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她让我懂得了慷慨】
小时记忆中总会有这样一个人,头上布满了银发,饱经风霜的脸上,积蓄了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平时总穿一件蓝色的黑衣、黑色的裤子,非常朴素。
那便是我的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个很抠的人。平时生活特节俭,连纸盒子都不舍得扔,奶奶家里一尘不染,屋子里都是上了年头的家具,却保养得很好,水泥地已经老化,却非常洁净、光亮。她卧室的窗边放着一排花盆,床上整齐地摆着三份报纸和一些杂志、一部电话,她每天都读书、看报。“她哦,节省,什么都不舍得扔。你看旁边那个屋子里,包装盒子啊、瓶子啊罐子啊,她都码齐放好,不让扔。”妈妈总是抱怨。
在奶奶的衣柜里,全是清一色的白、黑,几件较好的衣服也只是父母过年送的,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买。年幼的我很是不解,总以为奶奶很抠,心里又很不屑,总觉得这些东西值不了多少钱,直接让父亲买来就是了。
然而奶奶做的一个行为让我改变了看法。
那一次,奶奶照例拿着钱罐出去买菜,却带回了一筐水果。那时的我很好奇,问了问奶奶才知道这些水果是送人的。听说是去镇上,我一下就来劲了,眼珠一转便缠着奶奶一同去镇上。
经过半小时的颠簸,走了几公里的崎岖的山路,我们终于来到了镇。一到镇上奶奶就拉着我直奔一个地方,我很好奇是哪里的亲戚呢?原来奶奶把我带到了“敬——老——院”,我缓慢地读着。
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见到奶奶,非常热情,倒是对我很惊奇。“哟,这小伙子长得倒挺俊。”不知是谁说的。奶奶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皱纹舒展了,说:“这是俺孙子,请大家多多关照。”说完便将篮里的水果分发给了老人们,分好后就和老人们唠唠家常,谈谈世事,好不融洽!
“她帮助的人哦,都不知道有多少了!”旁边一位老奶奶的夸奖揭开了我奶奶长年坚持做慈善的冰山一角。奶奶做了多少善事,我都不知道。就这6年,奶奶帮助过的人,她都数不过来:“就前不久,她在报纸上看到那个白血病的孩子,寄了2000块钱过去。晨报上登的患尿毒症的孩子,她这么大年纪,跑到医院去,给了2000块钱……”
那一刻,我愣住了,难怪这些老人看到奶奶这么喜欢她。想不到平常很抠的奶奶竟如此慷慨。
对自己抠,对别人慷慨。
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奶奶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篇二:烟火消散后的味道】
除夕在愈演愈“弱”的爆竹声中结束,转而是我期盼已久的年初一——这天有阳光,也有温情。
雪,飘散在空中,像是在跳着华尔兹,为大地编织着雪白的线衣。我踏着冬雪,带上最诚挚的祝福向着敬老院奔去。
敬老院的楼道里,贴满了一张张照片,记录下光阴的点点滴滴:咧着嘴的笑容、在电话机旁泛泛的泪光、晒太阳时无神的眼睛……每个皱褶的脸上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张张照片都触动着我的心。
老人们有的探出了头望向我,有的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招呼着我。我和他们一起聚集到那张圆桌旁,桌上早已准备好面团和几种馅料,在头顶那盏老白炽灯昏黄的光景下散发着温暖的颜色。一个看来较年轻的奶奶包上一个作了示范:先揪下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用擀面杖擀得薄而均匀,挖一块馅料置于中央,再整个包起来点上芝麻。这过程写在纸上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异乎寻常的繁琐,不是这个皮擀得太厚就是那个馅料填得过多,甚至有的汤圆“撑”的被开膛破肚,一副凄惨的重伤员形象,再看看旁边老人们包的汤圆,各个圆溜溜的,齐刷刷地排列在桌上,就连大小弧度都近乎相同。
