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贤臣的作文

【篇一:留只耳朵听建议】

一个人成功之时,从来不会缺少掌声、赞美和鲜花,可却很少会有人会迎头泼“冷水”,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成功人士”也大都不会听得进去,这时的成功就容易助长得意忘形,使得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留只耳朵!

我们都知道,唐朝著名的皇帝唐玄宗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年轻时的他,积极向上,每天努力地学习,因此他不仅仪表雄伟俊丽而且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在他的执政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在他前期的励精图治下唐朝变成了一个极盛之世。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在他取得成功后紧贴了上来,阿谀奉承、专讲好话,他慢慢地沉浸在了大片的夸赞声中,不思进取。于是,在为政的后期,他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加上政策的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不安好心之人,妄图以此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正是这样的一位皇帝,本该在历史的书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却因为在夸赞声中迷失了自己,结果导致了唐朝衰败。如果当时他能留只耳朵听各位贤臣君子的提醒和对他的忠告、建议,我想最后的结局也许会大不相同。

与之相反的是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也做了不少为国为民的大事,享誉盛名,但他执政期间特别难得的是在他辉煌时并没有被奸臣的花言巧语蒙蔽,他听得进身边忠臣的建议,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在不断地吸取大臣的经验、思想中使北周政治清明,使百姓生活安定,使国力强盛于他国。

历史告诉我们,当你春风得意时,请留只耳朵听听身边朋友的建议,当你失落失意时,请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鼓励。

【篇二:反省自身,完善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这句话所说,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既然如此,人就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方向,一起进步,一起创新。而为了完善自我,人们就应该学会反省。

古人注重反省自我,以求达到精神上的和谐与统一。战国荀况曾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讲得便是古代学士注重反省的表现。试问,庞涓倘若能反省自我而不是采用卑劣的手段损人利己,又怎会落得在战场上被乱箭射死的下场?如果蜀后主刘禅能反省自我,“察纳雅言”,听从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的忠告,蜀国定能崛起于巴蜀之间,进而称霸中原,而不是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笑柄让人耻笑。反观唐太宗,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为君之道。于是,以魏征为代表的谏臣能在朝堂之上各抒己见,提出各种有利于兴国安邦的方法,造就了留名千载的“贞观之治”,这难道不是唐太宗以大臣的建议不断反省自我的结果吗?古老的语言传达出古人的智谋,古人的成败展现反省自我的珍贵。当自己徘徊于失败中时,不要怨天尤人,反省自我是走出失败的不二法门。

反省还能彰显人们的智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这些问题,曾子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而人们熟悉的达摩祖师,曾被关在洞中面壁思过。他不吃不喝,一心向佛,面对石壁专心致志的反省。“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做错?”“我该怎样补救?”他的思想一刻也没有停止,就这样静静的反省,终于悟出了佛道,被后人尊称为祖师爷。反省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不要去埋怨外界的环境,不要去埋怨别人对自己的否认批评,完善自我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纵观近代中国发展历程,反省是其成功的基石。是一次次的反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次次反省后的勃发,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没有鸦片战争后一些国人的反省,就没有近代中华儿女对列强侵略的抗争;没有对“反围剿”失利的反思,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没有文革结束后领导人的反思,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反省赋予了中华民族兴盛的动力,铸就了今日中国的辉煌。

反省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那我们为何不去常常反省呢?深挖我们内心深处的不足,让我们的明天因反省而精彩!

【篇三:读书感悟】

翻开那本厚厚的《古文观止》,那些被传诵千。年的文字,就像活了一般: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鼓舞着我;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犹在耳畔。其中,我最难忘的,还是背王勃《滕王阁序》时的那段历程。

初听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就曾梦想把全文背下来。当我翻开这篇文章时,真下了我一跳,足足有一页半,生僻的词密密麻麻地堆挤在一起。顿时,想要把全篇背下来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但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完成,于是我下定决议,背诵起来。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初读文章,我边看注释边对照译文,连蒙带猜地把这篇古文“啃”了下来,不禁为自己点个赞!

背诵时,那些优美的句子,翻来覆去读了许多遍。却怎么都记不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样意境横生的句子,在我心中,这是“无我之境”,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得不佩服王勃这位少年天才的才华横溢。

我花了三天时间,才仅公把第一二段背完,还埋怨王勃,偏要在这样的宴会上作诗作文,还写得那么好,不知害苦了多少学生啊!妈妈来鼓励我,说可以在睡前听听朗诵《滕王阁序》,有助于记忆。于是我将信将疑地试了试。第二天起床背诵后面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时,竟然背得尤其快,这些对仗工整的句子,像刻在心中一般。

借景抒情,王勃抒发了自己抱国无门的悲愤。从字里行间,我如同看见那个在江畔高阁上叹息的年轻人,本该为国效力的年纪,却落得革职的下场。王勃,就是“才高人俞愈妒,过洁世同嫌”,自古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们,哪一个不是遭人妒嫉陷害而报国无门的呢!

《滕王阁序》如沧浪之水,涤荡我们的心灵。这段背书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

【篇四:话说诚信】

诚信,乃做事之本,做人之根。“人无信而不立”,可见,诚信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得人心,最基本的就是讲诚信。

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使得各路诸侯都怀恨在心。幽王不顾他们的感受,一次又一次地戏弄诸侯。渐渐地,各路诸侯都不再信任他。当申候和戎族起兵叛乱时,他再去点起烽火求救,已是无用。诸侯们以为幽王又在戏弄他们,便按兵不动。幽王也因他的失信而惨死申候利刃之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无异于自绝其命,也断送了周朝前程,导致周王室从此名存实亡,连最弱小的韩国都看不起周王室。这一切的根源不就是周幽王以及之后的多位国君昏庸、不诚信所致吗?

