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灶的作文

【篇一: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席慕蓉曾言:“人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望着那竹篮里片片金黄的锅巴,感觉到奶奶也是神秘的,因为她有一双舞星弄月的手。

炊烟袅袅,焦香微酿。往事的记忆已成了这一刻的香醇烈口。

奶奶是乡间普通的老媪。没上过学,也没什么文化,但嘴里总爱哼几句乡间小调,她也没什朋友,唯一最熟悉的“伙伴”,莫过于那厨房一隅的老灶。

我伫立于门口仔细大量着,家中是传统的老灶,矮矮的一方,由几堆红砖堆砌而成,没有浮华的雕饰,只是粗略了花了几条鱼,应了“年年有余”的字样,颇有“青青匍葡,绿叶纷飞”的美感……

老灶是奶奶生活的胡琴,她咿咿呀呀的拉着,拉到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拉到孩子们的影子在日光下慢慢成长。

爸爸曾回忆儿孩时说:“那时候家里穷得很,有时吃了一顿米饭就是了不起的事了,你奶奶在每次煮完米饭时都会顺带做出不少锅巴,这样锅巴就是我们兄妹几个童年的回忆了。”说完微微闭了眼,似是回味那锅巴的余香……

我思索着要不要让奶奶也做写让我尝尝,奶奶转头看向我,嘴角漾开了笑容,慈爱的问道:“行啊?”“好”。我应道又脆脆的补了句:“在做些锅巴。”奶奶迁就的身影微微一怔。之后便又麻利的淘米了。

将洗净的米放在一旁沥水,奶奶将双手放在蓝映花的围裙上擦了擦,便坐在灶前生火。微弱的火苗在秸秆的燃烧下越发红火。通红的灶膛,映得奶奶的面容格外红润,斑白的头发也格外耀眼。等水微开,将沥干的米倒入锅中,成就一番味蕾的悸动。

奶奶时不时拉动着木质风箱,霎时间,秸秆燃烧的“嘎吱”声,拉动风箱的“呼呼”声,锅里翻涌的“咕咚”声,奏出一曲只属于奶奶与老灶的交响曲。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米饭的清香。夹杂着锅巴的焦香,一丝丝沁入心脾,回味无穷……

吃过饭后,奶奶将剩余米饭盛入碗中,再将铁铲沿着锅边,用力,一退一拉,将这与锅边相连的锅巴分离开来。一退一拉,动作循环,我似乎与这一动作中看到一颗经久而成的匠心。

乡间老媪,粗茶淡饭,老灶与锅巴,都是奶奶的独家。那一双手,那一门锅巴手艺便是奶奶的隐秘。

【篇二:老屋四季】

多少次梦里回到乡下的老屋,一次次勾起我童年的情愫。那小桥流水的村庄,那色彩斑斓的往事以及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常常潜回脑际,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像一杯陈年美酒,越发香醇可口。

乡下的老屋不大,三间小小的两层楼房,黑的瓦,灰的墙,墙壁虽然早已没有了最初的光滑,变得斑驳,但这丝毫不减我对老屋的留恋,因为我的幼时美好时光,是在那里度过的。

春天,我最喜欢坐在屋外听爷爷讲故事,听爷爷讲杨家将,讲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讲杨家将抗金,讲薛礼征东,讲岳飞传。爷爷洪亮的海门口音讲的故事,慷慨激昂,绘声绘色,小小的我听得不觉痴了。

夏天,我总是在树荫下,和爷爷奶奶一起乘凉,吃着香玉米,啃着西瓜,周围蝉鸣阵阵,蛙叫声声,微风拂面,清香袭人,让人心旷神怡。借着皎洁的月光,我和爷爷杀一局象棋,“铁卫胄甲,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马嘶士倒”,棋盘上一番较量后,无论输赢,我和爷爷都心满意足。

秋天,冒着瑟瑟秋风,屋外柿子树下,一个个如同红灯笼的柿子压弯了树枝,爷爷此时就会找来一张高架梯子,为我摘下一个个柿子,让我大饱口福。

冬天是吃羊肉的季节,是我大快朵颐的美好时光。老屋老灶上奶奶小火焖出的红烧羊肉,酥软温润,放几颗红辣椒,浓香里夹着一丝丝辣味,勾得我鼻子里直痒痒,嘴里更痒痒。

怀念故乡的老屋,那里装着我的亲情,装着我的童年。那些散落在树荫下细碎的阳光,那些躲藏在花生地里蝈蝈的鸣叫,那蓝天下飘飞着的与白云捉迷藏的风筝,还有爷爷奶奶慈祥亲切的面容,一切,一切,都已深深地印在心底。

