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智的作文

【篇一:中国人的生气】

龙应台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无奈,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更有某某文人曾私下悲叹:中国人奴性已深。而不生气,则显然是奴性已深的表现?

说中国人不生气,不可否认是有道理的。现如今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社会,却往往“懒于”或“惧于”借助司法渠道索得自身本应获得的权益。我外公退休前是东北某校的教授,就曾被某地产奸商用些卑劣手段非法侵占一处房产,而他虽心中不甘,几番说要将奸商高上法庭,但最终却只私下和解,息事宁人。外公有人生信条,其一便是“吃亏是福”。一教授尚且如此,况普通的中国民众乎?回溯中华几千年悠悠历史,中国人一直期待的不是如《权利法案》般限制君权的民主条约,而是期待有明君治世。被奴役了,只希望被奴役得更好一点,碰到明智些的奴隶主便高兴,其间虽有时间、地域、文化等诸多限制因素,我们却不可否认,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是有奴性的。

然而,中国人不生气,本身又无可厚非,自汉朝董仲舒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人渐渐少了法家的锋芒,减了墨家的严谨,多了儒家的仁义礼智。儒学所推崇的“仁”与“礼”,千百年来平了中国人战国春秋、三国纷争的气焰,余下了“和气生财”“吃亏是福”的信条。中国人的不生气,归根结底是文化扎根处的一团和气。中国人的所谓“奴性”,其实也只是所有曾在奴役制度下生存过的民族所共有的忍耐,与文化和气相结合的产物。

但这又绝不意味着我们中国人如今就可以一直保持“不生气”的状态,时代在改变,文化要不断适应时代。在西方国家不合理的“反倾销”模式下,和气生财的中国人也应该生气。在日本非正义的领土挑衅之下,再和平稳重的中国人也必须生气。中国人不生气,但不生气应有限度。中国人不生气,但中国人须成一头善良的雄狮。“仁”与“礼”的儒家文化必须继承,坚决、果断的现代精神也理应融入!做一个必要时坚决生气的中国人!

【篇二:站在汉字上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站在汉字上诞生的。从那些被烤出水滴的竹片到后来素白如雪的宣张;从那些难以辨认的象形到后业奔放如歌的狂草,一刀、一笔、一砚,及至一缕墨香,我们脚踩着以汉字为基的玉墀,一步步走至如今。

然而,在数据爆炸信息超荷的今天,太多太多以汉字为根本的文化却被我们闲置一旁。当夜深人静,我在灯光下默诵“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心中却并不宁静,因为没有人懂;当旭日东升红遍神州时,我想起“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壮丽,却并不说出口,因为没有人听。诗词曲赋中的妙语无人玩索,圣贤经义中的道理没人揣摩,我们一味向前探索探索,民族文化的根本却忘了太多太多。

幸而,我们已经开始展开行动。越来越多的与中华古典文化相关的节目呼吁着所有人:回归文化,回归汉字,我们是站在汉字上诞生的民族。

曾经我并不了解文字有多重要,直到《我的最后一课》我才明白,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支柱,是她脊梁!当年坐拥十二金人的秦始皇不会想到,真正使他为后人批判的并不是他的苛政,而是他在土坑中留下的一具具白骨与火焰里的一堆堆竹简余烬。他坑杀的不止是生命,还有秦朝从历史中继承的百家大道,他焚尽的不光是竹简,还有一个民族赖以发展的文明。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却一而再而三地重蹈覆辙。文化大革命,无数人死去,无数写满汉字的书本死去,无数用汉字盛载着的文化死去;信息革命,电子产品开始充斥身周,提笔忘字竟成普遍现象。对此,我们却不以为意,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去文化乃去民族之本,忘汉字乃忘中华之根!我们是站在汉文字上的民族,却忘了血液中流淌的是“兼爱非攻”的血,忘了灵魂中烙印的是“仁义礼智”的真诚!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不是一个人学识,而是一个人的修养;检验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数典不能忘祖,不忘汉文化,从牢记汉字开始,从熟习国学开始,从关注文化开始。

我相信再不久,“月涌大江流”的美会被有心人在夜中玩赏。

我相信再不久,“一唱雄鸡天下白”的风光会有人仔细品尝。

因为我们是站在汉文字上的民族,业因我们已步上寻回汉字的旅途。

热门推荐
1最美不过遇见你
2家务作文
3高高的定州塔
4距离你最近的远方
5同学生气了
6我的学校
7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8夏天的味道
9邻居家的大妈
10我,漫步校园中
11公园的湖水
12给予是快乐的
13我与书法
14我的梦想
15小山村的大过年
16我愿做个追随者
17蘑菇“之旅”
18大学生竞选班长演讲稿
19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20开在心中的花
21读书的魅力
22又是菊花飘香时
23穿越未来
24那次考试
25身边的榜样
26棉花糖
27家书
28日光灯下的等待
29秋·月·情
30那事想起来就后悔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