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周萍的作文

【篇一:雷雨读后感】

那场雷雨

初读《雷雨》,剧中那八个或可爱,或可恨的人物就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封建家庭里,这八个人物是怎样经历了一场使一切梦想破灭的雷雨啊!

在这八个人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繁漪,这个文弱、明慧的女子,受过一点新的教育,但仍是一个旧式女人,正是这矛盾的思想造就了她的性格。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周家压抑的家庭环境和十八年的不平等待遇,更是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周朴园的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欲望,她将这一点爱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以至于“客厅闹鬼”。得知周萍爱上四凤时,她这个矛盾重重的人物不得不铤而走险,做着孤注一掷的反抗,但这终究只是一场困兽之斗,她的行为不但没有拯救自己,反而敲响了周家的“丧钟”。她是周朴园所说的孩子的榜样,她复杂的性格却促使她企图冲破一切桎梏,去追求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但现实却犹如声声巨雷轰鸣,使她清醒,使她那美好的憧憬如同肥皂泡般一个个破灭,使她坠入绝望的深渊。她是“五四”以来妇女追求解放的代表,她的举动加速了周家的灭亡,但当时的社会,带给她的只有痛苦。她的敢爱敢恨使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全局中我最爱的人物是周冲。他受着新式教育,他有着进步而远大的理想,不同于他自私的父母,他有着火热的心肠,愿意将自己学费分出一半给四凤,但又惧怕顽固的父亲。他天生有着浪漫的思想,但正是这浪漫为他奏出了一曲乌托邦挽歌。他幻想和四凤在冬日的明媚早晨,在无边的海上乘着小帆船向天边飞。他的理想恰似五彩的气球,现实却是一根钢针,使他的理想破灭,留下的只有气球爆破的余叹。

再读《雷雨》,在序幕和尾声中,周公馆成了教会医院,繁漪和侍萍疯了,周朴园成了基督教徒……掩卷深思,为何悲剧的始作俑者周朴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伴着那声惊雷,四凤、周冲触电身亡,鲁大海愤然离去,周萍开枪自杀,周朴园主宰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彻底瓦解,这场人家悲剧落下了帷幕。可为何周朴园却安然无恙?或许,这就是当时那个不健全社会的产物吧!

后人评论《雷雨》是一首人性的诗,一出伟大的戏。我想,那场雷雨,不仅是剧中人物死亡的导火索,还是一场社会的雷雨,更是一场心灵的雷雨!在当时,必是惊醒了不少沉睡的中国人,撼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吧!

一场雷雨,冲刷着世间万物,拂去了尘埃,抑或是罪恶?雨过了,天该放晴了……

【篇二:我看《雷雨》中的蘩漪作文】

【篇一:我看《雷雨》中的蘩漪】

“好几次,她都要险险地跌入万劫不复了,换成别人,本质差一点点的,恐怕都会堕在黯淡悲惨的境遇里”朱天文在《一杯香剑气》里如此形容三毛,而我认为,这句话去细绘蘩漪也是极洽,不同的是,三毛是那个幸运儿,而蘩漪因为被自己太长的裙边绊倒,堕入深渊,万劫不复。

说起蘩漪,最好的切入点应该是她和周萍那荒唐却又十分凄惨的爱情。这场短命的爱情,耗尽了她最后的一点余温,最后连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都没有。我不能说她不理智,只是她的生活太平淡了,仿佛幽林中的一潭死水,终日与之相伴的,只有疯狂生长的灰色藤蔓,她太闷,心累的要发慌。而周萍,好像被拨开的树冠漏下的几丝阳光,蘩漪早失去等待太阳升起的耐心,她有的是飞蛾扑火般疯狂的热情,可是她不知道,周萍是一个精神上已经死亡的男人,给予不了她任何光和热,这种狂热的爱和占有欲,最终是烧死了她自己。

除了周萍,周冲便是蘩漪生命的支柱,他是这个畸形的家庭最让人觉得欣慰的存在,不难看出,年轻时的蘩漪是做过少女的梦的,因为自己的不幸福,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摆脱这一切,她去反抗,反抗喝药,反抗上楼,反抗周朴园,心中的这把火越烧越旺,烧得她头脑晕,双目充血,她大叫:“朴园!朴园!”充满怒气与盛气的声音回荡在客厅里,她明明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知书达理,琴棋书画,却不想将自己变成了专制下的奴才,每天要看主子的脸色度日,谁受得了这委曲。

