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所击者服的作文

【篇一:项羽之死读后感】

项羽,楚国下相人,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他一生好战,“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但是在公元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项羽破釜沉舟,尽灭秦军精锐,用兵如神,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他胆气过人,勇武过人。他乌江边自刎,讲究名誉与气节,宁死不屈。他重情重义,非常爱自己亲人和战马。但是他非常自负自满,他从不听取别人意见。他也十分暴烈,有人触怒他,他遍杀死别人。

对于项王之死,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杜牧在题乌江亭中,一句“包羞忍耻是男儿”,认为,男儿应该,能屈能伸,包羞忍辱,而项羽却无法做到。而李清照在《咏项羽》中,认为做人必须有尊严,节气,生做人杰,死为鬼雄。而他是非常欣赏项羽的。

我认为,项羽自刎,是值得的。保住了自己的名气,名节。并被后人赞扬他的勇气,胆量。而假如他渡江走了,没死,就算他东山再去,也没有了以前的威严。也许还会苟且偷生的活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壮烈的死去。

但是,项羽,不会做个好皇帝,他只能做英雄。他拒绝逃命的快船。拒绝同情与宽容,拒绝拥有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世俗中的权谋与机变,在死神面,他不屑刘邦的违背信义,面对昔日部下和惊恐的追杀者,他从容淡定。而他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导致他不能做好的君王。

项羽,有优点也有缺点,既赞扬他的勇气,又批判他的自负。他是历史中的英雄,当年的败者赢得了人们心中的敬畏,而当年的赢家却随风湮没在时间的流逝中!

【篇二:什么是行者的基因】

“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圣贤的回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先民的实践。“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理想情怀的回声。

所谓行者重在一个“行”字,心向往之,身体力行,从一而终。所谓基因,就是中华儿女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魂。

二十年前,一位年轻人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出发,背起行囊只身前往北京,这位年轻人叫雷军。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了对理想的忠诚实践,来到了这里,证明我们生命的价值。我们都应在内心为自己鼓掌,对自己的勇毅投以敬畏并祝福。

我不由得想起了这座城市的口号,“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我想起了这个国家的忧患意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便是行者的基因。

回望千年,历史早已给行者清晰的注解,一生只写一本书的司马迁;一生只走一条路的玄奘法师;一生尝草采草的草民李时珍;汨罗江畔屈原不屈的灵魂;长江岸边诗仙傲岸的风帆。行者的英姿风流千古。

与此相反,那些彷徨者,该是多么让人叹惋。渭水直钩姜子牙,碧水浩渺,终究等到发尽白啊。寒江独钓蓑笠翁,人鸟绝灭,可曾获得一尾青睐呢?“陋室空堂,曾经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何尝不是曹雪芹的哀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除了英雄惜英雄的时空勾连,又何尝不是项王个人悲剧的写实,“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无奈啊,乌江也听罢了项王的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呀!

有实用主义者的不屑,“千年的英雄与我何干”,有成功学信徒的窃喜“我知道成功的又一法门”,而就在我们身旁,就有这些被我们称为“学霸”、“学神”的人,放下“985”、“211”的名校光环,挣脱世俗利益考量的羁绊,从容面对从头再来的痛苦,呼应着内心最恳切的呼唤。“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我想起了厦门大学贴吧的一首长诗“真正的梦想,死亡又怎可将它阻挡?”“究竟是人言可畏还是你的梦想柔弱的不值一提?”

我们都有行者的基因,让行者的基因去表达,让行者的印记撑起我们的精气神,让我们在千年的史册上划定行者的坐标,让我们从今天出发,向着无愧于心的方向!

古来贤者皆寂寞,唯有“行者”留其名。

热门推荐
1多变的妈妈
2人人讲诚信世界更美好
3难忘的爱心义卖活动
4最后一次春游
5节约用水作文700字
6往事难追
7明媚的角落
8想起那件事我就遗憾
9再见盛夏
10难忘的运动会
11生命因爱而感动
12红场游记
13美丽的迪荡湖
14我的好老师
15“多嘴熊”
16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17捉鸡记
18这个夏天,我们即将离开
19对着干游戏
20我为自己点个赞
21春游方特
22从来没有这样
23我是一阵风
24我的生日
25读论语有感
26我妈妈的一件蠢事
27难忘的桂林之旅暑假作文
28撒谎的滋味
29珍贵的礼物
30游峨眉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