炉灶快乐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柴火噼哩啪啦地燃烧着,白色的蒸汽不急不缓地氤氲着;水开了,我把汤圆挨个请进开水里,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老人们三三两两地拿着碗向厨房走来,我给他们每人盛上六七只汤圆,接着便与他们一起坐在老旧的床沿上品尝着。汤圆的味道极好,手擀的面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粗糙,与味蕾接触时,像大风吹过草原,挑动着根根味蕾,接着便蔓延全身,芝麻的香揉碎了散在血液里,味道久久地在舌尖上徘徊。老人们笑眯眯地夹起汤圆放入嘴里,眼里、脸上都是心满意足!我也跟着甜到心里面。
吃完汤圆,听着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个个脸上乐开了花。我又拿来了饼干和大糕,散给他们。就在我快散完时,坐在末端的一个老爷爷支吾着,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也没有忘:“娃儿,我孙子也有你一般大,可我都好多年不见他了,也不知他窜高没。唉,看到你,就好像看到了我孙子……”一旁的老人也点头称是:“是的,都几年看不见孩子们了,每天盼,可他们总说忙……唉!”老人们都应答着,又是无神的眼光……我的眼角不经意间模糊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也许是酸的吧。
雪,停了;烟火,散了;阳光,有了;年味,浓了;温情,暖了……烟火消散后的味道:是甜的、酸的,更是幸福的!常年在外奔波的人,常回家看看吧,迟了,汤圆就冷了,父母就老了,味道就淡了……
【篇三:与朝阳一同升起】
家里窗户正对小区大门。
每天晨光熹微之时,楼下便传来说话声。
人们大都还未醒来,小区里有些静,说话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
看看时间,五点多,还早,再睡一会吧。
楼下的声音清晰入耳,再睡已不可能。
心里有点小埋怨:大清早的,搅了别人的好觉。
是一群老太太老爷爷,你一言我一语,闲话着家庭琐事。用心听听,还真有意思:晒晒自家儿孙的孝顺、事业的成功,聊聊昨天发生的新鲜事,讨论讨论锻炼身体的小窍门,说说科学的饮食……
觉得都是些家庭琐事,不足挂齿,但老人们去津津乐道。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楼下的声音渐次弱了下来。
一个响亮的声音道:“回家吧!”
想目睹一下这群老人们,于是拉开窗帘,清鲜的空气随晨风一起溜进屋子,还有早晨清亮的光。
隔窗看见几位老人正提了新鲜蔬菜往各自的楼梯口走去,头发花白的,微驼着背的,步履蹒跚的,边走边聊着天的……
太阳正从东面的楼宇间探出了头,柔和的光线亮了天地,亮了世界,亮了老人们的背影。
呵,她们是和朝阳一同升起的人!
突然觉得这群老人很可爱……
不论什么样的年龄,永保一颗年轻乐观的心,像朝阳一样,将光芒与热情一同播洒,拥抱每一个全新的日子,珍惜平凡日子里的每一个平凡时刻,乐观对待每一件平凡小事,喜悦地看待每一个遇见的人,将平凡的日子过得精彩,让平淡的人生充满激情!
【篇四:找不回的风景】
路旁,一棵桃树,柔风拂过它的枝杈,裁下片片花瓣,一场桃花雨在春日的暖阳里,纷纷扬扬。
这小小的剪影,一直收藏在童年的相册里,美得绚烂,美得夺目。
说不出来它到底是何年何月何日种的,亦不知道栽树人为谁。总之,从我有记忆开始,它就一直笔挺地站在楼下的草坪上,一棵枫树旁。
童年时的美景就在桃树茂盛的枝叶之下,华丽绽放。
春风吹开瓣瓣桃花时还是乍暖还寒的时节,几位老人在桃树旁开辟了几小块田地,农作物的种子懒懒地躺在还算肥沃的土壤上,老人们提来一桶又一桶的水,在桃花的芬芳里辛勤地劳作者。晶莹的汗水肆意地挥洒,浇灌了田里的小芽儿,也滋润了桃树。
夏的星空之下,落红早已化作春泥,更多的绿叶代替了它们。停电的夜晚总是难熬的。如果不是很迟,左邻右舍都会拿一把扇子,拎一把小板凳坐在桃树荫凉的影子下,各人都带着解渴的水果、食物,围在树荫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寒喧着。人们分享着自己带来的食物,大家吃着、喝着、聊着,借着星光,傍着桃树,让邻里之间的温暖把昏暗的空气照亮。
