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所带来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30年前,工厂里工人们每天都繁忙地进行一项又一项操作;人们每天早上都会打开自己那家小屋的门,捡起地上的报纸仔细地一页页翻阅;图书馆里,学生们站在有着一排排装着厚重书本的书架旁,寻找着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小孩子们每天都会在没什么车子的路旁嬉笑打闹着,时不时被一只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朵吸引去了目光……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大量的体力活或是简单的操作被机器所替代;人们只要轻轻地摁一下电脑的开机键就可以了解自己所想知道的几乎任何事;街上各种模样的车子多了起来,而小孩子们则是更多地呆在家里,吹着空调用着自己的手机……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那些智能工具,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而生活节奏的变快会导致一个必然的结果——那就是人们常说的“碎片化”。
“碎片化”让我们的生活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碎片化阅读”了。
在过去,人们常常会捧着一本或厚或薄的书看上半天,而现在,人们依然会“捧”着什么看上半天,只不过手上“捧”着的不再是书,而是变成了手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手机上的网站上、或是公众平台阅读文章。这就是“碎片化阅读”。
如今,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趋势。
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么方便的读书方法,何乐而不为?于是,这么读书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
可是碎片化阅读真的全是好处吗?当然不是的。
各种公众平台上的信息很杂乱,甚至可以说是泛滥,让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分辨。
人们开始依赖于手机上的种种,从而渐渐忘记如何去体会、去感受那些存在于生活之中的不起眼的美好之情。
碎片化阅读,我们可以在手机上更快更方便地收集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可是却没法好好地欣赏文字中蕴含的那些优美。
无论是在碎片化阅读上,还是在我们如今“碎片化”的生活上,我都认为,我们在感受它们的方便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生活中所蕴藏着的那些美好。
【篇二:微时代】
随着世界的进步,时代在不断的更替。如今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渐渐模糊了对书籍阅读的认识,家中书架里整齐排列着的满满的书渐渐成了虚有其表的装饰品,而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是子虚乌有的网络。如今,我们对文学的认知渐渐模糊了,不仅仅是在方式上,更是在内容上
人总是喜欢追求新鲜的东西,这是一定的。“物以稀为贵”,现代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的思想、喜好也会随之改变。渐渐地,新科技产品——手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青睐。它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比起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在书房里安静的阅读,人们好像更喜欢在手机、网络上进行阅读。以前,我们读的书籍是四大名著,国外文学,每天晚上看的总是电视上的中央新闻;现在,我们总喜欢在手机上阅读一篇篇短小的“心灵鸡汤”,在微信群转发一个个生活链接,还喜欢在电子书上看一“本本”没有营养的小说。甚至,现在有些人关心的不再是实时新闻了,而是一些娱乐新闻,有名无实的“标题党”的诱惑,腾讯新闻里娱乐圈的八卦等等……甚至有些“标题党”为了博得点击率,不惜断章取义,实际的内容与标题完全不符。他们的宗旨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看他们的文章,在网络的领域上占得一番土地。这样的阅读不仅不完整,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它能让我们开心一时,却完全不存在内在的涵养。
如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上班族”越来越多,大家都忙于工作、学习。每天早上,地铁公交都是早高峰,前胸贴后背的人群里热的喘不过气。在这样的情形下,又有谁有兴致捧一本书在拥挤的地铁里阅读呢?或许,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成因吧!方式的改变是由于时代的变化,但除了“充分”的利用上了我们闲暇的、碎片化的时间,在网络上,我们又能真正学到什么呢?
我们认真地来回想一下当初所认识的文学,是什么样子的?他能让我们学到真真正正的知识,加强我们的精神文化;这是如今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碎片化阅读所遥不可及的。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作品中,每一个文字都是辛苦的,都是他们用心去撰写、斟酌、思考、体会的。在古代,“推敲”一词的来历就充分说明了古代对于文学严谨的态度。而身为阅读者的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尊重创作者,尊重他们热爱文学的态度了呢?又或者说,我们是否尊重阅读的价值了呢?
