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两极的作文

【篇一:冷与热】

我们对于冷热感受,最直接的便是水的变化,遇热沸腾,遇冷成冰。奇妙的变化却不改变其本质。冷与热就如同下沉或上升的两团雾气,相互交织,看似简单的独立,却能在交界处开出花朵,而能在冷热交织中骄人怒放的花,何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平衡呢?

说起冷,先想到的景象便是南极北极,冰山冻海,再或就是穿着厚厚的棉衣还瑟瑟发抖的冬天。冷是人对外界温度变化的相对感受,最初只是对于冬天的描述,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冷也有了心冷的意义,人们对于失去、背叛、死亡的理解,使冷也在无形中有了几丝绝望的意味。人们总是讨厌冷,因为古时人们对冷的无能,冷将人冻伤、冻死,多少人曾在寒冬之夜抽动的昏死过去,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冷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最用,人们抵御寒冷的技术进步,让人类更加强大。

而与冷相反,热总是让我想起些小事物,蝉鸣、树阴、冰块、短袖,或许他们并不搭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与冷相同,热也只是一种相对感受,同样随着语言发展,具有了比喻意。但与冷不同,热是指温度升高,比喻意也象征着美好,热往往指明了生机,如同夏日的森林,哪有不生长的道理?而现实生活中,热所带来的也有不小的副作用:生长,让食物发霉、腐烂;高温,又让土地干裂,水分不再平衡。每当这时候,或许人们还些许有点怀念冷。

这样说来,其实冷与热在物质上各有利弊,而在精神层面,人们往往袒护热,不只是在中国,冷与热在语言上的应用竟有着如此高的相似度,就好像英语中的热心,竟然真的可以看到热的存在,而对与冷,人们则是一致打压。但其实冷与热都是两极,都是不可走到尽头的两极,可以简单认为,寸草不生的冰川与荒漠便是冷雨热的两极。

就好像在现实中,人们总会发现丑恶:毒奶粉、地沟油、假胶囊。人们也会发现美好:最美教师、司机。他们都是社会中恶或善的代表,同时也是冷或热的。有人总是在抱怨社会的不公、潜规则、不良风气;也有人在为自己的付出能被人认可而喜悦,为社会的进步而欣慰。

可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过多倾向于丑恶,我们能听到周围的人说最近哪里又发生了什么恶事,却并不经常听到什么善事,或者听到后也大多忘却了。但可别忙着下结论,说社会风气完全败坏了,与之相反人们对于恶的关注说明的是人们还关心着社会,还在积极改造着社会。也就是说,对恶关注,说明社会上的恶事并不多,人心是好的;再换句话说,或许当人们开始更关注善时,社会已经走得不成样了。善恶之间的相互映衬,透露出的丝丝缕缕的关联,虽剪不断,却理得清楚。

善与恶本来就是共存的,如同冷与热,失去一方后,另一方也就没了价值。只有冷热的中心,才是我们应祈求,不!是我们应为之奋斗的。冷与热所折射出的,不是对热的赞美,也不是对冷的斥责,而是对冷热之间,那人间的美好祝愿。

【篇二:守望你心】

愿与风同行,与光论友,望尽天下空风尘,采取人心精萃存,纵横天下,探寻你的守望。

——题记

人们生来便有对未来的规划与憧憬。每个人生来也都有心中的执念与内心的守望。这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也是矢志不渝的决心……

他们从两极走来。这里冰雪覆盖,寸草不生。极寒的霜天遍布视野,飞舞的雪花伴随身旁。他们,便是在这极寒之地,跋山涉水,采集样本,细致研究。这里终究没有毛泽东所惊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之景,也没有卢梅坡那“梅雪争春未肯降”的馥郁清香,这里只有死寂。但他们,从两极走来,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的决心便是他们的前进动力。他们为了心中的守望,在大寒之地开创属于他们的自豪!