蘩漪是《雷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仿佛一道闪电,划开了乌云密布的天空,照亮了被刻意美化的过去,也照亮了自己无望的未来。她是知识女性的代表,但在这个黑暗的年代被迫套上陈旧的旗袍。她敢爱敢恨,可她的爱太过浓烈,她的恨太过污浊,她是智慧的,也是愚昧,她是光明的,也是黑暗的。

终于,她追求自己达不到的目的在苦难中毁灭。

【篇二:我看《雷雨》中的蘩漪】

她是一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金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妖冶的蔓珠沙华,她的眼睛灰暗而忧伤,灼烧着被黑暗所吞没的心房,她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爬上她的脸旁。

她就是蘩漪,迷人的蘩漪。

偌大的周公馆,紧闭的门窗和梨花木的旧家具,还有那个陌生女人的相片——竟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潮湿而阴暗的客厅没有一丝生气,她轻微的咳嗽声是这个家里唯一真实的声音。雷声混着雨声闻风而来,冲刷着时光的印迹,初见,他还是个多情的少年,不羁的发丝,刚硬的眉宇,一切是那么美好而充满张力,蘩漪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地朝他奔去,可是,她却不知道,温柔相遇的背后是如此不堪的结局。

雷雨声越来越大,两颗因痛苦而选择报复的心慢慢靠近。突然,旗袍被染成了火红的颜色,心在无望的灰烬里重生,仿佛撒哈拉的沙砾在热风中扬尘而起。漆黑之中,罪恶之手缓缓伸向她,一把扼住她的咽喉。无法喘息,明明可以妥协,但扭曲的几乎疯了的心,却始终紧抓不放,痛也要逞强,哪怕回忆只剩皮囊。

乌云渐渐散去,他的脚步以最决绝的方式离去,蘩漪瘫坐在地板上,所有的光华在一瞬间消散,像一只囚鸟,在他用掌纹编织的牢笼里,等待苍老,她炽热而高贵的爱在电光火石间被撕碎,眼睁睁看着他的笑在别人眼中燃烧,而自己却要不到一个拥抱。

蘩漪啊蘩漪,你难道还不明白吗?在这个家里,你始终都没有姓名,你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和寂寞交换着悲伤的心事,对爱无计可施,过着无味的日子,眼泪是唯一的奢侈……

原来,爱或怜悯都是罪。

【篇三:我看《雷雨》中的蘩漪作文】

几天前我们观看了曹愚先生的话剧《雷雨》,其实我很早便读过它,只不过是在散发着油墨幽香的书本上。读和看的体会真是大小相同的,看剧的感觉很奇妙,有时会希望自己能走进戏中去解救他们,有时又会觉得自己就是剧中人。曹愚先生说,《雷雨》中他最痴迷的是蘩漪,从创作这个人物到完成剧本,他甚至无法自拔,深陷在蘩漪独特的人格魅力中。在这点上,我和曹愚先生可谓志同道合,蘩漪也是我最爱的人物。

蘩漪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嫁给周朴园。在周家大宅中,蘩漪很孤独,丈夫心有所属,自己也没有可以推心置腹的闺蜜。她就像一只翩迁的蝴蝶,被突如其来的网死死地困住,她苦苦挣扎,却始终逃不出这幽深的囚笼。于是,慢慢的,渐渐的,她的心开始枯萎,直到凋落,心死。从此,她活着,麻木的活着,像是行尸走肉,再也没有喜怒哀乐。后来,一段不伦之恋发生了,她与名义上的儿子周萍相爱了,这是一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不能被人容忍的爱恋。然而是,蘩漪并不畏惧,她勇敢地追求真爱,希望复苏了她的心,她又如蝴蝶般地飞舞。可是,幸福仿佛总离她很遥远,周萍在邂逅青春明丽的四凤后,就如陈世美抛弃秦香莲一般地对待她。终于,她彻底地绝望,彻底地愤怒,彻底地爆发,最后应验了一句话:“我得不到东西谁也别想到。”

