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少年的你观后感】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然有人在仰望星空。”这句话在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后同样占据了热搜榜。
电影中的一幕刺痛了我的双眼——陈念在经受欺凌后只能躲回那间破败的小屋,无助地跪在地上,用胶带粘合一本本被撕碎的课本,仿佛那样就可以抚平被撕裂的青春。
在陈念的世界,一切的隐忍只为了坚持到 “高考”那一刻——高考成功,鱼跃龙门已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那是她"走出去”的唯一途径。
电影中那句来自成年世界的劝慰:“等你长大,就好了。”却让人心生悲凉。
长大,真的就像“跳水”吗?
郑易告诉陈念:“长大就像跳水,什么都不管就往下跳。"仿佛跃入水中的一刹那,我们就真的就蜕变成大人了。可走上跳板台的漫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忧伤、挫折,乃至残酷,又当如何处之?正如陈念发出的终极疑问:“为什么从来没有一节课,教我们如何变成大人?”成人世界无法给出答案。于是少年们只能用 “跳水”般的蒙昧与孤勇,对抗那些随青春裹挟而来的伤痛与迷惘。
长大,“伤口”就会自动愈合吗?
网上,一位霸凌亲历者的叙述令人心痛:“十五年过去,欺负我的人和看的人都已经走了,只有我留在那间教室里。”也有调查显示——年满15 岁以上民众约有15.3%表示自己曾经被霸凌,有50。8%因为被霸凌造成明显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其中45.3%一度有自杀的念头。
而影片中陈念站在讲台上,两眼无神地一遍遍重复“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她问“有人知道‘was’和‘used to be’的区别吗?”她答“‘used to be’”代表着失去,有一种对逝去乐园的感叹。"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些事,永远无法磨灭,即使是长大以后。因为,那里永远找不回,他们逝去的乐园。
长大,真的就“好了”吗?
影片中小北给两个人一起剃寸头的镜头悲怆无比,却又传递出来自少年的倔强。像是两个遍体鳞伤的野兽在黑夜中互相舔舐伤口,聊以自慰。还有一个特写镜头,也让我印象深刻——马路上,陈念和小北,一前一后,一个衣角飞扬,笑容恬淡;一个以帽遮脸面,脚步从容。只为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少年,是不用想明天,哪怕待在看守所也能找到乐趣;少年,是我答应你的事,不用签合同按手印,也一会做;少年是可以无怨无悔,拼了命地去保护爱惜的那个人。
成人世界的"等你长大了,就好了"远不及小北的一句"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这是少年之间"携风踏浪,战神黑暗"的守护,是"擎星北顾,逐光无惧"的支持。
《少年的你》,说的是少年之间的故事,但背后折射的却是孩子与成人之间的隔阂。校园欺凌在大人眼里似乎很遥远,似乎校园就只是一个读书学习考高分的"象牙塔",而所谓的霸凌也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恶作剧。
“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就你们这一代这么娇气?”多少成人对少年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这些都是小孩子才有的事情,长大就好了。”仿佛长大,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长大就好了”,成了成年世界最大的谎言。还有一剂“良药”叫“时间可以治愈一切。”然而,时间并不能抚平创伤,它只是麻木了我们。
“路上总有阴影,抬头可见阳光。”可以不保护世界,但请别伤害。
【篇二:少年的你观后感】
今天终于看了《少年的你》这部电影,虽然电影从上映到下映一直都很热,但电影标签让我觉得这大概又是一部烂片。本着打发时间、缓解压力的心理看了几分钟,却在一帧一帧的剧情快闪中让我欲罢不能。
毫无疑问,校园欺凌这一棘手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虽说在复杂的社会中校园算是一片净土,可也有阳光难以温暖到的暗角。
要问我最讨厌的日子,那一定是小学,那里有一群这辈子我都不想再见到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学的我也算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比肉体的伤害更深更难以治愈的,是心灵的伤痛。初中高中的我很幸运,遇到的同学都开朗而善良,从而使小学的黑暗渐渐褪去,我也渐渐走出了被欺凌的阴影,只是那敏感脆弱的神经依旧不可忽视地潜伏着。
正是知道被伤害的痛,我才更加努力地去做一个不伤害别人的人。后来有小学同学向我抱歉说年少不懂事,我的回复是都过去了。记得一句话:放下对一个人的记恨不是要跟他做朋友,而是要放过自己。
岁月让我们都成长了。我隐隐约约地明白,一个人的行为跟他自身的素养有着密切关联,心理健康和心智成熟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
