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杨梅】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奶奶家采杨梅。奶奶给我们每人一个竹篮,我们就高高兴兴地上山去了。
杨梅林在很高的山上,上山的路很陡很难走,不是满地泥浆,就是落满了杨梅,很滑。姐姐都把脚弄破了,有好几次我也差点滑倒。才走一半路,我就满脸是汗了。还好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来到了杨梅林。看着满树的杨梅,我高兴得都要叫起来了。
可是,好的杨梅都在树上很高的地方,我摘不到,我只能摘那些低的很红很小的杨梅,不好吃。有些爸爸也够不着,只能爬到树上才能摘下来,但爬树实在太危险了,如果是我早就摔下来了。
只摘了一会,我们就满头大汗、非常累了。但是,看着满满一小篮的杨梅,我们还是非常高兴,这毕竟是我们自己努力的劳动成果啊!
【篇二:故乡的杨梅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篇鲁彦所写的《故乡的杨梅》,作者爱极了他记忆中的杨梅,心有灵犀,我的记忆中也曾有一片遥远而宁静的杨梅林。每当夜深人静,一片遥远而宁静的杨梅林就牵动着千里之外少年的心。
自儿时起,父母就打趣我是一个“吃货”,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是那么的自然而贴切,从少到大,由于爸爸工作的原因,我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老家的许多风土人物都已经模糊,然而最能勾起回忆的,仍然是在家乡各种“吃”的风景,一幕一幕,如在眼前。
那是爸爸带我和妈妈回老家探亲休假,一个盛夏的清晨,旅途的疲惫还未完全消褪,我与妈妈就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声叫醒了,睁眼远眺窗外,奶奶家对面自北向南群山绵亘—那就是传说中的南岭,在太阳的照耀下,一路逶迤向南,仿佛在数说着当年的历史和沧桑。绿是这个季节的代表,遮不住的是南国那郁郁葱葱、勃勃生机。在离奶奶家一里地左右山脚下,有一大片颜色格外深绿的杨梅树林,而在那一簇簇深绿和浅绿中,又隐隐似洒满了玛瑙,点缀着繁星似的,满目翠绿之中那一点点红、一点点黄白格外耀眼,就像一幅山水画映入眼帘。看着枝头上那一颗颗红红的、黄黄的杨梅果,我忽然想起苏东坡老先生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此情此景,倒是可以借用一下。
“故乡的杨梅林,我来啦”,伸手从翠绿的树叶丛中摘下一颗带着露滴的红果子,一种清香扑鼻而来,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入口,入口后那甜甜的略带一点点酸的感觉沁人心脾,让人久久回味,这时,爸爸从树上采摘下一颗略微泛黄的杨梅,这跟在市场上买的可是两种颜色,我一把抢过来,送入口中,还没反应过来,口水顺着腮腺涌向了口腔,长这么大,我头一次真正体会到酸的感觉是那么真切,曹阿瞒的“望梅止渴”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我再也不敢尝试了。家乡的杨梅,让我又喜又怕,那浓浓的滋味,很像长辈们的关爱,很像离家少年的成长之路。
又是一年探家时,为了能陪奶奶过春节,我们选择了冬天回去,故乡的许多人都到城市中买了房,过年也不回村里了,年的味道显然少了许多,吃着没有用过农药化肥的新鲜蔬菜,甜脆多汁,满口溢香,我又想起了故乡杨梅那香甜和酸酸的味道,抬眼望去,杨梅林还在,青翠依旧。
我总归是失望的,因为没了杨梅在枝头,尽管有甜有酸,那片杨梅林只能是鲜活于我的记忆里了,让我倏忽间有了停留在儿时不要长大的想法。
然而,我知道,无论我是否停留在儿时,那些记忆中的滋味是再也无法尝到的了。
【篇三:家乡的杨梅】
外婆家的后山头,种着一片杨梅。小时候,我常拉着外婆去那儿摘杨梅。
每次去杨梅林,我都得提个小篮子,回来时总能把杨梅装得满满的。长在树上的杨梅,红得发紫,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伸手去摘它。摘一颗杨梅塞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那酸中带甜、甜里带酸的汁水从舌尖直沁肺腑,一股清凉的滋味流向身体各处。汁品完了,再把甜甜的果肉咽下肚,嘴巴里荡漾着诱人的香味。
每次吃杨梅,我都会停不下来,把嘴唇吃成紫色,舌头酸麻了,连手指也成了紫色的。那香甜的气味,好闻的味道,真是让人吃了还想吃。
家乡的杨梅,是一条条小船,它在我的脑海中漂荡;家乡的杨梅,是一股股清泉,灌溉着我的心田;家乡的杨梅,是一双双翅膀,飞进我的心房。我爱家乡的杨梅!
