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曲赋的作文

【篇一:诗路花雨】

如果把历朝历代比做一年的四季,那些最耀眼的朝代一定是最明妍鲜丽的花儿草儿。那诗词曲赋们,一定是雨珠,滋润了奇花异草,让他们有与众不同的美。

诗经是最先唤醒花儿们的,她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下着。雨珠落下来,“叮咚,叮咚”悦耳动听,洗去冬日的沉闷。让人不禁想起在溪边浣纱浣葛,采绿采薇的农家女子。

春光最浓时,是楚辞下着的时候。雨水沾满了奇花异草的香气,让人闻之,芳香扑鼻,甚至,眩目。是一个全身上下佩戴满兰草、芙蓉、薜荔、藤萝等香草的男子,在江畔唱着忧郁的哀歌。

六朝骈体文总是出现在暮春时节,百花凋落,飞榭满天,和雨水一起,零落成泥,成尘,香消玉殒。芍药花却开得绚绚烂烂,大红大紫。在极度盛重繁华下,是怎样的零落不堪?这时的雨,像是在隐隐约约地啜泣,叹那六朝如梦,金粉成灰……

夏天到来,是唐诗的季节。

那漂流的大雨,气势雄壮,有盛唐之气,物华天宝,一朵朵荷花有如唐代的仕女,清丽不失华贵。

唐诗形式多变,变幻万千。可以恬淡如王维,可以豪迈似李白,或悲怆比杜甫。这时的雨,时大时小,有时雨滴细小得都看不见,雾霭氤氲;有时倾盆如注,噼里啪啦,或是伴随着雷声,或带来了彩虹……但无一不是独特的。

宋词的出现,是在仲秋时分。那缠终俳侧的涓涓秋雨,总令人千回百转,声泪俱下。秋风秋雨,是凄风苦雨,把春夏的繁华烂漫一扫而空,打在红叶黄花上。此情无计可消除,在这个凉气逐渐逼人的季节,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词人们怎不会嗟叹一番?

元曲,在深秋渐冬的时节下着。西风,古道,断肠人,这种雨,总会令人扼腕叹息……

明清诗词,深冬的雨,这时的雨虽饱含深情,却感觉和梧桐秋雨没多少区别。近来无限伤心事,我愿天公重抖擞,一年的诗路花雨,也走到了尽头。

一年的良辰美景,诗词曲赋各有千秋。他们是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洗炼下的结晶。

【篇二:以吃苦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翻阅一卷卷古朴的书册,让人想起这样的情景:书生们寒窗苦读,手不释卷,兀兀穷年,终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那时,他们是何等地吃苦耐劳,又是何等地孜孜不倦。他们挥洒勤劳的汗水,四书五经刻在脑海;凭借坚韧的毅力,诗词曲赋信手拈来。

可他们做梦也未想到:如今的网络如此发达,只要手指一敲,钢笔一抄,他们需要花费几个昼夜甚至几年光阴所得之果,竟得来全不费工夫,着实可叹!

今天的'网络时代,孩子们“百度”一下,就不费吹灰之力地“填满”了作业上的空白。他们认为这样做既“方便”且“高效”。但是,他们其实没有获得新知,而只是学会了一次次的投机取巧,这无疑是精神的颓废。

需求乃科技发明之母,有更多需求,才有更多发明。但是,如果人人都无所顾忌地依赖于发明,那么,“吃苦耐劳”、“冥思苦想”等求知思考的宝贵精神,终将被投机取巧所吞噬。如此下去,人类的精神会慢慢退化,甚至走到荒芜,而新知便无从获得,知识便会停滞。

眼下一些孩子有了“不时之需”,就依赖于发明——网络,投机取巧的毒苗已潜入他们的心田,唯有把“吃苦耐劳”种植于他们心底,使之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让我们在学习中坚持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投机取巧的沾沾自喜中走出来。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这一代人以身作则,引领出一个高科技时代的同时,更构筑一个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

【篇三:残阳飘横】

中国,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留下了许多瑰宝。随着世界进步及各国先进文化的泛滥,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我们忘却。那些古老而又动听的言语,如今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封存。

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追求的是潮流的生活,享受的是“娱乐文化”,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人们抛到脑后。许多人已经将历史忘得一干二净,他们不知道中国经历了多少朝代、有过哪些辉煌,他们忘了盛唐时各国向我们朝拜的景象,记住的却是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有人说:“当一个民族忘记了它的历史,忘记了它的传统文化后,那么它离毁灭也不远了。”的确如此,一个民族连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文化都可以放弃,还剩下什么呢?

