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西安】
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市,她有不老的容颜,她有一块红色的面纱,露出的眼眸似在诉说十三朝深深蕴藏的历史。皓腕素手轻扬,芬芳依旧。
长安的清秋早晨,就与她的名字一般,长治久安,平平淡淡。俗语“民以食为天”,我裹紧身上衣服的时候,街上小摊发出的阵阵氤氲白气,将人笼罩起来。附着在镜片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相距200米的钟鼓楼遥相呼应,因原有的巨鼓每日击鼓报时,才得以赐名。明清时期,鼓声亦已成为人们最熟悉的声音,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无法离开鼓声。古时一战争诗《邶风·击鼓》在战鼓镭镭,士卒长期征战之悲苦,无以复加。而最美一句流传佳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添长安一丝恬静。
古时击鼓报晨,击鼓报暮,因有“晨钟暮鼓”之称,时光的流逝,使人警觉醒悟。文革时期的暴乱,大量古建筑遭人为破坏,西安的两颗“明珠”也未能幸免。与鼓楼一同饱经风雨的历练,每个西安人都记得,在鼓楼之南北屋檐下,曾分别悬挂两块匾额,南为“文武胜地”,北是“声闻于天”,被摘落焚烧殆尽后,相传中国两匾只为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与“文武胜地”。此后的缺憾却再也无法弥补。
钟楼以青砖木为主,尤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之图案,以各种走兽动物组层的兽吻在玻璃瓦屋下,经细密的阳光回射,熠熠闪光。而鼓楼之所书匾额,字大盈间,苍劲挺拔,更曾神韵。
【篇二:触摸乡村】
暂且放下尘世的喧嚣,只留一份淳朴,或引一头驴代步,漫步在窄小悠长的乡间小路;或寻一名童子,跟随他轻快的步伐,捉“时时舞”的蝴蝶,听“恰恰啼”的娇莺,自此就返璞归真了。
一去二三里
狭小的乡间小路,黄泥铺就,但没有汽车的喧哗与笛鸣声。阡陌之间,有的只是茂林修竹,偶尔遇见一两个农人,带着淳朴的的笑,夹杂着浑浊的乡音向你问好。或不经意间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循声觅到一条溪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弯身掬一捧清泉,品那最初的甘甜,起身沐浴清风,让整个人都为之神清气爽。再向前,于是林尽了,溪流也隐没在了石下,开阔的前方依稀见得人家。
烟村四五家
山隐在远处,开阔的前方却零星分布着人家。日高人渴,向前讨杯茶水。沿村是一片绿,农田中,农民们忙着农活,或除草或施肥,远处传来几声犬吠。见几个孩童在田边嬉戏,玩耍,或追蝴蝶或捉蚂蚱。稍大的,也有架着笼子捕鸟的,一脸专注,向同伴嘘声示意。于是都静下来了,看着偶尔飞来的鸟去啄笼下的秕谷,于是都屏着气息,扯绳,笼下,或是一阵欢呼或是一阵失落。喝过了水,再上路,就有亭台时见了。
亭台六七座
在亭中小憩,看着四周的风景,等就别的友人“相见速来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与他一起在亭中长谈,说曾见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说曾经的壮志,看南飞的孤雁,叹岁月的无情,说生活的不尽如意,亭中只剩下两人的抱怨和叹息。
八九十枝花
却见亭台四周那默默开放的小野花,不见有多艳丽的色彩,也无多淡雅的清香,但就那样自然地开着,不争奇,不斗艳。看着,心中也只剩下了平静了,“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那静默开放的桂花也如此,她低调淡雅,虽然总是被忽略,让后人留下“骚人可煞无情死,何事当年不见秋”的话,但在这乡村,却留下了她不可磨灭的印记与淡香。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淡泊乡村不变,人心却在城市追名逐利,愿人心中都添一份乡村的宁静。
【篇三:一路风景,一路诗画】
美好的风景是陶潜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
美好的风景是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美好的风景是韦庄笔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优雅。
世界那么大,何不带上一心诗情画意去看看。
柳絮飘飞的初春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的日子里到处都是清新的味道,缓缓流动的清溪,驻立停歇的候鸟。像点点绒毛一样挂在柳梢的白絮,无一不在恣意抢夺着春的风光。此时若有微风袭来,那些毛绒绒的小天使会插上翅膀,跟风玩着捉迷藏,藏着藏着,那里便成了他们的家。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用手中画笔描绘出春的模样,最好,自己也成了风景。
花开与你的半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季是一个充满花香的时节,空气中都是甜丝丝的味道,牵着要好的玩伴,走在一片片花海中。有时弯腰闻闻花的芬芳,就用镜头记录下那“一低头”的温柔。若有蜜蜂在花间忙碌,不要慌张,更不要惊扰他们,他们是花的使者,点缀了一片夏的风光。或许这时阳光正好走,在哪里都是如影随形的模样;或许这时大雨降临,但有荷在池,有荷在心,长长的雨季何患?