情系老屋,记忆中的老屋,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定格,仿佛是一部老电影,历经岁月的沧桑,愈发显得珍贵。

【篇三:变迁】

周日,我同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见我们到来,奶奶很高兴。

奶奶住在老屋,生活很悠闲,后门口种了一些青菜、葱、丝瓜等蔬菜,成熟了就摘下来炒菜吃,很是满意。家里煮饭依然喜欢用老灶,用柴火烧出来的饭菜特别香。中午,我吃了两碗饭,特别是锅焦饭,我还跟妈妈抢着吃。

下午,我和妈妈一起打扫奶奶的房间。

窗是老式的,打开的窗户要用木头支撑着。推开老式的门,我看见一张大棉床,很好奇,就开始打量起这个庞然大物了。“不知道了吧?”奶奶笑眯眯地说,“这些老家具你肯定都不认识了吧?大棉床叫七弯亮床,旁边是五斗大红橱、百仓头皮橱、茶桌、凳橱、皮箱、马桶箱,在以前,这可是最好的家具了。……”这是最好的家具?听着奶奶的话,我似懂非懂。

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过去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幸福?”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当然是现在的了,现在吃的用的穿的都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呢?”是呀,现在我们住的是高楼大厦,宽阔的墙门、漂亮的屋顶、露天的小阳台,既宽敞又明亮。房间里是席梦思大棉床、组合家具、电脑桌、真皮沙发等,舒适又美观。用的方面如煤气灶、微波炉、电饭锅、电冰箱等,应有尽有。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这些一样样的老家具却向我们道出了三十多年的历史。

【篇四:我给外婆压岁钱】

压岁钱,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压住人们的年龄,不让他们那么快老去。

过年这个词,在孩子们的眼中意味着长大,但在大人们眼中,却意味着老去。我们想的是收压岁钱,是收获,而大人们却是在付出。腊月二十八,我和姐姐去看望外婆,外婆依旧乐呵呵的,一边翻箱倒柜找东西给我们吃,一边跟我们唠着家常。临走的时候,外婆已经打包好了一大袋水果、面包、牛奶之类的东西让我们带走,还从小箱子里拿出了准备已久的新年红包。我和姐姐对视了一下,立刻达成统一战线,坚决不能要!一边摆着手一边往回走,外婆锐利的眼光搜寻着我身上的口袋,趁我摆手之时,光速般把两个红包塞进去,还顺带拉上了拉链,这让我措手不及。

坐上车,我和姐姐准备使用那套老得不能再老的欲擒故纵之法。我们先假意离开,过了第一个拐角时停车,等到外婆回屋后,就再次出动,一声不响地跑到门口,准备把红包放在老灶上,然后转头就跑。谁知道外婆早已在那候着了,一把抓住我,把红包重新塞了回来。姐姐赶忙过来支援,说她已经长大了,自己能赚钱了,不要她那份。可这哪有用呢?外婆犟得很,我们被逼往回走。

所谓兵不厌诈,一次不行来第二次,这次外婆放松了戒备,我得逞了。我和姐姐商量后,我只放了姐姐的那份,避免外婆太生气。回到家外婆打来电话,谁能想到瘦小的她可以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把我俩都吼蒙了。在我们俩耐心的解释下,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初八我们又去外婆家,发现外婆大变样了,本来满头的银丝竟返老还童,变得乌黑。后来才知道,外婆竟是去染发了。看到我们惊掉下巴的模样,她笑得很开心。是啊,谁不想年轻漂亮。姐姐拿出红包,要给外婆“压岁”。这不禁牵动了我的神经:我们才十五六岁要“压岁”,为什么年纪大了反而没有人给外婆压岁呢?想到这里,我也从“小金库”掏出买零食都舍不得用的压岁钱,放到姐姐的红包里。当然,外婆依旧立场坚定,一文不收,最后用一句“你们以后别再来了”做威胁,才让我们退步。

外婆啊,外婆,你怎么就这么犟呀,压岁不好吗?

