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的班级】
我们班全班39人,其中男生只有15人,女生占了大多数,按班主任的话来说就是“阴盛阳衰”。
我们班的女生特爱讲话,老师在和不在总是窃窃私语,甚至坐在最后一排的“紫诗”同桌都炼成了不发声音也能交谈的神技能。男生特别调皮,下课不是散打就是摔杯子啊,翻箱倒柜啊等等等,行规没少抄过。可是男生的成绩绝对优秀,当然不是指女生全军覆没,每次考一百的总是男生。我们女生不甘示弱,派出超级兵——紫(就是那个不发声音讲话的人)来考试,第一名肯定是她了。
我们班同学之间的默契不太好,通常是一部分同学懂了另一部分懵呆了。总有几个人属于那种教也教不会的人,对了,我们班有一个特例,他的名字楼喻户晓:梁美(美称)。每次考试没一回及格,上次考几来着,哦,15分,语文和英语不说了,这次又考了一个新纪录,9分!这个特例之前班主任说过他好像有边缘性人格的,我也不清楚,反正跟幼儿园大班差不多。同学总有稀奇古怪的,看老师出招咯!
邹晓云,全校无一不惧的教导主任,每当听到高跟鞋的声音那准是她,赶快乖乖坐好省的挨骂吧。有次我们班因为干啥事了被邹老师发现了,然后痛骂一顿,我发现邹老师有一个好嗓子,骂到高音都不断气儿的!我们班大多数情况挺听话的,班干部个个骂得天昏地暗,如果想写作业的话闭上嘴,班干部就不骂了(在此写给菲菲的),菲菲实在是一个好班干部,一声记名字就能让班里安静,大家都怕名字被记黑板上。
班里有些不法分子私底下做生意,多次被班主任砸铺子劝说无效,现在又开始了,天天贩卖胶带贴纸。班里女生真的好烦诶,因为铺子都是在桌子上卖的,想要买一定得跑过去,想买的人多了就挤成一堆在那,刚好坐在我后面的是一个老板娘,导致我坐位经常被人挤掉,没法安心写作业,我太难了。
咱们五(2)还有0。6年就要散伙了,好好珍惜现在的闺密同学吧,我们班好聚好散!
【篇二:一件小事】
或许是之前某次比赛的结果吧,某班对我们班总不大友好。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和L在走廊走路,转角处,一下转过来,好几个人簇拥着C老师就走了过来。我和L在聊天,C老师和一拨学生也似乎在看他手上的什么东西,于是L和C老师便撞上了。
说是撞,以L的身高,只是自己的脑袋“咔”地碰在了C老师的肘上。L退开两步,捂着头,说着“对不起”。C老师那边好像也掉了什么东西,我没有看清。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我拉着L准备离开。
猛然间,惊雷炸响——请允许我这么用,因为我真的被吓到了——后面的某班的男生大声咆哮,好几个人的口中夹杂着脏字,一幅要“动作”的样子。大概意思是要L道歉。
L的倔脾气大家都有目共睹,这次也差不多要炸了,但不管怎么说,当着老师的面,尊重还是要有的。我拉了一下L,他自己也喘了一口气,又说了好几声“对不起”,走了。
我看着那几个人骂骂咧咧地、高傲地、满足地、愉快地,也走了。
实在感觉有点太欺负人了。又不禁想到上次比赛前骂骂咧咧地来到我们班上动作,心里就一阵无名火起。对于某几个素质较低的特例,老师总应当教育一下吧?不然像这样,难免让人不由想到仗势欺人、蛮横之流的词,总归是不好的吧?似乎于他们自己班的形象也不利呢。
可能本文有我的主观情绪和一些臆测吧,但倘若这下又对到我们十五班头上了,只怕吃不了的话,兜着走都不一定带得动呢!
2018年5月24日
【篇三:把关】
上周日去上数学竞赛课,开课第一天,我上课前半个小时就到了,到了的时候,发现班里已经有两三个人比我来的还早。这些人,在班里聊天聊得热火朝天,我推门进入显然打扰了他们的兴致。他们先是快速地看向我,然后扭过头去,该聊到哪儿继续,仿佛这只是一个暂停了又快速重新播放的视频。
刚跨入班级一步,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邻班的同学,平时跟我打过交道,但交情不深,我笑着对他点点头。他一眼都没有多看我,仍旧和树人、南外等名校同学谈论游戏,我找了个位置放下书包。这样静坐着未免太不合群了。我凑入他们的小圈子,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我发现这是自取其辱,因为他们完全无视我的存在,谈笑风生,说至兴起,拍案叫快,大抱不平。我抱着手听了一会儿,又感觉实在是没意思,又回到座位上,做自己的事,心中总感觉郁郁,有一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四个小时的竞赛课,从头打瞌睡打到尾,光是凭着我对高中数学的一腔热爱撑到的最后。心里面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勤思考,认真听讲。但心中却永远把不住这个关,频频想到刚来时的那桩事情,让我人老是静不下来,思维也不像以往那个缜密。
似乎期盼已久似的,老师刚说“下课”,他就娴熟地背起书包,一分钟也不等,不知道他怎么这么着急离开,反正今天听课还有点不懂的,我还要再问问。
本周上课时,我刻意地试图不去关注他,自己把住自己的心灵这关,坐到一个没有人、没有干扰的地方。上课前提前半个小时到是我的特例,而在我到前那些“客串”也早已来到教室谈古论今。但当我将自己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把住自己的“心关”,努力使自己不受到外界的干扰,我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一方净土,世外桃源。
出奇似的,这节课我与老师互动多次,收效甚多。
生活中与其要求别人如何,环境如何,倒不如把握自己,把握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