有人评价蘩漪,说她的爱太过浓烈,太过深刻,最终不仅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这点不否认,可是,她为什么会这样?或者说她为什么变成了这样?也许原来的蘩漪不是这样的,最初的蘩漪是一位出国留学的新女性,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世之道。那时的她,定是与如今的四凤一样单纯善良,开朗阳光的。只是,逝去的光阴将她打磨成这副模样,冷漠绝情的丈夫,苛刻死板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煎熬着她,使她磨平棱角,收敛溢彩的光芒。

蘩漪啊,你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剧中的悲剧又是谁造成的?那般渴望幸福,追求自由的女子啊,想你,心会痛的叹息。午后,我拿着《雷雨》站在阳光下,希望你能嗅到温暖的气息。光线投在字里行间,我看雷雨中的蘩漪。

【篇四:我看《雷雨》中的蘩漪】

看完话剧《雷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话剧,曹禺先生笔下的每个人都是那么鲜活,饱满。然而有一个人物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

异常闷热的下午,空气中似乎也浮动着令人烦躁的气息。她缓缓从楼上走下,带着落寞的神情。像是一点微弱的光,想要照亮这个沉闷的世界,却是那么微不足道。

哦!蘩漪,蘩漪,我轻念你的名字,满是心痛。

不同于侍萍,她出身高贵,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她敢于反抗,敢于对着周朴园说“不”。

可她只是一个弱女子,纵然厌恶这沉闷,压抑,混浊的世界,她毫无办法,她以为生活从此毫无希望,她原只想做个“石头样的死人”就这样下去,然而周萍的出现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她奋不顾身地抓住。她始终记着三年前的那个夜晚,她听他说他如何厌恶他的父亲,甚至于想要置他于死地以及一些温存的话语。她的心渐渐苏醒过来,她认为生活里又找到了新的希望。从此,一颗系在他的身上。

可是啊,即使蘩漪只比周萍大3岁,然而她毕竟还是她母亲的身份,她以她的真心付出,得到的却是周萍的“年青一时糊涂”。

她与他发生了争执,她看着眼前的他,一味地逃避,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充满着世俗气味,不再是她心目中那个诚恳的他了。她的爱像飞蛾扑火,得不到什么。

周萍执意要离开,任她怎么哀求他也不曾回头。

“蘩漪的眼泪一颗颗地流在腮上,她走到镜台前,照着自己苍白的有皱纹的脸,便嘤嘤地扑在镜台上哭起来”,这是剧中的一段旁白,看到这儿,不免让人为之动容,那一刻,她想到了什么呢?她想到自己的青春不再,她想到她在这牢笼所逝去的岁月……

在剧中,她多次想打开窗,却又多次被周朴园喝令关上,这像她所渴望而不可及的自由。当她看到周萍偷偷溜进了四凤家,她终是下了狠心关上了窗,也关上了她所有的希望。

剧中有一场周萍走后,下起了雷雨,她像发疯似的,推开了所有的窗,又像舞蹈似的,有人觉得好笑,夸张,而我却真正体会了她的心情。

剧情的最后是以四凤触电身亡,周冲拉四凤也死掉了,周萍开枪自杀结束的。只听见她不断地哭喊着“冲儿”这一刻,她是母亲。

她是蘩漪,一个普通的女子,却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她敢于反抗,敢于在雷雨夜跟踪周萍。她甚至于被家人当作精神有问题。

有着雷雨的夜晚,几代人的愁怨,付出的代价,让大雨冲刷个够吧。

我只是担心你,蘩漪。

【篇三:雷雨读后感1000字】

暑假期间趁着闲暇读了曹禺先生的《雷雨》,以前在语文课本上曾经选过其中的一个片段,选的是鲁侍萍来周宅寻找四凤的时候,遇上了曾经抛弃的自己的情人周朴园,彼时周朴园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着雄厚的产业,是他负了侍萍,却没有一点对侍萍的愧疚,甚至质问她来周公馆干什么。当时只是读了其中的那部分片段,对这部话剧的了解还不甚深,如今又将整体重读一遍,只觉给我的内心带来巨大的波涛。