树黄叶落的深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深秋向来是个忧愁的季节,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美。枯黄的树叶随风起舞,而后轻轻的落在泥土上,生怕惊扰了枯叶层下的虫子。也许,枯黄的树叶正好夹杂着几只枯叶蝶,它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分辨不出谁是谁。行走在树林间,踩在枯叶上,用树木剪碎的阳光当作钢琴键,仿佛自己成了跳跃在钢琴上的精灵。如果你仍觉得不够激昂,那么火红的枫叶映着火红的夕阳该让你心潮澎湃了吧。
白雪茫茫的寒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是最纯净的季节,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早晨,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把自己包裹在温暖的围巾里开始外出。或许你喜欢堆雪人,那么记得给他戴上你的围巾。置身于这个洁白的世界,世界所有的污秽都被洗净。你也该穿着白白的衣服,戴着白白的帽子,在白净的纸上写下这一汪美景。那万千跳跃而雪白的孩子,是你笔下最美的风景。
世界那么大,而美景就在我们心中。也许你向往远方的风景,但请不要忘了心中的美丽。带着心中的美景,踏上远方的路,才是最好的心境。
【篇四:江南】
听着外面雨声,我想起了江南。
在我看来,江南似乎是人最好的归宿。西子湖畔,柳树条下,捧一卷书,品一杯茶,让阳光通过柳叶间隙,斜斜地洒在身上、书上、茶上,听着风与柳条,与湖水交舞之声。
又或许,在一个雨天,对,就是这样的雨天,雨滴如珍珠撒入白玉盘滴落在水面上,引起湖水一圈又一圈的惊叹。“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而在江南听雨,无论是稚童,是壮年,亦或是老人,听雨都带了点闲情逸致的味道。
所以,我无比渴望去江南,去看那“春水碧于天”,做那“画船听雨眠”。
可,我又害怕去江南。
如今成为风景区的江南,早已不是江南。游人,你看到了吗?苏杭无声的哀叹,乌镇的伤痕及丽江的泪。“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的清潭被染上了绚丽夺目的色彩。可,江南却不再是江南。
以前许诺与江南会面,这个夏天,我如约而至,却不见江南的踪影。北岛说:“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思。”那么,江南,你在哪里?灰色的烟雾中,游人的嬉笑声中,又或是天青色的雨里?对,你在韦庄的诗里,诗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若有一天,我有幸遇见你,定要告诉你:岁月缱绻,时光往返,但愿你眉目依旧,仍是从前模样。
【篇五:柔中之水之人】
执一笔,画众生。声泪过天,他总是无法从这世间的情与泪中全身而退。夜深千帐灯,他曾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原型;垆边人似月,他又是妻子卢氏眼中的柔情丈夫;皓腕凝霜雪,他则是思家思国的重情之人。
他是满清诗人纳兰性德,往往是那个未闻其名,先颂其诗的人。
安意如,那个写尽风华绝代的女性,偏偏在他身上用尽柔美再三措辞。他的细腻,他的心思仿佛皓月当空的飞燕而过;仿佛对镜浅笑的女子的朦胧;仿佛只身单飞的鹧鸪的凄凉;仿佛初次浅尝咖啡豆的苦涩。他将如数的几多感情埋藏在心里。家庭没有带给他一丝安宁的恬淡生活,而是让他尝尽了落魄的苦;贵族没有带给他想象中的快乐,而是失去的绞痛在生活中烙印;他的爱情没有带给他一点点安慰,而是每一次生死之间难舍难分的决绝。他这辈子或许是太苦了,如同夏末开的最后一株荷花,连认真“把玩”的人都没有。他这一辈子或许是幸福的了,执笔研墨间写下的感情让不少人的感情为之动容。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他对亡妻的丝丝回忆,引得他对赵明诚与李清照举案齐眉的羡慕。思如风轻,念如月明,仿佛他挥一挥衣袖就带走了每一个人内心最最隐处的感情;“聒碎乡心梦不成,夜深千帐灯”一曲写尽他的执念,对家,对国的执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他对生活和友情失去的情绪。在那样的日子,仿佛单单凭借他的诗,便可以慰藉最干涸的心灵。
作者仿佛太难以措辞,只能用无端的许多感情来慢慢烘托,又或许他太难以捉摸,她只能用深深的难以自拔的诗词一遍遍的诵读他的精彩,仿佛一辈子也道不尽这缘去缘由。
书中全篇贯穿着如水的诗词,不用作者讲,我们便与诗人融化在一起,所有的华丽都说不尽他的一字一句。
