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绝代风华】
曾经,想于落花中独立,看清风拂过的江面不起半点波纹,回首却见那如山的书卷中竟也别有天地;曾经,想伫立于小巷,看无尽的边缘没有半丝曲折,回首却听到那纷繁的乐谱竟也怡然自得;曾经,也想独上高楼,看萧瑟的栏杆毫无生机,回首却见那如画的山水竟也别有韵味。
曾几何时,感叹于生命的苍白无味,却见黎明的曙光驱散心灵的迷雾,竟也发现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圣地,单调的世界瞬间五彩斑斓。是这样文明千年的古国,是这样绝代风华的帝都。
绝代风华,这里有如痴如醉的唐诗宋词。世事变迁,斗转星移,时间销蚀了一切,却残留了精神文化。在如今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还能否在氤氲的书香之中,倾听那远古的声音,品味唐诗宋词?就是这样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到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秋风袅袅的黄昏,想到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万物萌发的春日,想到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然后才醒悟到若是少了这唐诗宋词,那么我们的中华文化便会黯然失色。诗词化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所有人的情感,你可以在品味诗词的刹那脱离都市的繁华,在诗词垒起的世界里来寻找灵魂的乐土。
绝代风华,这里有绘声绘色的戏曲民乐。是在那样一个信息阻塞的年代里,有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戏剧文艺、入耳动听的民乐情调。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百堤柳帘。是在那样的年代,有那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先辈的教导,只靠自己潜心研摩,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身段与嗓音,在满是坎坷的前方路上不断摸索,才涌现了这样一批艺术大家:言菊朋、谭鑫培、梅兰芳……他们是因为情有独钟,才成就事业,往往情有独钟的一个瞬间,便是一个世纪。
绝代风华,这里有庄严肃穆的文明古迹。中国是一个有千年文明的古国,悠悠历史数千年,多少王朝在这片土地上兴衰,上至秦皇汉武的八达岭长城、京杭大运河,下至明清的紫禁城与圆明园。每一所建筑都是一个符号,标记了历史上它们曾熠熠生辉的印迹。辉煌虽已逝去,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明底蕴。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正如这歌中唱的好,我们在中国,我们有绝代风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中华文化自豪!
【篇二:清明雨上】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木雕流金,岁月涟漪,雨托梦。月影憧憧,烟花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是一个信任的高度。人逢清明,必然上山祭祀。为了能四代同堂,身在澳洲的太婆也匆匆赶回故乡。
就这样,我们一家四代就冒雨步行于苍苍竹林路上,步过路旁小溪,哗哗啦啦,流的正欢,似乎不受着悲伤节日的影响。
山顶的炊烟,飘得未免有些荒凉。
年年倚井盼归堂
步行个余小时,终于抵达山顶,现在才是凌晨6点,山头早已遍布人烟,哭泣声,大喊声,连绵不断,使我不禁有些伤感。
远在天堂的先人啊,人间亲人无一不想念你们,他们不知多想让你回到他们身边团聚,于是年年跪在坟前守护,可,死去了还能复活吗,生时不好好孝敬,到死后才天天烧纸钱,有用吗?人死不复生。
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纸灰飞作白蝴蝶
来到曾祖父坟前,醒目清楚的八个大红字刺痛我心——默默无私清廉一生。
想当年曾祖父是国民党军医,因犯错误而遣下今韶关仁化地区,虽然是国民党,但他有着一颗强烈爱国心,他相信只要国民安康,就能赶走侵略者,于是他就四处医治被战乱致伤的村民,并免费帮他们治疗。医德传遍各乡各镇流传至今。
我为曾祖父而骄傲,因为有了曾祖父这样的榜样,我才更努力奋进取得今时今日的可喜佳绩。
我独自蹲在坟前烧纸钱,微风轻轻一吹,把一些正着着火的纸带着我的思念吹向远方,仿佛像一群白蝴蝶,轻盈但薄命。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天堂。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篇三:清明】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题记
今天是清明节,吃完早饭后,我们准备去给爷爷去扫墓了。
坐在车里,窗外的景色呼啸而过,只留下一抹模糊的色彩便转瞬即逝。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拿好东西后,一行人便上山了。
可能是刚下过雨的缘故,一切湿淋淋的:花瓣上停留着小颗的水珠,仿佛一位少女正跪在墓前轻轻的吟唱、啜泣;树上的叶子上的水正不停地做着急速下坠运动,就像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般,眼泪打湿了衣襟……
到了坟前,我们的动作都变得轻轻的,爷爷不喜欢太热闹。点香、烧钱纸、放鞭炮。之后便是祭拜。
先是姨妈和姨父,他们嘴里念叨着什么,叹了口气、摇头、作揖,站在一旁。
妈妈,跪在前边,泪珠滴落在焚烧过的钱纸堆里,冒出一个小火星,灭了。
之后是我和姐姐,空气似乎凝聚了,气氛不如之前活泼,时间似乎静止了,空气中充满的哀思似乎能让人窒息。
时光仿佛倒流了:画面出现我和姐姐,还有,爷爷。我和姐姐顽皮时,爷爷的爆“栗子”;我们犯了错时,爷爷的语重心长;我们取得好成绩时,爷爷脸上笑开的花朵……
突然,画面骤然消失了,眼前只有一座冰冷的——坟,墓。一滴热泪落在手背上,一个激灵,清醒过来了。心里涌上一股翻江倒海的难过……
我不由自主的抽泣,姐姐亦是如此。
爷爷,在这清明节,我们来看您了,您在天堂里,过得,还好吗?
