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讯的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这个词,进入我们的视野已经超过五年了。这个被微博带火的词汇,被认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手机,不知道怎么的,好像已经成为了我身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仿佛失去了手机,我的生活都不能正常的继续下去。本来的我,平时在家的时间被分成了几个大类,做作业,睡觉,打游戏;但是当手机和互联网的越发普及,我的时间却被千刀万剐。

久而久之,所谓的碎片化时间,却是把我们曾经的大块时间不自觉地切割成了小块时间。节省时间这件事没做到,浪费时间倒是非常轻而易举,很多人都还得意洋洋地认为,自己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是向成功人士的进一步靠近。老是以为自己节省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背后的原因。

就拿平时用手机看新闻来说,尤其是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资讯,并不能真正代替读书,旅行和交谈。就比如我的父亲,在微信上看了很多国内国外的新闻,便自以为是,甚至是津津有味的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是这个观念却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推崇,所谓碎片化阅读,许多时候收获的都是一些没用的资讯信息,与真正的阅读一些纸质书籍不可同日而语。

伴随QQ和微信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社交”。尤其是,春节时抢红包简直是所有人都热衷的游戏,不少人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以增进朋友感情,增加群里的热闹气氛。在父母这一辈人里,逢年过节全都沉迷于微信,自顾自的抢红包,发红包,全然已经忘记了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节日的氛围也变得越来越淡……

总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不仅使你的注意力降低了,而且你的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低,生活变得越来越分散,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真正有心的人,会把时间好好地利用,放下那些在日常社交中火爆的王者荣耀,微博,其实能发现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总是感慨时间太少。

我们似乎已经在抓紧时间,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也许正是因为我们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身处于碎片化的世界中,我们似乎越来越难在这个嘈杂而纷扰的世界中有时间静下心,享受片刻的安逸。微信,朋友圈,琳琅满目的各种资讯充斥在我们周围。不断地分散我们有限的注意力。爆炸增长的信息非但没有改善我们的生活,反而让我们为其所累。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时间不自觉地拿出手机娱乐时:也许只是稍稍看了一眼朋友圈,时间已悄然从我们的身边流逝。

生活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似乎常常身不由己。周末本想着有一天的时间安静地写写作业又或是看一本书。好不容易刚静下心时,一旁的手机一个提示音把我们从思绪中唤醒,我们便如同努力一般打开手机,回复消息,也许又顺便看了一眼好友们新更新的几条朋友圈,在看看几条新闻又或是没有营养的资讯,当我们重新拿起手头的工作时,不知不觉十分钟已经过去,我们似乎也突然惊醒:咦,我刚刚看到哪儿了?

浑然不知的我们,似乎已成了碎片化生活的奴隶。然而,我们也许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挽回,又或者说我们可以吧一整个任务碎片化程一些小部分。

也许能被我们所利用的整段时间越来越少,但我们可以把任务碎片化。如果要背一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早上刚起床洗漱,吃早饭时,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所以,身处于碎片化的生活之中,我们要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我们应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整体的任务,而对于珍贵的整段时间,我们更应该加以利用而不是被无意义的事而碎片化了。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工作、学习、阅读、购物、社交……我们似乎不再有整段的时间来做这些事,他们分散在一天之中而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身处这个时代,我们也许无力改变他,但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做碎片化的事情。把整段的时间留给对我们真正有用的事情。

我们应当利用好时间,因为我们身处碎片化时代。更要抓紧时间,因为时间永远不会等待我们,只有我们努力追赶时间。

【篇三:遇上碎片化生活】

如今,人们的生活与从前相比,似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稍微回想一下,自己上一次静下心来,用上很长的一整段时间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然而,这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

不,这说法也许有些不妥。毕竟,身为一名学生,自己总是用一整段时间来学习。但是,除此之外呢?似乎还真没有。

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碎片化了。倒不如说,从一开始,我们的生活便是碎片化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裂。五分钟,七分钟,三分钟,睡觉前的一小段时间。那些零零散散的时间若是凑在一起,都能攒个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惜,这是无法实现的。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很难被运用起来。

早上起床,吃早饭的同时,刷刷手机,对上面的内容哈哈大笑;去学校的路上,百无聊赖地坐在公车内,便掏出手机,玩点小游戏打发时间。做作业做到一半,觉得自己已经没法继续思考,便拿出手机,和同学朋友随意聊几句。美名其曰,自己在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在拥有手机的现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似乎终于能够被利用了。

但是,这个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难道,在手机出现之前,我们就不能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吗?