相比刷爆朋友圈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有的人身处深沟,却依旧仰望星空”这句话更是那颗激起我心湖涟漪的石子。电影中的女主角渴望快点熬完这段被欺凌的不堪回首的日子,她深深地明白自己孤身一人的弱小——怯懦的旁观者们不会为她所遭受的一切发声,更不会挺身而出。而远离了与同学们日常相处的老师和出了事才出现的警官,总是难有正义的力量在她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
混混少年刘北山出现了,他让长于单亲家庭的学霸陈念找到了依靠,有了安全感。少年那纯挚的感情最是动人,相比警方遥远而又苍白的保护承诺,两个少年的彼此支撑更让人安心。陈念一直没有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她设想在自己强大后去保护更多的人。我似乎也从她的信念中得到启发,看见我的未来多了一种可能性。
事实上,中国警察在某些方面深得民众信任,而在另一些事情上又不被信任,例如太多的校园霸凌并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不可否认,中国警察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依然存在改进的空间,可以做得更好。
电影后面,最终忍无可忍的陈念失手杀了欺凌她的魏莱,而刘北山谋划替陈念顶罪。陈念被审讯时说:“是不是在你们眼里,爆发反抗才是正常的,而我只想默默地忍过去就是不可能的?”其实,在现实中,只要欺凌者不够过分,被欺凌者在承受范围内都会选择屈辱隐忍,并且期待分道扬镳的那一天早日到来,也就是等待噩梦般的生活成为过去式。
当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不再相遇在一个生活圈时,确实一切都会被定格在过去,但将来两个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模样呢?校园欺凌是一个棘手又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各方都应为此做出努力。我以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关注其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警官郑易坚持不懈地寻找真相,陈念最终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后果。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法律是个既冷酷又温情的存在,它应该让一切因果都得到公正对待。陈念可以不用背负任何心理负担过完余生,而刘北山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成为陈念真正的依靠。
不得不说《少年的你》是部不错的电影,让我有所怀旧,有所释怀,至于更多的观后感,那就让时间去发酵吧。
【篇三:不灭的灯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头低的再低,不管影子有多黑,抬头总能看见光明。这个世界的黑暗很多,但光明从未被黑暗打败过。过去,现在,未来,光明都将存在,永不破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高中是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间段。高中时期聚积着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高中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是学习了。在宿舍里,不挑灯阅读的人已鲜有了。广东七八十万考生,大学录取的人原本就不多,更别提能否考上重点大学,所以想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是何等之难,只有努力,方得回报。
每晚宿管阿姨查完房之后,关灯之后,我们宿舍准时亮起了五盏小台灯,像是提前说好了一样,宿舍公用的灯一关,我们的灯变量。
谁不想多几个小时的时间来睡觉?谁不想和朋友同学聊天?挑灯夜读,只是希望有个更好的未来,对于一部分人说高考就是生命中一个光亮之处,高考的曙光引领着那一部分人前进,昨日。看到《少年的你》,陈念忍气吞声,面对校园欺凌。一直坚信考上北大就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对于许多像陈念一样的人来说,高考就是在他心中不灭的灯火。
高考是一场现实的灯火,而像阅读文字是在精神层面上不灭的灯火。
阅读书籍是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他给许多人的人生中点亮一束光亮,给予他们在精神上的陪伴,即引领在物质层面上侵权,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灭的灯火,不能说他们是粗俗的,相反,他们很现实,很实在,这世上有谁不爱钱,要我说我也很爱钱。
不灭的灯火,不管在物质精神上都是存在的,永不破灭世界的光明,永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