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门楣的作文

【篇一:门内门外】

记忆中最初的门是外婆家的那扇门,黑瓦木梁白灰映衬下,一扇古朴的大门。夜晚,门楣上亮起一盏灯,投下一片暖黄的光。有时因玩过了头回家很晚,越近大门,我的心里越忐忑。妈妈立在那暖暖的灯光下,带着几分欣喜、几分责备,说道:“下次回家可别太晚啦!”

现在我总能早早到家,记忆中门的印象也渐渐淡去了。

直到那天,已过了晚上九点半,妈妈却还没回来。此刻的我竟莫名地着急起来。本打算再多看几页书,却总坐立不安,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圈,仍然缓解不了内心的焦虑。

十五分钟过去了,种种不祥的设想涌上心头,我决定到门口去等。出了门再拐弯,看到车辆来往的马路,我的心情有几分平静了。

等了一会儿,外面有点冷,我不得不又回到家中。屋内安静得出奇,我的耳朵捕捉着外边的声音,无论是由远而近,接着又由近而远的车声,回家人的谈话声,大门被风吹得微微开合的声音……可是却没有妈妈的声音,我越来越心焦。

又过了好久,大门口终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妈妈掏钥匙的声音,我快步奔向门口……

原来门外的心情固然是焦急,门内的心情却也不轻松,有迟疑,有不安,有牵挂……

【篇二:我身边的民俗——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四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成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既有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他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这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从公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被景,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对联贴于门上。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中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作,做成各种图案的,团友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篇三:美无处不在】

美丽,无处不在。美丽是泰山的雄伟壮观,美丽是溪流的秀丽潺潺,美丽是星空的万千变化,美丽是乡村的素雅古朴。而它的美是那么与众不同,它,古色古香,但是充满了灵气,它就是——河阳古民居。

说道河阳古民居,就会想到马头墙。马头墙的特点是“黑瓦白墙,飞檐翘角,依山傍水”。

那马头墙斑驳的白色墙面,把那瓦片衬得格外乌黑发亮,无不显示出古朴的美感。然而那黑黑的瓦片上叠积起来的“马头”,才是画龙点睛之笔,远远望去,就像一群群奔腾的就骏马一样,近看,只见一匹大马立在你面前,那马挺起了胸膛,马头高扬,注视着前方,就像即将出征的战马,整装待发,与整幢房子结合的和谐而密切,古朴中含有一些可爱,可爱中又不缺乏威严。

来到“循规映月”,大大的圆洞门、方方的水井,以及门楣上的“循规”、“映月”,都在传达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门上还有四个别具一格的象形字,它们是河阳的老祖宗自己创造的,牛田为“耕”,心口合用为“读”,屋下有男人为“家”,云动为“风”。这四个字——“耕读家风”,锲在门楣上,也锲在主人的心扉上,渗进河阳人的血脉里。

河阳古民居的廊檐、窗棂、柱子、神龛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堪称一绝,很好的把雕刻艺术和使用功能结合在一起。木雕有张牙舞爪的狮子,有栩栩如生的莲花,有超凡脱俗的凤凰,有活泼可爱的兔子,还有各路仙人等。另我印象最深的是虚竹公祠房檐下的鹿木雕,在茂密的松枝下,一只母鹿低着头,弓着身子护着身下的小鹿,小鹿在母鹿身下抬起一只前蹄,回首张望,似边走边看着什么,多么活泼俏皮。这样的画面是多么和谐美好!

