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一样的寒假体验】
迎着三月和煦的春风,我们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回首这个多彩的寒假,真是令人回味:我读了《呼兰河传》、《百鸟朝凤》,参观了家乡的博物馆,到爸爸的单位上了一天班……
可是,对我来说,最不一样、最难忘的经历莫过于那趟桂林之旅了。而作为一名“吃货”,最深刻的记忆当然是味蕾的感受。所以说,桂林米粉的味道至今还刻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正月初四,说好要去吃桂林米粉的我激动得六点半就起床了,还偏把躺在床上的哥哥也给生拖硬拽地叫起了床。风风火火地洗漱完毕便出了门。问我怎么如此精力旺盛?一想到桂林米粉,我自然便睡意顿消,心潮汹涌啦!
坐着哥哥的单车,刚踏进那家名为“担子米粉”的店门,我便与那满满的卤香味撞了个满怀。瞬间,脑袋都有些晕乎乎的了。回过神来,咽咽口水,便飞一般冲到点餐处,点了一份招牌卤粉。
啊,心里真是迫不及待了!
尽管我是如此着急,那煮粉师傅还仍是不紧不慢地抄起了一个小铁碗,再手抓一把米粉放入铁丝网,过了过开水,烫熟后装入小铁碗,再放入一些卤肉、豆子、猪油渣子。师傅接着浇卤水,怕你卤水拌不匀,还加了一丁点汤,但整体看起来还是干的——吃这粉得吃干的,吃完后再加汤,喝高汤。
师傅将铁碗递给我时,我忙接住。接着在哥哥的指导下,自行加了些酸菜、葱花、剁辣椒等。
我连忙找到一个位子,把脸埋下去,对着米粉一嗅,啊,真香!对着这碗香气四溢,散发着迷人光芒的桂林米粉,我再一次咽了咽口水,将卤水拌匀,深吸一口气,夹了一夹粉放入了口中……
在嚼下去的那一刻,我只感到我的味蕾细胞们已经高兴得尖叫起来了!这米粉不像长沙米粉那般韧、难嚼。它是软糯的,带着一股子米的清香,同时也吸足了卤水的味道,带着酸菜味,咬下去回味无穷。那股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感觉,充斥着我整个口腔。
那米粉表面光滑细腻,嘴一嗦便嗦了进去,两三下子,一碗米粉便吃得干干净净。我呆坐在座位上,无比满足,还沉浸在那美味里。过了一会儿,才又去盛了一小碗高汤。高汤的鲜味、卤水的余味……啊,幸福!这是人间最美的味道!
对于一名资深的“吃货”来说,这便是我最不一样的寒假生活吧,嘻嘻。你的寒假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说来听听吧!
【篇二:家乡的春节】
在东北,大年三十,街上几乎没有人影。对南方人来说,这可是个稀奇事儿,然而对东北人来说,这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大冬天的,东北经常是大雪纷飞。你支起个篷子,不一会儿,雪给你压塌了;你买条活鱼,不一会儿,变成冰冻鱼;你在大街上逛,不一会儿,鼻子冻没了。
东北人都待在家里。干啥呢?窝在家里刷手机?这绝不符合东北人豪放的性格!即使在家,大家也都在忙,上午和面拌馅,下午大家围坐在一起,檊皮子包饺子。
饺子馅中,有一款是东北人的最爱,是东北人智慧的结晶——酸菜。酸菜不仅是菜,更是东北人的信仰。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腌酸菜,每家都有不同的“祖传秘方”,每家的酸菜都是不一样的味儿。这酸菜,不像南方的咸菜,又黑又小,早已没有了自然的色彩。东北的酸菜,绿中透白,晶莹剔透。东北的酸菜是十多斤的大白菜,整棵整棵的放入缸中,加上“祖传秘方”,压上大青石板。东北的酸菜,吃的时候也特别讲究,必须先把菜帮子片成薄片,然后切成细细的丝儿。
东北的酸菜可以做馅,可以炒菜,还可以炖着吃。在东北炖酸菜,必须有冻豆腐,说起冻豆腐,可是只有东北的才好吃。冬天,外面的温度十分低,把切成一块块的豆腐放在窗台上,冻个几天,上面就满是气孔,而且富有自然的味道。再高级的冰箱,也做不出自然的味道。最后,酸菜、冻豆腐,再加上一块块有着厚厚肥膘的年猪肉,炖上一大锅。
酸菜开锅了,满屋子的酸菜味早已撩起了大家的味蕾,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桌旁,一人一大碗炖酸菜,一人一大盘酸菜饺子。老老小小立刻活力满满,浑身是劲,热气直往头上冒。
吃完饭,一定要消消食。春节期间滑冰是东北人最爱的运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自然把东北的湖面都冻成了冰,又厚又结实。孩子们穿上冰刀,在天然的冰场上,你追我赶。连小宝宝们都坐上冰车,在哥哥姐姐或大人的推动下,咯咯咯地笑。南方的朋友是享受不到这份乐趣的。
东北人的豪放性格早已与习俗融为一体:吃的豪放,玩的豪放。春节更是将这豪放一丝不挂的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