他没有回眸百媚生的容颜,却将回字千百转的人生写进了永恒的历史里。曾几何时,夜沉着的时候,他几番轮回的感念自己,我想在一切归于零的时候,他的梦和他的情,也在那一瞬间成为永恒。
【篇六:今夜月色正浓】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晚,凭阑拂袖扬花雪.山又遮,溪又斜,天涯霜雪霁寒宵.影儿重,月色正 浓,怅望千秋一洒词,何处可寻家。
——题记
时间如蒸气机上的袅袅白烟,挥洒而下.漫溯于历史的长河深处,或许在乎的并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璀璨的风景.在那月光的照耀下,使大地蒙上了一层静谧的气息。
今夜月色正浓,于是便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那月色的映照下,也有李白的“对酒当歌。”当到情真意切之时,便油然而生一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感。月色浓,影儿重,于是便有袁枚的“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生烟。”的热切渴望。在月儿的陪伴下,李商隐用“一弦一柱思年华”来感叹时光的迁移,当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时,我想那浓浓的月色便是他忠实的观众,见证了他的辉煌。当下月色正浓,便有韦应物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无限感慨。
蓦然回首,原来那些情感一直都深谙着生活,当下月色正浓,它如我的思念,浓愁无处可挥洒,于是便借有你寄托。今夜月色正浓,它见证了我们的难舍难分。
生命如雪,看似美丽的圣洁,但是你得承受随之而来的风霜雨雪,人生如月,时浓时淡,但是它却是随行最沉重的礼物。
站在湘江河畔,你踌躇不前,你仰天长叹,可你最终还是以一种悲壮的方式来淡出我们的生命。于是,只有草儿为您作伴,只有鱼儿为你流泪,还有那浓浓的月色为你感到惋惜。今夜月色正浓,见证了你的华美诗篇。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你依旧矢志不渝专心致志地撰写《史记》,冲破重重困难,你仍然不畏艰难地勇往直前,或许那时月色正浓,或许那时的月色正在为了你喝彩。是啊!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的冲破逆折,多少次夜里无眠,多少次悉心陪伴,也许那时月色正浓。
沧海横流,当夜月色正浓,你见证了多少伟大的奇迹,你陪伴了多少名人楷模,你照耀多少知名人士。你是尘世沧桑的见证,是不眠之人的永恒伴侣。
今夜月色正浓,愿在你的光泽下我们都能闪闪发亮!
【篇七:古韵苏州】
人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个周末,我来到了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
一下车,我便与这苏州特有的微风与小雨撞了个满怀,一下子觉得空气中迷漫着古朴的风韵,清凉与激动将我的疲劳一扫而空。放眼望去,苏州的建筑中透露出古老与白墙黑瓦特有的沧桑,而风景却透出那天然的清新和明媚的忧伤。其中,苏州的船桥雨更令我难忘。
苏州船的样子与别的地方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但坐上船,在那清澈的小溪中游水时,一种古朴之感便油然而生。我坐着船,倚着船窗,看野鸟一只只从水面惊起,听清脆的桨击打水叮当的声响,响彻寂静的水面,这是多么有意境呀!
苏州的桥有很多,多得让人记不住名字,但它是那么美:桥站在水面上,从远处就隐隐约约地看到它弧形的影,与水中的另一个自己组成了一个优美的圆。站在桥上,我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旧时墨憨斋主傲立于拱桥之上,在嘈杂的凡尘之中,独守一份宁静。想必,这应该是一处上佳的风景了吧。
苏州的雨,带着些许的古韵,带着些许的多情。下雨时,坐在窗下,听着雨,看着窗外有些模糊的景,品着刚泡好的香茗,或许一片落叶会飘到你的额上,或许那多情的雨会落到你的心里。“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想必,这便是描写苏州的雨的吧。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泸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那圆润的柳音声伴着那忧伤的唱腔,飘进了古老的船,飘进了那柔美的桥,飘进了多情的雨,更飘进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