秋的气息把贪玩的孩子们和擅长下棋的老人们吸引过来,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围在桃树下,用满满一地的落叶点缀童年时光,顺带摘一两个桃子,而老人们携一棋盘,喊来一棋友,在一片金黄之下,弥漫着棋场上的硝烟。
一年一年……
可是,不知是从何时起,桃树不再有芳香的花了,同样,也不再有满树的桃子等待人们的采撷了。那些曾经在桃树下的美景,也随着桃花和桃儿的消失而了无踪迹了。
只剩桃树,依旧直僵僵地站着,守着一棵空荡荡的心。邻里之间的隔阂也日渐清晰,尖刻,温暖的人情味,也愈发惨淡了。
生命是华丽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包括最美的景色。
那些再也找不回来的风景,也只能永远在生命的记忆中寻找了。
【篇五:清欢】
一碟小菜,一杯温酒,查济古村落里的人们能够傍着小桥流水谈天说笑,闲适中清静了心神。
菜有的是自家种的,酒是醇香的米酒,用臂膀粗的长竹筒盛着,浅白色的酒液几近透明,渗出浓浓的米香。老人们就家门口的道边搬出几张竹制的背椅,神定气闲地对坐着,任使思绪闲游,舌尖牵引着大脑讲述乡间轶事:谁家新开了小店啊,什么桥又重修啦……阳光十分温和,静静地给老人们仰起的黝黑面颊镀上了一层金黄。游人不多,老人们的家什搭在道中也没什么不妥,给予相机一个良好的素材;整个午后的古村落很静,只有妇女蹲在低阶上洗衣的声音。一口小菜一口酒,在唇启唇泯的过程中愉快的消失了,多么令人羡慕的清欢啊!
清欢,也就是“清淡的欢愉”了。望着午后闲坐的老人,在潺潺的流水旁,听着淡淡风声的吹袭,古村落内一排排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的老屋子使一切景观韵味十足。回想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喧嚣嘈杂,在以过多的盐油酱醋为妙的中国菜中,清欢难寻;即便有一颗不乱的心。“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在查济古村落般的世外桃源,才能理解“人间有味是清欢”吧!
真正智慧的人、心,是在懂得清欢时还能体会到人间有味的清闲,如那些闲坐畅谈的老人。我们只有保持一颗清静、客观的心,“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才能体会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清欢吧。
【篇六:家乡的小镇】
我的家乡是一座普通的小镇——碣石镇。它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也没有城市人的风尘气息。恰恰相反,我最喜欢的是小镇的乡土气息。
小镇里四通八达的小路,不知延伸向何处,从远处的小山丘升起的徐徐炊烟格外引人注目。天才蒙蒙亮,金灿灿的朝晖慢慢染红了天边,吞噬了黑暗,人们接二连三的醒了。这里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用廉价的红砖块砌成,屋内的装修虽说不上豪华,屋内布置却一丝不苟。空气中还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松木香,脚下的土地也湿漉漉的。我走在羊肠小道上,房屋里的灯火在黑魆魆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明亮,街坊邻居们也同我寒暄了几句,但脸上的笑容却令我倍感温暖。有的人挑水,有的人喂鸡喂鸭,有的人洗衣做饭,这里弥漫的浓浓乡土气息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坦。
天亮了,天空逐渐明朗,绿色的藤萝窗也被倾泻进的阳光浸透,眼前的路逐渐开阔。两旁的豆浆店生意格外火爆,“老板来一碗豆浆和油条。”,我拿着纸币说道。“好勒!”,他的动作娴熟,干净利落。我拿着香喷喷的豆浆,左看右看。几张使用已久的木桌和木椅上已经有了几道刻痕与涂鸦,但是墙壁上的厨具却摆放的一丝不苟,墙壁也用白色油漆涂得焕然一新。我不经感慨道:“这是一点儿也没有变呐。”我迅速捧起豆浆,大口大口喝起来,浓香醇厚,口感丝滑,那股浓浓的甜味令我欲罢不能。越来越多的摊贩吆喝着。想着碣石的美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大串美味佳肴,比如菜头丸,牛肉丸,甜裸……数不胜数。