【篇四:纷雨清明】
不张不和,咬牙向外吐气“清”,张嘴外翻淡声道“明”;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清寂,明远。
记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景,记得“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以片红”的情。纷纷青雨,勾起往日回忆——
那天,接到母亲要赶回家乡说外公有些事并嘱咐我不用担心让我好好学习的电话时,我坦然的没有多想,我听了母亲的话,没有多问,一如既往,不思不想。那月末,当我再接到母亲泣不成声打过来的电话时,我才知道了原本令人悲凉的实情,外公离我们而去。
外公在家乡,我在西安,天各一方,谁不曾会想这样的事。我与外公的情感在我记忆里只停留在我的童年,那些我骑在他脖子上带我钓鱼的日子,带我摘黄果兰的日子,教我编竹篓的日子,一起走在夕阳下背着野菜回家的日子。外公是朴实,勤快了一生的人,直至今日,每当他穿着草鞋戴着蓑笠走在雨中的婆娑背影映在我眼前时,我会憎恨当时愚蠢的自己,会遗憾自己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会怀念那些往日时光。
过年回去,在你“后背”的那棵树下站立了良久,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彼时寒风凛冽,但吹不散我对你的思念。你还记得吗,外公?你爱抽的叶子烟,我和母亲放了许多在你枕前。你闻闻吧,闻出我对您的愧疚;嗅吧,嗅一缕你走后这片沧海桑田的芬芳;抽吧,抽散清明夹着我寄托的彷徨。
时间匆匆,细雨茫茫。转眼两年,我们像无根的云一样飘散在远方,可清明的风却把我们的心吹回故乡。
在外公离去之前,对于清明的映像都是停留在杜牧的《清明》里,那时只觉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是怅然的,并不能体会到“欲断魂”的含义。而现在,我害怕过清明,害怕再次看到母亲当时那种无助的眼神,害怕对外公的思念一寸寸的向逼近,我害怕迷茫,害怕彷徨。
“四月,西安这儿的杨柳已青,芳草如茵,学校旁的樱花儿也开了。外公,你们那儿呢?黄果兰是否还吐露着情意?”水深水浅,云去云来。清明雨上,纷纷绕塘。我愿将思念化为一株折菊,愿再能匍匐在你的颈上、在你的身旁。
【篇五: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听,多么优美的歌曲,多么优雅的歌声,这便是我所喜欢的一首歌———?清明雨上?。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那么优雅,那么忧伤。听了,我的心好难受,那种歌手的忧伤是多么的感人。那么轻柔,那样的歌词,无处不透着忧伤。我有时不禁感到奇怪,那么美的歌词,那么好听的歌声,为什么是用一种伤感的语调唱出的呢?那么让人产生联想的词儿。真让我感动,我太喜欢它了,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让我们唱最喜欢的歌,我当堂唱了这首歌,虽然有一些走调但是大家都说很好听!我不禁有些自豪,因为这首歌让我们结识了许多朋友。
听,音乐又响起了,依旧是我所喜爱的《清明雨上》。我仿佛看到了木窗外的雨正下着,一个人坐在窗边。一阵风儿吹过,透明的雨丝洒在他苍白的脸上,身前的木桌上摊着张笔墨未干的纸,一旁的白瓷瓶插着朵金黄的菊花。白衣、菊花、白纸、细雨、微风。呵!多么美丽的景象,那么凄凉的场景。
真不难想象,歌手许嵩是在怎样的心情中写出这首歌的。明明是那么年轻的人,写出的歌却是那一种久经风霜的感觉,那种感觉正是我所喜欢的。这首歌正是我在极度悲伤下听到,当时便有一种相“听”恨晚的感觉。
我发现了以前我所喜爱的歌并不是真正喜欢的,那么快,那么猛,如同一阵狂风,而《清明雨上》很好的结合了名字的意思,清明的雨是细小,而凄凉的,鲜明的对比。
动听,悲伤的旋律伴随着我走过了多少次的悲伤的时刻,我喜欢在我悲伤时步入我的歌,他就像一双翅膀,带我飞过了多少悲伤困难的时候。好好听,那种深入人心中的难受,分担了我一部分的忧愁。
好听的歌声伴着丝丝点点的快乐深入人心中。忧伤的曲调带来了甜甜的感觉,“今生挥毫只为你的感觉”,仿佛一个男人为已逝去的朋友而笔的感觉。衣衫轻摇,风儿轻吹,雨儿轻飘,这便是《清明雨上》给我带来的感受。
享受着,聆听着,思考着,我最爱的歌儿。带来的思考和美的享受,是让我快乐的良方。在悲伤中感到快乐这便是《清明雨上》。
我最爱听的歌儿,那美丽的旋律一直停留在我的心中,我的脑海中,它带走了一直停留在心中的难过与忧愁,只留下一片平静,慈和的天地,真是一首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