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香的作文

【篇一:研读经典品味人生】

品读国学经典就如同穿越时空听一名良师侃侃而谈,其中包含的哲理与智慧不言而喻。

孔圣人千年前的智慧语录在如今依然适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浮躁的当下,人们用高倍放大镜去细究别人身上的每一个缺点,却对自身的不足视而不见——“严于律人,宽于律己”,而在古人的眼里,凡是别人的长处都要吸取,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文化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

而老子推崇的则是“无为而治”。这句话的意义太深厚,而我所理解的却是“尊重自然”。世间万物皆有其遵循的法则,正是这些规律的出现,才构成了一个可以自主维持发展的生态平衡。而人类这些生物界的后起之秀,若是因为自身欲望的膨胀而肆意破坏,减少物种的丰富程度,迟早,地球母亲会亲自把人类给扼杀在“摇篮”里。

这些全都是我长大后再次拜读经典国学的感想,而幼时的我又是如何体会的呢?

《弟子规》中的“黄香扇枕”表明了百善孝为先的崇高风尚。少时,黄香与父亲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父亲的艰难。酷暑时节,为了使父亲尽快入眠,黄香每晚都把竹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寒冬腊月,黄香每晚先用体温捂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而他的这种精神也用在了学问上,黄香长大后做了大官。他依旧一心为民、清廉正直,因此饱受人们的爱戴。

而古诗词中的智慧,却是层出不穷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一七言绝句点明了一个简明深刻的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如那些吸毒的瘾君子,他们又何尝不知道毒品对自身对社会的危害呢?只是那一瞬的快感令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潜意识里忽略了毒品的危害之大。他们为了毒品而铤而走险,把自己渐渐坠落到了毒品的深渊。而此时就需要来自家人、社会的帮助,才能令其改过自新,从新做人。

国学经典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它们都是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浓缩了先贤们的知识精华,历经历史长河的层层筛选,才得以炼成真金,去其糟粕。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把其中的智慧发扬光大,为了中国的再一次崛起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美德孝为先——中华美德颂】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泱泱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美德。一直传承到现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德应该是——孝”。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孝敬父母应居一切美德之首。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他就会乐于助人。相反,如果他不知道该如何孝敬父母,那又如何去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呢?

“孝“是一种美德,是人真善美的结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用实例来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行孝。

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子路吧,。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十分孝顺。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常年吃粗粮,甚至有时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他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颗米也没有,怎么办呢?于是,年幼的子路走到几十里外的亲戚家借回了一小袋米。此后,子路便四处帮工赚钱,之后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买米回家孝敬父母,直到父母相继离世。

“香九龄,能温席。”三字经里的这句妇孺皆知的话讲的就是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一天,天气特别冷,黄香就想:这么冷,父亲一定睡不好。于是,他便悄悄的溜进父亲的房间,给他铺好被子。然后钻进父亲的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把冰冷的被子捂暖和以后,再招呼父亲睡下。

王祥,生母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继母也是一个心肠歹毒的人。继母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是他失去了父爱,但他丝毫不计较,依然恭恭敬敬的侍奉双亲。一个冬天,继母想吃鲤鱼,恰值天寒地冻,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于是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捂化冰块,带冰块融化以后,便抓起两条大鱼,回家后炖好送到继母手中。

子路、黄香、王祥,他们都是大孝子,这些行为都是可贵的,是无人能比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但一想到如今的我们,我却只感到了深深的惭愧。

如今的青少年仿佛已经遗忘了“孝”这个字,凡事只为自己着想,从来不为他人考虑,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心上,这样子的我们怎么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因此,作为青少年成员之一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用实际行动来继承孝、实践孝、发扬孝。不求有多惊天动地,只求能温暖父母心。我想父母最希望看到我们的便是我们学习优异,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学习方面来向父母行行孝。实际上有很多方面是我们能做到的。第一是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不让父母失望;第二是在家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说洗碗、洗衣、来客人了泡杯茶、为劳累一天的父母亲揉揉肩、捶捶腿等等;至于这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当今青少年的一个通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朝他们瞎嚷嚷。更加不要看到别人家里多有钱,而嫌弃自己的父母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百善孝为先,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孝的基础上。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因此我们要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等父母都离我们而去了,再去惭愧忻悔,我们要像古人一样把孝演绎得至情至深。体现我们中华名族独有的风采,将孝这种美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让孝装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去吧,因为我们孝了,父母便笑了。