愿在以后的生活中,人们能学着尊重阅读,珍惜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不要让有名无实的“碎片化阅读”再次占据我们生活的乐趣了!
【篇三:碎片化时代正当时】
全球已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技术引领时代的潮流,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科技了。学校天天被使用着的电子白板,方便了老师与学生,老师再也不必全程将要点与笔记记录在黑板上,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切换幻灯片,重点的部分用手指在电子白板上标出,各种类型的笔型应有尽有。手机,已是如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不少人还是“手机奴”“低头族”。早晨起床需要手机闹钟,骑车要手机扫码,晨读也基本在手机上进行,各类报纸的APP应有尽有,一切最新的消息无需等待早报的送达,打开软件即能获取。科技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带给我们便捷,却也同时束缚了我们。我们依赖于科技,脱离了网络,我们还能好好生活吗?很多人的答案是不能。不用微信QQ不看微博,生活中就好像丢失了些什么,似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显然,并不是。我们无法有深刻的印象,一个头条几天也就过去了,没有人会记得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因为它们本就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与我们自身并没有太大关联。偶然看到的“人生哲理”“心灵鸡汤”一开始会觉得耳目一新收获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消逝便也觉得并没有什么用处。
碎片化阅读好还是纸质阅读好一直是具有争议的热点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所有人还是明白纸质化阅读的益处以及不可代替性。没有人会去否认纸质阅读的文化性以及意义。随着越来越多人重视碎片化阅读,不去静心阅读书籍,许多学者,教育人员呼吁大家阅读纸质书籍,在书中汲取营养与内涵,不被喧嚣快节奏的生活压抑,将自己的内心沉淀下来。
我们完全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背一句名言,看一篇好文,听一首英文歌,翻译一篇古文,这些都是花费很少时间就能完成的,当我们愿意将刷朋友圈的时间来做这些事,生活便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充实心灵,变得更好。
【篇四:碎片化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碎片化阅读已遍布这个社会。人们更多地会去选择阅读电子书,或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静心地看完一本厚厚的书。
碎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
常常在人潮拥挤的地铁、公交车、甚至道路上,都会看到人们低着头,看着手中的手机。大多数人们都利用这这些碎片的时间,获取新闻、资讯、看看新鲜事。这不仅方便,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时间。也避免了人们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中,还要抽出时间来阅读的烦恼。不仅不多花时间,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一些网络产品也确实改变了一些东西。它们让消息传播地更快,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些弊端。
比如,人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自我约束观点,思考的能力正渐渐下降。网络上传播出了一件新闻,伴随着它的还有网友们的评论。于是,就出现了人云亦云的现象。当人们翻看这些评论时,总觉得别人说的很有道理,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同时,也使人对手机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放眼望去,这样的人比比皆是。长期地进行碎片化阅读,使人们更加无法拒绝手机的诱惑。时不时地掏出手机,翻翻看看,即使什么新内容都没有,即使有空闲的时间,人们也不愿意拿起几本书细细阅读。即使人们再怎么无事可做,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手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充实自己。人们仿佛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而手机也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样必需品。
虽然我也经常这样碎片式阅读,但不得不承认,留在我脑子里的东西却几乎没有。而那些耐人寻味的经典著作,却使我受益良多。
【篇五:失向来之烟霞】
自春秋战国时起,璀璨的诸子百家的言论与思想被用以竹简记载直至当今的信息大爆炸,源远流长的文化已不再需要几辆马车来装载亦或是汗牛塞屋般的情景,一个电子产品边可将其囊括。
如此,就有了碎片化阅读灯专有名词来形容这样的繁荣之景。各种文明的思想,诸位先驱伟人的意志于此碰撞交融,被人们所熟知并了解,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能随意的翻阅各类书籍,或者工具书等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生活技能岂不妙哉。
碎片化的阅读有其独特的优势之所在,把零散的片刻用以查阅信息和资料,哪怕仅仅是娱乐来调节心情,都能称的上一种不错的选择。
不断的积累总会达到“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境界,在知识的世界里翱翔难道不应该是快乐的吗。不应该只有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方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
无他,碎片化阅读是这个时代衍生出的产物,也定时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将大量本是发呆,等车的琐碎利用起来,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支持这种状态了。
然而,在茶余饭后带着一种悠闲的态度去欣赏为岁月所沉淀下来的杰作无疑是一种对于其的亵渎以及肆无忌惮,若是一些打发时间的杂志,有趣的小说漫画,倒也未尝不可,可用此心情去看历史名著,当是万万不可为之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样诗意的意境,又怎么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能体悟的呢?