【篇五:突然发现你的美】

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拆掉了原来的老房子,住进了高大的楼房。“我们要不也把老房子拆掉吧,地方可以宽敞些。”爷爷犹豫了,叼着根烟,嘴里不停地吐着白雾,什么也没说,就静静地坐在那儿。可能当某样东西快失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的美吧。

平时你经过它身边,却也不曾注意到它,可它一直在那儿,尽管经历了狂风暴雨,它也不曾倒下。可现在你再看看它,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驻足在它面前,手摸着门把,那感觉是如此熟悉,是如此亲切。推开门,伴随着门的“吱呀”一声,慢慢走进去,轻轻踏在泥土上。顺着微弱的光芒,走到后窗哪里,隔着窗户也挡不住美丽的景色,轻轻推开,整片的油菜花让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趴在窗口,仿佛能忘却所有的烦恼。正当我沉醉时,这台老式缝纫机又闯入了我的视线。我坐在凳子上,回忆着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奶奶带着个老花眼镜,有规律地踩着缝纫机的踏板,而我就吃着冰糕,坐在她旁边,她会时不时侧过头来看看我。本来一开始还挺有兴趣,过了一会儿便坐不住了,又跳下凳子,出去玩去了。奶奶只得无奈地大喊:“小心点儿,早点回来。”

这里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再回头看看这里,原来你是这么的美丽。不仅是因为环境,更多的是它承载了太多我有事的美好的回忆。

再往厨房走过去,角落里依旧有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柴火,老灶也还在那儿。一家人挤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厨房里,屋子里弥漫着雾气,欢笑声不断,只为等待第一笼馒头。

躺在床上,静静等待夜晚的降临,看着太阳落山,天空变为橙红色,月亮出来了,星星也都出来了。月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有了月光的陪伴,你不会再感到孤单。欣赏着美丽的月亮,在此景中渐渐进入了梦乡……也许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这里也是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

这个时候,我会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以前都没有发现你的美?”

当你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时,你会发现美原来一直都在你身边,只是你之前没有注意到它。其实世间的一切都有它美好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你的美丽不会被丢弃,就算你以后变成一堆废墟,你也会永远待在我的心中。

【篇六:“灾后重建”】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呢?其实呀,这里边包含着我在清明节时在奶奶家重新挖过一个灶的故事。

清明节,我回到了奶奶家。我闲来无事,便跑去以前那个老灶那里想烧火。可我到那里时,那里早已面目全非,往日的老灶不见了,只留下三块石头和一排车轮印。

看到此情此景,我愈发想要重新挖一个灶。我动员了老爸去挖一个新灶。待我赶到指定地点时,老爸已经开始挖了。他看到我,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来挖一会儿,我休息休息。”

我抡起锄头正要开挖,可老爸又把我叫住了“拿起锄头时,一只手要抓住尾部,另一只手要抓在中间。锄头要深深地扎进泥土中,再往后边一拉,整块都会拉下来。”我干了好一会儿才把灶挖好。

挖完后,老爸又把“移土”的这个重任交给了我。望着刚才挖出的、堆得像山一般高的泥土,我心里直发毛。对了,我记得我后面有一个大深坑啊,我把土填进去不就可以了?于是,我又用锄头把土给填了进。

灶挖好了,可是还没有合适的石头能放在灶上面。没办法,我和老爸只得分头去寻找石头。还是老爸厉害,找到了一块大石头。我们轻轻地把石头放了上去,最后,老爸往灶上放了泥土并压紧。这下大功告成了!

人们在“灾后”如果不努力,只是一味地消极,怎有“重建”的结果?所以,我们得在“灾后”积极“重建”我们的未来!

热门推荐
1幸福如此简单
2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3刻在心上的记忆
4守望
5家乡变了
6墨香沁人
7你们让我相信奇迹
8操场上的笑声
9开心的一天看图写话
10成长是脚步向我走来
11快乐的一天
12厚积薄发与一鸣惊人
13走进红楼
14让明月清泉走进心灵
15读《束氏畜猫》后感
16最美丽的地方
17做南瓜饼
18漳溪河
19最美嘉兴人
20我的新名字
21我的好姐妹
22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
23我的军训日记
24我喜欢的一句格言
25温暖的麻烦
26香蕉
27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8这里也是课堂
29开学作文
30瞧我多了一份成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