他们独特的口味加上秘制的酱料在味蕾绽放,令我流连忘返,吃完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正午,烈日把树叶晒得直打卷儿,热滚滚的气浪扑面而来,知了不知疲倦的叫着,老人们纷纷坐在树荫下乘凉,手中摇着竹扇聊着近日的八卦。有的老人们凑在一起,惬意的下棋喝茶。偶尔也有几个小孩进来观战,没一会儿又觉得无趣,在一旁玩起游戏来了。走着走着又来到外公的花园。这里已经荒废了一阵子,野草横生。可是这里也是我曾经的天堂啊!儿时我常与外公在花园里干活。与其说干活,不如说是玩耍。我总是拿起角落的花洒,将喷头对着上空,水如同喷泉一样令我兴奋不已。我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有时我也会自豪地邀请小伙伴们参观我的花园,然后光着脚丫在这里疯跑,因此,外婆也常常刮刮我的鼻子,哭笑不得地说:“你可真是调皮得很啊。”闲暇时,我便与外公一起照顾花草,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花收集起来,夹在书本里。记忆中有的花紧挨着如同一个羞涩的少女。有的热情奔放,向人们展示她曼妙的身姿。有的静谧,不张扬。想起以前的种种快乐时光,与外公躺在草地上看星星,一起荡秋千,我便不经感慨,这些都已然是尘封的过去。
六点,黄昏来临,霞光映照了半边天,却红的不怎么耀眼,晚霞总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神秘却又美丽。老人们坐在藤椅上听着戏曲,鸟儿疲惫的归巢,少年们背着书包嬉戏打闹。我低着头沿着河岸漫步,任由清风抚摸我的脸颊,田野里金黄色的小麦与天边金黄的晚霞相映照。家乡的河虽然不清澈,可却时时荡起醉人的涟漪,犹如一面起皱的丝绸。夕阳洒下余晖,看!又像是一颗又一颗的碎金点缀着那面丝绸。有时微风荡漾,夕阳,树木,花草的影像都被水波揉碎了。霞光洒到了每处瓦房上,枯叶堆里。烤红薯的香荡悠在每个小巷胡同里,人们也抗起锄头有说有笑地走了。一些老院里,几位老人坐在藤椅上,轻轻摇着竹扇。几束阳光射进院子映照在他们的脸上。他们也不禁感慨,人生苦短,如同一列列车,到站了就必须下车。说罢,又哈哈大笑起来。闲暇的女人们凑在一起打打麻将,抱怨着家常。
最后一丝的余晖被夕阳送走,小镇逐渐恢复了平静。
夜幕降临,几处瓦房门前的灯笼还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知了的蝉鸣,蛐蛐的叫声,耳边的风声……初夏的夜晚是多么的宁静。“叮叮叮叮叮叮。玄武山福星塔上的风铃依然在摇曳着,渐渐地,我在浓浓的乡情中安然入梦。
心之所至,即是故乡。无论我身处于何处,无论我在天涯海角,我的家乡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我的家乡依然是那样的迷人,温暖……
【篇七:忆巷子】
我在回忆,那些似水流年。老人的那一辈,还是住在老街那边,我的奶奶也不例外。
在这个老镇里,有很多条巷子,据说有七十二条半,我没有都去过。因为,巷子实在是太多了,弯弯曲曲而且互相联通,如果找不到方向会迷路,因此我有些害怕。
奶奶自己一个人住在老街上,几十年了吧。她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或许,她早已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听奶奶说,那半条巷子其实是条“死巷子”,走不通,所以才说是半条。
年幼时的我,曾经住在奶奶家。奶奶当时是街道主任,很忙,每天总有人找她帮忙,而她也总是来者不拒。我总是喜欢跟在奶奶的后面,一边跟着她,一边打探着四周。
渐渐地,我发现,其实这些巷子好像都长得一个模样似的,细细窄窄长长的,还有那高高的“防火墙”。而且,墙壁上还长着一些青苔之类的东西。那时候的我,顽皮的很,时不时会摸摸那些植物,还会凑近鼻子闻一闻。在前面的奶奶发现我没有跟上她后也会回过头来,看着我笑笑。后来,我不做那些“蠢事情”了,因为,我已经慢慢地长大了。
住在小巷里的人,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那些爷爷奶奶们,只要我甜甜地叫一声,他们就会拿出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我当然是来者不拒地收下。长大以后,奶奶和我说,因为那些老人很寂寞,他们的子女都在外面工作,没有空带自己的孩子回来,所以每次我去,他们总是会把我“宠”着。看来,当时的奶奶还是蛮幸福的,因为有我的陪伴。
