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瞻仰的作文

【篇一:牌坊】

闲暇之余,父亲带我去雁荡瞻仰章纶立下的牌坊。

与其说是瞻仰,还不如称为观望。因为当时的我根本没有对其产生兴趣,只是略略的扫描一眼关于这几座牌坊的历史,粗粗地走马观花一遍也就罢了。

然而我却惊奇于其坐落位置的绝妙。高邈的天映着同样浩瀚的地,远处的群山环抱在云层之间,如同骆驼的驼峰,也似野兽的脊梁,不知是阳光抑或是天宇,让它们的身体焕发着奇异的色彩。它们只是默然屹立在天与地的交接,似乎已饱览了天地星辰,观望着近处小巷的木板,地面的青砖,古朴的木门“吱呀”作响,想要张口吐言,却一字不发,只能听见心里的阵阵回响。

就是在此时,几座牌坊形单影只,在陈旧的空气中站着,无言地面对着我。不是孤立荒野,两旁的小巷在注目;不是紧密无间,上有天宇,下有大地,它看似七零八落,却有错落有致的美感。

两旁几个手摇蒲扇,手指在空中指指点点的老人在谈讨自己儿女的事业有成,路边的行客在抓着手机慢条斯理地讲论商业的进展,小巷边的狗团身旁而躺,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的行踪。

我猛然感觉,时间就在老人的论述中,在行人的踱步间,在小狗的凝视间,悄然度过,不着痕迹。

我凝视着牌坊,突然置身到了清代章纶考取状元,意气风发,踏过我踏是的青砖石路,“一日看尽长安花〞,他当时的心情是激动异常,抑或是思绪万千;是欣喜若狂,抑或是沉吟不语。他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象到曾经是否有名人来到这儿?会不会想到立下牌坊后会有千万人来瞻仰?

而只有这座牌坊会知道当时章纶的心情,也只有它见证了物是人非,时序更易。世界变成了怎样,也只有它会在千百年后还记住有我这个人去凝望这个牌坊,凝望现在的时光。

莫名想起吴念真的一句话:“只是……你们也还记得我吗?”

我记住了章纶,记住了自己,记住了人生中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却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我,不知多少年后,我能否立一座牌坊,唤醒人们的记忆。

我到现在还忘不了小狗凝视我的眼神,怎么也忘不了……

【篇二:这抹红】

这抹红,是新生的太阳,普照大地;这抹红,是中国的起点,引领方向;这抹红,是无数英雄的鲜血染就;这抹红,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每当我瞻仰这抹红,我会肃然起敬。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是历史长河的凝结。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苦难深重的岁月。自从1840的yapian战争,中国走上了被殖民被压迫的历史。1856年10月,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化为灰烬。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走上了只有签订不平等条约才可以保全性命的道路。就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一轮新生的太阳照亮了大地。1911年10月10日,一场革命终结了一个时代。那些振兴中华的探路者,那些新时代的开创者,孙中山,黄兴,秋瑾,瞻仰这抹红,我肃然起敬。

想起这抹红,我很骄傲,也很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想起这抹红,我仿佛听到了那声枪响,看到了那次起义,见到了毛泽东领袖和那面永不褪色的中国人民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就是因为有这一面旗帜,有这样的党,有这样的精神,有这样的力量,在伟大领袖的领导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成为了中国前进道路上的铺垫者,是用生命捍卫这抹红的忠国者。卢沟桥,多美的名字,卢沟桥事变,使它变得恐怖!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这抹红领导着全中国的人民奋起抵抗,捍卫民族的尊严。它们一个个倒下,一个个爬起来,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他们的坚贞使这抹红更烈。八年,抗日战争迎来了胜利。这抹红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带领着他的人民继续前进,要永远伫立在世界的东方。

1949年10月1日,这抹红在经历三年内战的洗礼后,以全新的面貌接管了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这个永不屈服的国家,毛主席的一声呐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响彻云霄。

