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饽饽的作文

【篇一:过年的饽饽】

说起过年,大家都会满怀期待,有的期待过年的年夜饭,有的期待从异地他乡回来的儿时朋友,不同的地方习俗不同,我们这里到了腊月二十六后就开始做饽饽,打扫家里的卫生,赶最后一次大集,购购年货,便开始过年了,当然这其中也有我期待的“大饽饽”。

说起大饽饽,在古代多用于祭祀,在了解大饽饽时了解到老舍曾在《牛天赐传》十七中写道:“自从你妈死的那年,我没有吃过一块大饽饽,什么年月。”现在节庆、结婚、小孩百岁、盖屋顶、渔民祭海也会用大饽饽。

然而,在过年时候做的大饽饽也最为特殊,那就是自己亲手做的大饽饽。

在小时候,快过年的时候,会去姥姥家,在这时也就赶上了姥姥做过年的饽饽,那时候会把面和好,并拿几个枣,年幼的我会在旁边剪两个枣,慢条斯理的,家人会把形状做好后在中间上面嵌几个枣,顽皮的我有时会偷放一个,或自己拿一块面想做一个燕子,却做成了长条夹枣的饽饽,蒸完后第一个吃的就是它。

做完后的大饽饽会普遍有一个现象,就会裂一个口子,当时天真的我还会问姥姥:“姥姥,你的这一锅饽饽做坏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只有做得好的才会裂一个口子,这是笑了,预示着来年吉祥如意,一咬香香的、软软的、甜甜的、像是面食界中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不仅外表好看,还散发着令人不可抵抗的香气。

除夕夜,在姥姥家,姥姥会把几个饽饽供财神,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姥姥会在窗户外放几个元宝勃勃,预示来年招财进宝。

在过年时做的大饽饽,更多的是陪伴,正是因为做,才促进了与亲人之间的陪伴,多的也是一份热闹,不但是因为味道,更是其中所包含的无法用语言所描述的陪伴和亲情。

【篇二:家乡的特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小吃。南京的板鸭,梧州的龟苓膏,长沙的臭豆腐,兰州的牛肉面……而我的家乡-玉林寒山小吃可多了,卷馅粉,粽子,咸糕……各种饽饽,应有尽有。

今天啊,我要介绍的是咸糕,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它的味道还是可以的。

记得有一次“寒山诞”,各家各户都包起了饽饽。一大早起床,我就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儿,害得我直流口水。不知怎的,我就“飘”到了火灶的旁边,果然看到奶奶正在蒸咸糕。

只见奶奶在盘底抹上一层油,这是防止蒸好后会黏在盘底;然后往盘子浇了薄薄的一层发酵好的面粉水。别小看了这个环节,可马虎不得。如果这要是浇厚了,那会影响到口感,可就不好吃了,要是薄了,嗯嗯,不仅口感不好,还容易破,影响卖相。这个环节做好了以后,把一些半熟的猪肉、葱花、花生往上一洒,雏形就已经完成了。不过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馅,只要你觉得好吃,都可以,就是龙肉都行,哈哈。

往锅底倒入一些水,把盘子往锅里一放,把盖子盖上,等待几分钟,在等待的期间,我直盯着锅盖发呆,恨不得能洞穿里面的一切。漫长的等待结束了,在揭开锅盖的一瞬间,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神也终于回了过来。奶奶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把盘子捧过来,我也小心翼翼地看着,生怕一烫,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奶奶用刀子把“大陆”分成一片儿一片儿的,好漂亮。等待片刻后,哇!终于可以大开吃戒了。我一下子就吃掉了一整盘呢!

怎么样?是不是也很有食欲呢?记住,“寒山诞”过来,包你吃撑肚皮。

【篇三:最美的记忆】

夕阳西下,明月初生,一座农家小院里,三两个孩子正在嬉戏,一个个乐呵呵的,落日的余晖映照在他们的脸上,泛出点点红光。一双灵巧的手儿正在舞蹈着,像精灵一样;它又似一个魔术师,一块块面团在母亲手中幻化成一个个“孩时”的饽饽。

这——或许是孩童时代最美的记忆了……

“饽饽”是我们老家的叫法,学名就是馒头,不过我更喜欢叫它“饽饽”。之所以喜欢这样叫,是因为它很可爱,就像刚落地的孩子一样,白白的,嫩嫩的,朝气蓬勃的,给人一种新生的希望。