【篇三:敬老孝亲作文400字】

【篇一:敬老孝亲】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重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在一个站台时一位老爷爷走上车了,但这是车上已经没有位置了。这时,妈妈叫我可以把位置让给老爷爷,让我跟妈妈坐。我有点犹豫,但想了想,还是把座位让给老爷爷吧。于是我走到老爷爷跟前说:“老爷爷,那有个位置,您去坐吧”。老爷爷笑着说:“谢谢你啦,小妹妹”。听到这句话,我的脸有些发红,如果不是妈妈叫我把位置让给老爷爷,可能我就不会把位置让给老爷爷坐了。不过我觉得帮助别人的滋味还真好呢,心里美滋滋的。

敬老孝亲的品德源于古代,我国古代也有尊老爱幼的事迹,如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饭都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来了一小袋米。看着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自己的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孝顺的孩子。黄香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爱和思恋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这些事迹是多么的伟大啊,连古代的人们都是尊老爱幼,再来看看我们现代人又有多少人事尊老爱幼呢,看到这些伟大的事迹,我们又有什么话可说呢。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现代人都能像古代人那样尊老爱幼,使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尊老爱幼!

【篇二:敬老孝亲】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一生都在为社会做贡献。即使是在晚年,他们也仍然在为国家的下一代呕心沥血。让长辈过得舒心舒服,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吗?况且,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必须传承的。

但是如今,公交车上仍然有老爷爷老奶奶艰难的站着没有人让座,我很奇怪,为什么到了今天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麻木不仁。好多年轻人已经忘记传统美德,只顾自己舒服,对老人家的艰难处境视而不见。这种行为非常不好,我们千万别学。我们应该及时的给老人家让座,让他们舒心感觉社会的温暖。其实,我们能给长辈做得事情还是特别多,比如说在长辈腰酸背痛的时候帮他敲背,在公车上给长辈让位,在过马路时帮忙照顾等等。这些小小的事情,既传承了传统美德又给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尊敬长者的故事在古代也比比皆是。观承千里探亲就是一个感人感人的故事,说清代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个出名的孝子,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朝廷官员,后来因为文字狱使其爸爸爷爷到珠链,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所有财产充公。年幼的他无依无靠,栖身寺庙,但是他并不为堕落,年幼就步行千里去探望亲人,一路历经千辛万苦,终究达成愿望,当一家四口抱头痛哭之时天地为之感动。古代的人如此孝顺,我们又何尝不能呢?

尊敬长辈,让我们行动起来!

【篇三:尊老孝亲,从小做起作文】

子游有句名言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尊敬老人,孝敬亲人。

不久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女人在河边挑水,有一个自豪女人说:“我的儿子的像牛一样健壮。”另一个女人也自豪的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像夜莺的歌声一样动听。”第三个女人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我的儿子什么也不会。”打完水后,三个女人挑着水往回走。水很沉,刚走了一半你的路程,她们便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突然从远处跑来了三个男孩,翻着跟头向这儿跑来,另一个男孩唱着那动听的歌跑来,只有第三个男孩低着头向母亲身边跑去。其他两个孩子都向自己的母亲炫耀自己今天的收获,那第三个男孩二话没说,就帮母亲挑水。这时,正巧有一个老人经过此地,正巧看到了这件事,其他两个女人都向老人询问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可是那老人说,他只看见了那个什么也不会的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位老人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孩子?经过我多遍读故事,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其他两个孩子只是炫耀自己,并没用实际体现,而第三个孩子虽然什么也不会,但他懂得如何孝敬亲人,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老人才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孩子。

现如今,有多少人不关心不敬重自己的亲人及父母,是他们不会吗?不,不是的,这是因为他们不仔细观察生活中别人为你的付出,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总而言之,尊老孝亲,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篇四:敬老孝亲】

相信大家看见“敬老孝亲”这个词,都会想起家里的亲人,尤其是比较年迈的老人家。是啊,小时候要感谢母亲的生育之恩,感谢父亲的辛勤劳动,感谢爷爷奶奶的悉心关怀,感谢所有支持自己的亲人们。所以,我们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敬老孝亲的心!