且看社会的一种怪象,如今社会重知道卞之琳的人越开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解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解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茶余饭后喜欢谈论的不再是国家时事,不再是自然知识,而是各种娱乐新闻。当我们遗忘儒家文化的时候,其他各国正在开设孔子学院;当我们遗忘孙子兵法的时候,西点学校把它当作教材;当我们不再屑于练习书法的时候,日本却规定每所学校都要开设书法课,每个人都要懂书法。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已被商品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井冈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淹没……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多么动听的言语,可是为什么如今我们只能听到一句简单的我爱你,甚至是数字的5201314呢。我想不是这些文字的魅力不够,而是很多人都没办法完整的说出这句话吧。当我们只会说“我竟无言以对”这么粗俗的文字时,不知听到有人说“我竟无语凝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还是在滕王阁上拍着照片,欣赏景色,却全然说不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慨。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诗词曲赋在我们的脑海中被删除的淋漓尽致。鉴赏诗文成为那些专家学者的工作,与我们毫无关联。

如果说我们只忘却了诗词曲赋,我倒还觉得有一丝庆幸。不过也就是说的粗俗些,但是我们对中华文化优秀品质的遗忘才更让我汗颜。自古有孔融让梨传颂千古的美德,如今被我们的竞争潮流唾弃。我们在公交车门口奋力的你推我搡的时候,哪里有人懂得谦让。我们似乎天生就是达尔文的忠实读者,我们深深的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观念。我国古人那种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我们的身上少了些书卷香,少了些侠义之气,多了些金钱的铜臭味。何为侠义之气。“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刺秦的荆轲、是宁可毁容也要报答知遇之恩的聂政、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这就叫侠义精神。不过他们都已经在风中消散了,在历史中灰飞烟灭。我们再也见不到独行千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也不见拼尽一生休,为君今日欢的女子。我们在明哲保身的教育中忘记了侠义之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再是讽刺,它似乎成为了正确的事。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了社会风气的旗帜,指导我们前进。可笑至极。

我倒希望我们的历史没有那么长,彗星般的历史,可以短暂,但绝不暗淡或沉沦。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像是残阳漂泊在半空中,让人哀伤,让人迷惘。美到极处,变成苍凉。

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国家是没有质感的,失去了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事粗俗鄙陋的。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将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生命,直至曲终人散。

【篇四:总有风景让我驻足停留】

世界万物都是景,你可以说是通天的山脉,也可以是路边的野草,你可以说是倾泻而下的月光,也可以是那星星之火。你可说是那灯红酒绿的大都会,也可以是柳暗花明的小村落,万物都是景,也许,最美的景不是那些名胜古迹,可能就在身边。

在无人的道路上,一个人抱着书包正在狂奔,“啊,要死啦,为什么闹钟都没有闹醒我啊!”我连忙到车站,从玻璃里看到一个人,头发如一个精心打理好的鸟巢,两个眼睛与眉毛几乎连在一起,好似一个“二”字一样,脸颊如桃子,嘴不停的收吸气,衣服歪在一边,裤子松松的,鞋子倒是没穿错,可鞋带子全松了,好像是一棵自由生长的大树,还是棵歪脖子树。

打理好自己就开始想起了肚子,“咕……”的声音不断响起,可只有两分钟车就来了,买也买不到早餐啊!我碰运气似的走走看,看到一位大约七十岁左右的奶奶坐在路边,称不上“鹤发童颜”,可也算比较年轻的了,脸上的皱纹给人以慈祥的感觉,看似在闭目养神,她的身边放着两个铁质的大桶,身边还有几个小盒子,走近一看才看清有个“粥”字贴在桶上。

我不由停下脚步,想了想,悄悄的问她,“奶奶,有粥吗?”她立马回应道:“有,给你来碗?”“好的”,她手法熟练的打了碗粥出来后,再加了一个鸡蛋进去。我很惊讶这么大的年纪动作却毫不拖泥带水,“两块”,“哦”,给了钱后就连忙上了车。在车上,粥的温暖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之后的早上与放学,我总会到老奶奶那来碗粥,价格很便宜,我有时也要排队,来得早的话还可以和她谈上几句,我问她为什么卖粥,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吃的太油了,粥可以养胃啊。她说她还有个儿子,是个大公司的老板,我惊讶的问她“你都可以安享晚年了,卖粥干嘛?”她笑了笑说:“重操旧业罢了。”

有次,我没吃上粥,之后也吃不上了。

明月清风、烟柳画桥是风景,让人流连;墨香书卷、诗词曲赋是风景,让人成长;额上沟壑、发上霜雪是风景,让人心疼;生活小事是风景,让人驻足……

【篇五:有了你,我多么快乐】

纵观学科无数,唯你与我相濡以沫。--题记

你是咿咿传唱的童谣;你是朗朗上口的诗词;你是深奥难究的古文;你是潇洒飘逸的曲赋。你传唱在世人口中;你记载在典籍之内。你“出生”于文豪大家之口,你穿行于莘莘学子之间。你不是别人,你正是与我相识数十载的至诤之友——语文。