“呼哒呼哒……”那是我正在帮母亲烧火蒸馒头的声音,不一会,我估计它差不多熟了,就兴高采烈地把母亲叫来,母亲一看,也觉得差不多了:“揭锅吧!”于是,一个个可爱的饽饽在母亲那双布满皱纹又不失温暖的手里被拿出来放在了箅子上。

这时就看到饽饽像列队的士兵一样,整齐的排列在箅子上,白净、饱满、圆润,就像一个个刚刚长大的孩子,开开心心的,白嫩的脸上布满了欢欣的笑容。它们散发着自己所特有的香气,没准还能散播到十里之外呢!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十里飘香吧。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得,只是因为喜欢。长大后,却发现,那一个个的饽饽后,是一束束金黄的麦穗,是父亲耕作时的汗水,还有母亲那双布满酸辛的手……

如今,在学校吃着这买来的“馒头”,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莫名的惆怅,这或许是一种缺失,亦或是一种怀念……

或许,人就是这样,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才知道那一点一滴中所蕴含的爱,蕴含的情……那是一种最真挚、最亲切的东西,就像那滴滴的雨露,慢慢地滋润着它要守护的那棵小草。

人世间有一种最美的东西,它叫做爱。它最美,也最不易被发现,不像太阳那样热烈,也不如水般那样沉静。正如母亲手中诞生的饽饽,缓缓地滋润着你的心田、你的舌尖,你的心田会感到温暖而不火热,你的舌尖上会流淌着一股浓郁香醇的高汤,它需要你慢慢地用心去体会,用舌尖去品尝。

人,因为记忆而对人生有了一种怀恋、一种新的向往,对我来说,那一个个白嫩的饽饽,就是一湾小船,载着母亲的爱,在我的心海里缓缓地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篇四:家乡的年饽饽】

过年,算是乡下最热闹的节日,在我的家乡,除了大年三十儿吃饺子以外,还有一大习俗——送年饽饽。

大年初一早上,我还睡意朦胧呢,外祖母便在外屋丁丁当当忙活着什么。待我起来推开房门,眼前顿时雾气弥漫,湿漉漉的空气中散发着饽饽淡淡的沁人心脾的甜香味道。

我吸了吸嘴边的口水,也顾不上洗手就伸出脏兮兮的小黑手去抓刚出锅的饽饽,眼看就要到手了,却冷不丁的被打了一下手,慌忙的缩回手,擦了擦快要流到嘴里的清鼻涕,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在锅边转悠。

水汽渐渐散去,这才看到饽饽的“庐山真面目”:一个个又白又胖的面娃娃稳“坐”锅中,月盘大,开口皮儿,头上还顶几颗大红枣,光滑饱满,甚是诱人。

外祖母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额头:“你这个小馋猫呀,要乖乖的,可不能胡吃,要等我回来才能吃哦。”边说着边把还在散发着蜂蜜般的香味的饽饽趁热放进篮子里,挨家挨户的分去了。

望着外祖母渐渐远去的身影,很不情愿的爬上炕,嘴里吃着饺子,心里百思不得其解:自家难得蒸一次白面饽饽,为何要送给别人呢?

正纳闷着,家里也陆陆续续的来人送饽饽,我一见有人来了,便从炕头蹦下来,嘴里含着热乎乎的饺子含糊不清的喊着:“大叔大婶新年好!”“啊哟,闺女,新年好,新年好!”大婶边笑得合不拢嘴,边把饽饽放在锅边,从布兜里掏出一把零零碎碎的票子,拣最大的一张塞到我手里,便又跨着篮子到别家去了。

等外祖母拎着个空篮子回来时,锅边上的饽饽已经堆成一座小山了。我高兴的把攥在手里的票子伸给外祖母看,欢喜的告诉她是邻居家张大婶给的。没想到外祖母把脸一拉:“邻居婶子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最近更是吃着紧,怎么能要她的钱呢?怎么这么不懂事!”说着,外祖母便端着两个饽饽去送给张大婶。

吃午饭了,外祖母把大家伙儿送的饽饽全端上炕,我拣着又大又白的饽饽掰,外祖母却在一旁咬又小又黑的,竟也吃的津津有味。

我试探性的掰了一块黑皮饽饽,小心翼翼的咬了一点,同样很甜,很香。

长大后,才知道年年过春节送饽饽,也是为他人送上一份祝福。吃到乡亲们送的饽饽的人家年年丰衣足食,岁岁团圆平安。

所以,虽然家境不富裕的只能黑面蒸饽饽,但他们依然怀着美好的祝福,将他们最真挚的心连同饽饽一同送给乡亲,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把同样的美好回赠给他们。

自从外祖母搬走以后,便再也没回去过。今年春节,在超市里偶然看橱窗里的饽饽,心中不禁一颤:在那火红火红的鞭炮炸翻天的日子里,在那家家都洋溢着新年喜气的日子里,家乡人跨着篮子三五成群的走街串户送饽饽,乐呵呵的掏出票子塞给小孩子……身边似乎又飘满了年饽饽那甜美诱人的香味——那别处所不及的醇香。

是呀,还有什么能比这家乡的年饽饽还香呢?