我敬仰,崇拜这抹红,他的力量让人难以估量,共和国成立后,他带领着人民搞生产,发展经济,虽然有过错误,虽然一路坎坷,但就是这样,他的力量在磨练中愈来愈强,他的精神在一次次的考验中愈来愈坚定。

我热恋这抹红,我敬仰这抹红,我要永远拥护这抹红。

这抹红,是世界东方升起的一轮最耀眼的太阳。

【篇三:清明节前的瞻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也是遍布各处。或许人们都认为长城、乐山大佛、颐和园令人神往。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种思乡的情节,都认为不如自己的家乡。我的心目中,就是最爱养育我长大的太行山。

这个地方虽不甚闻名,但是在我们的周围也不缺少富含历史底蕴的名胜古迹。清明节就要到了,于是,在四月三号的早晨,我们学校组织了组织了一次盛大的祭英烈活动。

在队伍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着晨曦的露水徐徐前进。鲜亮的旗帜在空中迎风飘扬,饱含着活力与青春的气息。

一路上,春风徐徐吹来明媚的阳光抚摸我们的肌肤。似乎万物生灵能看透我们的内心一般,鸟儿以欢快的鸣叫给我们伴奏,花儿绽放笑脸为我们加油,树木张开那粗壮的树干向我们表示欢迎。阳光现在已更加强烈,在前进的步伐中,身上显得微微湿润。在这和谐的大自然中,我们真正的领略到祖国山河之锦绣,深切的感受到家乡风光之绚丽。

转眼,三潭到了,我们陆陆续续进入英烈亭。瞻仰着英烈亭,亭的周围,山显得陡峭嶙峋。亭子的栏杆周围,摆满了白花。仔细观察,英烈亭的场面虽壮大,但风吹日晒,英烈亭的柱子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那一条条裂痕中,写满了历史的沧桑。新团员们在英烈亭下宣读入团誓言,那铿锵的语言震撼人心,一字一句也已在我们心田中生根、发芽。在这严肃而壮大的场面中,我们在英烈亭的周围献上了白花,花虽小,却深切的表示出我们的英雄的敬佩之情。英烈亭前,我们向英烈碑献上了诚挚的一躬。

礼毕,我们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向山上进发。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桃花开得旺盛而富含朝气。原本光秃秃的山,此刻被这美丽的景致而掩映出生命的活力。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山顶。山顶上葬的是姚家先烈故而名为姚家坟。不知大家听说过以前刚正不阿而闻名的姚学瑛吗?他的家族一直荣宠不衰,大家知道为什吗?原来一切皆因先祖之墓地是否为风水宝地。

都说姚家坟为风水宝地,如今一看,果然不同凡响、气势恢宏。此间群峰环列、层岭掩映、清溪流泉、绿柳翠竹映带左右。近观“头枕耧头山,脚蹬老龙潭。”远看“三河环绕循气旺,四周围屏则地雄。”坟前有两棵粗壮的松树,如守护的神仙一般。一棵松树,树干向四周张开,为坟墓搭起了一片树荫。另一棵的树干向两边张开,仿佛黄山的迎客松一般,张开双臂向我们表示欢迎。看似平常,但令人惊奇的是;它的根部不似其他树木一样,反倒像《西游记》中的人参果树被孙悟空连根拔起时的形状一样。根部看似分离,实则藕断丝连,使人们产生了无限遐想……

因时间有限,我们匆匆瞻仰之后便离开了这里。我们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回忆。这些回忆包含了对家乡名胜的热爱与赞美,也像我们心田中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四季常青,不曾凋零。