公元二零零五年,相识。

在我蹒跚学步之时,你与我相识于茫茫“云海”之中。依稀记得,那时的你与我年纪相仿,也只是童谣、儿歌罢了。每每外婆牵着我的小手走在路上时,你便会从外婆的口中蹦跳出来,你使我欢笑,使我陶醉。

公元二零零九年,相熟。

当我蹦跳着跑向学堂之时,你与我相熟于方方正正的语文课本中,那时的你也变成了一个小小少年。你化身成了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简短美文。你整日与我在一个环境中、一个课桌上生活和学习。我用手捧着你,而你用心教化我。慢慢地,我们开始形影不离,我与你同欢乐,共欣喜。

公元二零一四年,相知。

当我踏入初中学府之时,你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斯文小伙。你显然长大了,变的得深奥难究起来。你锐变成一篇篇诸子散文、一部部长篇小说。你与我已密不可分,每日我都与你相约、与你共处。我用心去感知你,你用知识来回馈我。你我俱喜俱悲!

十年寒窗,十年相随。你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你我每一次相约都是一次融合。如今,你已成为我精神肌体的一部分。我深信,你我会永生相随。

【篇六:当诗词遇上共享】

当海子与苏轼共享春日繁华,“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碰撞在融合中相逢、共享。

当崔护与纳兰性德共享经年思念,“人面不知何处去”与“当时只道是寻常”在绵绵不尽的缱绻中,跨越千年的彼岸,在一种特殊的情怀中,共享那份忧愁微凉。

当李白与杜甫共享明月乡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异地同望婵娟,同忆乡愁,共享属于每个游子的恍惚心声。

曾以为共享资源只属于21世纪的科技洪流,但却不曾想,在我所沉醉的诗词曲赋中,共享依旧可以散发出活力的光芒。

当诗词遇上共享,传统和新兴可以共享繁华。

我梦想过穿越连绵不绝的群岚,梦想过横渡波涛汹涌的大海,去体验属于诗词的过往。我曾碰碎满地阳光,亦曾打翻一地流年,用新时代的风华年少去体验梧桐细雨的点点滴滴。但是,当我回收一瞥,原来

————共享,让传统诗词与新兴世界融合成为过往烟云的现代升华。

因为海子可以和苏轼共享;

因为崔护可以和纳兰性德共享;

因为李白可以和杜甫共享。

那么,诗词的共享为什么不能在21世纪重新演绎?共享时代,共享诗词。

跨越千年,江山历经无数次的更迭,过往的繁华都已岑寂。而诗词曲赋却得以长存。新兴的共享时代,诗词的共享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满情怀。

朦胧初醒的清晨,数一数窗外的海棠花瓣,与易安居士共享绿肥红瘦的情调。

微雨阑薄的午后,读一曲温润的诗词,用最细腻的心灵去遨游不一样的苍穹和厚土,用最细腻的情怀去体验生死离别婉转愁肠的风花雪月。

如此,才不会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才不会在汹涌信息里迷失人生的旅途。

如此,新兴世界里,漱石枕流的情操依旧荡涤在心间,霓虹闪烁的迷尘无法迷惑我们的心灵。

当诗词遇上共享,新兴在传统中愈行愈远。

那是我们不忘的记忆,那是历史与未来的呼唤。

【篇七:谁的马蹄声踏碎流年】

我向往,江南那如水的月光,在流年中哺育出温润如玉的文化,弹指间的旋律,满眼尽是芳华,那是一股充满自然淳朴怡人的清泉,不觉间踏碎了流年。

苏绣,出身江南,绣工精致,色彩清雅,以其特意的光影变化为名。“锦布绣望,芒芒兮无福”,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春到芙蓉城”的绝妙之作。为什么这些名绣可以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因为创造者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古朴创造精神,在给人类一种心灵的寄托的同时,营造了一个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给人类以向上不息的动力。

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感受生活的真谛,体味到传统中的喜、怒、哀、乐,那是“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诚信之士的傲气;是“幽静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的自由之士的淡薄;是“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悠游快活人”的狭义之士的豪情;是弃一切世俗之物,悠然于天地之间,醉心于草木之中的宁静。这是传统美德,在这喧嚣的社会中给我们指明的前进灯塔,照亮外界的污浊与焦躁,为我们的人生之路引航。

可如今,那些背弃四书五经的行为,那些忘却武侠之气的逍遥,那些再没有琴棋书画、诗词曲赋熏陶人生,又该何去何从?我们该上哪才能寻找到最初的足迹?曾经温润的你?