他们从隔壁走来。这里寸草不生,危机四伏。飞扬的沙尘遍布荒漠,狂飞的碎叶在风中肆虐。他们便在这生机断绝之地,与狂风斗争,与自然比武。这里没有那“大沙漠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美景,也没有那“留连戏蝶时时舞”的自然情趣,更没有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勃勃生机,这里只有“呜呜”的风声与泛黄的沙粒。但他们,从戈壁大漠走来,亲历山川,刨根究底。他们坚定内心的守望,他们放飞心中的梦想。只愿与清风狂沙陪伴,守望心中的美好——在大漠创造人间天堂。

他们从雨林走来。这里古木参天,枝丫虬曲。盘根错节的枝干下是无尽险恶,飞扬的树籽里却别有洞天。这里大概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没有朱元思眼际的富阳美景。这里只有杂草丛生的沟壑与穷凶极恶的爬行猛兽。他们从雨林中走来,他们与自然为伴,与森林为友,与同伴携手同舟共济。他们不图金钱,只愿追溯生命纯真的美好。原追溯心中的守望,开辟属于他们的自然。

回望这三类科研者的足迹,沉思良久,蓦地。转身离去。面向蓝天,怅然所思,鸟语花香终究只是外物的美好。只是抛弃世俗,心中循着守望前进,才能诠释生命的美好。

【篇三: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除了能保证吃喝,私家车也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今年初,我家购买了豪华小车,这给了我家出行带来了很多方便,父母做生意,进出货全靠它,哥哥访友、旅行开上它,我呢,经常让爸爸开车送我上学,接我放学……我尽情地享受它带给我的乐趣!直到有一天,我翻阅报纸,看到了一篇触目惊心的报道——

由于人们过度享受生活,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的污气排放,让地球大氧层被破坏,南极土方大氧层别破坏,出现了一个大洞。南、北两极的冰川陆续融化,威胁到了两极生物,没了大氧层的保护,温室效应也威胁到了全球。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氧层被破坏。太阳制造出的紫外线射到地球上,使地球变暖……在这样下去,地球将成为一颗火球。

那人类不就灭亡了吗?还有没有救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开始,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拯救自己——过低碳生活,就能让地球永远成为我们的乐土。

低碳生活主要从衣食做起,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多吃素,减少肉食排出的二氧化碳,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少开车,多乘公车,这样就能大大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污染。现在,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我都不在让爸爸接送我上学放学了,家里人在我的影响下,也不再那么依赖小汽车了。

平时,我还非常注意节约资源,如:我在洗脸池下面装了一根水管连接到一个废旧桶里,这样,用过的水顺着管流进桶,蓄到的水就可以冲马桶了。

我家里开鱼档,每天帮顾客杀很多鱼,于是,我想到了用废瓶做了一个“去鳞器”将五六个啤酒瓶或饮料瓶盖,交错地固定在一块木板上,留出把手。用这种自创牌“去鳞器”既方便有省钱,这才真正做到低碳!

一筒盒装牛奶,牛奶喝完了该怎么办呢?大多数人肯定是想到扔掉!这可不行,想做到“低碳”还得学变身打法!牛奶盒摇身一变,变台灯:我将牛奶盒卧放,用剪刀剪去饮用口,一个有洞的长方形做好了。在宽面上剪一个洞,放一根管,在里面放好电线,接通灯泡,把灯泡放在盒子里。用一个牛奶盒固定在桌上就完成了!

牛奶盒再摇身一变,还能变储物盒子。平时常常会弄丢的小东西在盒子里安家再适合不过了。储物盒子做法也很简单,任意一面剪一个口子,放得进东西就行了!

牛奶盒十八般武艺之三,变成可爱又美丽的笔筒。首先,把盒子洗净,然后,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把盒子的顶部切下,盒子就变成了一个没盖的长方体,接下来,你可以用纸包装,也可以用一些你喜欢的废袋子上的花纹装饰下!

要做到“低碳”很简单,我相信,谁都可以为地球付出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过低碳生活吧!

【篇四:平常心】

不是所有人都认识你,你也并不是一无所知。

我是多么骄傲。

拿了一个省级大奖,我就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作业也是草草了事,脑子里只有那个站在舞台上扬眉吐气的自己。渐渐地,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像一只未蜕皮的虫,只在意光鲜亮丽的外表,最终被禁锢在自己下的套中。班主任也一次次找我谈话,母亲也是在电话那头一遍遍地对我说:“平常心”。身边同学一个个凤凰磐涅般的崛起。我不知如何是好,一次次绞尽脑汁的考试,让我重新思考。

我是多么自卑。

一次次打击,如同一个个来势汹涌的浪,淹没了我最初的梦想。我甚至在想,“如果没有我,太阳光会不会更强烈些?”也许勤奋和努力,不一定会有漂亮的逆袭。曾经自信嘹亮的声音,竟结巴起来。失败,带给我的,仍是否定与绝望,“平常心”是什么意思?呵,我做不到。指尖一次次抚摸着纸张,半天竟想不出一个字。没有轻盈的灵感,没有生花妙笔的文字,更没有款款留下的墨香。我重新思考。