古村里的道路大多由鹅卵石铺成,我踩在鹅卵石上,像是跌入了旧时光。我静静的慢慢的走着走着,又有了新的发现,似乎走进了艺术的天地。有的路用大块的青石在中间铺一列,一直延伸到远方,青石块的左右两边有规律的铺上小鹅卵石;有的路两边铺上大块的石头,中间用小鹅卵石铺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棱形,或圆形。人家门口、过道、庭院中也用鹅卵石铺成精美的图案。瞧,这就是河阳人在自家门口铺设的铜钱图案,在铜钱朝门口的部位缺了一部分,寓意是“钱进门”,主人做生意,一出门就踏进钱眼里,表示发财致富。这枚铜钱不仅造型别致,还有这么美好的寓意,真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

河阳的村口有一座公济桥,桥下五个半圆的大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相合,犹如五轮圆月!桥身由四米多长的条石砌成,桥两边有52个石雕栏杆,刻有花鸟等图案,大气美观。

我站在公济桥上,回望古村,白墙黑瓦的民居绿水青山环绕,古色古香,又灵动秀美。我不禁自语:“遇见美丽,遇见河阳!”

【篇四:春节里的饺子】

春节,大抵是一年新的开始,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家乡的风俗很多与外地相同。贴窗花。春节前后的清晨从家中拿出一张张红色,干净的大纸平整地铺开,铺平在桌子上,先用黑色勾线笔较细的一头,轻轻地在纸上勾勒出物体的形状。最后再拿剪刀裁下,用沉淀许久的浆糊黏到院子里、厕所里、卧室里、每一个角落的窗户上。象征一年的美好和红火,贴了窗花一年里便能顺顺溜溜,大吉大利。窗花大多是孩子们剪的,不仅供自家欣赏,也给别人观看。窗花形状各异,有的是花,有的是当年的生肖,更多的还是孩子们天真的想法的体现。若是一家的窗花剪得好,引得人们围观,路人便称赞这一家人的心灵手巧。

跟贴窗花相似的是贴对联。在小店铺里买来的大多是红底黑字,对联的内容也千篇一律,“万事如意”,“红红火火”,与之相似的也有很多,贴在门楣上,以及门楣的两边。要说孩子们最喜欢的玩意儿便是放鞭炮了,小时候我们几个熊孩子总会约定好一个时间,地点一起出来放鞭炮,跑到池塘边,抽出一盒鞭炮,只不过是“威力巨大”的双响炮,与摔炮不同需要用打火机将其点燃。既然没有打火机,我们便向店铺的阿太要了一跟香,将香点着,再将香头与跑的红色一段接触一会儿,不一会儿,鞭炮那一端便会冒出灰色的烟以及一股刺鼻的的气味,使人不禁皱了皱眉头。急促的“滋滋滋”的燃烧声仿佛在催我们快点扔出去。鞭炮点了并不会立即爆炸,然则,我们之中那一个最胆小的在一通手忙脚乱的操作了之后,连忙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捂住耳朵,闭紧双眼,吓得急发抖,额头上紧张得要挤出汗来。等了一会儿,这鞭炮似乎是一个哑炮,落到水中,只冒了几股白烟,便不动声响。只见他缓缓站起,颤颤巍巍地向四周张望。突然,只见水底绽放出一阵白光。“砰砰”两声响起,愣是将他下趴在地,仰面朝天。这着实就像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笑得我们几个孩子前仰后倒,笑声连片。

每当除夕夜的时候,各地的亲戚朋友均会齐聚在爷爷家中吃团圆饭。往往当大家吃得正兴时,母亲就会端上一盘子水饺供客人们享用,吃完之后,亲戚朋友们纷纷称赞母亲的手艺精湛。问是什么馅做的?该放什么做配料?要放多少?母亲脸红着笑道“差不多就可以了,主要还是看大家的喜好罢了。”除夕夜上,母亲总是忙这忙那儿的,哄着脸在酒席里闪过。然则,只有当客人们离去时,母亲才会一个人坐下吃一口自己亲手做的饺子,然后再悄悄地收拾饭后的碗筷便休息去了。这一天常识母亲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日子,平时的饭菜总是交给别人去做,大抵只有这天,母亲才会耐着性子一个人坐在大厅中包饺子。

