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神奇的手帕】
“哇,哇!”“好神奇呀!”“烧起来了,烧起来了!”你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吗?我们在做实验,你见过烧不坏的手帕吗?让我带你去看看吧!
老师今天给我们做实验。只见老师推过桌子,手里拿着一杯不明液体,它有点浑浊,又有点发黄;还有两把长长的大镊子和一条洁白如雪的小手帕和一个打火机。
下面我们开始做实验,老师先把手帕强硬地揉成一团,挤压在不明液体中,浸泡后拿出扭干。用镊子夹住手帕的一角,这时我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很刺鼻。同学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死死地盯着手帕,老师用打火机轻轻点上,咦,为什么没有燃烧呢?老师又从头到尾做了一遍,这一次真的成功了。熊熊燃烧的火焰像一条蓝红相间的小鱼儿游来游去,这时的手帕却完好无损,好像在说:“好热呀,真热!”老师一直抖动手中的手帕,那样子一会儿像在炒菜,一会儿像音乐指挥家,又过了一会儿火灭了。老师让我们猜手帕是热的还是凉的,我心想:当然是热的,因为用火烧过呀!老师让我们一摸,呀!奇了怪了,为什么是凉的呢?原来,老师的不明液体是一半酒精一半水。火在烧酒精,而水却保护了手帕,所以手帕烧不坏。
实验真有趣呀,而且还能明白实验的奥秘!
【篇二:一次有趣的实验】
今天,陈老师带着一个“德芙”的袋子,来到我们作文课的课堂。
接下来,只见陈老师挽起袖子,依次从袋子中先拿出了一个装了不明液体的大瓶子,然后拿出了一个没有水的小瓶子,又拿出两个装不明东西并且夹了夹子的气球。同学们一个个脑袋里的小问号在跳舞。
开始实验了,陈老师小心翼翼地把气球上的夹子解开,并把气球口绑在瓶中上。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陈老师把装在气球中的不明物体倒进了装着不明液体的瓶子里。瓶子里的不明液体立即变成白沫,绑在瓶口的气球也渐渐地鼓了起来,可惜破了一个小洞,又成另一“奇观”——“喷泉”。陈老师说是她放的量太多了,气太多了,把气球冲出了个小洞。所以实验失败了。
可是,陈老师还有一个气球,于是,又做了一次实验,成功了!鼓起来的气球摸起来QQ的,很舒服。
做完了实验,陈老师说,这个不明液体是醋酸,在家做可以用白醋,气球里的粉是小苏打,这两个在一起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一次的实验真有趣,还让我们知道了“瓶子也能吹气球”。
【篇三:瓶子吹气球】
今天作文课,陈老师要带我们做一个实验。“是什么实验?有没有危险?会不会爆炸?”一个个小问号在我脑中跳来跳去。
开始实验了,陈老师拿过一支粉笔,庄重,严肃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大字“吹气”。“什么?吹气球不是很简单吗?难道区区一个气球也能吹出花儿来?”我在心中暗暗想道。只见老师满走到办公桌边,弯下腰来,轻轻提起一个神秘的袋子。“这里面会有什么?药水?玻璃瓶?还是单单只有一个气球?”我不禁心想。老师快步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轻声说道:“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道。只见陈老师撸了撸袖子,从那个“神秘宝盒”里拿出了一个装满不明液体的矿泉水瓶,一个空空的小矿泉水瓶和两个被夹子夹住了,吹弹可破的小气球。“什么?用瓶子吹气球?不可能吧!”“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啊?”下面同学一片哗然。只见陈老师用她的“兰花指”捏起小气球,将夹子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将气球的吹气口包在瓶口上,用手轻轻托着气球,然后用力一顶,只见许多不明白色粉末如同雪花一般,飘入瓶中,顿时,瓶中冒出了一堆堆气泡。那些“不明粉末和不明液体擦出了火花”冲向了气球,突然气球爆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液体从气球里喷涌而出,同学们“哇!”地叫了起来。
老师说:“气球里的粉末是小苏打,瓶中液体是醋酸,当这两个物质在一起时,会变成水、醋酸钠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气球,气球就鼓起来了。”
原来瓶子也会吹气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