我不知我应在哪儿立足,在骄傲与自卑的两极中俳徊,摆不正的皇冠,直不起的腰板。我开始尝试用“平常心”做好每一件事。不再骄傲自满,不再自暴自弃。去用生活谱写每一首欢乐的歌谣,去用笑容渲染每一处鲜艳的色彩,去用笔尖写下每一天美好的心情。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小宇宙,在每一天快乐的生活中,都要以一颗平凡心去对待。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

【篇五:我的初二生活】

一转眼,初一生活安然度过,我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地方——初二,新的生活就此启程。

一句俗话:“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初二是有多么关键。初二是一个转折点,主课多了一门物理,学习要更加的辛苦和紧张,我们也要更努力。

新的学期,新的目标,杜老师送给我们了三个词语“执着”“坚持”“专业”。这三个词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含义深刻。

“执着”就是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极强的渴望,无法释怀,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坚持”就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如果半途而废的话,之前你做的所以的努力就功亏一篑了。只要目标够坚定,相信每个人都是不会轻言放弃的。

“专业”就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我而身为学生,就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明白怎样才能做一名“专业”的学生。

在摸底考试中,我考得很不理想。语文检测中失分较多的地方主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书中我许多人名都想不起来,说明我看书是走马观花式,并没有去认真阅读。英语连90分也没达到,单词拼写也要错,这不应该,说明我做题太过浮躁。

初二,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我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篇六:感动】

又是一个下雨天,暴雨冲刷着地面,像是一个任性的孩童用手不停的使劲擦掉桌面上的灰尘。高树上那不蔽雨的鸟窝里,母鸟正努力张开双翼,想为窝中的小鸟遮雨,浑身的羽毛被淋得毫无光泽。

妈妈和我被困在商场里,回不了家。我有些厌烦地转过头,心里抱怨着,又抬头埋怨地瞪了瞪兴致高昂的妈妈。

上升电梯时,百无聊赖的我一下下踢着两极电梯,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冷不防,我感到脚被生生拉扯了一下,低头一看,心头一紧,正在上升的两极电梯的缝隙咬住了我的鞋子,我慌乱地向外扯了扯,怎么也拉不出来。因为与鞋子的摩擦,电梯发出了骇人的尖叫声。我甚至感到整个电梯在轻微的颤抖着。一同搭电梯的几个人,只是用眼睛看着我,眼神里盛满了安静的冷漠。冷汗淋漓的我,脸色惨白,我甚至想像到电梯咬破我的皮肉,嚼碎我的趾骨,无助的泪水伴着殷红的鲜血流了下来,我开始无法抑制地浑身颤栗着。

这时,我看到我的妈妈,我那总爱生病的妈妈,我那一感冒就得去医院挂吊针的妈妈,我那因长期伏案而落下了腰痛病的妈妈,笨拙地扑向了我的脚,用她根本不可能拥有的力度,使劲将我的脚向外拉扯,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我才恍惚地穿着破了的鞋子,拖着完好无损的脚,拽着妈妈因用力过度而发红发烫的手,惊魂未定地出了商场。

我望着气喘吁吁的她,许久才如梦初醒地问:“你直接把我的鞋子脱掉不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力呢?”她也怔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拢了拢略显凌乱的发丝:“看你脚被夹住了,根本没多想。”我的鼻子陡然一酸,不禁想起鸟窝里的那只老鸟。

这就是母亲的爱吧,勇于用并不丰硕的双翼将儿女护佑于身下,抵挡一切狂风暴雨,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她们拥有“细水长流”式的关爱,专门买一个煲每天为你煮粥;在你困乏的日日夜夜为你端上一杯驱寒的热牛奶;细心地将你变凉的早餐加热;提醒你加衣保暖……

母亲啊!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篇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受关注的话题,现在的冬天似乎没有几十年前这么寒冷,以前的河结冰了,人在冰面上走是没有问题的,而现在呢,虽然河也会结冰,但却是一层薄薄的冰,轻轻一踩都会碎裂,几十年前在冬天冬雪可谓是很常见的,而现在呢,冬雪少之又少,一个冬天能下一两场雪就不错了,一般也就下雨夹雪,地面根本积不起来,要是那一天下大雪了却被人们称为雪灾,是的,不下雪的冬天算什么冬天?冬天不下雪,孩子们就没有了打雪仗、对雪人的欢乐,也没有了那美丽的雪景,全球变暖,南北两极的冰川也在逐渐融化,照此发展下去,南北两极的动物在不远的将来就可能会五家可归,甚至很有可能灭绝,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地球退烧而努力吧,作为我们,平时可以建议家长出门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锻炼了身体,另外,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造林等等……如果全球人民这样做的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球退烧是没问题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一起共创美好家园。

