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鲁讯的作文

【篇一: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年生活的一种追忆,里面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他对老师和朋友的记忆。很早以前我就读过里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对他描写的那个又黑又瘦,教学严谨的老师印象深刻。

读书的时候就学过鲁讯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一段我印象深刻,当时语文老师是要求我们背诵,到现在还能背出来,当时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节选的。

从这篇文章里学习鲁讯先生的写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的野生芦荟运往北京,美其名曰为“龙舌兰”作铺垫,再写他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就水到渠成,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讯先生的谦逊情怀。

这一篇是叙事散文,从文中充分表现出鲁讯先生的爱国精神,因为无法苟同于当时中国人的态度,为了唤醒、拯救当时已经麻木的中国人,他也在此时改变了学医救国的初衷,虽然从此与藤野先生分别,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鲁讯先生极大的鼓舞。“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写此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从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学到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学习,他的高风亮节情操和那无畏的革命精神。

【篇二:一杯纯净水】

喝下一杯纯净的水,你会发现真实的自己。

——题记

端放在我的眼前,光滑整洁的桌面上,放着一杯水,一杯普通的纯净水。窗外的阳光柔软地照进空洞的房间,星星点点的灰尘在阳光沐浴下舒展着婀娜多姿的身姿舞动着,飘移着。桌上的水杯是多么地静若处女,不容打扰啊!忽然,我震惊了,一粒不知好歹的灰尘竟然想飘入毫无遮掩的水杯里。不,不能玷污了纯净水的纯洁透彻!

我匆匆地欲上前阻止灰尘,却万万没想到,在纤细的灰尘与静若处女的水面仅隔两毫米时,我清晰地看到水面上泛起一阵轻微的涟漪,而后,纤细的灰尘又重新飘荡回阳光的怀抱,飘远了。一时间,我竟然无法面对事实,是纯净水把灰尘抵挡开了吗?我凑近一看,水面已然恢复了平静,依然毫无杂质,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我佩服纯净水的真诚,纯净而不愿受肮脏的污染,它正努力地保持自己的真实,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我实在禁不住诱惑,轻轻地端起水杯,泯了一口,清洌甘甜瞬间荡漾在我的唇齿间,突然间,我觉得我像是撕掉了一张面具,丢弃了一身盔甲,心里头只剩下那一片甘甜,那一片没有杂质的甘甜。

我,回到了真实的自我。

我舍弃了平时在他人面前谄媚的笑脸,舍弃了在考试时作弊的小纸条,舍弃了在男生面前说话时的装嫩,我恢复了自我,一个真实的、快乐的、纯洁的小姑娘。

正如鲁讯先生当年在香港青年会上的演说:“青年们要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只有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认为也应如此,这世界需要真,需要“纯净水”。纯净水不能被浑浊、浓香的咖啡所代替,不能被黄褐色的茶水所代替,不能被沸腾、自大的汽水所代替,正如真不能被虚伪、金钱、权势所代替!

也许“真”就是这样吧,在所有的欺骗与虚伪中,“真”总是阳光的化身,总能有力地冲击黑暗的阴霾,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有人说:“懂得喝纯净水的人是睿智的。”我想的确如此,透过一杯纯净水,你可以看到最本质、最真实的世界。饮料固然好喝,可纯净水才是世界之本源啊!太多的伪装只会让你丧失掉原本的自我!

思索一番之后,我再次端起桌上无人问津的纯净水,微仰脖子,将其一饮而尽,清甜直入心间!

【篇三:“裁剪”自己的文化】

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历经多少腥风血雨的洗礼,创造世界史上最丰富的中华文化,我们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我们必须“裁剪”自己的文化。

中华民国时期,有一位作家,用白话文章尖锐地批判了中国人的封建文化,他将中华文化概括为“阿Q精神”,他就是鲁讯,发起“裁剪”文化活动,那就是用“白话文”代替“八股文”;而在上世纪80年代,也有一位中国学者,他叫柏杨,对中国的“酱缸文化”痛心疾首,将自己的杂文缉成了一本书,那就是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警醒世人“裁剪”丑陋的中华文化。正如人病了,医生就得确诊并及时治疗。我们的中华文化也同样有“发病”的时候,否则也不会有像鲁讯、柏杨等作家甘当“千夫指”而对中华文化加以批判。

一块布,时代不同,裁剪成不同的款式,如旗袍、中山装、西装。对待积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根据时势不同、用一种基于人性、发展的眼光去“裁剪”自己的文化。既不要像司马光那样“一切皆不变”,也不要像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些都是当时拍皇帝老爷的马屁用的。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时代,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义”与“利”要正确地“裁剪”:在重“义”前提下,又要讲“利”,“义”和“利”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讲“利”毕竟是人的本性,人若没有了讲“利”,生活上衣食住行何以解决,何以生存?社会、思想、科技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是以“利”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所以说,人讲“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魔鬼不是人,是人就要讲“利”,“谁爱你一无所有”?

在当今时代,仅仅是知道中华文化哪里“发病”是不够的,更要我们去确诊并及时治疗那些“发病”的文化,那就是要对我们的文化进行“裁剪”。衣服上的破洞需有找一个合适的补丁补上,这样衣服不仅补好了,还会比以前更漂亮。“合适的补丁”到哪里找?我们就得向西方找“合适的补丁”,做到“洋为中用”,做到“崇洋”却不“媚外”,既不会损害我国的文化根本,又能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思想、与制度,兼收并蓄。在近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学习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的列宁主义,将其与中国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最终领导了人民解放全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多大的贡献!

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的病根已扎得很深。因此,我们就得不断地“裁剪”自己的文化,不论过程的极其复杂,不能张大嘴巴夸夸其谈,实际行动才是真理。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不将自己“裁剪”一番,就不能自我完善,也就不会有进步,不进步就是落后,落后就是挨打;如果自己的文化“发病”,而认为“寡人无疾”,“神医华佗”话都不信,一个国家就会灭国,一个民族就会被奴役,一个人的生命危险了。

热门推荐
1梦想的种子
2又见桃花源
3妈妈生二胎
4夜色温柔
5品读好书,培养正气
6妈妈真辛苦
7新学期新目标
8谁的妈妈好
9美丽的清江河畔
10美丽的农庄
11追求易逝的纯真情感
12秋天的快乐
13我的青春摆渡人
14碎片化的生活
15老师你是我心中的歌
16春游——畅游绿科秀
17包饺子
18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19游庙湾古城
20我生活中的发现
21重拾满地红心草
22我的成长故事
23不长大该多好
24给妈妈的一封信
25梦想的翅膀
26谈放弃
27我们是一家人
28童话作文
29美丽的滨湖我的家
30做纸板手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