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燕国的作文

【篇一:不成曲调也是歌】

历史长河的两岸,矗立着无数英雄挺拔的身躯,那浩浩荡荡的流水,似乎在倾诉着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演奏着一首首不成曲调的歌。

荆轲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谁在易水河畔高唱,是你吗,荆轲?“太子,臣定不负您的期望,誓死刺死秦王,为了燕国报仇,为了天下苍生报仇。”说完,你坐上马车,义无反顾地离开燕国。你虽背负着燕国的存亡,但临危不乱,怎奈秦王诡计多端,躲过你的致命一击,而你却被千刀万剐。

荆轲,你的使命虽没有完成,但也是一首悲壮的歌。

屈原投江

“举世皆浊我独醒,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谁在汩罗江边长啸,是你你吗,屈原?你因为屡次进谏而被免职,你心如刀绞。为了楚国的存亡,你倾付了自己的一切,可却什么也没有得到,看到的,只有王公大臣们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你第一次流泪,那是无奈的眼泪,你不愿看到楚国的悲惨命运,纵身一跃,跳进了奔腾不息的汩罗江。

屈原,你的报负虽无人问津,但也是一首华美的歌。

苏轼被贬

“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是谁在黄州城外打猎,是你吗,苏轼?马蹄轻扬,千骑飞扬如风般卷过山冈,为首之人气宇轩昂,何等豪放。劲风起,吹起帽子,一缕华发,斑驳你的双鬓。是岁月消磨了你的青春,还是磨难消磨了你少年时的志向,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看门前流水还可以东流,你的意志又怎么会被岁月消磨。弓如满月,弦如雷鸣,看你那躬虎雄姿,依稀是当年的孙仲谋。

苏轼,你的仕途虽屡遭贬谪,但也是一首乐观的歌。

千年前的你们千年后的我,都在吟唱那首不成曲调的歌——历史之歌……

【篇二:我与荆轲的一天】

冬至时,我已身处秦宫。

大雪白了咸阳宫屋顶上的瓦,屋檐上几只神兽半身被埋没在雪里,缄默地不发一言。太静了。雪埋没了所有的声音,我感知不到任何事物。我从未如此想念燕国往日闹市的光景。在无数日子里,在我尚且可以看见时,我在醉酒后街上击筑,荆卿和而歌,泪光与笑声混杂着,刻印在往日时光中。

异国的烈酒滚下喉咙,热泪不知何时从眼眶流出。

惊愕,失望,厌恶,恐惧。当得知荆卿刺秦失败时,我从太子丹脸上读出了复杂的情绪。半晌,仿佛大梦初醒般,他跌在地上,苍白得仿佛将死之人。他不曾为荆卿举办任何的追悼,半月前易水上的送别,仿佛是他能对如荆卿般刚烈正义之人怀抱的,仅有的尊敬。

可恨我只不过一乐师,既没有勇气踏上刺秦的不归路,在国破家亡时也苟且偷生,被秦军所虏。秦王惜我才华,又惧我在殿上时有害他之心,故废我双眼。在黑暗里,在茫茫的混沌与悔恨中,我一次次奏响音乐,而大殿上无不称赞者。我恨。恨自己的懦弱。乐器中早已注满了铅,只要我想,便可投向秦王,为燕国,为荆卿,报灭国凌辱之仇,但是我不敢。

我长叹。太久的黑暗与躲藏,我几乎忘记了世界原本的样子。只是那天易水之别,我逼迫自己不能忘记。一遍遍疯狂地回想,不能忘记。坚决不能忘记。我曾无数次想象过我的友人在面对秦王时的神态。是不卑不亢?还是骄傲睥睨?利刃出鞘时,他又是在想什么?炽烈地扑向死亡时,他是笑着的吗?