不妨停下手中的其余事情,将所有的心神专注于此,才是对于经典的尊重。无论是在悲欢离合的各种或喜或悲的情况下,它们却总能够抚慰人的心灵,给予鼓舞。
虽“惟觉时之枕席”。可向来之烟霞还是存在的,再过于微小,总还是有的,它们会在不经意间存于我们的言行举止之中,流淌在血液里,生生不息。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当下,人们的一天通常是这样的。
早晨在闹钟清脆而有些恬噪的声音中醒来,收拾好后准备上班。开车的人打开收音机,关注交通广播中的实时路况,坐公交的人或是手机看看新闻,关心一下国家大事,或是插上耳机听听音乐,调整状态开始一天的工作。上班时,也有可能稍稍开个小差,到社交网站上与朋友聊几句。下班后,躺在沙发上逛逛淘宝、看看小说。
平常的一天就又过去了。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如果突然没了手机,没了电脑,没了电视,那他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简直不可想象。
现代人已经习惯了互联网覆盖的世界,如果突然失去了它的存在,那一切将会变得混乱不堪。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读过一本纸质书了?
一颗橄榄,在口中嚼久了,会越嚼越甜,越嚼越香;一粒糖果,入口即化,顷刻绽放而又瞬间消逝的甜。橄榄就像是捧着一本书久久回味,而糖果则像是碎片化阅读在闲暇之余带来的清甜。
选个日子,在靠窗的桌边坐下,让初春响午的阳光有意无意地大片洒落满室,那些窗棂栏板几案笔砚浴在光蔼中,一时全成了画中景象,再有红蕊细枝点缀几处,泡上一杯淡茶,屋里更是清香四溢。指尖在书皮上摩挲,喝口茶,仿佛喝下了智慧的凝晶,手指翻满是幽香的纸张,眯眼看纸上优雅的文字。
越来越入迷,越来越沉溺。
办完手头的工作,空闲之余掏出手机,屏幕亮起,与外面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融为一体,光亮中无数新鲜资讯也都展示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看几条新闻,看几页小说,或是读一篇“心灵鸡汤”,随即合上手机,淹没于人潮人海之中。如此反复无数次。
每一次都宛若吸入一口新鲜空气,在不间歇的车水马龙中喘一口气。
你喜欢橄榄,还是糖果?
我喜欢嚼橄榄,再辅以糖果。阅读多多益善,能陶冶情操,培养内涵,但传统的阅读方式必须付出更多时间,相比起来,碎片化的阅读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点。
什么是碎片化的阅读?
碎片化阅读就像树上茂密的树叶,伸向更远的天边,沐浴更多的雨露阳光。在快节奏的现代,尽管人们把时间规划的越来越紧凑,但还是有无数碎片时间消无声息地溜走了。而碎片化阅读正是利用了这部分时间,减少了许多资源浪费。它可以说是追求效率的阅读方式,体现出人的浮躁,一不留神就像囫囵吞枣般将所有内涵都掏空,只剩下一副皮囊。但它也不是百无一用,至少在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上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一味否定是顽固,一味接受是愚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碎片化时代,把握着传统与革新,让人乐此不疲。
【篇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它的本意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的碎片化时代中,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购物,碎片化生活……层出不穷的新词汇昭示了碎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它的冲击下,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碎片化阅读是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越来越多的人推崇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认为他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便捷。想要了解任何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只需要打开互联网就可以轻松获得,而且有了手机还可以在利用每天的各种琐碎时间来充实自己就如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样努力学习。同样的还有碎片化阅读,人们再也不需要端坐在电脑前挑选物品,二十在饭后休息时,排队等待时,任何的闲暇时间都可以让你的购物需求被满足。
这样看来,碎片化似乎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增益,但这就是全部吗?
