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宅门的作文

【篇一:我已渐渐长大】

老家院前的菊花又开了。

已是中秋,萧索的秋风呼啸着,卷起满地的记忆。我立于院中,恍惚中瞧见菊花丛边那把空空的藤椅,想到渐渐长大的自己,无形中色起了那段关于太婆的记忆……

只记得那也是个中秋,老家的院前,太婆坐在一张藤椅上,看着小小的我和表姐开地地在院中玩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尖的我突然发现了院前的几丛初放的花朵,我好奇地问太婆:“那是什么花呀?”太婆久久地凝望着那些花,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说:“这是菊花,秋天到了,百花凋谢,唯独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它坚强而勇敢,不畏秋风,不惧秋秋雨,等你渐渐长大,便会读懂菊花……”当时的我并不理解太婆的话,只是在一旁痴痴地笑着。

时光荏苒,我在老家菊花的陪伴下渐渐长大,我上学了,当我背着崭新的书包离开老家时,太婆站在门口,朝我微笑着,我也朝她挥挥手,可我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地诀别……

上二年级的那年秋天,懵懂的我被郑重地接回了老家,当我跨进老家的宅门,看到客厅中央的黑白照片和大人们头上裹着的白布时,我蒙住了,一片花瓣落在我脚下,在一片哭声中低下头看时,我惊讶地看见,本应在这时候怒放的菊花落了一地……

以后再去老家,便再不似以前那般热闹了,只是几个稀稀疏疏的亲戚,客厅的桌上多了只牌位,院前的藤椅上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菊花一年年地在秋风中盛开,红的热烈,黄的淡雅,白的纯洁,如一只只翩跹的蝶,在西风中舞动着坚强。一年年在秋风里长大的我,也明白了太婆话中的真谛。

当时我并不知道“长大”的含义,只觉得“长大”便是上学,工作,然后慢慢老去。如今的我,上了初中,长大了许多,也读懂了许多。我知道太婆信念的源源头——菊花,也知道了菊花生命的源头——坚强。是的太婆的生命已逝,再也回不来了。我能做的,只有如菊花一般,渐渐长大,渐渐坚强……

中秋,菊花又开,我追随着太婆的话语,坚强并成长着。

我相信,我已渐渐长大。

【篇二:走访百年老宅——欢潭务本堂】

位于萧山南端有一个古老的村子——欢潭。据《萧山县志》记载:相传南宋岳飞率兵抗金,行军至村口,见泉水潭,欢饮止渴,故名。

欢潭有大岩山、二桥书屋、老洋房等著名景点,当然,最有名要数务本堂了。务本一词,典出《论语》,意谓致力于根本之事。《论语?学而》中说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务本堂地处欢潭村277号,毗邻欢潭小洋楼,距离欢潭公交站不足200米,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它坐北朝南,背靠狮子山,面临欢潭溪。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这个地方叫旗杆墙门。

走近务本堂,抬头可见的是那斑驳的粉墙,黝黑的屋瓦,起翘的和不起翘的檐角,简朴的瓦脊,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鳞次栉比的墙门,装饰精美的门楼……

跟其他老宅相比,务本堂的宅门特有意思,大门在正中间,东西两边各有两个侧门。从三个门都能走进宅子,里面完全相通。

进入务本堂,宅门的左边是倒座房,也称南房,进去是垂花门,倒座房前面是抄手游廊。过了垂花门,算是倒了庭院,庭院左边是西厢房,右边是东厢房,再一直往前走,是北房,也就叫正房。正房左边是耳房,后面是后罩房。这样前前后后一共三进院,真像一个大迷宫。幸亏这三进院处处相通,要不然进去后就出不来了。漫步在务本堂内,你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古味。如今的务本堂已经分成了好几部分,住着好几户人家了,有些地方改造过,有些地方修建过,但总体布局没有大的变动。老宅堂内清幽安静,回廊连绵,木门、木椽上精美的雕花随处可见。这些雕花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有些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毁了,实在可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凡有建树者皆教诲儿女子孙“习诗书,学礼仪”为务本之法。显然,务本堂的建造如同耕读第,晴耕雨读一样,取的是文化意味,也就是通过一种建筑语言诠释家教之风。务本堂里居住的村民非常客气。我们在大门口拍照,还没有开口问可不可以进去参观一下,他们就热情地招呼我们:“你们是来看老房子的吧!进去参观好了,随便哪个门都可以进的。”其中一个中年人说:“要不,我给你们带路,顺便给你们介绍介绍。”我们连连道谢。他带着我们走了一圈,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带着我们到他家里参观呢。这,也许就是老底子流传下来的好风气吧!