从一开始,我们的生活便是碎片化的。那所谓的变化,其实不是生活分配的变化,而是我们对那些碎片化时间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在以前,我们是怎么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的?无法像现在那样迅速的获得资讯,我们用尽那些时间来汲取我们所需要的资讯。在公交车上读着书,吃饭前翻阅报纸,在做完功课后看新闻,在睡前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我们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过着碎片化的生活,也没对生活有什么浪费。

再想想自己为什么无法回忆起沉溺于自己的兴趣的时光,似乎有了另外的答案。在科技极速发展的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而是开始将那些完整的时间段分割了。在该学习的时候,想着“不会花很多时间的。”,便拿起手机,哈哈大笑,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常态了。囫囵吞枣地看着那些资讯,真正吸收的却很少。我们都知道浪费时间不可取,但却开始默默地浪费起了这些时间。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顺应它,想办法尽可能地利用时间,而不是糊涂地度过一天。毕竟,我们从一开始,便与它相会了。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是不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场景: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人坐在地铁上时低着头看着手机里的各种新闻资讯;而孩子专注着手机和平板里的手游……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碎片的生活。而我对碎片化的生活认识就是:那些可以被充分利用而却是断断续续的时间。

碎片化的生活、时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利还是弊?

网络、智能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消遣,但是对我们中学生却也有一定弊端。使我们交流变得肤浅、不够真诚;不好的、不适合青少年网络作品使我们过早地看到了成人社会的阴暗,给我们带来了心理阴霾;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如:吃藕(丑)……对我们学习带来误导甚至错误。

那我们学生在这个碎片化的大趋势下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该随波逐流吗?或者是……

我觉得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大有作为,别有一番天地。我们中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看书,学习、巩固一点新的知识。我们可以在路途、旅途和嬉戏间看到一个广告中不认识的英语单词,随时把它记忆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若干时间后就是一个巨大的词汇积累量;或者捧起一本文学书瞄上几眼,既是心灵的鸡汤,又是一种文学素养的积聚……上周五我在校车上拿出了一本英语词汇书,随手翻看几页,等到到家时便在不经意间记住几个以前不会的单词。记得还有一次在春游的途中,在浏览路边美丽的春色时,不经意中在高速公路的路牌上看到了ramp这个单词,不经意间我学会了匝道这个英语单词。类似这样的经历,我还学会了optical,construction等单词。上周三我利用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了一下第二天要默写的英语,结果第二天的默写中得了高分。就是在这样的碎片化的时间,看似无意中却有意识地记住、巩固了一些知识点,而且还非常有效率和效果。而你在特意中却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和效率。看来利用好碎片的时间还是非常有用的。

碎片化的时间、生活是社会的大趋势、社会的进步,因为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的便利,使我们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得更快,资讯传播得更快、更透明,使我们知识更加丰富……。我们中学生就应该在这碎片化的生活中趋利去弊,我们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让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的学习助力、加油。

【篇五:碎片的时间,完整地生活】

在人人都因疾驰而无暇的互联网时代,有太多人成了“时间满档”的匆匆过客。《2016阅读报告》指出,“暖男系”畅销书正在逐步流行:一个个小故事的写法正是迎合现在读者碎片化“浅阅读”的习惯。碎片化的生活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碎片化已属常态,我们似乎缺少完整的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每天碎片化的阅读只是知道,只是了解资讯罢了。我们可以用网络轻易地去获得知识,却不一定能够抵达智慧。资讯爆炸,知识越来越多,智慧却越来越少,“知道分子”比比皆是,指向智慧的深度阅读成了被摒弃的生活方式。没有深阅读,也许你一样会被早晚安帖的种种句子惊艳到,被公众号文章的说辞打动,可是那些深邃的见识、思辨的乐趣、神交的文明、精神愉悦的体验,你都无从体会。碎片化的生活里,我们失却了某种完整的乐趣。

