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阅读】
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大多数人都离不开一个叫做手机的玩样。移动网络占据了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就拿阅读来打比方吧……
以前的我们阅读都是用纸质书,“我们”那时提倡“完整阅读、深度阅读、书籍阅读”。但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存在我们不再这样,我们开始习惯于在网上阅读,我们开始依赖电子产品,远离传统书籍。我们远离了深度阅读,远离和书中那些可爱可恨的角色,消散掉身上的“书卷气”。我们不再会挖掘书中那些精彩的瞬间,那些引人深思的主旨。
当然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的,碎片化有这么大的弊端却依然盛行肯定是有传统阅读无法取代的地方啦。碎片阅读的好处也是非常大的。和我们学生一样,那些成年的工作者的时间也异常宝贵。比如当你在等地铁或等公交车,亦或者你在排队买饭的时候随身带着一本厚厚的纸质书当然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碎片化阅读。
总而言之,新的时代造就了新的方式、新的生活。在如今信息量巨大的时代,我们不得不用“碎片化”来生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接受的事实。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要花时间去探究的。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用足够的时间去吃一顿慢餐;用足够的时间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用足够的时间去购物;用足够的时间与朋友面对面的交谈;用足够的时间探究历史;用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名人的事迹。所以新的时代给予我们新的观点、新的责任和新的挑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精彩。
【篇二:人非人工,活出人性】
人工智能是被人所制造的,也开始像人一样思考。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人开始变得和计算机一样淡化了甚至没有了人性。那么这都是如何产生的呢?
不知留意与否,当我或者我们在看到大街上有垃圾时,我们很少有人会去捡起,因为大多数都会想,我之后的人一定会去拾起的。这种想法开始像瘟疫一般蔓延开来。让许多人都有了侥幸心理。还有一点就是大环境所致。现如今,随着“职业乞丐”“老人讹人”事件频频发生,以致让人与人之间的那一层互不信任膜慢慢变厚,最终成为了一堵难以跨越的“墙”。而正是这堵墙和“下一个”想法让“小悦悦”等许多人在受到致命的危险时无法获得到他人的帮助。人的同情心已经慢慢的“褪”化了。
在如今这个物质主义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唯“物”主义,喜欢给所有人和物贴标签,更有甚者将亲情抛弃,只为了所谓的物质。不得不说,人的价值观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了。在以前,人们追求的自然的魅力和灵魂的高度,而现在人追求的是物质的魅力和地位的高度。导致价值观改变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高速化的生活,过于快速的生活体现在:快递,快件,快阅读,快餐等等。可是真正的原因却是人对速度的追求。人生就像登山,假如一口气用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登到山顶,有可能是第一位,可是却无法欣赏到路边的风景,而登山与人生不同就是登山后可以在下坡的时欣赏高处的风景,而人人生则不能。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也很少有人会去相信。依旧用尽全力向上“攀登”。试想,一个连生活都不会留恋的人又怎么会有丰富的“人性”呢?人已经开始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观,只会如同“人工智能”一般去追求速度了。
值得欣慰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迷失了自己的“人”性。在广州一名高中生在多位“观众”的劝阻下选择了将老人送往医院,他的理由让我感动:不怕什么讹不讹诈的,但是假如不去帮助,我的良心过不去。可见同情并没有消失殆尽,在冷漠的一角灿烂的盛开着。在北京有公司开发了“慢慢递”“慢餐”,“慢阅读”等一系列“慢”的习惯,让了吗留意身边的风景。可见价值观也没有消失,他正在以自己的行动呼吁起人们心中对慢的渴望,让人们找回自己原本的价值观。
所以说:人非人工,活出人性。有何不可?试着找回人的同情心和价值观,不要像人工智能一样漫无目的,只求速度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