古老的务本堂,坐落在大岩山山脚,静静地向我们述说着它的历史和故事!

【篇三:春节】

我最喜欢过的节日时春节,春节是一个重大和隆重的节日,可以放鞭炮,穿新衣服,得到压岁钱。并且春节代表着平安、幸福、团圆。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的宅门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通常要贴福,必须倒着贴,简称福到了。有的人在墙上贴年画;有的心灵手巧的人剪着窗花……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开始除旧迎新……传说,这个年是对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来就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就万物生长,鲜花遍地,这个年到底怎样赶走呢?那怎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呢?人们就用炮竹赶走了年,因为年怕红色,这样人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

春节到了,这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更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吃饺子,是北方的习俗,大家一起吃个团圆饭,多温馨呀!南方的.习俗是吃年糕,因为他们想要节节升高,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节到了,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长辈要给晚辈红包。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来买年货,春节这喜庆的气氛,不仅洋溢在欢乐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狮子,有的在放鞭炮,还有的在扭秧歌……

我非常喜欢过春节,我很喜欢过年的那种气氛。

【篇四:脚下的土地】

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独行,或经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袅娜聘婷,始终离不开黝黑厚重朴实无华的土地,心头萦绕田塍原野倏然而至的忧伤的信天游,和从亘古到斯今永不磨灭的故土情结。

的确,脚下的土地便是我们深深扎根的地方,年月里朝生暮死五味陈杂的悲喜盘根错节地生长,端然地透过树荫照下来的斑驳光点,便是风,是土,是人情。

是对故乡安定生活的不顾一切的眷恋。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土地赋予我们的,更有对熟悉的旧时风物的怀恋——在抚摸焜黄华叶的季节,抚摸朱漆脱落的旧日宅门,几时灰蓝苍郁高远无比的天空,清癯的街道和飘着冰糖葫芦甜甜香气的胡同……

当然还有天真赤诚的故交,须发皆白的老者,围炉夜话到天明的氛围,因为这土地的平和厚重,愈发给人以脚踏实地宁静致远的感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土地也是用来标识岁月的某个微不足道的点。曾有先辈在这里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曾有先辈在这里挑灯夜读怀揣救国治民的理想,也许会有人被放逐,众叛亲离却怀揣沉甸甸的赤子之心,和今人一样的对故乡土地的深深眷念。

或者说对故乡对土地的眷念本就相通,是生而为人发自肺腑的本能。刘亮程像个皓首苍髯闲云野鹤的哲人一样爱着他脚下草长莺飞的土地,甚至脚下的泥土都是绿色的样子,固守着今生今世的证据。

风吹平一道田埂需要百年,而城市化的生活带给土地的却是撕心裂肺的伤逝,一个时代戛然而止,钢铁森林拔地而起,令人心驰神往的村庄、土地、精致的乡愁已悄然渐行渐远,脚下的土地一寸寸分崩离析。

我期待一场覆盖天地的大雪,苍茫、萧索、肃杀,然后一切重新开始,脚下坚实的土地带着从古至今非凡的意义绽放在冰消雪融之后。

热门推荐
1上当的小狗
2人生需要奉献
3传统节日——春节
4我喜欢读的书
5击鼓传花
6浓浓情意沁我心
7秋天的葡萄园
8妈妈,老师
9我的选修课
10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11牵动心灵的声音
12二十年后回故乡
13
14给自己的一封信
15可怜的金鱼
16多姿多彩的康保
17雨中即景
18考试的作文
19走过离别
20每朵花都有春天作文
21母爱
22庄严的升旗仪式
23感动七年级作文
24学会面对作文
25回家,真好!
26我要开花
27一路血花一路担当
28计算机的恐惧
29最美丽的地方
30身边的变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