荆卿之勇,哪怕借我三分,我也不会于此苟活。英雄之觉悟,恐不是凡人可触及之物。

不久后,秦王召我入殿,为他奏乐。我默然相许。

启奏,初为角声,半清半浊。手指拨弦,我闭上眼,明知无论如何都将是一片黑暗。

角声之后便为羽声,声至清。仿佛又回到了易水畔,羽声慷慨,荆卿和而歌。易水秋寒刺骨,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逆旅者从未奢望再还乡,英雄义无反顾,而他欲守卫之人却畏手畏脚,以小人之心猜壮士之量。乐声激烈,如火,灼烧燕宫的火,践踏燕地之铁骑。

复又为变徵,至悲。还是那些回忆充斥着脑海,赶也赶不走。闹市街头名为高渐离的乐师遇见了太子丹的宾客荆轲,浊酒滚下喉咙,化作人海间铿锵的歌,恰如荆卿之性格,从未向世俗之物屈服。街市上飞扬的尘土迷了我的双眼,友人的身形逐渐模糊。

我皱眉,忽而停奏。大殿上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这里不是燕国。我悲哀地笑。本应被称做英雄的人成了逆贼。抬手,指节微弓;抬头,无神的双眼注视前方,我所恨之人端坐之位。落手。

宫声乱,君骄恣。徵声乱,劳逸苦。角声乱,人民愤。忽而五音齐乱,国将亡。

我感觉到泪水从眼眶不受控制地流下,脚步在尚未察觉时便已启程。奔跑着,从我所处之位到秦王王位不过十几步,却似过了一生一样漫长。荆卿在那时是否也是如此地奔跑着?明知命不久矣,明知哪怕眼前的秦王死了还会有下一个秦王,燕国覆灭的命运不会有丝毫改变,自己只是徒劳无功。但还是无畏地奔跑着,只因为这颗心脏还在炽热地跳动着,只因自己是“燕人荆轲”。

筑与王座碰撞的声音响起,我知道我失手了。但是这一切总算结束了。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无法从过去挣脱的老人,我追逐着燕国渐渐消散的影子,终将湮灭在历史之中。然而荆轲,他将会永存,他的名字会被后世人铭记,是愚人,亦是英雄。

在秦王身边人把我拖下台阶,利器贯穿了身体时,我忽而想起了我与荆轲离别前的那一晚。他微醺,手中酒杯盛满了月光。

“荆卿此去,若一去不还,何如?”我听见我自己说。

他轻笑,眉眼渐渐融入背后苍白的月,身形忽而不见。秋风带走了他的魂灵,吹散了他在易水畔的歌,只留我在原地,热泪涌上失明的双眼。

“便一去不还。”他不曾悔。

【篇三:与荆轲倾心交流】

横渡历史的长河,穿过那层层白雾,穿越时光,我与荆轲倾心交流。

月光停滞在你的侧脸,冷冷地散发着广寒宫的寒气,你纠结的眉心显露出你淡淡的忧愁,我问你为何忧愁,你回答说:“此次刺杀秦王,我没有十足的把握,一旦失败,丢失性命的可就不止我一个,恐怕太子丹殿下的生命也会危在旦夕,眼下秦即将灭燕国,若此次成功的话,对燕国百利而无一害,方可搏一搏,定要杀了嬴政,报答太子丹殿下的知遇之恩。”

看着你担忧的神情,我知道你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心整个燕国的安危,一个国家的命运系于你一人身上,我无法想象出你肩负的责任有多重,然而你却没有退缩,你坚定的神情暗示你将走上这条无方向的路。

昔日,你在城门边与燕丹告别,你踏上了这条不归之路。走到易水江边,你的好友燕国琴师高渐离为你弹琴告别,就着这悲伤的琴声,你仰头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你毅然转身踏上征程。

眨眼间,风卷干草帘,黄沙被风吹起,吹乱了你的头发和衣衫,你背着剑一步步走向咸阳。我问你是否孤独,你却回答说:“所谓剑客,就是与剑相依为命,剑是有两面的,有时剑会伤到自己,但是要相信你手中的剑,必要时,它会替你做出选择。”望着你手中那把闪着寒光的残虹剑,我知道它的命运如何,然而我却无可奈何,我无法阻止你那前进的脚步。

走进咸阳宫,你假装与秦国议和,趁秦王不备,拔出手中的剑,可惜为时已晚,你被同行的奸人出卖。刀光影,挥舞弹指间,心飘摇,朱红轻飞溅。那把残虹从你手心滑落,裂为两半,沾满了鲜血,你轰然倒地。

你失败了,搭上自己的性命。我问你后悔吗,你轻笑着说:“大丈夫一心报国,无怨无悔,况燕太子丹有恩于我,岂能图一己之利顾私下之安危呢?”即使失败了,你却无怨无悔,何等宽广的胸怀!身为剑客,处在江湖之际,早把生死看淡,死又何惧?