每当我看见爸爸妈妈在辛勤劳动的时候,我就会跑上去帮他们扫地,但是,这种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也渐渐被人遗忘了。

有一次,我去马峦山爬山,在回来的时候,好不容易冲上一个座位,却上来一位老奶奶,他们的旁边坐着一个玩手机的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这时车上已经没座位了。突然,一个急刹车,老奶奶差点就要摔倒。这时,旁边的人开始小声的议论:“这个小伙子为什么不让座位呢?”有人干脆说:“你为什么不让座位呢?”听到那么多人议论,这个小伙子只好怀着愤怒的心情让了座位,这个老奶奶才尴尬的坐下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传统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难道就这样被遗忘了吗?不,从今天起,让我从身边的小事,从让座的开始,让这种好的风气,在我们身上散发无限光辉!

让座,虽说只是一件小事,却令人深思,我们要将“敬老孝亲”这种美德拾起,将它发扬光大。

【篇四: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从小至今,我读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书,在我所阅读的故事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它一直激励着我成长。

这个故事主要讲汉朝时,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虽小,但非常孝敬父亲。夏天,天气特热时,他就用扇子把父亲要睡的枕头和床铺扇凉;冬天,天气特冷时,他先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捂热,然后再叫父亲睡。

读完这个故事,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从小生活的非常幸福。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的小包包里零花钱用完后,妈妈马上再给,我从来没有为买什么发过愁。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做生意很忙,每天起的很早,睡的很晚。为了我生活得更好,为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每天忙的没时间管我,我总觉得他们有点不喜欢我。每次我想说出心中的小秘密和他们分享时,他们总要以忙为借口,说没时间听,叫我不忙再说。每次周末,我想出去玩,他们总说没时间,等下周末,可到下周末,又喊忙又没时间去。一直拖到现在都没去。我心里埋怨过很多次。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妈妈走路都是小跑的。叫我帮她给客人买单,我要玩电脑,我不仅没去,还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去。”每当一想起,我都为自己的不孝感到惭愧。

自从那时,我便下了决心,自己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每当我想对父母发脾气时,都会想起《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此时我的一些埋怨和情绪都变成了感动和对父母的感恩。

这个故事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它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

【篇五: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曾读过陆游的一句诗“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从未离开故乡的我,只觉“他乡胜故乡”外面的一切一切都那么精彩。高中后,我如愿以偿,竟也感受到“重回故乡交旧少,凄凉”,哦,原来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挚友早已有了纱一般飘忽的隔膜。母亲您呢,还是那个母亲,总感觉那脐带还连接着血肉。母亲,是永远不会疏远的存在。

开学后的一个月,从未有过的想家。想我的床,想门前的香樟,想您的鬓角……那短短的一个月,第一次离家,有新奇到思念,我想到诗中的孤鸿,飘絮,如在眼前。

记得从四年级起就给您写信,“孝文化活动”的内涵与意义却是在六年后才懂得,我感到惋惜。或许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孝感有黄香、董永,可我却未曾被这孝所包围的城市感染。去年的我,叛逆,或许这是年轻的通病。我曾用言语伤害过您,甚至与您起过争执,对不起妈妈,已有15岁的我仿佛从未做过孝举,以致今日的孝举我无法写出……我感到惭愧,我还有很多个十五年,而您却还能陪伴我多少个十五年。