不知不觉中,“五分钟掌握写作技巧”,“十分钟读完一本书”……所谓的”干货“渐渐在我们的视野中频繁出现。似乎每个人看到这些东西都忍不住点开来”汲取知识“,可我想到曾经在互联网相关的报道上看到过的一句话”互联网的危险之处,在于知识过于丰富,人们便误以为,再也不需要把它们整合,直接拿过来用。“只学到皮毛却又想快速成功,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渐渐失去耐心。而且还有一直接的弊端:“眼中了了,心下匆匆”,这些文本大多是非连续性的,根本无法帮助我们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可怕的是,身处自媒体时代的许多人,甚至为了吸引眼球只道出了事情浮华的表面,但背后真正的原因却被抛之脑后。就像前不久爆火的某省中考状元“吴思齐”,她的照片在被报纸刊登后,有人发现那是一张她与男孩牵手的截图,人们一时哗然,“早恋使人进步”等言论都不乏有之,但后来经过澄清发现那只不过是毕业照必有的流程罢了。
回过头来想想,你所读到的干货真的对你大有助益吗?你在冲动下买到的东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吗?
或许现在是时候来管理一下我们的碎片化生活了。其实我认为他的形成不止在于快速发展的外界带来的影响,更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迷茫”。碎片化遮蔽了我们审视自己的双眼,一直被动的在接受却又不去主动的整合,这是造成混乱的原因。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点头同意他人的观点很简单,但更重要的是去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在古代的哲学世界里,哲人们的活动场所就在蓝天之下:赫拉克利特在破庙旁,苏格拉底在街头,亚里士多德在森林中……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一遍遍的拷问自己的灵魂,最终得出了智慧的答案。竖立自己的目标,找准时机,伺机而动,这是我们在碎片化时代中自处的最佳方式。更重要的是,拨开层层阻碍视线的迷雾,寻找最深处真实的自己。
【篇八:浅谈碎片化】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可以说不得不是电脑和互联网。冯。诺依曼发明的电脑,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不像前两次工业革命只有少数国家一跃主导世界,信息时代惠及的是地球上的全人类。一根根海底光缆,拉近了大洲与大洲之间的距离;一座座交换机站,拉近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距离;一台台电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步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人戏称智能手机的发明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确,寻呼机乃至手机的出现,更是史无前例的将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展,过程简化。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你只需打开手机,就可以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发送实时消息乃至面对面聊天,亦或是利用排队,坐车的那几分钟几十分钟的时间来了解天下大事。
相对于以往你坐下来花上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多来读一份报纸,一本书,使用手机平板几分钟内迅速的阅览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有些人认为,碎片化阅读的质量低劣,效果差强人意,因而本人强烈抵制,甚至呼吁大家一起回归传统的阅读方式。就我看来,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大潮下,碎片化的阅读无可厚非,乃至可以说是我们“进化”出的一种能力。
纵览全球各大都市,不止上海,东京、纽约、伦敦,哪里的白领不是“低头族”?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都在争分夺秒,抓紧时间汲取一切有用抑或无用的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代。不跟上时代潮流的人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相比于传统的“块状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日常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哪些看似用不到的碎片时间。比如,中午在食堂排队打饭,原本无事可干的你有了手机以后便可以使用手机浏览网上的奇闻异事,一上午学习工作的疲倦一扫而光。除了排队,等车坐车时候碎片时间的利用方式也从原本盯着外面发呆升级到获取各种信息。