夕阳如血,在凛冽的寒风中,仰望苍穹,耳畔,又响起你那慷慨激昂的歌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篇四:《荆轲刺秦王》读后感】

在寒假的第一周,我从《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读到了一篇令我受益匪浅的故事,叫做《荆轲刺秦王》。

那时正是战国时期的后期,秦王刚把赵国奸灭,而抢夺的魔手渐渐地向燕国伸去。而燕国的太子丹很着急,招集了文官大臣们,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谋——让荆轲把秦王痛恨的燕国大将樊宇的首级献给秦王,以取得秦王的信任,然后就借此机会将秦王刺杀掉。荆轲二话不说就开始实施计谋了。事情原本进行得很是顺利,可是荆轲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露出了马脚——在刺杀的时候因为太紧张,连刀都拨不出来。后来,被发现后不幸被秦王的侍卫当众斩下了首级。

唉!真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啊!

想想我自己,有时不就是第二个荆轲吗?每次都上了战场才临阵磨枪。还记得有一次,我们五年级来了一次惊天动地的监控考试。同学们都在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复习。而我自是,认为满分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得来毫不费功夫,每天都扬扬自得。可是考试的时候,我却慌了神。这个不知道填什么,那个不知道写什么,真是叫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啊!试卷成绩一下来,我只考了八十几分。此时,伤心,难过,后悔,涌于心头,但也无法……

这篇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道理。而我,也一定会把这个缺点改掉,不再做第二个荆轲了。

【篇五:】

我名为楚月,说白了,不过是燕国太子丹身边的奴婢,太子丹现在最忧心的便是那在秦王殿上的那个人——嬴政。如果他出兵攻打燕国,那么以燕国的实力根本就无法抵御住秦国。

为了燕国最后的生机,太子丹找来了他,没错,他便是那最强的剑客——荆轲。

“一切都交给您了,希望您能够杀掉秦王。”太子丹举起一杯酒,敬他。

“我明白我的使命有多重大,我会拼进全力。”他也举起一杯酒,慢慢抬起,回敬太子丹。

“我会在燕国地图中放进这把带有剧毒的匕首,能不能成功,还是要看这天,要不要亡我燕国!不要让我失望。”太子丹猛地站起身,拍上荆轲的肩膀。

“我明白。”荆轲也一同站起,神情很是复杂。

“这次,不只是你去,我身边的这个婢女也与你一同前去,她也有武功的底子。”太子丹语出惊人,我也愣了。

“这也好,那我们明日便出发。”荆轲转身便要走,我看到了太子丹的眼色,立刻会意了,急忙追了上去。

也许是天命,等我追上时便发现荆轲的房间了还有一个人,他们似乎在聊什么,我走进低头听。竟发现了惊人的内幕。

“盖聂,我不希望你插手此事!”荆轲的声音最先传了出来,语调中包含着愤怒。

“荆轲!我好心想帮你刺杀秦王你却百般推辞,是在看不起我妈!你永远不要再来找我!”那人很愤怒的从后门离开。

我知道,那是秦国的第一剑客——盖聂,是一名实力相当了得的剑客。我觉的现在去找荆轲不对,正想离开的时候,一个声音传了出来。

“你一定很好奇吧,我为什么不要盖聂这个有名的剑客来帮助我呢?”荆轲走出了门,站在我身后对我说。

“不,我一点也不好奇,那又不管我的事,事情没来,还是先让它过去吧。”我头都没转。

“那如果换了你当我,你会不会刺杀秦王呢?”他的语调放轻了。

“不会?有也许会呢,这其中的的道理,你我都懂。”我最终还是回去了。

是啊,这其中的道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热门推荐
1感动
2蚂蚁给我的启示
3少管所观后感
4我的乐园
5忍不住流泪
6我爱美丽的金沙滩
72120年的中秋节
8煎牛排
9“放肆”的人类
10我的妈妈
11描写莲蓬的作文
12我的爸爸
13梦里花落知多少
14美在不期而遇
15世界人生
16爱心义卖
17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
18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400字
19观纪念大会有感
20荧幕
21校园的早晨
22友谊最珍贵
23包粽子
24我家的小金鱼
25圣诞老人
26幽默搞笑的唐伟良
27家庭趣事
28成长路上的阳光
29我心中的价值观
30美丽的南明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