【篇四:乡村的景色】
记得那是一个暑假,爷爷奶奶带我到乡下去摘水果。
我们先坐车,踏上去往果园的路。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到达果园了。
我们先到达一片瓜地。瓜地里,圆圆的大西瓜懒洋洋的躺在地上,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
穿过瓜地,我们来到了一个很大的葡萄棚。葡萄棚内,绿油油的叶子铺满了整个葡萄架,猛地一看,就好像一座绿色的小房子。大串大串的葡萄从叶子的缝隙中垂了下来,它们那紫色的外衣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美丽的紫水晶。我用手摘下一串放进篮子里,一颗颗饱满的葡萄,让人感觉汁水都快流溢出来了,我们摘完了葡萄后,就继续出发。
最后,我们又坐车来到了一片杨梅林。林子里大片大片的杨梅挂在树上,它们在树上晃动着,就好像在对我们说:“葡萄有啥好吃的?来摘我吧!我已经成熟了,又甜又冰可好吃了!”我们拿着篮子就去摘杨梅。我摘下一颗杨梅,放进了嘴里,一嚼:嗯,这杨梅确实很甜,真好吃!摘了几筐杨梅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我爱乡村,我爱乡村的果园!
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玩的!
【篇五:杨梅】
有一天,我们和亲戚一起去他们的杨梅林摘杨梅。
杨梅树的树枝象叉路口,有二叉的、三叉的、四叉的,把整颗树支得枝繁叶茂的,有的高有的矮,最高的'有两个我这么高了!不过这可难不倒我爬树,因为我可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呢。
在树上的杨梅远看像蚂蚁,近看像小灯笼。我爬上树摘了一颗,坐在树上用矿泉水洗了一下,正准备吃的时候发现:杨梅有许多小疙瘩,难怪摘的时候感觉有些粗糙呢,可妈妈说这些疙瘩也是杨梅的果肉,我说:“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我把杨梅往嘴里一丢,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没嚼,杨梅就掉到了肚子里。我只能再摘一颗,这一次挑了一颗颜色有点深的杨梅,因为我想颜色很深的肯定太老,很浅的有可能还没成熟。我嚼了一口杨梅——酸酸的,不过我还是觉得杨梅比苹果好吃哦。
【篇六:家乡的杨梅】
四川的一个小庭院,那是我的故里,院子的东南角上有一片本不属于这里的植物——杨梅。
小时候,我在故乡居住过一段时间,便经常去水田里看姥爷耕地。穿过那片杨梅林,就能看到姥爷劳作的身影,他就如一只老黄牛,缓慢地穿梭于田野之上。这时,我会坐到一旁的田埂上,双手玩弄着旁边的泥土,一边饶有兴趣地看,一边饶有兴趣地学。直到他耕到我附近的地了,才轻轻地向我点头,打着招呼,把帽向上调一调,揩一把汗,继续劳作。
杨梅结果了,得益于姥爷每天的打理。有时我实在是无所事事,便操着一根好长的木棒走进林里打杨梅。这个时节的梅林虽不洁净,路上有水稻余下的稻絮,小孩子们玩的稻杆和稻叶,零散地辅了一路,但是空气中加杂着梅香与稻香,沁人心脾。
当时我身高不足,只能打到树下略酸的杨梅。我十分不满,便嘟着嘴去了嚷嚷着姥爷帮忙。他准会停下来,接过我手中的棒子,单手将我一把抱起。我呢,就手中拿看一个小小的盅子,一盅只能装五六个扬梅。打完杨梅后姥爷并沒有回去,而是顺手把身边的叶子编成篮状,这时他就会展现出细致的一面,手上下飞舞,一个锥状的篮子就做好了。