同样的例子也适用于我们的社交生活。信息时代,在微信、QQ等一众即时聊天软件的帮助下,本来必须见面才能说明的事项,如今只需要抽个十几秒的空闲在手机上打几个字就可快速阐述和回复。这样的空闲可以说现代人是最不缺的。碎片化生活的优势由此一目了然。
现代人的“多任务”能力已然是炉火纯青,可以一边用手机回复别人的消息,一边浏览新闻,一边排队。如此利用碎片时间相比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简直一天一地。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类似的人类潜能将被更多的发掘和利用。当下的碎片化生活只是这样的第一步。
【篇九:碎片化阅读正在令你变得越来越愚蠢】
碎片化阅读一定程度下满足了我们多元化摄取资讯的需求,但无论如何,碎片化阅读的环境绝对是弊大于利。
在一次坐轻轨回家的路上,我打开了随包携带却不怎么看的书。突然,我发现自己的大脑像转不动了似的,注意力也涣散得可怕。我相信不止是我,很多人也会有相同的经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的答案是:手机和互联网,更确切点来说是多元媒体们所提供的“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弊端。
第一,碎片化阅读会形成阅读惰性,令我们不愿再在读书时主动学习和理解。以我自己为例,以前的我都能认真品味每一本书,而现在看任何文章都是迅速下滑,一目十行;文章看了三分之一就以为自己完全理解了,标题不够“震惊”的都懒得点。这表明了碎片化阅读会刺激阈值的提升,自以为理解就草草了事地翻过了。
第二,非系统性的知识会损害你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最近“……能彻底治疗癌症”“想要成功,先……”等鸡汤或公众号在手机上不绝于眼,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会如获珍宝似的一条条转发给亲人子女看,告诫他们小心这个,不要那个。
但实质上,这些肤浅的,矛盾的观念只会令你不断地在原地打转又或是陷入偏激,变得愚蠢!
第三,我们会产生一种获得了知识的错觉,因而对自己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和自我麻痹。我们由于手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特别容易涣散,已经无时不刻不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
用心里咨询师风墟的一句话做结尾“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在裸泳的傻瓜”,意思是人最可怕的就是无意识之中逐渐被环境所改变。
碎片化阅读正在令你变得越来越愚蠢,所以我们要理智地看待碎片化所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言论忽悠,不要为了偷懒而自欺欺人。
做好自己,正确利用碎片化所带来的优势,去阅读。
【篇十: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听爸爸妈妈说曾经要查资料都要去图书馆翻阅书本,而我们现在只要上网查百度并打入关键词点进网页就可以查到你想要的资料了。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了。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第一次上信息课,当时我对电脑是一窍不通。甚至不知道电脑怎样开机,怎样打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打一篇古诗,我手放在键盘上半天都没有动,被人十分钟能打完的东西我要打半个小时,所以作业也比人家晚交许多时间,这都源于我打字太慢了。上了几节课之后,我终于受不了节节课别人完成本课任务后玩游戏,而我赶作业的节奏了,所以我决定开始练习打字。
回到家,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打开家里的电脑,开了个word文档练习打字,首先我先把这学期所有的古诗抄了一遍,这样既能提高打字速度,又能更加牢记古诗,接着,我就把今天学到的英文字母抄一遍,也是为了和前面一样的目的。渐渐的,我的打字速度比以前快了,虽谈不上很快,但至少能跟上上课老师的节奏了,可以按时的完成作业,有多余的时间玩游戏了。从现在我看来会觉得那时候打字慢的可笑,但正是因为当时的信息课,那几个月的打字练习是我现在做小报和PPT那么快,方便。到了四年级,我们语文课开始需要查找一些作家的简介,我们有用上了三年级我们信息课的内容——查找信息。就是查百度。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在网上查资料都算碎片化阅读,可能会有人问什么是碎片化阅读?简单来说,碎片化阅读就是你在网上阅读百度百科等给你提供的资料,其实这些材料提供给你的时候已经是筛选过的,当那个上传材料的人上传这部分材料的时候,他就已经把自己认为不重要的部分在自己准备的材料里删掉了,甚至有可能根本没摘录到自己做的材料里,给你看到的都是“精华部分”,但这些材料在他们看来并没有很大用处,但对我们来说就并非无用了。
所以,碎片化的生活也是又好又不好的,好在上网查找可以帮我们节省很多时间,不好又不好在查到的资料不全面,当然,学电脑也是我们必备的技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