这些美好的回忆,会帮助我奋进,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篇四:春游】

一早,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我们翘首盼望的春游日到来了。我带上妈妈精心准备的可口午餐,早早来到学校,同学们个个面带笑容,整装待发。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蒋老师之前和我们说过,这里是缅怀,纪念瞻仰中华英雄烈士的陵园。同学们怀着崇敬而又庄严的心情走进大门。来到广场中的大理石纪念碑,上面雕刻着江泽民爷爷的亲笔题词“丹心碧血为人民”。随后我们观看了解放军叔叔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国歌响彻整个天空……站在碑前,我们向先烈鞠了躬,同学们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我的脑海里想起了品社课时的英雄人物刘胡兰,黄继光。在阳光照射下,我们瞻仰了烈士墓,虽然我对这儿的英雄人物还有些陌生,但是我慢慢地知道,他们就和刘胡兰一样,为了解放中国,推翻压迫人,剥削人的腐朽社会制度,让贫穷弱小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与黑暗的反动势力作斗争,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祖国的和平与日益强大。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吃完午饭,我们乘坐着大巴来到了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观看冰上舞蹈—-冰舞间。高科技的多媒体灯光,炫目动人,演员们的舞姿和动作精湛绝伦,真是一场视觉盛宴。

欢乐的时光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体育中心,坐上回程大巴,快乐而有意义的春游活动深深的留在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中……

【篇五:傲雪巾帼】

冬季,当白雪皑皑之时,可别忘记了那白色海洋中的一点红——梅花,多少古今中外的人赞扬他,但百问不如一见,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这神圣的梅花呢?

国清寺是赏梅的好地方,我带着对梅花的种种幻想,踏着小道上的积雪前进。道两旁的参天古树此时已经失去了往日遮天蔽日的气势,只剩下了一片光秃秃的树干,如同一位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走过一座古桥,梅花群映入眼帘。她们不如牡丹那样色泽鲜艳,树梢上隐约缀着一朵朵粉红的小花;她们不像桂花那样芬芳浓郁,凑近一点儿才能闻到缕缕幽幽的清香;她们没有爬山虎的茂盛;她们没有珙桐的稀罕。但在寒冬腊月里,唯有她一枝独秀。梅花婀娜,但不失刚劲。她树枝的线条是那么的柔美,但又是如此的挺拔。与其说她是亭亭玉立的南国少女,不如说是坚贞不屈的傲世巾帼。

院落里最引人注目的梅花就属那株水梅了,她的一生可以追溯到隋朝。这株水梅异常的粗,枝干向外伸展。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度过了多少个寒冬岁月,她难免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她是1700多年历史的见证,日新月异、气象万千。这位老者之所以能在悠长岁月中生存下来,是因为她骨子里的坚强。梅花是冷艳的花,清白的花,更是坚强的花。她被赋予了这种坚强,才会在凛冽的寒风中挺立,才会成为报春的使者。

雪花又在漫天飞舞了,我瞻仰着这位女英雄,她昂着头,笑对人生百难,不顾雪花沾满了衣襟,不顾寒风像刀子划过脸颊。也许,待到春暖花开时,她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我愿意做一个拜访者,永远瞻仰着这傲雪巾帼。

【篇六:瞻仰身边习俗精彩】

精彩的生活,有着精彩的习俗!我不知道我的认知是否正确,但我丝毫不认为我的家乡的习俗比不上别地,我一直相信,家乡的民俗有着我无法形容的精彩!

在春节,有着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大年初一至初五会制作酒酿蛋同家人、客人们分享。自家酿造的香甜的米酒,加上蒸熟的乌鸡蛋,再添上又甜又大的蜜枣,撒上有着调味作用而又有营养价值的枸杞。一碗香甜的酒酿蛋便成功出场了!相信没有客人能够抵挡那香甜的诱惑……而在这时,即使不是客人的我,也忍不住先尝下一口,看着家人与客人那慈爱而又带着哭笑不得的眼神,就感觉这才是春节的最大享受!

还有就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每次拜佛的时候,我都淘气地对着佛像做鬼脸,虽然总是被家人制止,但我相信,在这一年一次的盛会中,佛主是不会介意我的小小举动的……

在春节之后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汤圆、麻琪(一种油炸汤圆,里面通常会放慢豆沙等香料。)糯米制的汤圆,在晶莹的汤汁中放射出迷人的华光。轻轻咬一口,酥脆而又可口的香芝麻糊或者豆沙就从汤圆中流出来,令人回味无穷!而在吃完汤圆后,又有绚烂多彩的烟花欣赏,所以元宵节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划龙舟也是在赣南地区非常盛行的,龙舟的代表队都以乡、公司集团等划为参赛单位……虽然在我的身边无幸见到这种盛景,但我一直很向往这样的比赛,等今年有机会,有一定要见识见识!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精彩的习俗,精彩的文化;这就是精彩的我的家乡——精彩的江西赣南!