那么碎片化的生活就该竭力避免吗?其实未必。

想要拥有丰富的生活,离不开对碎片时间的合理应用。从缩减生活琐事对大块时间的占有率开始简化自己的人生,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浪费在美好事务上。但丁说过:“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现在大量的工作需要的是快速学习以及管理时间的能力,运用大量碎片时间去充电学习,也就是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快速变化。现在许多斜杠青年正是通过他们对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应用而能够有精力同时从事多个不同的领域,经历更为丰富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碎片化时间的合理运用又让我们的生活更为完整。

我们选择怎么分配时间,时间选择怎么塑造我们。碎片化是整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在深度与广度中我们需要寻求某种平衡。在该休息的时候不去休息,在该紧张的时候不去紧张,需要提高效率时拖拖拉拉,需要花时间深耕时又浅尝辄止,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人生总时间守恒,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自律,才将自己的时间还给自己。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多元的时间使用和生活方式也应被尊重,要有快速向前奔跑向前的能力,也要有慢下来等灵魂的能力。

快与慢,完整与碎片并非是全然对立的概念。碎片化生活挤出了宝贵时间,而好的东西值得被时间打磨。未来属于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也属于美好生活的人。

【篇六:喧嚣里独处】

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社会,与人交往的喧嚣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在喧嚣里独处。

独处,顾名思义,独自相处,分为物理上的和精神上的,前者是行为,后者是目的。古代隐士逃离喧闹的俗世,在山野中独处,为的就是精神上的独处,在心灵的宁静中寻找自己的内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喧嚣里不能独处。所以人们常说:“大隐隐于市。”

独处,是自己与自己之间永恒的对话。将浮躁沉淀,从而使心灵达到新的高度。梭罗筑屋于瓦尔登湖畔,沐浴在柔和的晓风中,氤氲在梦幻的晨雾里,静谧的湖面如同他静谧的心。《瓦尔登湖》就这样从他心底里流了出来。波德莱尔说:“我想在黑夜的寂静与孤独之中赎回己声,品味自己的骄傲。”他站在漆黑的天穹下,审视着世间的丑恶与自己的内心,《恶之花》于独处中绽放。桓温的挑衅下,殷浩坚守自己的本心,不为所动:“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铿锵之语,振聋发聩。独处者以其独守心灵之姿,让精神得以升华。

反观时下,多少人在网络喧嚣里“迷了眼”,在现代资讯中“失了志”。面对网络资讯,多少人不加思考,人云亦云,动辄捶胸顿足,义正辞严地随大流的批评。真相大白,事件反转后又一面倒地赞美,纷纷如矮人看戏般随着他人话短长,于喧嚣之中失了本心,失了思察。

但独处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适当地与人交流则更能启发心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钱钟书先生有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你看,独处与交流,一个也能不少。

然而我今日谈在喧嚣中独处,并不是否认交流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独处更为稀缺,我们都应该“在黑暗中醒着”!

那么该如何在喧嚣中独处,引苏轼《墨君堂记》中的一句话作为回答:“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是的,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在喧嚣中独处!

【篇七:遇见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什么是碎片化生活?当你还在考虑这两个问题时,其实你早已经是碎片化生活中的一份子了。

碎片化生活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了。

当你拿起手机,在最短时间内最简洁明了地了解资讯;当你每天利用10-15分钟时间完成百词斩并打卡;当你不时地回复手机上跳出的微信信息时,你已经无可避免地坠入了碎片化生活。

作为一个离校颇远,每天依靠“滴滴打车”回家的学生,出租车司机便是我最常打交道的人群之一了。出租车司机的生活也是很辛苦,起早贪黑,努力拼搏方可养家糊口。让他们能有所慰藉的,除却妻儿的关怀问候,还有一项,便是“碎片化生活”的“主谋”—手机。手机,这个已经渗透到生活地角角落落地玩意,在让人爱不释手的同时也暗藏着危机。出租车司机们每当遇到红灯时,就会条件反射般地用久违的目光掠过挂在窗上可爱的手机,含情脉脉地看着一个绿色可爱地小人头—微信。他们用手指细腻地轻触微信,生怕微信会突然消失似地,然后颇为熟练地打开一个聊天,发送几条语音,或者满面春风地谈笑风生一阵。一直到听到车后迫不及待地催促声,才依依不舍地将目光转回到道路上。待到下一个红绿灯,司机又以一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神情告诉那手机,我“征战”回来了!