【篇五: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篇一: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最注重的就是“孝”和“礼”,只有先学会孝顺,才能学会做人,只有学会礼貌,才会让人尊重。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没有礼貌,如果没有礼貌就会显得十分没有教养。都说百顺孝为先,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当然就是离不开“孝”和“礼”了。

孝是一种美德,从古代开始便是开始。孔融让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融从小便知道尊敬长辈,尊老爱幼,拿到什么好东西都是让长辈先挑,自己拿最后的,是一位有道德意识的名人。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不但有礼,还孝顺。人不管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所以我们要懂得孝顺。我们无论到了怎样的境界都需要礼貌待人,所以我们还要懂得礼。

孝顺不需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做一个有礼貌又有孝顺的人。我们家便是这样,我没有做到过大到惊人的事情,但是我却做到过许多温馨的小事。妈妈累了的时候我便给她端一盆洗脚水,爸爸渴了的时候我便泡一杯茶给他喝,妈妈干家务时帮她做等一些小事,这些都是我们中华名族的孝。

既然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更不能缺少的便是礼了。礼貌是我们在当今社会最必要的条件,要想看一个人的教养,首先要看的便是礼貌。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公司招聘,这个公司条件很好,有很多优秀的人来应聘结果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有一个女大学生,她来应聘,没有过职场经验但是却被录用了,原因就是她将老板故意仍在办公室中一张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于是老板便把她录取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人一定要有礼的原因。

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规范的作用,当别人一提到中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的礼仪。从古至今,中国孕育了无数的礼仪,每一条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礼仪在古人的眼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在的社会才会如此有素质。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见到亲戚朋友应该怎样问好,见到邻居也要打声招呼表示礼貌,这就是中国“礼”的力量。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就像“孝”和“礼”一样,教育着每一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弘扬起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

【篇二: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应该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做人正直,节俭持家,戒骄戒躁,热爱祖国。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给我讲爱国的故事,让我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学习,将来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父母教育我为人要正直,说到就要做到。我借了别人一本书,爸爸妈妈就要我记好还书的时间,要求我准时还书,兑现自己的诺言。有一次,我送给同学一个玩具,但我又后悔了,我非常喜欢那个玩具,想要回来。爸爸知道后,立刻阻止了我,说:“你把东西送给别人了,你就要说到做到,东西就不能再要回来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节俭,从不浪费。吃饭的时候他们要求把饭吃完,每次做的饭菜我们都能吃光。他们还要我养成出房间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不该开的灯和电源不要开。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时候,他们要我把水调的小一些。

父母从小就教我为人谦虚,不要因为一时成功而骄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时,他们都会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试考得不错,在学校到处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绩给他们看。我本以为他们会表扬我,谁知他们不仅没表扬我,反而把我批评了一顿。从此我再也不骄傲了,养成了谦虚的良好行为。

家风家训在点点滴滴中塑造我们的人格,从而带动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风家训影响下,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逐步提高。

【篇三: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家和万事兴,是我们家的家风。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个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万事兴”是事业、家庭、生活等样样美好。可以说,“万事兴”是建立在“家和”基础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做年夜饭。吃着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来做年糕和饽饽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工作都越来越顺利。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简单了,我不一会儿就做了好几个。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做饽饽了。饽饽分为“大元宝”和大枣饽饽两种。其实,饽饽就是馒头,只不过奶奶家都叫饽饽而已。“大元宝”就是做的像元宝的饽饽。把面揉成圆柱体,再把两边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了!“大元宝”当然是祝福我们新的一年发大财喽!还有,在元宝饽饽做完后,一定不要忘记插枣喔!插枣时,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问奶奶这是为什么,奶奶告诉我,这样可以生个“双眼皮”,双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宝”,我和奶奶就开始做大枣饽饽了。大枣饽饽上插着许多枣,一色的红,可漂亮了!或许就是祝我们来年红红火火吧!

做完饽饽后,就可以包饺子了。爸爸擀皮,我和妈妈包。奶奶就没活儿干了,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我们包饺子,我们包得更卖力了。一个个雪白的饺子服服帖帖地排着队,等待着跳进锅里好好地洗一个热水澡呢!