【篇八:为大自然鼓掌】

自然古城大自然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美丽的景色,我们要为大自然鼓掌。大自然用它的力量造就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凡进山的稀有生物繁多加love帕格斯群岛上的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还有赤道地区的炎热和南北两极的寒冷,比如我国贵州省的稀有生物保护区梵净山保护区内有很多,只有本地才有的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比如金丝猴熊猫等等,是大自然用它的力量造就了梵净山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南北两极的寒冷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冬天两级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泼一盆热水到空中就可以瞬间结成。但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破坏环保意识逐渐降低,导致土壤层受到污染,全球气温逐渐升高,让两极生态系统不平衡,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大家听说过北极光吗?那有谁听说过南极光激光,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检测,而且极其少见,当你在北京训练的时候两天就可以看到激光当你身边是身处南极的时候,却要等四五天甚至一两个星期才能见到蓝极光,极光跟天上的繁星一样,白天因为光线较亮看不见大自然,用它的力量创造出了伟大的生命和景物。

所以我们要为这伟大的缔造者大自然鼓掌。

【篇九:悲喜之极】

悲之极,有"哀莫大于心死";喜之极,有喜极而泣,甚至喜极而疯。纯粹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组成这两极,并在中央,留出一段苦乐相融的空隙。

悲观之极,即如塞内加所言:“君不见,所有人生都催人泣下。”即如萧伯纳所言,是否得到心爱的事物,人生都是悲剧。这似乎是一种心理上的偏执,将所有情绪引向同一个终点——焦虑。正如相声《脱靴子》中的老人,在深夜听到房客扔下一只靴子后,坚信还会有一只靴子掉下来。于是苦等一夜而无眠。这便是:苦于追求一事物,不得;追得更急,仍不得……心态却越发焦虑,直至无法达成目的后,心如死灰。这样的思维定势让人过度放大“我没有快乐”,却永远忽略了“我可以无视悲伤”。于是当内心出现悲观的反复暗示时,萧伯纳口中“是否得到”的事实,只不过是悲观的借口而已。

而极端乐观者则恰与之相反。过度的快乐往往会让人忘记理性的重要性。如李白参李璘军后,只沉浸在可以为国效力,名垂青史的喜悦之中,甚至在没有没有仔细剖析军队形势优劣的情况下就大唱赞歌,一篇篇激情澎湃的诗文显出诗人无比的乐观,却不幸为他此后入狱埋了伏笔。诚然,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值得赞誉,可尘世中的普通人面对的却多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问题。如何“来”,凭什么“来”?仅凭一腔喜悦还够吗?这是极端乐观主义者需要思量的。而今更有甚者,对事前期不加准备,临事则转发“锦鲤”以博好运?网络乐观层出不穷时,“极端的乐观”更像是一种自我欺骗。

于是遇事时智者更趋向于悲喜两极之间的“宽裕地段”寻找合宜的处世态度。或许是该以“防御性悲观”分析问题,同时以“理性式乐观”解决问题。“防御性”即指依靠悲观来增加自身的理性。如在中美贸易问题中,“悲观主义者”更易认清自己的劣势,从而增强在贸易战中的防御和对自身的理性分析,所以“过分自信”的爱国人士需要一盆“悲观”的冷水,将其领回现实。可亦不能让悲观成了主导,“快乐的态度”依旧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若不相信前途光明而一味沉沦,自怨自艾,问题便永远成了问题。

对此,周国平之言仿佛就是一个极好之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得到了偶尔也担心失去,不得也念着追寻,只是不牵肠挂肚,也不“汲汲”。追求创造也好,品味体验也罢,在思考如何合理获得的同时,我会相信光明。

快乐而非狂喜,愁绪中无“戚戚”,于是避开“喜乐之极”。

又会不会记起,范仲淹笔下的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庄周所言,虚无恬淡之天德?