奶奶有时候会指给我看一些牌子,上面写着“蔡家弄”、“杨家弄”之类的,还有一些“分界”的石碑。我总是很纳闷,“蔡家弄”是不是当时里面住的人都姓蔡?是同一个家族的吗?应该是吧……
盛夏的时候,巷子在下雨过后,显得很潮湿,我总会不小心滑到。到现在也是,因为有青苔的缘故。下过雨,巷子里会有一种很奇怪的味道,好像是好久好久以前的那些砖、瓦、木头的气息。是不是老人们喜欢这种味道?每当雨过天晴,老人们都会拿出自己家的竹椅坐在巷子两旁,聊着天,悠闲自在,一副很惬意的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奶奶总是喜欢在下雨的时候,坐在瓦片屋顶的下面带着老花镜看报纸,看起来报纸像是会被淋湿,其实一点也淋不到。抬起头,就会看见长满青苔的老瓦片整齐地排列着,还会有雨滴滴下来,滴在一个个坑坑洼洼的小凹点里面,发出清脆的声音。因为巷子很长、很细,有时候,雨下得大的时候,隔着一个巷子也会听得到这种声音,效果有点像山谷里面的回音。这时,我会撑着雨伞在巷子里面乱窜,然后,一不小心就会滑到,奶奶不会来扶我,都是我自己爬起来,擦掉眼泪继续玩。我摸摸墙壁,嗅嗅青苔,仔细观察。每个墙壁都有裂痕,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墙壁都没有倒下来,倒是有点貌似哥窑里面烧出来的瓷瓶的感觉。
对老巷子,我总是有一点怀念。前几天,我去了奶奶那边。巷子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在这个巷子里面,有世世代代余杭人的回忆。他们在这些小巷、弄堂里面出生、成长、离去……有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悲欢离合的情景曾出现在这里。
等到那些孩子们渐渐地长大,那些大人们渐渐地变老,他们也会怀念以前在巷子里的美好生活。回忆那些,其实,挺好的。
【篇八:美在路上】
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季,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积了雪,厚厚的一大片。叹了口气,出门散心。自己的心情也由于这天气而灰暗。
走上那条熟悉的马路,夕日里清净的路上如今却堵满了车。车辆似一条长龙缓缓移动。这时,一个小身影从对面跌跌撞撞地跑来——一条小狗!心中一紧,糟了,这么多车,恐怕……
忽然,听见了急刹车的声音。哦!原来两边的司机都不约而同刹住了车。小狗依旧飞快地向前跑着,摇着长长的尾巴,撒开四条腿,殊不知刚刚可能会有血腥的一幕。司机们打开车窗,目送着小狗渐行渐远,笑着说:“多么可爱啊。”语气里没有半点的责任。于是,一辆辆汽车又缓缓地移动……闭了眼,感慨道:真美!
回想着刚才的事情,已经走进了公园,尽管天气恶劣,可还是有许多人到公园里晨练。几个小孩子,因为路滑,都摔了跤,坐在地面上哇哇大哭。接二连三的几次后,几个老人看不下去了,暂时停下了锻炼,拿出几个扫帚,清扫着路面的积雪。积雪渐渐被扫到了路的两边,融化了。“刷刷……”那动听的声音回响在耳畔,仿佛唱着一首歌,可是首赞歌吗?没过多久,一条干净整洁的小路,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老人们心满意足地看着。这时,几个年青人跑来向老人道谢,老人们笑了,说道,这算得了什么?闭了眼,感慨道:真美!
正准备出公园门,突然听得几个人欣喜地喊道:“看那!雪停了!太阳出来了”抬眼,哇!那抹阳光是多么灿烂啊!”它将最耀眼的光芒洒向那条干净的小路,通向公园的马路。
呵!太阳!你,是否在赞颂那些“美”的人?
美,在这一瞬间,仿佛定格,只留下了深深的回忆与思索,冬天虽然依旧,可那些人性之光足以温暖整个冬天。那些美丽遍布在我曾走过的路上,如同一颗颗珍珠,密密麻麻地点亮了小路,我相信,它们一定也可以,可以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只要你能发现美,找到美,就会发现:美,其实从未遥远,它一直在你身边,在你走过的那些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