生命绿色的树叶,大树叹息着庄严倒下了,它经历了二十七个春天发芽长叶夏天葱郁繁茂秋天凋零冬日孤独的守望,而今终于訇然倒下。

它曾经是一棵瘦小的树苗,爷爷买回来种在门前的菜园子,旁边还有一棵,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银杏,所有人都知道银杏全身都是宝,叶子能灌枕头治偏头痛,泡茶降血压,果仁可以食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卖了可以给家里带来不菲的收入。爷爷心里是满满的期望,从栽下去的那天就开始看,看它们能不能成活,再看能不能开花,花落了会不会结果,结多大的果实。

我记事时,银杏已经有碗口大小,春天我看见它冒出新绿的芽儿,叶子长成了开出淡白的小花,夏天浓阴如盖,我在树下看看书再打打瞌睡,秋天黄叶儿如蝴蝶在空中翩跹,斑斓了我的梦境。树上悬着橙黄的果儿,染着星星点点的白。经不了几场风霜果儿就落地了,在生石灰里浸泡,松软的外皮褪去留下坚硬的核。与伙伴把百果儿染成各种色,跳白果嘻嘻哈哈半晌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也喜欢把白果儿放在灶膛里,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用火剪掏出来烫了手黑了唇留下满嘴的香。

忘不了我三年级时,一天放学树上蓦然多了一个鸟巢,黑珍珠般嵌在枝桠间,从此后我的清晨都是在鸟儿的清脆的啼叫声中醒来,那声音百转千回与清风流水应和着,潜入我的记忆深处。

慢慢的,小小的园子无法容忍两棵大树的占领,左右邻居知晓了都来问爷爷讨要一个砧板,于是这个冬天,嚓嚓的电锯声在我家院子里响了。

一棵大树訇然倒下,我站在树桩前,木然的,细数着大树的年轮。

【篇九:旧时光】

前几天被老师安利了一位不一样的女孩——李子柒。她分享的生活让想起了我和外婆一起的时光。

小时候爸爸妈妈事业刚起步,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我,所以童年时期我在农村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村口的大树,外婆家的小桥,童年的秋千,都是我记忆里很想再感受一遍的美好。乡村的日子,只要你停住脚步,便能听见生命的呓语:

晨雾在田间地头散开,黄昏搁浅在静谧的荷塘,一碗玉米粗粮粥暖了一日劳作的身体,那些我们遗失在城市的自由与天真,一转身就可以在这里找到。

上周我回外婆家了,家中仍是一如既往的亲切。外婆家还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爸爸妈妈总说他们还是习惯用灶台,并且喜欢灶台所制作的菜肴,淡淡的柴木火味儿,颜色并不鲜艳,像过了火似的,那是他们小时候的记忆。火生起来了,土鸡汤溢出香味儿,旁边的开水咕噜咕噜的冒泡,烧完火再往灶膛里扔上三两个红薯,慢慢的捂热,想着那股甜甜味已经到了嘴里,这样的生活简单又治愈。

所以啊,在城市里呆着,我也会时常念着回家,回家。在乡村的安静时光里,我可以过着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每天都不一样,每天也都一样,它永远不觉得单调。

最喜欢乡村的夏天,宁静与安然,有蝉,有太阳和大树洒下的阴凉,每个夏天好像都很长,橘子汽水,奶味雪糕,还有和小朋友爬上房顶吹的凉风,它们一直一直呆在我的回忆里。

回忆这东西,它总是藏在记忆里的某个角落,某一天,你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走过一个拐角,它就会悄悄的冒出来,在你以为自己都已经忘记的时候,提醒着你那些你所经历的时光。有关这些回忆,我通通把它们叫做旧时光。

阳光盛开在乡野,云朵躺在天空里打盹,嘴角勾起比微风更温柔的笑,这就是心之向往。

【篇十:就这样被美征服】

老家的锅屋是最温暖的记忆。

在乡下的老家,柳叶河畔,有一间泥砌的小屋,那是老家后院的一间养育几代人的老锅屋,一直都是烧柴草的,屋里被熏得黑黢黢的,积了一层厚厚的烟灰,墙壁也被岁月打磨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纹。

经济条件略有好转,爸爸给奶奶又重新修建了一间新厨房,使用煤气。这样一来,后院的锅屋就很少使用了,周围渐渐长满了杂草,变得无人问津。

上周末,我回了一趟老家,恰好遇到降温,乡下的风野得很。我坐在板凳上直打哆嗦,奶奶说了,今天要蒸馒头,我知道老家人的传统,一蒸就是一大笼一大笼的,老厨房自然会派上用场。我听后连忙要跟随,没想奶奶竟然爽快的答应了。

随着奶奶蹒跚的步履,我走进了那魂牵梦绕的老锅屋,刚踏进门口,禁不住皱起了眉头,捂起了鼻子,这么脏啊!厌恶感油然而生,转身想离开,只听得奶奶絮絮叨叨,又心平气和的清理着杂乱无章的老锅屋,受到奶奶的感染,我忍住了厌恶,笨手笨脚的帮忙。

老灶已经好久不用了,灶里的灰都被清理了出来,手探进灶膛再没有记忆中的温暖了。老锅屋的的心也死了!我想。风从裂缝里吹进屋里,我打了个寒颤。家人和面,加工,终于做好了,奶奶开始在锅里加足了水,架好蒸笼,点火开蒸。

真没想到,点燃了火种的老锅屋,瞬间变得那么的美,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似的,欣欣然伸展着自己的四肢,随着跳动的火苗舞蹈,丝丝热气迅速旋转,升腾,肆意着,流淌在这小小的空间,温暖弥漫在大家的心头。任凭外面狂风呼啸。

虽然它不知被几代人所使用,虽然墙壁已被熏得乌黑,虽然墙角已有道道裂纹,但时间无法使人忘记老屋给予自己的一切,尽管它已被取代,但在我看来,老锅屋是最美的,它将自己能为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奉献出来,而不求任何回报。我呆呆地望着灶膛里的火焰,竟久久不能自已。

“来,吃个馒头!”奶奶和蔼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轻咬一口馒头,一股熟悉的感觉从心底升起,将原来的厌恶之情冲洗的干干净净。

此刻的我,就这样被深深的折服了。

热门推荐
1以早为话题的作文
2今夜月儿圆
3新学期,新打算
4在聆听中成长
5收获告别
6向日葵的日记
7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8中国梦,我的梦
9小熊过河记
10游泳趣事
11时思基地实践活动
12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13遇上碎片化生活
14记一次游戏抢椅子四年级作文
15我为祖国点赞
16自编童话故事
17我的妈妈作文
18爱祖国
19陌上花开,彼岸花落
20做人从向往天空开始
21寒假趣事作文
22第一次摆地摊
23学会微笑
24给自己一个微笑
25火车上的年味
26一封家书表孝心
27考试的启示
28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29假期泰山游记作文
30新学期新梦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