我以此为荣!

【篇七:瞻仰烈士陵园】

4月5日下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烈士陵园。

走进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勇敢之队的九人群雕。他们形态各异,有的高举大刀,怒目圆睁,浴血杀敌;有的手执长枪,匍匐前进,边爬边射击;有的手握钢枪,快速奔跑,似乎要立刻歼灭敌人;有的背着药箱,紧锁眉头,准备救护伤员……走近他们,耳畔仿佛响起了冲锋杀敌的厮杀声,胜利的号角声……

走过石拱桥,我们来到了双拥广场。广场四周的长廊镌刻着革命先烈的事迹介绍文字。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巾帼英雄高凤英在高家垛战斗中身负重伤,后来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她整整一夜还不罢休,第二天又用燃着的香烟头烫她的脸,但都没有摧毁她的钢铁般的意志。敌人无计可施,残忍地将她杀害。

刘士英烈士,桥头乡杨家院人。1941年春,他组建了江北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身为指导员的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先后参加了刘加设、铁锁沟等十多次战斗。1947年7月,他深入洋里乡开展敌后统战工作,因遭敌人暗算,不幸被捕。穷凶极恶的敌人把他当作活靶子,在他身上戳了48刀。刘士英牺牲前高呼“共产党万岁”。

长廊中介绍的,还有“干革命无私无畏,斗顽敌不屈不饶”的林秀兰,“苦战求解放,奋勇斩豺狼”的陈兴泰,“呕心沥血,忘我革命”的徐克强等。成千上万的先烈们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他们崇高的精神与日月同辉,将永垂史册。

继续往前走,只见一座高大的牌坊立在路边。上联是“三水惊涛心照日月创大业缅怀先烈”,下联是“曲江擂鼓气薄云天展鸿图自有后贤”,横批“丹心映日”。这幅对联激励我们每个姜堰人要牢记历史,不忘革命先烈,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穿过牌坊,我们来到纪念碑前,给英雄们献上鲜花。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庄严地行了队礼。碑身上刻着毛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四周刻着松竹梅兰,它们高洁、顽强、坚贞、正直的品质,正是英雄们精神的化身。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烈们,安息吧!

【篇八:瞻仰伟人】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经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历史变迁!综观历史变迁!纵观历史,回懵苍穹,有太多的人和事令我难以忘却,似一杯杯香茗让人品之不尽,回味无穷让人唇齿留香,萦绕心头。

我穿越时空的羁绊与束缚,抛弃空间的限制,畅游历史的长河,感慨于伟人的回忆中!郑板桥的“千磨万机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曹雪琴的“字字看来全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放不肯休”;毛泽东的“宜将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这些似钻石般的名句中,让我读懂了伟人的胸怀和豪情壮志,正是他们那一颗颗伟人的心灵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功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蓝图上描绘了灿烂的一笔。

伟人之所以可以成为伟人,不光在于他们有那多令世人惊羡的才华和智慧,还在于他们有一种敢于迎接困难,却决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大不了便身首异处又何妨的决心!

为了实现自己成为一名清官的梦想,郑板桥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为了维护华夏子孙的利益,林则徐竭尽忠心,流放外地;为了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奇作,曹雪芹饱受欺侮,忍饥挨饿;为了成全做了忠臣的心愿,文天祥选择了与国共存亡,慷慨赴死……

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伟人身前的光环,却不曾看过伟人身后所付出的辛劳与心血。可想而知,欲成功,必须先要经过一番非常人所能及的努力才行!“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面对佞臣昏君,屈原选择了投江;面对荒漠原野,苏武选择了固守;面对官场腐败,陶潜选择了归隐;面对大江东去,苏轼选择了旷达。比起这些伟人的苦难,我们的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擦干汗水,拭去泪水,装满欢笑,重拾自信,让我们一起在这奔流不息、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串属于我们自己的足迹吧!