“孝”也许在当代00后体现的太少太少,我们这一代不会表达,害怕抒情,写信确是一种好方法。纵然今日长长八百字,我却道不尽您的好,悔不尽我的错,只能感谢您的包容与谅解,我想我今后的每一年,虽做不到董永的卖身葬父,黄香的温被扇席,但却想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您开心。妈妈,今日我仍在学校,同您相见已时日不远,从之前的离家出走到现在的归心似箭,或许是孝感这浓浓的“孝”氛围感染了我,这是老师们挂在口头,同学们谈在课余的啊。

可我,亏欠的太多太多,我详悉数数来,再将此化为感激和爱意奉献给您,我的母亲。

爱您的女儿:XX

【篇六:孝】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历史和文化,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儿女以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十岁时母亲逝世,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后,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能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在这个世界最爱的人就是父母。是他们孕育了我,让我们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们是刚出生的雏鹰,父母教我们学会飞翔;我们是刚从地里冒出来的嫩芽,经不起风吹雨打,父母为我们保驾护航。是父母让我们在蓝天下欢快的笑,自由的玩。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每次回家时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是否想过他们唠叨你的时间也许越来越短了;有一天你总会离开他们,当他们唠叨声渐渐消失,你是否会想起他们?也许他们现在已是满头白发,你看了是否会流泪?

还记得那天下午,老爸竟然回来了,当时我就呆了。心跳不断加快。老爸一进门就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吞吞吐吐地说:“没…考…好。”开始了,老爸那神似“紧箍咒”的唠叨听得我头都大了,当时真想一走了之。

现在想起来,才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直到现在我觉得“孝”不仅是对父母孝顺,也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让他开民主,让我成为他们的骄傲;感恩父母,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续把它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孝”文化的魅力!

【篇七:孝在我心中】

老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顺,一直是中华人民源远流长的美德,它虽然经过上下五千年风雨的磨炼,却仍显得光彩夺目。作为新一代祖国的花朵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把孝铭记在心中,做个孝顺的人。

古今中外,有许多孝子。《三字经》中有句话叫“香九龄,能温席,”就讲了九岁的小黄香孝敬父母的事,正是因为一件孝事,小黄香就被人们传颂至今,成了家喻户晓的好榜样。你看,孝是多么重要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古人。”在现代,我们身边也多多少少有着一些孝顺的人,我的表姐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我的小姑体弱多病,所以表姐经常帮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当表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同龄孩子做不了的做饭、洗衣服、拖地、打扫卫生等各种各样的重体力活,左邻右舍对她可是赞不绝口!有一次,小姑生病了,小姑爷不在家,表姐就用她瘦弱的身子半背半扶地背着小姑来到几里外的医院。虽然汗水已经浸湿她的衣衫,但她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到达了医院,这就是爱的力量呀!看到小姑的病情有所好转,表姐的嘴角才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生活中,孝顺父母的人有很多,但不孝顺父母的人也不少。他们非但不孝顺父母,还要父母去孝顺他们,他们却还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就要为他们做牛做马一辈子。他们只要自己快活,却把父母置之度外。这样的人,父母生他养他还有什么用,他们可曾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他们养大的艰辛呀?

让我们把孝心铭记心中,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篇八:孝文化】

尊敬的语文老师:

你好!谈起孝文化,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家乡湖北!湖北孝著称。

记得初中老师和我们讲过湖北的几个小子。好像有黄香、董永。而我们这个地方则以黄香作为孝文化的传播,对于孝文化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听了湖北黄香的故事,我觉得他就做得很好,值得人们学习。因此,我们这个地方有专门纪念他的地方。他的孝不是愚孝,不像有些尽孝的人一样!他把孝尽得非常到位。我们也应该这样。孝文化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的家乡对孝文化的投资很大。为的就是让人们能够做到孝顺、尽孝、不愚孝。让人们能够继续传播下去。将孝文化发扬光大,不光湖北,让其他省也能够学习到孝文化。这样湖北不仅是孝文化的起源省,而且还是孝文化的发扬省。中国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孝之国。但现今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做到孝顺的人很少。这说明孝文化的传播还不过广泛,不够彻底。

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够将孝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到世界各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你的学生