戏剧中最让我同情的是四凤:她懵懂无知,却最终成为周繁漪报复周萍的牺牲品,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片赤诚,她是如此单纯,将自己的一颗心都付与周萍,然而对于周萍来说,这片赤诚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纵然我相信周萍是真的爱着四凤,但是却总感觉有一种遭人利用的感觉,他与自己的继母私通的时候,只觉得繁漪是自己最爱的人,全然不顾自己的父亲,当他遇见了四凤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一丝不妥,总觉得是有些虚伪的,他把四凤当成是一块遮羞布,来掩盖自己曾经做过的龌龊之事。不管怎么说,他终究是配不上四凤的,纵然他是周家大少爷又如何,纵然四凤是个下人又如何,四凤的心灵比他要干净多了。当最后所有的丑恶被揭露的时候,四凤采取了最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越是单纯的人,就越是容易走上极端,那晚的雷声,就像是一把利刃,狠狠的插在周萍身上,也插在所有人心上,仿佛是对这丑恶最极端的厌恶。

最让我觉得无奈的是侍萍:她原本就经历了不为人知的痛苦,她尽着一个母亲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的女儿,然而世事终究是无常,谁曾想鲁贵是那么一个贪财势力的小人,偏偏就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周公馆,偏偏又与大少爷相爱,偏偏又与大少爷有了孩子,这种乱伦是她这个母亲所不能容忍的,可是她终究是个母亲,她不想孩子们受伤害,她宁愿他们不知道真相,就这样苟且下去,至少他们能幸福,可是谁又曾想,当她准备悄悄解决这件事的时候,周繁漪和周朴园同时出现,将所有的真相都抖露出来,她来不及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在场所有人中,除了四凤和周萍,最痛苦的莫过于她,她在承担着自己痛苦的同时,又承担着两个孩子的痛苦,这也就为后文侍萍的疯癫埋下了伏笔。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假使她坚决不同意四凤跟周萍在一起,或许就没有周繁漪的报复,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真相的出现,但是这样做却是违背常理的,她不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她曾经也是大家闺秀,温柔善良,面对四凤的以命相逼,她又如何能狠下这颗心来,她逼了自己,却终究下不去手去逼四凤,以是这悲剧性的结尾却又似在情理之中。

最让我厌恶的莫过于周朴园:他虚伪、道貌岸然,用鲁大海的话说,他如今的光鲜亮丽不知道是多少工人的血汗堆起来的;他专制,在那个死气沉沉的家里,他不允许任何人反抗他,对繁漪是如此,对周萍、周冲也是如此,他自己板起面孔教训孩子们,却抱怨孩子们不跟他亲近;他无情,当年狠心抛弃侍萍,多年后回首再见,不但没有一丝愧疚,甚至喝问侍萍为何来到周公馆,他以为侍萍是来闹事情来了,纵然做错了的是他自己,他却仍然那么理直气壮,直叫人恨的牙痒。在整部戏剧里,所有的事情起因于周朴园,结束于周朴园,整个悲剧的结果就是由他一手造成的,然而他作恶多端,最终却只有他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身体康健,头脑清醒的活着,繁漪疯了,侍萍疯了,四凤、周冲、周萍相继而死,却只有他还好好的活着,这个结尾让人有些意外,却又蕴含深意,或许所有人都不记得曾经发生了什么,所有人的意识中已经无法留存当初的丑恶,但是还有周朴园,还有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记得这后果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老年的他无儿无女,妻子疯癫,身边再无一人陪伴,而留他一人反反复复的想起自己所造的孽,午夜梦回时反反复复的愧疚和谴责自己,或许这正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让我最惋惜的,是周冲:他是那样一个明媚的少年,他的心中有着诗意一般的远方,他对这世界抱着无比美丽的幻想,他对四凤亦是,他渴望同四凤去追逐他的理想,他已明白爱,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爱寄托于何人。他是那样的单纯,在他的眼中,周朴园是严父,是爱他的;繁漪是慈母,更是那个关心爱护他的,视他为宝的母亲,他以为世界都是美好的,是如诗一般的,可是这一切在真相揭穿之时,轰然崩塌。他意识到,他的父亲,是那样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他意识到,他的母亲居然把他当工具一样来阻止四凤和周萍的爱情;他意识到,四凤爱的原来是周萍;他也意识到,自己爱的也绝非四凤,他只是为爱而爱。这一连串的打击如何让他承受的住,而他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死亡,他的死,最令人痛惜,却又在情理之中,就像是一切抱着幻想而活的人,被现实的残酷所撕碎,仿佛上帝对迷失的人们所下的诅咒。