再转念一想,当年刘皇叔如何能建得蜀汉基业?不也是因为有诚信吗?刘备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南联孙权,北拒曹操”,“亲贤臣,远小人”。他不仅仅有一统天下之志,更因为他的诚信,使得许多贤士都聚集到他的麾下,使得蜀汉前期国力昌盛,在中原大地上占得一席之地。

如果周幽王励精图治,没有做“烽火戏诸侯”这等荒唐之事,那周王室或可再昌盛个几十年。如果刘备得到了如此多的贤士却没去重用他们,那蜀汉政权又会存在几时?这一切命运的背后,都蕴藏着两个字,不是“天命”,而是“诚信”。

在这21世纪,诚信仍然是如此重要,做任何事,都要本着这两个字,不只是表于言语,而是要付诸行动,融入内心。可以说,有诚信走遍天下,无诚信举步维艰。

【篇五:因为有你时代更加精彩】

话说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战乱纷飞,烽火连天。然而在这乱世之中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令世人敬仰的智者便是诸葛孔明。因为他,那个时代显得更加璀璨耀眼。

勤奋成就好的人生。诸葛亮的才学完全得益于他的勤奋。可以说,没有勤便没有那个叱咤风云的卧龙先生。居于茅庐之中而能指点江山,未曾入世便已预知三分天下,此等雄才大略皆因其学习之勤也。若非学识精湛,又怎能令世人一战而知先生之大名也,当然也就无蜀汉之盛世,更不要说三足鼎立之局面了。

诸葛亮堪称智慧的化身。正所谓胸中自有万甲兵,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无敌军人数之半便导演了赤壁之战;以一己之力便可在空城之上惊退十万敌军;死后仍能退仲达、斩魏延,他的智谋令世人赞叹。就连与他同时代的周瑜竟也无奈的大呼“既生瑜,何生亮”。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当然也就只有敬仰的份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诸葛亮一生最高的评价。白帝城托孤,足见刘备对先生的信任。而此时的蜀国可谓内忧外患,是辅佐一个昏庸无能的阿斗,还是建立丰功伟绩,诸葛亮的选择是二者必须兼得,所以他的辅佐之路就显得更为艰难。每每当我们阅读《出师表》时,“亲贤臣,远小人”的忠言不绝于耳,“临表涕零,不胜感激”更是让人掩卷哭泣。一代忠臣,令人感叹。

诸葛亮的一生可敬可叹,他的勤、智、忠的优秀品质,使得那个时代熠熠生辉。先生的品质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我相信自己一定会传承智者的光辉,成就属于新时代的美好明天。

【篇六:求同存异】

存在即合理,认同是对观点的共识,差异是对自我的坚持。

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人是值得欣赏的人,一味要求别人服从的人是可悲的人。在“差异与认同”中,最好的方式是求同存异。

父母与孩子在思想上或行为上的差异,如今被定义为“代沟”,代沟是时间的杰作,让代沟消除的可能性如同让时间倒流,但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父母与孩子大部分时间的和谐相处,因为他们对于“爱”有着共同的认同,但差异同样也是美好的,它让我们之间有着不同的吸引。

古代君王成功有之,失败有之。纵观历史,重要的原因在于是亲贤臣远小人还是亲小人远贤臣。忠言逆耳,人非圣贤,对于恭维赞扬的话免不了有好感。而佞臣对于君王只是一味的认同,不管对错由那三寸不烂之舌全变得美妙动听。忠臣却不然,忠臣如魏征,是皇上的明镜,让君王能知过失,那是因为差异所带来的好处。

能成为朋友的人必然对友谊有着深刻的认同。有人说朋友是开心的时候骂你,难过的时候能陪着一起哭的人。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差异,毕竟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一套思维模式。然而万物皆美,差异同样。朋友之间因为差异而弥补了自身的缺点,因为认同而有了坚固的友谊。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每个人经过现实的摧残,容易失去自己的本性。那些圆滑的处世,狡猾的话语,难道都是被大众所认同的吗?也许是的,因为事已至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这世上别无他法的事情太多,很多人明知是错却不悔过。差异就在于,有人可以保留住自己干净的内心,有人就与世俗同流合污。

差异存在的形式有千百种,认同的方式有千百种,对此最好的方式便是求同存异。如果能达成共识那便很好,若是存在差异,也没有关系,生而为人,本来就有坚持的权利。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大自然都有差异,何况人呢?

天空大地,包罗万象,大自然都能认同,何况人呢?

求同存异,事之真理,大家若都能做到,那便美好。

热门推荐
1五斤粮票的故事
2我的弟弟
3写给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
4抽书记
5学习心得
6暴走金鞭溪
7珍贵的毛衣
8可爱的小松鼠
9以瘾为话题
10爸爸的大手
11游青海湖
12梨子的自述
13我愿秋常驻人间
14表弟你真了不起
15要做自己
16森林审判大会
17自信是成功的燃料
18打篮球
19游青城山有感
20小学
21生命因关爱而美丽
22最美的落花
23科学安排时间
24给我高智商
25祥和的春节学生作文
26八月桂花
27七年级英语作文
28长脖子的风景
29舅舅家的小院子
30绿色的噩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