【篇九:水乡魂】

逢简——小桥、流水、人家,绿水环抱,花木成畦。游走在这水的故乡,陶醉于这绿的村落,折服于这淳朴而不失典雅的风情。一个艄公光着膀子在摆渡,有个壮汉在推着石磨……

艳阳高照,我们来到了御赐金桂身旁。在它的底荫下,听着它的故事:120年前,光绪黄帝赐给刘氏官员这棵金桂,于是天下人都知道,它的高贵——那是帝皇的封赏啊!它在天井上傲然挺立,享受着人们的瞻仰,多风光!刘家没落,它也失去了光环,“我是高贵的树!”它喊……时光荏苒,它尽数磨去了锐气,被移到这个小坡上,供人乘凉……树影斑驳,树干苍桑,浓绿一片,历史悠然远去,它默默地看著乡间的人来人往,祝福着淳朴的人们,更添一份质朴。

我们一道游览了巨济桥,三孔花岗石桥古韵犹存,村民曾在此买卖,赶集,行走,在这淳朴安详的小镇里,这桥也算是繁华之地了。紧接着是明远桥——它为车马通行,宋明清三朝均有修补,可谓一脚跨过三个朝代。拉着货物的驴马,乘着马车的村民,生意人、读书人、劳动农民……他们来来往往,岁月流逝,过桥的人在变,不变的是这座看尽历史沧桑的老桥。

被树荫挡着的是大名远扬的金鳌桥,这是康熙赐给皇子的老师刘云汉的。但它的苍老已不容我们再度踏上。只能远远观望,瞻仰它的神圣。

前方的古树横跨两岸,映下梦一般的倒影——这树的一截,许是先人的旧识;树的枝丫许是它的发妻;河边的芳草是承欢膝下的儿女……生长在水乡逢简的万物,走过茫茫岁月,领受阳光雨露,感受着这份淳朴、自然。

我只想一辈子待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哪怕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哪怕日子清贫,但只要与这石桥、古树、流水以及淳朴乡民为伴,天天微风拂面,时时人情意暖就已无憾!

【篇十:瞻仰烈士陵园】

今天,我和《小主人报》的小记者一起去方志敏之墓祭扫革命先烈---方志敏。

我们迫不及待地坐上大巴出发了,大约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方志敏烈士陵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序的下了车,然后来到方志敏的雕像前停下。四位主持人是来自四个不同校区的小记者,在音乐声中小记者为方志敏献上花圈,音乐停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枝黄菊花。随后我们低下头默哀一分钟,然后我们有序的献上黄菊花。

我们在老师地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亲自为方志敏写的词面前,老师告诉我们毛主席写的字很好看,而且还是一种字体呢!可是,毛主席写的字实在是太飘逸了,我们都看不懂。然后我们又去了方志敏纪念馆,里面记载了关于方志敏的许多事情,让我们对方志敏的了解又更深了一步。

这次活动让我记住了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些烈士的名字我会铭记在心的。我在心中定下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像烈士一样为祖国付出,一定要争做一个好少年。

热门推荐
1父爱如山
2军训的滋味
3十七岁的风
4一本好书
5二十年后回故乡
6老鼠的自述
7她给了我温暖
8感悟自然
9夏季美景
10诚信是立身之本读——读《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有感
11学生的优秀作文
12你时常令我想起
13蒲公英
14一个好玩的地方作文
15游长沙生态动物园
16有趣的小狗
17快乐的游戏
18永恒的美丽
19我的科学老师
20神奇的科学实验
21走在上学的路上
22关于家
23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24我喜欢的一本书
25看图写话哪个更聪明
26欺骗也是一种爱
27我心目中的诸葛亮
28十八年的美丽风景
29难忘的生日贺卡
30爱你,感觉真好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