如果当你也像这个司机一样,可以不顾交通安全而不能离开手机时,那么,你的生活已经完完全全被碎片化了,你已经落入碎片话生活的怪圈。

因此,当你写作时,时不时要瞅一瞅桌边的手机;当你与同伴聚会时,动不动就摸一下口袋中的MP3;当你总想在手机上获取最短小、最及时的资讯而放弃精心阅读整版的报纸时……那么,我可以说你已经被碎片化生活所支配了!你已经是碎片化生活的奴隶了!

虽说碎片化生活可能对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但碎片化生活并不是一无是处。好好利用已经被碎片的时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已碎片化时间无非是在两段长时间的事件中的闲暇时间。如果安排合理的话,就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有效率。

当你吃完晚饭,休息的空档,何不听几首英文歌,既能休息亦可提高英文水平;当你洗完头吹风时,何不捧起一本书翻上几页,品味字里行间那独有的气息;当你做完作业,何不掀起琴盖,演奏一首为玩深沉的乐曲,感受音乐的奥妙之处……

一个个10分钟,积少成多,不仅能够达到原本需要数小时才能达到的效果,或许效果会更佳呢!若真能如此,碎片化生活的怪圈将无法套住你,而你将成为支配“碎片化生活”的人,而不是被“碎片化生活”所支配,你将成为生活的主宰!

由此可见,“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让它不停地在你的生活中折磨诱惑你,让你“三心二意”,还是抵挡住诱惑好好合理地管理它,都取决于你。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让我们带着严格自我管理地心去拥抱“碎片化生活”吧!

【篇八:碎片化式的阅读,带给了我们哪些利与弊?】

所谓碎片化阅读,就是指用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而在当今21世纪,智能手机大行其道,几乎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一部手机,空闲时不妨上上网,看看世界动态关注最新新闻,觉得自己仿佛看透了全世界,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掉了一天。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中枪”了吗?

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阅读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多读书,多看报。"这样的一句话曾经广为流传,而现在呢?到处都是微博微信,百度谷歌,朋友圈,公众号……原本的书本,报纸或是像字典这样的工具被一一取代。潜移默化中,我们的生活就仿佛是整容般变了个大样:

早上一大早起来,点开手机里的小红点,了解了一些资讯,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上帝般看遍了世界的酸甜苦辣……

上班途中无聊?打开微博刷刷吧,哟,这个明星又怎么怎么样,这个朋友又出了什么事,这个国家又发生了什么暴乱……

同事推荐的文章,看一看,呀,写得太好了!简直就是大师般的文笔啊……。

晚上刚刚窝进被窝里,却根本不想睡觉,看看手机吧。原来朋友们都在线,聊聊天吧!反正明天工作少……

仔细想想,发现其实我们人类越来越有些愚笨了,网上对于碎片化有一句话:“仔细检索自己的生活关键词,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好好利用过碎片化,你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反而被碎片化了。”

简单来说,意思就是我们——人类,逐渐被碎片化了。而我想讲的,是同样被碎片化的一中获取知识的方式。

这就是阅读。

凡事总有起因、经过、结果甚至是无果并未来继续发展,而阅读怎么会被碎片化,它又是被碎片化成什么形态了呢?恕我直言,几乎人人都有过碎片化阅读的经历,就比如工作完的闲暇时间看看微信公众号里那些“百看不厌”的文章,上厕所时刷刷微博里发生的事,或是坐公交地铁时,看看浏览器,知道了世界各地都有什么大事发生……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些看似充满营养,五彩斑斓的资讯给挤得满满当当,而实际却没留下一丁点能学习或者是运用的技巧技能——这同样也是碎片化阅读和实体书阅读的明显差距。当你在阅读实体书时,你所阅读的一定会是你喜欢的,或是你需要的,能为你带来帮助和启发的,而反过来看碎片化的网上阅读,说白了就是接受一些对你没用什么用的讯息,并不能像实体书一样丰富营养,同样也很少能在现实中派上用场。