午时我们又总是有一段独处。午饭后,我的姥爷会抱着我,手中拿着剩余的杨梅,一起坐在杨梅林中,这时他会抚摸我的头。宽厚的大手沒有那么粗糙,厚重的泥土味从手中传来。这时我会把手放在眼前,左眼一闭“哈,不见了。”我用手圈点着在视野中消失的一块。姥爷就亲和地笑一笑,笑声很平缓。他总是这么平和,谁也无法改变。
他将我举起来,看着树上方杨梅说:“你知道不,为什么树底的杨梅酸吗?”我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那是因为树底的杨梅不努力啊,它们无法像树顶的那样的果实一般。以后,你也一定成为顶上的果实,好让我这把老脸长长。”
我点了点头,七八年时间已去,我已经长成了一个少年,每当想起这话时,都会有一种力量。
如今,杨梅又结果了。
我,想姥爷了!
【篇七:采杨梅真快乐】
快乐,是那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快乐,是那埋藏在心中的甜蜜;快乐,是那烙印在手心的回忆。马山摘杨梅的快乐更让人赏心悦目。
当我们来到马山时,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山上还种了许多果树,马山的亲戚带我们到了一片茂密的杨梅林里。只见一簇簇红玛瑙似的杨梅挂满枝头,映衬着绿色的叶子,远看既似红珍珠,又似漫天星火。
我挎着一个小竹篮,摘了一颗红杨梅迫不及待地送进口中,“妈呀!好酸!”我大叫起来。妈妈闻声赶来,轻抚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小傻瓜!摘杨梅怎么可以摘红的呢?要挑黑中带紫的杨梅,可甜了!”经过妈妈的一番指点,我仔细地在杨梅林中寻找黑紫色的杨梅。我发现伸手可摘的杨梅都是红的,而令人垂涎三尺的黑紫色杨梅都躲到树顶上去了。这可怎么办呢?
我看见旁边几个一同采杨梅的叔叔正爬上树去采成熟的杨梅。对呀!我也可以爬树啊!我在杨梅林中徘徊,终于挑选了一棵不高不矮的杨梅树。它有一根粗壮的树干斜伸出去,我立刻抱住树干一个翻身,可是一个踉跄,差点掉下来。我一只手紧抓着树干,一只手则采着杨梅,就在这时,我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我重重地摔在草地上。“唉哟!好疼!”我意识到在树上采杨梅是不可能的了,太危险了,可又没办法摘到甜杨梅。我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沮丧到了极点。妈妈见了,又笑着指点我说:“云,看那些长竹竿,咱们可以用竹竿把杨梅打下来呀。”说罢,便起身拿了一根竹竿,她挥动着竹竿,“啪啪啪”,一颗颗黑紫色的杨梅掉落在地上,我连忙弯下腰捡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捡了满满一竹篮。我拿起一颗杨梅塞入口中,酸酸的甜甜的,那独特的味儿刺激着我每一个味蕾,让人吃了还想吃。我咂咂嘴巴,感觉味道好极了,抓起一大把塞入口中。“好吃,真好吃!”我一口气吃了一大堆……此时的轻松快乐是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对我而言,自由地品尝美食是最大的快乐。
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快乐,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诠释,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快乐的往事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