醉心于传统精神吧!在历史的长河洗涤中,留下的不仅是自然而居,淳朴快足的性格之意,更有着诚信、友爱为我们保驾护航。

烟花三月,豆蔻枝头,南风过境,十里春风不如你。在那粉墙黛瓦、曲水渠巷的江南,在那朦朦胧胧,飞花似梦的江南,在那杏花春雨,杨柳兮风的江南,你“哒哒”的马蹄声,微醺了岁月,踏醉了流年……

【篇八:我为语文唱首歌】

曾几何时,望着那厚重的语文课本而望而生畏;曾几何时,拒绝那排山倒海的诗句充溢脑海。一切一切的枯燥无味,生出了对语文学习的不满与厌恶。

每当语文成绩有所提高,我总认为那是侥幸。因为我向来只把语文看作一门学科,一种包袱,但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面对日臻优异的语文成绩,我突然有所省悟:语文学习对各科成绩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于是我决定:为语文,为文学唱首歌。

依稀记得,学的第一首诗是《静夜思》。当时在老师的点拨下,我们感受到了大诗人李白思乡心切,对家乡深深的怀念。而如今,越来越多奥妙的诗句显得浅显易懂,并能在平时的写作中信手粘来,娴熟运用。

依稀记得,读的第一本名著是《简爱》。生动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起伏跌宕,正是这样一本名著,引导我走进了“第二课堂”。

汉语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淼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吹”“绿”不止的江南岸;是庄子的逍遥之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武的老冀之之,是诸葛亮的精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者的《兵法》,是受到刑罚者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为语文,为文学唱首歌。它们是中华悠久的历史象征,是“取之精华避之糟粕”的结晶,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为中华的精髓唱首歌,她是位“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女子,神秘而不矫作,美丽而又含蓄,今人为之感慨万千,思绪万千……

【篇九:读书我的最爱】

经典的作品犹如一杯芳醇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优美的时文小品犹如出水芙蓉,清丽脱俗;典雅的诗词曲赋犹如闪光的珍珠,历久弥香,濯濯生辉。

我喜欢读书,又是一个周末。

我一回到家,就直奔书房,书房里都是我喜爱的书,拿起一本捧在手中,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翻开那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本,我的眼在白纸黑字中贪婪的来回穿梭,于是在我的眼前展现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我流连忘返。

小的时候,在童话书中,我了解到了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灰姑娘和七个小矮人之间发生的奇妙故事,知道了1、2、3、4、5……数字之间的无穷奥秘。书上那美丽的图画书让我看到了万里长城的巍峨,金字塔的雄伟,让我喜欢上了憨厚的熊猫,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小兔子,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使我幼小的心灵变得充实,每当这时,我会忍不住的赞叹:啊!读书的感觉真好!

渐渐地,我告别了童年时代的小人书,开始学会体悟不带拼音字母的各种不同的书籍。这些文章的深奥让我陷入到了更为宽广的知识海洋,我时常陶醉也书的情节中无法自拔。当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夜里冻死时,我会忍不住的为她的悲惨命运的不堪而哭泣;当被列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周游列国,却怀才不遇,不被器重时,我感到十分的愤怒;当读到简爱终于通过自己的魅力,勇气获得真爱时,我会忍不住为她欣喜若狂;当孙悟空又一次打败了妖魔鬼怪时,我会暗自庆幸。当我读中庸的做人之道时,我会在学习生活中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当我在历史的长河上,沿波涛翻滚,我从书中目睹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辉煌:从三皇五帝,到夏商西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朝汉代;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又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到元大明王朝和大清帝国,一切的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啊!读书的感觉真好!

读书,可以让人慢慢的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我,刘白羽爷爷曾经说过:“我站在书架前,面前好像就展开了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茫茫的宇宙。”读书就像狂风暴雨之后天空中划过的彩虹,让我们那颗混沌的心变得清澈纯粹,灿烂充实。书的力量将无知的我带入到了一个个美妙的世界,每一本书,都是一顿营养早餐,一杯芳醇的奶茶,让原本饥饿的我变得活力充沛,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的强大无比,每当这时,我都会忍不住的赞叹:啊!读书的感觉真好!

热门推荐
1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2等待为题的作文记叙文
3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4奶奶的爱
5军训第五天日记
6家乡的四季
7努力的果实
8日记
9我的爸爸妈妈
10没有大人的世界
11春夏秋冬的对话
12令我难忘的事
13我家的金银花
14自发绿豆芽
15考试
16回家
17战争的愚昧
18快乐是一种幸福
19桥赞
20我的书桌
21冷雨
22等待花开
23我的故乡
24橘子
25姿态的暗香
26玩雪
27寒假见闻
28泰国的海
29温暖的爱
30读《小猫出生在神秘山洞》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