【篇九:谈感恩】

谈感恩,各样人有各样看法。以母亲节当天是否采用网络祝福作为引子,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看法:有为这种方式点赞的;有认为过于敷衍了事的;有提议要更实在些——感恩,这个词被赋予了不同的理解。谈感恩,就不能只谈那简单的“感恩”二字。

谈感恩,还得谈基本的诚意。普希金的著名小说《驿站长》中驿站长的女儿被人用爱的话语拐走,驿站长只身前往陌生的大城市,希望唤回他这唯一的亲人,未果,在孤独和痛苦中逝去。女儿回来了,已为人母的她却只能在父亲的墓碑旁伫立……驿站长的女儿回来时修整了父亲的荒墓,施舍了曾经的邻友。邻友们都觉得“驿站长有个好女儿”,殊不知隔着一方矮矮的坟墓才相见的父女,终究“不是感恩,是施舍呵”!这之中又有几多诚意?

谈感恩,还得谈必不可少的行动。扇枕温裘,黄香感恩父亲养育之恩,夏天将床枕扇凉,寒冬用身子把被褥温暖。黄香用行动诠释了感恩,单纯有诚意还不够,行动必不可少,陶行知先生就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虽然是说知识,但引申到行动对感恩的重要性同样适用。

谈感恩,还得谈最重要的觉悟。意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韩信被漂母点醒——好心好意帮助你的人,不是图你那虚无缥缈的回报。给你关怀的父母亲友,是为了等你那些尤为可知回报的吗?身为给予方的驿站长,只希望女儿能够回到他的身边,而不是死后给他整修一座“漂亮的坟墓”!我们谈感恩,不是谈回报,所以要有觉悟。

谈感恩,就不能只谈简单的“感恩”二字,还得谈基本的诚意,必不可少的行动,以及最重要的觉悟。

【篇十: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个暑假妈妈陪我阅读学习了几篇唐宋诗人的美诗佳词,其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朱熹所作的一篇《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改为白话文的意思是这样的——作者自己问自己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然后他自己回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我不由得就想起了我们四流南路第一小学一直开展的《三字经》阅读学习活动。其实一开始我对于《三字经》的学习是很排斥的,我觉得,平时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课外的业余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充实了,为什么还要再要求我们来学习《三字经》这样晦涩难懂的大部头呢?对我们的成长能够带来什么益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听完了由学校曹校长亲自为我们上的第一堂《三字经》的学习课,毫不夸张的说,听完这堂既生动又有教育意义的学习课,我脑海里原本固有的对三字经“不过就是三个字三个字的死记硬背”的僵化概念直接被扭转了过来。

记得曹校长的课上对"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这句话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她提到,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曹校长用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现状来对比了小黄香,她告诉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与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是啊,我们现在家境普遍都十分优越,几乎等同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的懂得父母亲对我们付出了怎样的爱呢?我们有没有想过该如何的回报这样深厚的爱呢?

上完这堂课后,我发现班里有好多同学都自发的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笔记本,认真的作起了《三字经》的学习笔记。我知道,同学们跟我一样,深深的认识到了《三字经》这部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于是,在后来的几节课里,我们在班主任何老师生动有趣的语言中知道了“融四岁,能让梨”,懂得了谦让是美德;学习了“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明白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了“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知道了一定要勤奋苦学……这些都让我们学到了太多原来不知道的历史典故,并知道三字经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只要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热门推荐
1放风筝
2我的校长
3梅花一韵
4花开花落
5夏天的韵味
6“红学”的发展
7自由黄山游
8那件事让我很难忘
9“三条虫”
10致老友
1150年后的衣服
12读《绿野仙踪》有感
13每天叫醒我的不只闹钟更有梦想
14精彩瞬间
15游荆川公园
16找回奔跑的感觉
17水珠游历记水珠游历记
18像空气一样的母爱
19《触摸春天》读后感
20我家有个“三国演义”
21扬州作文
22与感恩一起走过的日子
23我的阅读计划
24我爱我的家乡
25老家的馄饨店
26沉醉在烟雨的世界里
27吃一堑,长一智
28我爱我家
29秋天的记忆
30乡村风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