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相的作文

【篇一:做人要善良】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学习学好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

杨万里曾经说过:“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是啊!做人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吗?

楚国的时期,孙叔敖小时,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哭着回家,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见看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了它,害怕离开母亲。”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道:“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他的母亲说:“我听说积了阴德的人,上天会给他福气的,你不会死。”

等到孙叔敖大了以后,做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人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搂两个孩子,孩子还活着,而他气绝身亡,他就是该校29岁老师张米亚。而范美忠老师,同是老师,却没在第一时间通知学生,而是第一时间自己跑下楼,这时无耻的行为!

做人要善良,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吗?

【篇二:游庄子陵园】

抚着他石质的衣角,我不禁停住了脚步,抬起头仰望他高大的身躯,肃穆的容颜。他深邃的眼瞳是在凝望深海之渊的鲲,还是九天之上的鹏?他微启的双唇是在感叹“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还是在追问“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我仿佛看到他在池塘前问鱼,在墓道里问骷髅,在梦里问翩翩飞临的蝴蝶,他的问题穿过了茫茫千年的光阴,依然在我们灵魂深处回响。

他一生自生自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达到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他看待世事淡若云烟,却又对世情洞察入骨。当做梁国国相的惠子害怕被他取代,大肆搜捕他时,他坦然现身,笑问惠子:“你知道一种叫鹓鶵的鸟吗?它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栖,非青竹的果实不食,非甘甜的泉水不饮。一只鸱拾到一只腐鼠,害怕鹓鶵来抢,忙大声呵斥。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国相之位来呵斥我吗?”他词锋如刀,把地位权势视为腐鼠,把国相惠子视为鸱,损人实在辛辣,语气实在狂傲,偏偏在这辛辣狂傲之中,又透着七分风趣,十分洒脱。

的确,他活得不够风光煊赫,但是,他舒逸浪漫。灼人的烈焰是他的内核,绝对的洒脱是他的灵魂,嶙峋的怪石是他的风骨,碧空的游云是他的情怀!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逍遥游于人间,甘心寂寞于荒野。不谋一官半职,不求功名利禄,不守俗礼陈规。

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世人不解,斥他无情。谁解他歌中的旷达和智慧呢?他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将生死视为四季的循环,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烦恼和恐惧。这是一种自由的哲学,也是自然的哲学,在精神领域引领人类从苦难的深渊走脱出来,拥有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态,一个“寄忧愤于悠闲”的人生。

他另辟奚径,以自然界中物相互转化的各种神奇瑰丽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逍遥游》开篇就讲此神奇的物化:“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其独特的想象力,斐然的文采,让人感觉到那份神奇力量的存在——“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在他看来,世间的一切都存在相互间都有联系,正是有了这种内在的联系,物物间就可以相互的转化,生与死也不过是自然的循环。

万物皆来自于有,有来自于无。无和有之间,人生百年如蜉蝣般短暂,也许只有如他般万千生命中的智者,才能在昙花一现的生命中顿悟。当然我们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还在高天之上,俯瞰着众生。

热门推荐
1守住那一份微不足道
2土地
3高中生活的冷与热
4跳绳比赛
5我的植物朋友
6冬日的雪
7年味
8刺激的大摆锤
9这就是我
10何必不懂装懂
11你知道的我
12秋声
13美啊,马尔代夫
14小白兔
15爸爸我想对你说
16乡村风景
17大熊猫
18红色的天
19最美的果园
20我眼中的你
21惊险欢乐谷
22路与行
23游外婆家
24我的自画像
25奶奶起床了
26爱欺负人的哥哥
27我家的公鸡
28官兵捉贼
29爸爸,我想对您说
30游墅园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