最让我厌烦的,却是繁漪,这一点让我颇感意外,因为曹禺先生说,他对繁漪是最下了心血的,是最抱有期望的,曹禺先生对繁漪的评价,可谓是相当高了,可我偏偏不喜欢,或许作为女性来看,繁漪的境界太小,她性格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敢爱敢恨,爱的时候轰轰烈烈,失去的时候就彻底毁灭,或许有人说这是一种率性,但在我看来却不够大气。爱应当是无私的,不应该是自私的,就算被抛弃了又怎样,转身离开就是,何必为那不值得的爱搭上自己的性命,天下之大,难道还无处安放这一颗赤诚之心吗?但是想想,又或许是我的眼光太狭隘,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繁漪就如深陷泥沼的人,周朴园的专横和压迫,周家的阴沉,都使得她失去了活力,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唯一的亮光,唯一一个让她活过来了的人——周萍,她就会像行将溺水的人一样,死死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所以她必须死死抓住周萍这根稻草,哪怕,只是一根稻草。

不得不说,曹禺不愧是戏剧大家,他说,他希望观众能够带着一种悲悯的感情,去俯视这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我不得不说,他的确做到了,他为这部戏注入了一种独特的美丽,让人想要反复的去品味,反复的去推凿,而这也正是他希望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篇四:雷雨读后感】

繁华落尽

用一个暑假完整地精读了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繁漪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思绪万千的我终于决定为她写点什么。

爱的破灭是《雷雨》中铺设的主线,毁灭的哭喊贯穿了整个悲剧,故事缠绕着剧中所有即将奔赴雷雨的人。

繁漪始终是我为之惋惜的女人。她初入周宅为妇,这便奠定了她无奈的悲剧。与周朴园这场无爱的结合彻底推翻了新式女性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初尝了人世间的丰盛,却要奔向那场烟光闪烁的死亡。她是雷雨中一只苦苦挣扎的白蝶。她自省,却无力挣脱罗网。她是见着了青年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背叛了一切的世俗教条,即便结果是无奈的空虚,她却从未迟疑过,始终带着飞蛾扑火的决绝。我为她的毅然而感动。

她有爱,有恨,她在寂寞中前进。

然而,悲剧来源于周萍的懦弱与移情别恋。对于那个“情妇不像情妇,母亲不像母亲的女人”,他却只剩下可笑的悔恨,还有那自私的恐惧。我的眼里,繁漪是在黑暗中强烈求活的个体。

繁漪对幸福与自由的渴求支撑着感情向更遥远处索寻。这个世界在她眼里已没有什么可留恋,她并不怕失去什么,也不怕再受到什么伤害。她祈祷的是末日,她渴望的是救赎。

繁漪本身没有错,追求幸福与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她不应该存活于那个时代灰暗阴郁的天空之下,那个“追求幸福与自由”还只是空想的时代。一个与世俗背道而驰的灵魂,注定遭到被毁灭的结局。

希望的微光有时候就像特地为某个时代某个个体准备的一份礼物,埋藏在某个深处等待着被寻得。雷雨爆发的时刻,是殉道者的忌日,纪念所有为爱情静默或爆发的灵魂。

一道闪电划过墨黑的天际,华丽的梦延绵了一地,她终于倒下,繁华落尽,惟有悲剧永远动人。

热门推荐
1消失的年味
2打开心门
3专题
4走进大自然
5美丽的大海
6打雪仗
7过去.现在.未来
8风筝与线
9触及心灵
10赛场瞬间
11小议勤奋
12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13改变自已
14这就是幸福
15做与不做
16诚信乃做人之本
17植树节作文
18花坛与小径
19控制
20阅兵观后感
21胡辣汤
22我与书的故事
23我家的“怪”仓鼠
24我要为环卫工人竖起大拇指
25植树节作文
26常开不败的花
27我是小书迷
28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29等一等
30成为大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