"至人无己"者,是也。

【篇十:这一秒,你是谁】

一秒钟很短,放在一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是肉眼甚至一般的显微镜都无法观察到的,但每一秒钟人体大约有5000万细胞死亡,这意味着这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从细胞层面来看已经截然不同。

每一个人类最初都只是一个细胞。在这之前无论是在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还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无论是减数分裂Ⅰ还是减数分裂Ⅱ,只要有一个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基因或者是染色体在你没有任何感知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异,它或是变异或是重组,亦或是数目的增多或结构的变异……总之你将或多或少与现在不一样,这使你也许一出生就患有某种无法逆转的疾病,或许是你的性格、容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可怕的是你也许什么表现也没有但在你体内已经埋下了一颗随时爆发的种子……然后精卵细胞结合,我们,就诞生了,成为了一个具有无限潜能的细胞——受精卵。

细胞是怎样变成人的。一个人体内约80万亿个细胞,不敢想象的是这个庞大的数字是由“1”一点一点变化而成的。一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可以变成两个细胞,然后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八个变成十六个……

或许有丝分裂四个字就可以解释这一切,但不会有人告诉你这背后是五个时期和每一秒钟都在发生的无法估量的变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每一个人类对细胞的初步认知中一个小小的细胞经历如此复杂的阶段已经不可思议,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这一切完成的那一刻起,对于细胞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缠绕在一起,逐渐缩短变粗,一个个高度螺旋化的染色质有了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字——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排列的姐妹染色单体,他们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呈梭形的纺锤体出现,染色体不规则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同时细胞核、核仁消失,核膜也逐渐解体。在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这时候,纺锤丝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牵引着每条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故名赤道板。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清楚,于是分裂中期的细胞成了人们在观察细胞时最喜欢的时期。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原来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离开来,成为两条新的染色体。于是纺锤丝又牵引着这两条新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被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极,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完整的染色体。最后便到了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螺旋重新形成染色质丝,细胞由一个分裂成两个,同时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建。

然后4个字变成772个字,一个细胞却仅仅变成两个细胞。譬如现在你用了34。02秒读完了这772个字,你的体内已经有1701000000个细胞更新。十七亿零一百万个细胞已经更新,意味着如果按照我们开头说的,你已经和34。02秒之前的你没什么关系了。可是现在你仍然没有感觉自己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同时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遗传的稳定性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因此你也就不会感受到什么变化了。

然而这远远是不够的。

一个细胞即使变成一亿个细胞它本质上还是这个细胞。多细胞生物从小长大,从一个细胞变成一个个体,不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加,同时更重要的是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即使在成熟个体中,仍有一些细胞具有产生不同种类细胞的能力。细胞分化绝不是一个瞬间就结束的,它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后的细胞将保持在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坦诚来讲如果仅有细胞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功能、结构的组织和器官,就更别提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了。

我们已知人的器官、组织各不相同,有丝分裂保证了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那么一个小小的细胞为什么能分化出表现型截然不同的细胞呢?

这是由于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即使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故而拥有了不同的形态、功能和结构。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细胞具有的全能性。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细胞是那么的不足以称道,却具有分裂成千千万万个细胞的强大能力,具有分化成不同具有特定形态、功能、结构的组织和器官的惊喜,但当我们好不容易激动地又惊又喜的接受了这一切后,一个细胞在经历分裂和分化之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这一切仍让我们感到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于是在这一秒之中,对于一个胚胎来说也许就多了一种新的细胞,对于一个重病的患者来说也许一次“更换细胞”的手术后就多了一丝生的希望。

一秒钟,世界截然不同。

我们无法人为减缓、暂停、终止细胞的更新,同样也无法人为减缓、暂停、终止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不过没关系,因为这个死亡和衰老不是再也不见的离别而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它不仅没有痛苦,反而正常的细胞衰老更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于是在那场真正的死亡来临之前,其实我们每分每秒都在经历“死亡”。对于这一切,我们,无能为力。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标题——这一秒,你是谁?

我们无法去改变这一切,只好去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吧,就像正常分裂的细胞一样不会发生不可预估的后果;去尽情迸发生命的全部精彩吧,就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分化一样,拥有无尽的可能性;向细胞学习吧,不要在乎一次次结束因为那是在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始蓄力,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让我们永远乘风破浪,这一秒永远比上一秒更优秀但是更努力!

热门推荐
1在困难的影响下
2骑自行车
3五行
4美丽的春天
5校园的大樟树
6秋天的味道
7写烟花的作文
8黑板上的记忆
9看牙记
10美丽的松山湖
11爱画画的我
12孝老敬老
13周末
14抓老鼠
15一身工作服一生艰辛
16我与安全
17百变农景
18感恩父母
19实力是最好的名片
20我不美,但我快乐
21不一样的风景
22春天,温暖四处蔓延
23假如我有翅膀想象作文
24社会实践活动感受
25最美的色彩作文
26我喜欢的校园生活
27令人感动的事
28停电
29心中的绿
30新学期给老师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