饺子讲究的是皮儿要薄,要嫩且需要有一个度,皮太薄,饺子在煮的时候容易破,馅都会从一个口子漏出,那么整个一锅的饺子便毁于一旦,一天的功夫也都功亏一窥了。皮太厚也不行,吃起来口感粗糙,让人感到十分难受。母亲包饺子便就这样一五一十地做下去,有时面粉挥发的小颗粒总会呛得她一连咳嗽一个下午,但是她总不会主动提起。我也只是偶尔遇见,每当我正要开口时,母亲总会抢先一步,尴尬地笑了笑,劝道:“没关系,一不小心呛到了,你回屋学习去吧!”回到屋中,听着屋外母亲急促,断断续续的咳嗽声我总不能静下心来,母亲的声声咳嗽仿佛就像一滴滴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在我的心中荡起阵阵波纹……

……

母亲的饺子味道我一直记得,质细而油多,轻轻咬破外层的薄皮,油便流了出来,流进我的味蕾,流进我的心房。那种味道着实让人想念。可如今母亲工作繁忙已经很少包饺子了,我也鲜有吃到如此美味的饺子了。然不知为何,每当我回忆春节时,我总会想起母亲那美味的饺子,还有母亲端出饺子时那通红的脸……

【篇五:我依然幸福】

优雅从容的行走中,总有一些美丽芬芳饱满了我们的记忆,绿了一个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幸福了一个个斑驳的曾经。

那是一个阳春三月,午后的阳光明媚慵懒,似乎空气中都饱含着阳光的清香。幼年的我坐在门槛上,靠在妈妈怀里,看着院子里缤纷的梨花,耳畔萦绕着妈妈的故事,妈妈在给我讲故事,给我讲《海的女儿》。那时,年幼的我总是祈祷时光静止,幸福永远停留。

可是,时光没有静止,我的幸福,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了。

妈妈走了,走的猝不及防,像小美人儿一样化作了泡沫,消失了。我依然坐在门槛上,靠着门楣。门楣如此冰冷,不仅妈妈怀抱的温暖。春还未写完这一首明媚的歌曲,梨花却早早退场,陷入泥中碾作尘土,或许我的幸福也如梨花一般消逝了。

院子里,来来往往许多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仿佛一个剧场。我蜷缩着身子,把自己藏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静静地等待这场剧谢幕。

忽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纷飞的思绪,我循着声音望去。阳光下,一个年迈的老人倚在电瓶车上,几根银发,在大片大片的阳光下闪烁着光辉。此刻,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岁月静好,格外幸福。

我缓缓走过去,轻声喊了一句“奶奶”。奶奶没有应,只是右手拿过我沉重的书包,左手递给我一瓶牛奶,动作娴熟,仿佛做了千百次。牛奶是温的,不是很热,也不是凉的,在这样咋暖还寒的季节喝起来正好,不会生病,煮的人应该费了不少心思。

我不禁热泪盈眶,口中弥漫着香醇的牛奶,我被满满的幸福包围着。

到了家以后,我依然坐在门槛上,阳光一如当年般明媚灿烂。厨房里,奶奶忙碌的身影不停的穿梭着,偶尔噎住了阳光投下一片片阴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梨花变成了尘土,但它的清香依然还在;小美人鱼即使化作了泡沫,但她在天堂依然快乐。

妈妈我依然幸福呢……

热门推荐
1肯德基探秘之旅
2这样的人让我感动
3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爱
4做家务作文
5我挚爱的家乡
6有一种爱叫放手
7留在心底的风景
8小金鱼
9《青铜葵花》读后感
10缩写《草船借箭》
11讨厌的邻居女孩
12八年级作文
13生活因你而温暖
14妈妈我爱你
15参观消防大队感悟
16在感恩中邂逅青春
17参观盐田垃圾处理场
18雨天暖心一幕
19快乐的联欢会
20三年级作文猜猜他是谁
21当家风波(上)“大盗来了”
22可爱的小兔子
23小雏菊
24遇见另一个自己
25第一次走夜路
26阅读,让我快乐
27我的外教老师
28我眼中的世界
29关于税收
30珍惜生命之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