当最后一道菜上桌后,年夜饭就开始了。和家人一起,吃着饺子,看着春晚。窗外,天空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这是多么幸福啊!

家和万事兴,是多么普通而又与众不同的家风啊,因为它饱含着我们对家人的祝福和对祖国的希望!

【篇四: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说到家风家训,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因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基本风气,是这个家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范后代的规矩。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我们家的家风是百善孝为先,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回报他们么?一个人,不顾怎么样,都不能没有孝心,如果他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管不顾了,那还怎么指望他报效祖国,还怎么指望他对社会有帮助?饭桌上,一定要等长辈懂了筷子才可以开始吃,平日里,要尊敬长辈,见到长辈要问好。孝顺,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因为家风,所以使我学会了感恩父母。

家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不能说谎,要以诚待人,可因为有一次,我犯了错误,因为害怕,向妈妈撒了一个谎,妈妈知道真相后,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事后,妈妈又准备了一大篇话,滔滔不绝的跟我讲诚信。自从那件事之后,我就再也没向妈妈撒过谎,不是因为我怕揍,也不是以为我嫌妈妈唠叨,是因为我知道,妈妈那是为了我好,诚信,就是我们家的家训。以为家训,所以使我懂得了诚实待人。

家风家训,伴随着我们从懵懵懂懂的孩子成长为现在健壮懂事的青年,接下来,家风家训还会伴随在我们未来的人生路上,青年,壮年,直到我们年老体衰,它还会伴随在我们身旁。习近平主席曾在春节团拜会上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我们就是要这样做,才能让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

【篇五: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应该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做人正直,节俭持家,戒骄戒躁,热爱祖国。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给我讲爱国的故事,让我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学习,将来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父母教育我为人要正直,说到就要做到。我借了别人一本书,爸爸妈妈就要我记好还书的时间,要求我准时还书,兑现自己的诺言。有一次,我送给同学一个玩具,但我又后悔了,我非常喜欢那个玩具,想要回来。爸爸知道后,立刻阻止了我,说:“你把东西送给别人了,你就要说到做到,东西就不能再要回来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节俭,从不浪费。吃饭的时候他们要求把饭吃完,每次做的饭菜我们都能吃光。他们还要我养成出房间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不该开的灯和电源不要开。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时候,他们要我把水调的小一些。

父母从小就教我为人谦虚,不要因为一时成功而骄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时,他们都会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试考得不错,在学校到处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绩给他们看。我本以为他们会表扬我,谁知他们不仅没表扬我,反而把我批评了一顿。从此我再也不骄傲了,养成了谦虚的良好行为。

家风家训在点点滴滴中塑造我们的人格,从而带动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风家训影响下,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逐步提高。

【篇六:第一次做花饽饽】

我以前经常看姥姥做花饽饽,也特别想跟姥姥学习。有一次我们班组织去学做花饽饽,我终于完成了我的梦想。

我们一来到做花饽饽的地方时,发酵好的面已经在等着我们了,我们换上小围裙,洗干净手,做好了准备。看着教我们做花饽饽的阿姨给我们做示范。

接着就该我们自己做花饽饽了。我们一个个拿着自己的面团,要做出自己喜欢的不同形状的花饽饽。我准备做小面猪。先要把面揉成圆形,可淘气的面团却把我的手弄得粘乎乎的。我用力地揉,多揉一会儿,手上的面也变得不粘了。我先做成小猪的身体,然后再把红豆当成小猪的眼睛,最后用粉色的面做小猪的耳朵和鼻子,就这样一只小面猪就做好了。

我自己做成的小面猪!我好开心。小伙伴们看见了,也学着我做小面猪。后来,我们还做了小蝴蝶,小猫等等,好多形状。做完了形状,阿姨把我们的花饽饽放进烤箱,我们等了一个小时,香喷喷的花饽饽就烤好了。

看着我们做的花饽饽,我心里想: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热门推荐
1做不倒翁
2保护自然
3优秀寒假的作文
4飞跃苍茫是我心
5国庆趣事作文
6日子里的诗意
7照片里的故事
8未来的房屋
9奋斗实现理想
10胜者如泥
11我和手机
12沉醉在书的世界
13观虹
14分别时,我想说声谢谢
15蓝墙的启示
16未来的城市
17那些读书人
18善良的果实
19冲锋
20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21儿时游戏种类的变化
22星空下的遐想
23冬天的雪
24春暖花开
25西瓜的故事
26父与子
27我家的仙人球
28我的乐园
29学农生活
30为我竖起大拇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