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寻书记】
今天,我们在顾老师的带领下,去南通市图书馆——找书。今天要找的书都是文学类的,但每个人找的书都不一样,我要找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走进图书馆,天哪!这图书馆可真够大的!每个书柜上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图书,这么多书,这可让我怎么找啊!大家都像一只只无头苍蝇在书柜上乱“撞”,个个都是这个书柜刚找了一半,就又跑到另一个书柜东翻翻,西找找的。我们有的在军事类瞎找,有的在自然类乱逛,有的在科学类,有的在……
“嘿!这儿有一个查询电脑!”陈君仪向我招招手,一脸惊喜地压低声音说道。我快速地跑了过去,只见她正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地输入书名呢,过了一会儿,她就得意洋洋地记下编号去找书了。我也迫不及待地站到电脑前,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书名输入其中,电脑中立刻出现了各种版本,我点开第一个,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书的编号和此书是否在架,我打眼一看,便看到两个特别显眼的字——在架!
太棒了!我要找的书还没有被借走!我立刻在馆一、馆二、馆三、馆四中奔波起来,仔细地寻找着,一柜柜,一排排,一本本的都被我翻了个底朝天。可是,我连这本书的影子都找不着。无可奈何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正当我垂头丧气的快要放弃时,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个问询处,我抱着不大的希望歪着脑袋问阿姨:“阿姨您好,请问您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在哪儿吗?”。阿姨抬起头,放下手中的书,对我微微一笑:“哦,小朋友,你可真是找对人了!这本书在图书馆三的15号书架。”“好的!谢谢阿姨!”我兴奋的说话的声音都高了几倍。
我飞快地向图书馆三的15号书架冲去,在大厅里看书的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半路上,我被顾老师给逮个正着,他把食指放在嘴边,小声说道:“嘘,不要在图书馆里跑步,大声说话!”我点了点头轻轻地向图书馆三走去,此时的我真希望自己有一双翅膀,可以直接飞到15号书架那儿去,赶紧找到我要找的书。呼~~,终于走到15号书架了!我对这个书架来了个地毯式的搜索。
啊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啦!
【篇二:在阅读中成长】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使人进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每吟诵出这些名言便会想起我最忠实的朋友:书。十几年来,它陪伴我走过人生坎坷,关注着我的喜怒哀乐,陪伴我收获喜悦……
有一张照片,至今令我记忆犹新,那年我4岁,端坐在床上,旁边是父母在给我讲故事,这幅画面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这是我小时候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天晚上一个故事。几个月下来,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话竟被我听完了。所以那时我的知识面比其他同学都要广,就在那年,我明白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真谛。
后来,我上学了,可书还是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我就像一条小鱼,在书的海洋里游荡,感受着书给我带来的无限好处和兴趣,领会了孙悟空的正直勇敢,感受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发现了鲁滨逊的理智明达,那年我10岁。
现在,我上初中了,和书已经亲密无间了,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看着里面一柜柜排放整齐的图书,我会马上冲进里面,像花朵一样贪婪地吸允着知识的雨水。用手去抚摸着每一本书,一瞬间,我仿佛感受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和对我轻轻的呼唤……此刻,我觉得自己在书店世界里徜徉,与书对话,与书交流,敞开心扉地吐露我心中的喜、怒、哀、乐。
想起曾经错把字典当成馒头咬进嘴里,想起曾经拿学费用来买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或许我已经沉迷于其中,或许我已经爱它爱得无以自拔,或许我愿把我的一生奉献给它,那种幸福都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曾几何时,我捧着书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曾几何时,我坐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读书;曾几何时,我坐在桌子旁记下书上那优美佳句……“书,你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我将任你走进我的心里!”
没有一本书的家,好似没有一棵草的草原;没有一本书的家,好似没有一滴水的池塘。从童年到现在,在书的陪伴下,我不再寂寞,我不再忧伤。书,我一定对你不离不弃!
让我们一起在书的陪伴下成长!
【篇三:逝去的书屋】
温暖的冬日洒下一地碎光,凛冽的冬风也似知道不应破坏这不易的温暖,带上些许的温柔,淡淡地吹着。吹动了地上的落叶,吹落了老人的银丝,挡住了老人浑浊而又专注的目光。手指抚开落发,又回到纸页上,细细品读余下的书墨香。老人身后是一柜柜的书。阳光照上去,照出一室文雅。旧得有些发黄的柜壁慢慢诉说着老人与这间书屋的过去。
这幅画面,是我回忆中不断重复的场景,就像古老的默剧,虽不能言语,却道出了无限思绪。这家店,是一间书屋,而老人便是这间书屋的主人。老人经营的这家书屋,没有太多精美的漫画或种类繁多的试题,有的只是一柜柜或文艺或哲学的杂志和书籍。这样一个看似没有丝毫乐趣的地方,我却乐意去,而且久坐不离。因为在这里,我可以知道课本中没有的事情,可能惨烈可能凄美,也许深沉也许让人微微一笑。在这间连店名都记不清的一间小屋里,我可以如同在深山老林般,只需关上门,身后的一切与我无关;只需捧起一本书,就可以暂时忘却烦恼困扰。
老人见到我这样的一个小常客,很是欢喜。闲暇时,她会和我讲讲她年轻时干的一些至今难以忘怀的事情,讲讲她的孩子从一个咿呀学语到独当一面的自豪。老人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泡一杯茶,躺在懒椅上,或晒着阳光,或伴着雨声,一口一口地品茶,一页一页地看书。读到兴致处,还会念出来和我分享。当时的我还很无知,只能点头应和,却连什么意思也不懂。老人见我一脸懵懂,会笑着摸摸我的头,躺回懒椅上,细细品读书中所写。
受她影响,闲暇时,我也会捧一杯茶,拿一本书,边喝边读。口中苦涩,让我静下心来慢慢回味舌尖的回甘,也能让我不厌其烦地阅读其中一处,如品茶般细细感受。这个习惯让很多人觉得我太老成了。我笑笑,仅仅以这种方式来怀念和铭记那个影响我的老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间于我来说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却被这个不断加速的社会所抛弃:看书的人从为数不多变成寥寥无几,书屋的经费也越来越入不敷出。当我从繁忙的学业里挣扎脱身,只为回到这个充满回忆的小书屋时,我看不到满室的书籍,嗅不到老人泡的茶香,入目的只有紧闭的大门和如血写般的“店面转让”。冬风吹过,吹起地上的落叶。簌簌的声音谱出一曲悲歌。我站在门口,感受冬天刺骨的寒冷。
从那以后,书屋不见了,老人不见了。店面变成了一间咖啡馆,很优雅,很安静。但是我仍然想念当年即使没有任何游戏也依旧充实美好的小屋,想念会和我分享书中所感的老人。尽管物是人非,那间书屋给予我的温暖已然在我心里扎根。
这是我逝去的回忆,是一个想抓住,却流逝在时间中的梦。
永记,老人的书屋,逝去的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