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张溥的作文

【篇一:储蓄知识】

储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储蓄知识同样漫长而艰辛,它是“厚积而薄发”的体现,它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知识海洋看似无穷大,其实只要一点一点地撷取,慢慢地储蓄,最终也能很好地驾驭“海洋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张溥的故事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据史书记载,张溥小时候十分好学,他所读过的书都要抄下来,然后反复诵读它,直到书的精华已经了然于心时,又反复抄了七遍,然后再焚掉,再抄写。长期如此,手也磨出老茧。是长期对知识的积累,把知识储蓄起来,才成就了张溥的学问,使他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仔细想来,储蓄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就像一盅醇酒也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发酵,才酿成这独特的芳香与味道。

古往今来,凡有大学问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岁月中沉淀与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

东汉唯物论思想家王充也是如此。他在仕途不顺而被罢免回家后,并没有就此灰心丧意,而是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储蓄和心灵的启迪。他在房间里到处挂着笔,一有感触便随手记下,长期如此,使他的肚中之墨充实不少,最终在努力下完成了名著《论衡》。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张溥或者王充不重视知识的积累,而想一蹴而就,那他们便不会在历史长卷中留下千古芳名,因为好作品的背后,需要深厚的底蕴,而这便在于知识的储蓄!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我们有时自己感受不到知识的增长,但随着时间的酝酿,效果便会显现,这就是储蓄的奇妙之处。

储蓄知识需要的是一颗恒心,我始终坚信,耐得住岁月的冲刷,做到点滴累积,成功便在不远处!

【篇二:走进深阅读的世界】

书,是中华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蕴藏着先人无尽的智慧与弄潮的思想。读书,是走进千年文化,聆听教诲;是徜徉于无尽的智慧与弄潮的思想,陶冶情操……

随着信息大爆炸,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阅读工具的兴起,许多人沉醉于“网络小说”等所谓的快餐文学,而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论语》、《左传》等书籍却被摒弃在阴暗的角落中瑟瑟发抖。但我们摒弃的也正是先人所推崇的“深阅读”,是那种能让我们获得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般的喜悦的阅读。

那么在这个“浅阅读”的气息席卷而来的时代,我们是否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我们是否愿意让自己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或者我们是否愿意让自己在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翻开书本,听先哲的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的《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生活”,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华千年历史中,有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明史上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七录宅”的传奇在人们心中却熠熠生辉,流传千年,家喻户晓。在“七录”过程中,他的反复笔录,使他一次又一次地用心灵去靠近书本,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书本的灼灼其华的智慧,共这样七次,书中那字字千金的价值也早已经烙印于张溥心中。七录之名何等雄浑,阅读需要的就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与耐心的精神,这才是所谓的“深阅读”,不枉费时间的阅读。只有这种形式的阅读才能够让书本真正地属于自己,而不是简单地拥有。在张溥“七录”的背后,我想还应该还闪烁着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隋炀帝,众人皆知的千古罪人,许多人走马观花地读书就觉得是他使隋朝的千秋霸业随风而逝。然而黄仁宗却熟读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深度挖掘,为我们揭开了隋炀帝鲜为人知的一面,还原了最真实的隋炀帝——“可惜错生帝王家,没落一身好诗才”。在近现代也有这样的伟大人物,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熟读《资治通鉴》17遍,在他的书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记满了旁批夹注,这样的阅读不可不谓深矣。然而在毛主席每一遍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历史认知的一种刷新与积累呢?

老子言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深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真正的洗涤!

但是我们中学生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21世纪,如果只知道沉迷于古典书籍中,那么我们很有可能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因为对于我们而言,时间就是分数,就是前程,更是未来。所以在深阅读中适当地夹杂些浅阅读,或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所谓的浅阅读就是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的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但这种浅阅读,可以让我们走进满天星辰;可以让我们走进荷香四溢的湖畔;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库,拓展了我们的阅读,让心灵完成了一趟旅行,在融入到快节奏的时代中并不脱离时代的轨道。但过多的浅阅读会让我们心情浮躁,贻害无穷。所以我们应该让浅阅读与深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驰骋于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做个张弛有度的读者,将两者潇洒的结合,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眼中。

漫步于羊肠小径中,在百花争艳中,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与驳斥,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与沈从文一起欣赏湘西山水的美丽迷人,与各位先哲共同体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热门推荐
1我的三美妈妈
2一张白纸
3迈向成功
4情系小雪
5小草的自述
6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7你震撼到了我
8有趣的体育课
9画鼻子
10八年级的作文
11美在其中
12粉笔和板擦
13我们班的擂台赛
14这事,真带劲
15一次孝文化的洗礼
16生动的一课
17让座位
18小乌龟
19第一次坐飞机
20懂你
21我听到了生命的声音
22顶橘子游戏
23爱的光芒
24家乡的马戏团
25我和图书馆的故事
26我身边的好老师
27描写早市的作文
28暑假反省作文
29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30春天的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