那么碎片化阅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这里就要用到一句老话了,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好有坏,没办法随意评判。我们从碎片化式的阅读中,能够更快速了解最新消息,这一点无可否认。而我们失去了什么呢?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耐心。

没错,想必大家都遇到过一些令人厌恶的“标题党”,这些人往往为了增加访问量,起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标题,例如“震惊!……”“独家秘宝看完就删……”等等。这些标题与内容非常不相符,却使人们一次次地点进来。我在进行所谓的碎片化阅读时也遇到过许多标题党,而大家却总是因为这些人消磨了自己的耐心。渐渐地,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方式,大家都没有耐心去认真看,只是匆匆扫一眼,就退出来或是把书放在一旁不管。这实在是令人惋惜。

在查询资料时,我反复阅读了采铜先生的演讲稿,里面有几句话使人感同身受,同样也有我们再次失去的东西——阅读的深度。

阅读的深度,这个词对大家来说也许看上去太过深奥,其实不然,阅读的深度就是让自己整个人近乎忘我地沉浸在书海中,用心去阅读、体会、感受。同样在阅读时,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想想你是否有兴趣阅读这本书,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而不是三分钟热度。能够真正用脑用心去阅读,并且乐于思考、拓展,我想这也是一种深度。

在文章的最后,我希望能告诫各位:手机、平板的内存是有限的,当你盲目地在其中下载,总有一天你需要删除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会化为真正的碎片,再也找不回来;而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才是真正永恒保存的,想看时就可以翻开来,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地享受这段美好时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进行深度阅读呢?

再说,阅读本身就能使人心情愉悦,多多丰富自己的人生,全身上下充满书香气,岂不美哉?

【篇九: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如今我们的生活逐渐被人为地碎片化了,“碎片化”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觉得你是在高效利用时间,不知不觉中,它偷走了你无数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让你的生活都成碎片化。

碎片化的生活,并没有为更多人争取到有意义的食物,却是把我们曾经完整的生活在不自觉中的切割成了小块生活。

碎片化的阅读不等于读书。碎片化的读书尤其是网络上提供的信息资讯,并不能真正代替读书。碎片化的阅读大多时候收获的都是一些没用的资讯信息,与真正的深阅读不可同日而语。有些人认为碎片化的阅读能让他们了解世界动态,关注许多大事情,自己也能分享自己的快乐,而读书是了解知识并获取知识,多数时候是为了更了解自己的内心。

碎片化的购物不等于省钱。现在的手机里省钱或购物软件越来越多,你花钱也就越多。有许多东西,你根本不需要买,买了也不过是堆在家里用不到,还占地方所以用不到的东西就不要买,网购的东西很便宜,让你在不动声色地时候花几百元,等到账单一出来就会傻眼了,没觉得自己买东西啊,怎么花了这么多。这些购物软件其实都是碎片化购物的利器,根本就不是省钱。

碎片化社交不等于社交。社交软件不断增多,让人离不开手机,伴随着社交软件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聊天,导致他们很少跟身边的朋友说话,甚至有些人开始不敢和身边的人说话,只在社交软件上和别人聊天。在春节时不少人在群里发红包,以增进朋友感情,增加群里的热闹气氛。可是小部分人在任性地发红包,大部分人在埋头抢红包,说句话的功夫红包就会被抢光,所以没人交流。

碎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习惯。遇上碎片化的生活,让人们变得不爱动脑子去,不爱深入思考,整个人都会变得无精打采像失去了灵魂一样。我们应该拒绝碎片化,培养专注力,让我们完成高效率的工作和高质量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越陷越深,意识不到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果断拒绝碎片化,让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生活。

热门推荐
1美丽的秋天
2拼积木大赛
3《狼国女王》读后感
4窃读记
5给月亮上个框
6春雨作文
7“乐事牌”奶酪
8承一捧陶土,献一腔热血
9含羞草的启示
10春天
11老房子
12安全生产
13保护地球
14打羽毛球
15家务的作文
16灭蚊记
17偷穿高跟鞋
18记忆中那独一无二的你
19帮爷爷戒烟
20我心爱的文具盒
21多功能爸爸
22黄山雪景
23秋天的美景
24像鸟儿一样幸福
25遇上碎片化生活
26开学作文
27老师去哪里了?
28做好自己
29最好的礼物
30玩具爸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