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桥桩的作文

【篇一:留一座桥在心头】

较之于“故乡”,我更喜欢用“家乡”来代表我打小长大的地方。“故乡”的“故”字总给我一种远去的缥缈感,似乎我早已被它从怀中抛出,抓也抓不住。而“家乡”却有一种泥土般的亲切厚实感,仿佛我还是那个在田间小路上狂奔的疯小孩儿。

家乡的河流不多,一条较为宽阔的河流从家门前缓缓流过。我最喜欢这条深深浅浅的小河,不仅是因为我从小就在其中欢愉地“狗爬式”游泳,还因为它有一条古风古韵的腰带——杏河桥。这是一座完全由石头造成的老桥,桥桩也是全石构造。因为年代久远,原本灰色的石头早已爬满青苔,即使是桥面也透着冷飕飕的墨绿色。这样讲着倒显得它有些阴森可怖了,其实不然,它是座“表面不一”的桥。白天,太阳在它上空缓缓移动,烤着它干裂的皮肤,但它不抱怨。不知多少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温暖,以致桥边的人家都爱去桥上站站,靠着栏杆聊聊家长里短。可我从前不这么认为,常挑战它的权威。远远望去在桥桩之间能看到有一缕缕光从石头缝中泻出来。我站在桥中央,憋足了气,使劲地跳几下,结果都是没事,我反倒脚疼了,生气地拍着还是有石头缝的栏杆,骂骂咧咧道:“你该退休了!”

谁知一语成谶,几年前它也终是背不起我们了,功成身退。乡亲们用木头把桥头封了起来,不许自行车、摩托车过了。但人们常图个近路,还是会走一走。再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彻底禁行了。

我站在桥的东头,笔直地站着,呆呆地看着它,它不再是我所熟悉的桥了。它被许多长木板困住了身体,被无数密密麻麻的钉子钉住了灵魂。我再也不能从它身上感受到光阴的故事,只有岁月的阴凉。那是阳光也晒不暖的冷。真是应了“故乡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这句话。

年少气盛,冒出了拯救它的想法,也曾偷偷地从家里拿来撬钉子的工具,蹲在桥头干一下午。起初因为没掌握使用技巧,大半天下来也看不出什么成效,反倒被路过的村委书记抓个正着。拎着我向家人告状,接着少不了是一顿骂。但这根本阻挡不了我,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怎能就这样放弃?之后我又去了五六次,每次都能撬下三四块木板了,可常常是第二天回去时,它们又回到了老位子。只有它上面钉子留下的一个个小洞才证明它曾被我撬下来过。

我很气愤,向奶奶诉苦,奶奶试图劝服我,没有成功。最后还是因为要去镇上读书才被迫搁置了任务。

不久后,新桥造起来了,是粉白的水泥桥,没有光可以从桥桩透过,不是我可以挑战的桥。乡亲们对它的牢靠赞不绝口,可我就是忘不了老桥。翻过木板,小心翼翼地走向桥中央,虔诚地站着,再不敢像以前那样粗鲁地对待它了,提着气,生怕我用力的一步会彻底毁了它,毁了我美好的念想。

杏河桥永远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就像“故乡”在我心中永远取代不了“家乡”一样。

【篇二:桥的作文】

“修桥了!修桥了!”从乡下农忙回来的爷爷高兴地说。原来是老家那条二十来米宽的河面上要修新桥了。

三个月后,我和爸爸一起回到乡下。新桥刚刚竣工,只见平整的水泥桥面足有五米宽,桥的两边立着46根大理石栏杆,就像46名守卫。栏杆中央是两块黑色石碑,上面朱红色的“家乡桥——江苏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的字迹很是显目。此时,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在桥面上畅通无阻。大桥真的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便捷。

可听爸爸说,原先这儿只是一座水泥板桥。桥面只有一米宽,又没有栏杆。遇到刮风、下雪的天气,小时候的他,并不敢过桥了,即使壮起胆子,也只是从狭窄的桥面上爬过去。而令他记忆最为深刻是,六岁那年独自一人走在桥上,一不留神,居然掉到了河里,好在那时爷爷正在河边挑土,急忙将他救上了岸,不过那呛水的滋味是永远记住了。

而爷爷则告诉我,谁曾想过会有水泥板桥,更别提汽车桥了。他小的时候,河面上只有一座晃悠悠的独木桥,桥面只是由两三根不粗不细的木头捆绑而成,甚至连桥桩也是木头的,走在上面脚就像踩着弹簧,一上一下,一蹦一跳,心都快悬到了嗓子眼儿。每次过完桥,他都像捡到了宝贝似的,开心极了。

家乡的桥正悄然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也见证着新时代的发展。

【篇三: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鲁班造桥,从前鲁班的师妹与鲁班师出同门且造的物品,比鲁班还要好。但是鲁班名扬天下被誉为第一工匠,鲁班师妹不服气,想与鲁班比试。

比试的是造桥。鲁班的师妹一天就把一座桥修好了,然而,鲁班用了三天时间才把桥修好。而在桥修好之时发了大水,鲁班师妹的桥因为地基不牢,桥桩从土浅而导致桥被大水冲走,而鲁班的桥,桥桩从土很深,并没有被冲毁。

做一件事要把基础打好,鲁班师妹因为急功近利,没有打好桥桩,而鲁班,做事从不应付了事。最后造成了一座百年好桥。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考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的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说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两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经八颠九籁,回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一想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讲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写得淋漓尽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基础。

拿破仑·希尔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安排,分类,她的薪水比其它从事类似工作的人高不了多少。

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并要求她用打字机把它打下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当她把打好的纸交给拿破仑时说:“对你我都有很多价值。”

她在下班之后,即使没有支领加班费的情况下,自己仍然加以训练,使她完全有资格成为胜任这一职位。

所以成功,不积累基础将基础打牢,再打牢地基,无法成就高楼,所以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热门推荐
1我变成了一棵小龙血树
2难忘的一天
3颠簸人生
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5美丽的樱花
6其实我很棒
7不该丢弃的承诺
8爸爸的眼晴
9春天作文
10童年的记忆
11家乡的小巷
12读书的蛮劲
13我多想当一个甜点师
14第一次独自乘车
15总会想起那老屋
16“二”的继承人
17美丽的荷花
18书桌上的沙漏
19一路有你一路花开
20故乡的回忆
21美丽的水仙花
22时间你走慢些
23神奇的帽子
24我的老师
25寒假锻炼记
26共享“视力”黑暗中对话
27同桌的作文
28快乐的中秋节
29我的童年生活
30一把黑布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